学术投稿

5001名就业前工人HBsAg携带状况调查

何钦宜;钟子平;罗国清;唐志高

关键词:健康人群, HBsAg携带者, 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兴宁市健康人群中HBsAg携带现况.方法随机抽取2000~2002年兴宁市外出就业前工人,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酶免试剂,采用一步夹心法原理检测HBsAg.结果检查5001名外出就业前工人,其中2000年1580名,2001年1698名,2002年1723名,检出HBsAg阳性943人,阳性率为18.86%.2000年HBsAg阳性504人,2001年HBsAg阳性220人,2002年HBsAg阳性219人,阳性率分别为31.90%、12.96%、12.71%.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结论兴宁市健康人群中HBsAg携带者高于全国人群平均水平(10%).应进一步开展预防HBV感染卫生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卫生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控制或消除人群HBV感染.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用于检测、鉴定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用于检测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性,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种进行鉴定.方法对临床分离的武汉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80株,表皮葡萄球菌70株,其余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0株,提取其基因组DNA,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独有的femA基因,表皮葡萄球菌的种特异性序列,决定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性的mecA基因,和细菌共有的16srRN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四对引物,同时加入PCR体系中对相应片段进行扩增.结果在210株葡萄球菌中,mecA基因检测结果与苯唑西林敏感试验结果的一致率为96.2%.mecA基因阳性但苯唑西林敏感的5个菌株,通过由低到高浓度的苯唑西林筛选培养后,均表现出耐药性.mecA基因阴性但苯唑西林耐药的3个菌株,经过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性试验后,被证明是β-内酰胺酶的高产株.结论此多重PCR方法不仅可以对临床分离葡萄球菌菌株的甲氧西林耐药性作出判断,同时还可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做出种的鉴定,是一种高效、敏感、特异性高的检测技术.

    作者:常燕子;蔡昌学;孙立敏;朱旭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缺血后脑组织NO、EAA和MDA含量的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后一氧化氮(NO)、兴奋性氨基酸(EAA)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组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组织EAA、NO和MDA的含量.结果缺血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以谷氨酸为明显(P<0.01).NO和MDA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也有显著增高(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EAA、NO和MDA含量显著增高,引起缺血后的脑组织损伤,EAA、NO和MDA之间可能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作者:冯泉;黄帆;马中富;林正;乐胜;刘秀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抗原致敏细胞过继转移抗弓形虫感染研究进展

    将抗原致敏细胞过继转移给健康宿主能产生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抗原致敏细胞过继免疫与免疫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被动免疫之间相互作用,一起构成宿主抗弓形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对抗原致敏细胞过继转移的研究有助于弓形虫疫苗的研制开发.

    作者:元海军;殷国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5001名就业前工人HBsAg携带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和分析兴宁市健康人群中HBsAg携带现况.方法随机抽取2000~2002年兴宁市外出就业前工人,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酶免试剂,采用一步夹心法原理检测HBsAg.结果检查5001名外出就业前工人,其中2000年1580名,2001年1698名,2002年1723名,检出HBsAg阳性943人,阳性率为18.86%.2000年HBsAg阳性504人,2001年HBsAg阳性220人,2002年HBsAg阳性219人,阳性率分别为31.90%、12.96%、12.71%.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结论兴宁市健康人群中HBsAg携带者高于全国人群平均水平(10%).应进一步开展预防HBV感染卫生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卫生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控制或消除人群HBV感染.

    作者:何钦宜;钟子平;罗国清;唐志高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早期呼吸功能锻炼对心脏手术患者康复的效果

    目的为预防和减轻心脏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住院时间.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其中康复组33例,对照组33例,前者采用康复护理,后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康复组的肺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脏手术后病人早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对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刘素贞;冯德月;石瑞团;彭剑芳;林结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热区作战疾病减员的特点及对策

    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东经123°,北纬32°到东经97.3°,北纬29°),以气温高、热辐射强、多雨、湿度大为特点.新时期战略重点的南移,台湾问题和南沙争端的终解决,将涉及大批部队机动、快速进入热区,在高温、高湿、强紫外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作战或远海作战,疾病减员增多,影响部队战斗力.本文就热区疾病减员的特点及对策作一讨论.

    作者:吴娴波;王冬;姚卫光;陈立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日本血吸虫thioredoxin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目的结合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鉴定日本血吸虫新基因.方法从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大陆株)成虫cDNA文库中获取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用电子拼接的方法延伸序列,用NCBI提供的BLASTx程序和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分析以筛选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从日本血吸虫成虫mRNA中扩增筛选基因并预测和分析;扩增产物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结果筛选出日本血吸虫Thioredoxin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克隆全长cDNA至PET原核载体并表达成功.结论结合EST、电子延伸和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高效筛选S.japonicum功能基因的有效策略.

    作者:邵筱;余新炳;吴忠道;王海;梁柏年;李宝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

    食品安全是一个日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疾病.

    作者:杨建秀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日本血吸虫成虫HO-1编码基因片段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血红素加氧酶-1(HO-1)基因的表达并对部分编码区序列进行测序分析.方法收集日本血吸虫成虫,提取总RNA;以成虫总RNA为模板,利用HO-1特异性引物一步法RT-PCR进行体外扩增,检测血吸虫成虫是否有HO-1基因的转录表达;纯化PCR扩增产物,DNA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提取较高纯度的血吸虫成虫总RNA后,RT-PCR扩增得到一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显示该特异性片段长度为506bp.结论本研究用RT-PCR的方法证实了HO-1基因在血吸虫体内的转录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血吸虫HO-1基因的全长和基因调控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文琪;李雍龙;龙小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广州港区特殊环境应用溴敌隆毒饵灭鼠效果的现场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溴敌隆毒饵在特殊环境下对家鼠的适口性及灭鼠效果.方法现场试验.结果现场中对全部投饵点的毒饵进行观察,发现鼠类对0.005%溴敌隆毒饵取食好,盗食率为79.7%;经2次灭鼠试验,现场鼠密度由灭前的38%下降到0.2%,灭鼠效果为99.5%.结论使用的0.005%溴敌隆毒饵适口性好,灭鼠效果好,操作方便、简单,且节省人力物力,对人畜较安全,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作者:陈瑄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黑胸大蠊不同发育阶段可溶性蛋白抗原的分析

    目的了解黑胸大蠊的不同发育阶段蛋白质抗原的免疫生化特性.方法采用十十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黑胸大蠊不同发育阶段可溶性蛋白质组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酶联免疫印迹(ELIB)技术分析不同发育阶段抗原的免疫学特性.结果四种抗原蛋白经SDS-PAGE后银染色,均得到清晰的蛋白显色带.卵抗原、若虫抗原、雄成虫抗原、雌成虫抗原分别可见13、28、26、41条蛋白区带,其中主带分别为2、10、10、13条,分子量大多位于10~97kDa范围.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43kDa以上分子量范围,四种抗原组分相互之间有交叉抗原的存在.结论不同发育阶段黑胸大蠊的蛋白质组分从卵-若虫-成虫出现次第增多现象并趋于复杂化,这对研究黑胸大蠊的发育生物学特征具有一定的潜在意义.

    作者:徐绍锐;汪世平;李文凯;吴仕筠;吕志跃;彭选楚;何卓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卡氏肺孢子虫透射电镜观察

    目的研究卡氏肺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发育增殖过程及其在肺组织内的寄生情况,探讨其致病机制.方法用地塞米松诱导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取肺组织制成透射电镜标本,观察虫体的超微结构及其在肺组织内谮的寄生与发育状况.结果可见滋养体的生殖方式有二分裂、外出芽、内出芽及接合生殖以及囊前期和包囊内的囊内小体的分裂增殖过程.虫体内有丰富的线粒体,且随虫体的发育和分裂,线粒体的数量、大小和形状也发生明显的变化.虫体主要分布在肺泡腔内,并可见有多个滋养体紧密吸附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偶见滋养体吸附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另外还发现滋养体寄生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内、间质内,还可以在血管内皮细胞内、血管腔内、及巨噬细胞内见到.结论卡氏肺孢子虫的生活史由滋养体、囊前期和包囊3个发育阶段构成,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类型.虫体主要寄生于肺泡腔内,也见于Ⅰ型肺上皮细胞内、巨噬细胞和间质内.并表明虫体的吸附可能会对肺泡气体交换起到机械阻隔作用而影响肺换气.

    作者:苏晓平;安春丽;刘冬娟;韩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居民卫生行为与寄生虫感染相关因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农村居民卫生行为与寄生虫感染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防治寄生虫病提供依据.方法粪检居民575人;324人采用无记名问卷方法调查寄生虫病的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结果寄生虫感染率为28.52%(164/575);问卷调查中知识知晓率13项有6项在20%以下;态度形成90%以上通过大众传媒被动获取;行为形成率7项中正确回答率均在60%以下.结论农村居民卫生行为形成率较低,肠道寄生虫感染仍相当严重.正确的卫生行为与居民较高的文化程度、卫生宣教的力度密切相关.

    作者:李文;颜秋叶;贺丽君;刘辉;闫旭霞;马云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32P标记白细胞在异种角膜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32p标记供体白细胞预处理受体,观察含β射线的32p在异种(鸡→兔)角膜移植中的抗免疫排斥作用.方法建立异种(鸡→兔)角膜移植实验模型,术前2周将32p标记供体白细胞注入兔血管内预处理受体,术后观察新生血管长至植床植片交界处的时间,植片透明、半透明和完全混浊的时间,同时检测移植家兔的外周血白细胞、T淋巴细胞在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应用32p标记供体白细胞预处理受体组角膜移植后,其存活时间与其它三组相比明显延长(P<0.01),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降低,表明该方法处理角膜具有一定抑制淋巴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术后2周血白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表明小剂量的32p静脉注射是安全的.结论32p标记供体白细胞预处理受体为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提供了新的手段.

    作者:林云朝;郭振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直接测定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直接测定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celluar Hb,CHb)在贫血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健康人群及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CHb,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CHb的正常参考范围是27.74~31.21Pg;除了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患者的CHb与健康人群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下述四类贫血患者的CHb与健康人群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在大细胞均一性贫血诊断时,若以CHb>31.2pg为分界值,其敏感度0.94、特异性0.99、诊断效率0.97;在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诊断时,以CHb>31.2pg为分界值,其敏感度1.00、特异性0.99、诊断效率0.99;在诊断正常细胞不均一性贫血时,以CHb<29.4pg为分界值:敏感度0.62、特异性0.54、诊断效率0.57;在诊断小细胞性贫血时,以CHb<27.2pg为分界值,诊断敏感度1.00、特异性1.00、诊断效率1.00.结论直接测定能真实反映机体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结合合适的分界值,在各种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尤其是小细胞性贫血,CHb是一项理想的诊断指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忠;林勇平;张丽梅;李宁;梁嘉颖;陈柏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HBc颗粒样呈现载体研究进展

    HBc核壳是由240或180个HBc单体组成的对称性颗粒,免疫原性强,是机体CTL识别的主要靶抗原之一,且具有高表达率、高效装配的特点,作为颗粒样呈现载体能于颗粒表面呈现融合抗原肽,维持天然构象,并增强其免疫原性,在HIV、HBV、HCV、疟原虫等疫苗研究中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是具有巨大研究潜力和应用价值的疫苗载体,本文就HBc核壳结构特点及其作为颗粒样免疫载体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田泽维;刘朝霞;董文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广州市30家河粉生产企业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调查和整顿广州市河粉生产市场.方法对广州市30家持有卫生许可证的河粉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和卫生状况调查,并对其原材料(大米和食用油)以及河粉成品抽样检测.结果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选址不当、生产布局欠合理、卫生设施不足等问题;90%的厂家使用黄变米作为河粉生产原料;二氧化硫残留和微生物计数较高,这些是影响河粉卫生质量的主要问题.结论改善生产企业卫生状况,严格生产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是改善河粉卫生质量的关键措施.

    作者:张玉莲;刘兆敏;黎庆强;贾煦;刘东海;何洁仪;林国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抗病毒活性的研究

    目的探索家蝇组织匀浆液的抗病毒作用.方法用鸡胚法检测经针刺或冷冻免疫诱导及同期对照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的抗病毒活性.结果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中有抗病毒活性物质存在,针刺或冷冻组抗病毒物质的活性高于同期对照组.结论家蝇幼虫组织匀浆液中抗病毒活性物质的性质尚待进一步确定.研究结果为抗病毒药物的寻找开辟了新的路径.

    作者:陈艳;李金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8种中草药乙醇提取液对蚊幼虫的杀伤作用

    目的了解丁香等28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液对蚊幼虫杀伤作用,寻找和开发安全有效的植物性杀虫剂.方法用乙醇分别提取28种中草药干样品植物成分.用2%的药物(每100ml溶液含2g生药)浸渍法处理致倦库蚊、白纹伊蚊敏感株Ⅲ龄末~Ⅳ龄初幼虫24h.结果13种中草药可致白纹伊蚊幼虫半数以上死亡;17种中草药可致致倦库蚊幼虫50%以上死亡,其中12种对两种幼虫都有50%以上的致死率.藜芦、漏芦和蛇床子3种药物可致白纹伊蚊幼虫全部死亡;百部等8种中草药可致库蚊幼虫全部死亡,其中藜庐等3种中草药可致两种蚊虫幼虫全部死亡.结论两种蚊虫幼虫对28种中草药的敏感性不同,其中藜芦、漏芦和蛇床子等中草药在蚊虫防治方面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作者:潘实清;罗海华;王玲;吴瑜;郑小英;黄炯烈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5例门诊患者静脉滴注钾盐溶液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确保门诊患者静脉滴注钾盐的安全.方法严格遵守用钾的治疗原则,尤其要严格掌握滴注的浓度、速度,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尿量、自觉症状等病情变化.结果15例患者在门诊静脉滴注钾盐溶液中,未发生高钾血症或因未及时补足钾盐而低血钾等.结论门诊患者静脉滴注钾盐溶液时,只要严密、严格遵守用钾盐的原则,加强整体护理,完全可以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梁小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