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心革;陆家海;张欣;彭国文;万卓越
目的建立快速、特异、敏感诊断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的DNA检测方法,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SA和PCR方法对5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及20例正常供者同时进行检测.结果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56例,PCR和ELISA方法检测弓形虫P43基因片段和其抗原,阳性各为10及7例;其阳性率分别为17.86%和14.3%.作为阴性对照的20名正常者同时进行弓形虫的检测,其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体外扩增弓形虫P43基因的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特异和敏感的优点,可以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弓形虫感染诊断的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作者:周永安;余新炳;徐劲;郑焕钦;吴忠道;陈观今;乔振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辖区内的增城、花都原血吸虫病流行区内的人群,特别是低年龄组的人群,在阻断血吸虫病传播10年后是否会再出现本地感染者,及本地疫区是否仍存在中间宿主钉螺.方法设假螺点进行查螺;水下诱螺;对7~14岁的低年龄组人群进行抗原皮试;外来流动人员监测;捕杀野鼠解剖,制作压片镜检.结果螺情监测未能查到钉螺,低年龄组人群皮试1856人,阳性61人,阳性率3.29%,阳性者全部采用粪便卵化,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虽经多年监测仍未发现阳性感染者,但因监测方法比较原始,而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人口、货物流动大,而邻近几省血防形势仍较严重,而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好转,外出旅游人员增多,接触疫区疫水机会亦不断增大,随时会威胁我市.因而提示,阻断后的监测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继续加大监测力度,不断摸索新的监测方法,以防止血吸虫病死灰复燃.
作者:高雨藩;任文锋;郭荣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老年人睡眠障碍是加速衰老并直接影响健康的常见病症,药物对症治疗效果多不满意[1].我科采用单盲法观察了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老年人睡眠障碍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丽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此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爆发中家庭聚集病例的发病情况,发现其感染来源及传播途径,为防止家庭聚集病例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描述性研究、电话随访.结果家庭聚集病例感染主要来自医院,占家庭聚集总病例的77.78%;与病人只有单纯生活接触的发病较少,占家庭聚集总病例的22.22%.
作者:刘维斯;秦鹏哲;蔡文峰;李泽荣;周端华;王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大血管病变的关系及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它们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140例糖尿病合并或不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施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整体性健康教育.结果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的发病率分别为30.71%、22.86%、21.43%,且接近一半是以并发症先发病的.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的糖尿病家族史、嗜甜饮食、运动少的发生率分别为46.55%、55.17%、50%,糖尿病无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的糖尿病家族史、嗜甜饮食、运动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4.15%、40.24%、34.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是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疾病,发病受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易感因素影响,进行健康教育时应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作者:莫灶娣;苏巴丽;钟巧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拮抗HCMV感染的机理.方法采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建立HCMV感染细胞膜型,给予金叶败毒制剂干预后,FQ-PCR法检测细胞内、维持液HCMV DNA拷贝数,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IL-6蛋白含量,同时观察致细胞病变作用(CPE)的产生及传播,设立病毒对照组和更昔洛韦(GCV)药物对照组.结果分别于感染后24h、48h,实验组细胞内及维持液HCMV DNA拷贝数(5.35±0.58lgGE/106HEL,2.78±0.32lgGE/106HEL)明显低于病毒组(6.12±0.65lgGE/106HEL,3.31±0.38lgGE/106 HEL,P<0.05),持续至感染晚期,与药物对照组比较,感染晚期实验组细胞内病毒负荷量(7.97±0.81lgGE/106HEL)高于药物对照组(7.05±0.71lgGE/106HEL,P<0.05),但两者维持液内病毒量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于感染后12h、24h,实验组维持液TNF-α、IL-6蛋白含量(0.63±0.06pg/ml,38.26±4.19pg/ml)明显高于病毒组(0.55±0.04pg/ml,31.12±4.53pg/ml,P<0.05)和药物对照组(0.56±0.05pg/ml,32.40±4.97pg/ml,P<0.05),在感染后24~36h达高峰(P<0.01).实验组和药物对照组CPE出现(感染后96h)均晚于病毒组(感染后48h),且发展缓慢,感染后168h仅为++,而病毒组则达到++++.结论金叶败毒制剂可有效抑制感染细胞内HCMV DNA复制及病毒自受染细胞内释放,并能促进TNF-α、IL-6蛋白分泌,调节免疫功能,发挥拮抗HCMV感染、保护细胞的效用.
作者:赵杨;闻良珍;陈敦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扩增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主要表膜抗原Sta56的开放读码框(ORF)全长,并进行序列比较研究.方法小鼠接种传代和体外细胞扩增分离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用PCR方法扩增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Sta56基因,并采用TA克隆技术构建测序载体,对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结果扩增出Sta56的ORF全长,并TA克隆到测序载体pMD18-T vector,测序结果与Karp标准株的同源性为99.4%.结论 Sta56全长ORF克隆扩增成功,为进一步构建表达载体,进行Sta56蛋白表达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赖延东;郑小英;黄炯烈;詹希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为探讨深圳地区2000~2002年间支原体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对支原体感染者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并对支原体感染初诊和复诊者,进行耐药性比较,以避免抗生素滥用和反复感染.而使抗生素使用能更合理.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先后对1602株支原体(Uu,Mh)进行4类型14种抗生素耐药性监测,并将三年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分离出的1602株支原体经三次传代成纯培养物后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置烛缸37℃培养24~48h,检测其耐药性.结果连续三年监测,支原体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少部分抗生素比较稳定.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耐药率差异显著(P<0.01).Uu耐药率高是培氟沙星达65.70%,低是交沙霉素2.33%.而Mh耐药率高是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28.49%);低是培氟沙星(1.30%).复诊患者耐药性高于初诊患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支原体耐药性逐年上升原因有三点:(1)临床医生凭经验滥用抗生素造成,(2)Uu感染者若用药不当,不仅治疗无效,反而会诱导Mh感染,造成混合感染可使耐药性提高,(3)混合感染往往出现多重耐药.建议:临床医生凡疑为支原体感染者,都做支原体培养、鉴定、分型及体外药敏试验.根据实验室报告结果选择用药,尤其复诊患者更应慎重用药.
作者:马智超;常改凤;魏宝生;祁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亚热带地区未成年男性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住院的18例亚热带地区广东藉未成年男性SLE患者,年龄10~17岁,平均14岁,18例均符合ARA 1982年SLE修订诊断标准.结果面部红斑和光敏感为主,其中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及光敏感占66.67%,器官、系统受损情况累及4、5、6个系统受损例数及构成比为4(22.22%)、7(38.89%)、4(22.22%).结论未成年男性SLE患者临床表现较重,主要脏器累及数目和损害程度比成人患者高,病情发展迅猛且预后差.紫外线照射可能是亚热带地区SLE患者以皮肤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个原因.
作者:后桂荣;曾抗;林中方;谢方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EP)的声像图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探讨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93例疑诊异位妊娠患者进行B超检查,对比超声诊断与术后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B超诊断异位妊娠55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52例,B超确诊率为94.5%;误诊3例,误诊率为5.5%;B超诊断非异位妊娠38例,有2例后确诊为异位妊娠,漏诊率3.7%.结论 B超检查可作为目前诊断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启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腰痛病人的性别、年龄、腰痛的原因及发病时间,从而寻找预防腰痛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990~2002年在我院住院腰痛病人106例病历为调查研究对象.结果腰痛病人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以51~60岁居多,占24.53%;腰椎间盘突出症(62.26%)和腰椎退行性变(51.8%)是腰痛的两大原因;腰痛时间多为1年以内,占65.09%(初次就医诊治).结论应加强腰痛的预防工作.重点在女性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开展,同时应注意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退行性变的防治研究,腰痛病人也应及早到医院正规治疗.
作者:何镜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广州港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方法收集1997~2002年广州港4所中小学生的体检资料.结果广州港4所中小学生平均营养不良发病率为23.39%,肥胖发病率为6.34%.营养不良发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肥胖发病率则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同时存在.今后的学生营养工作应防治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并举,全面推行以学校为中心的全民营养教育.
作者:陈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对OPTION 4 PLUS血液凝固分析仪在临床应用作初步评价.方法用校正血浆、质控血浆、新鲜血浆对仪器的几项主要参数进行检测.结果准确度测定结果PT、APTT、TT、FIB均在质控血浆靶值范围内;混合新鲜血浆测定PT、APTT、FIB的精密度CV%<2%;FIB有良好的线性Y=37.134-7.172X;抗干扰试验HGB 5g/L、BIL 15.18μmol/L、脂肪乳0.5%不会影响PT测定结果;肝素0.5μ/ml可使APTT延长.结论仪器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实用性,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适合于各种类型医院使用.
作者:魏小平;许建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构建华支睾吸虫囊蚴cDNA表达文库,为筛选特异诊断抗原和疫苗候选抗原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华支睾吸虫囊蚴总RNA;用Clontech公司SMARTTM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并按其操作方法进行,进行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PCR产物经蛋白酶K消化、纯化后,进行SfiⅠ酶切;用ChromaSpin 400柱将酶切产物进行分级分离,经1.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回收0.4~4kb的组分,并与λTriplEx2载体连接;连接产物经体外蛋白包装,产生未扩增文库;检测未扩增文库滴度和重组效率后,进行文库的扩增,并测定扩增文库的滴度;随机挑取9个噬菌斑,用载体克隆位点两端的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所构建的cDNA文库的质量.结果未扩增文库滴度达7.0×107pfu/ml,扩增文库滴度达2.5×108pfu/ml;用载体两端的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扩增文库中,含1kb以上的占30%左右,1kb~500bp占69%.结论已成功地获得一高质量的华支睾吸虫囊蚴cDNA表达文库.
作者:陈守义;余新炳;徐劲;虢国泰;蒋忠军;吴德;胡旭初;李军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对食蟹猴疟原虫在大劣按蚊体内发育的影响.方法受疟原虫感染实验猴在肌注和静注青蒿琥酯各60mg之前、之后0h、2h各感染一批大劣按蚊;另取部分药前感染的大劣按蚊在感染后第3天和10.5天吸药血,另设一对照组吸正常猴血.各组实验蚊均在感染后第9天解剖蚊胃和第13天解剖涎腺,观察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情况.结果药前组和药后0h组的蚊胃及唾腺感染阳性率均为100%,两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卵囊平均大小、子孢子平均感染度都无显著性差异(P>0.5);药前组和药后2h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5);大劣按蚊感染后第3天和10.5天吸药血组和吸正常血组,蚊胃卵囊平均密度、卵囊大小、子孢子平均感染度都无显著性差异(P>0.1,P>0.5).结论青蒿琥酯对食蟹猴疟原虫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孢子增殖及子孢子进入唾腺无直接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艳文;何登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发生发展概况、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蛋白质组研究的方法及其进展,列举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常用数据库及其一些应用.
作者:李孜;吴忠道;余新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寻求一种敏感度和特异性高的方法用于输血前和临床诊断检查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方法应用TPPA、ELISA、TRUST等三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对25例各期梅毒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对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梅毒血清标本,ELISA法和TPPA法检测阳性率为100%,TRUST法为93%;经稀释法检测,ELISA法较TPPA法敏感.对815例临床标本检测,ELISA方法与TPPA法的检出符合率为100%.结论 ELISA法操作简单,结果判断可标准化,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既可用于过筛试验,又可用于筛检阳性样本的确认.
作者:万德胜;郑和香;姚换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49例尿道下裂患儿及其家长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特殊的心理护理,以满足他们特殊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能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49例尿道下裂患儿及家长都能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了疾病的康复.结论尿道下裂目前尚未有一种十分完美的手术方法,所以护士要耐心帮助和鼓励患儿及家长正确认识疾病及对待治疗效果,全面配合医生治疗,以获得疾病的痊愈.
作者:曾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前,抗HCV检测已广泛应用于HCV感染的诊断及大规模血液筛查.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的存在以及某些耐受人群未发生血清转化等,使抗HCV检测未能准确反映患者体内HCV的感染状态.而用于确诊及定量检测HCV感染的PCR、bDNA和NASBA等技术也有各自的局限性.血清HCV抗原的酶免疫检测技术(HCAg EIA)为HCV 感染的早期诊断、大规模筛查、定量检测等提供了较好的技术路线.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原理、流程及其效果评估.
作者:夏虎;黄建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及时描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学校人群的流行特点,为进一步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通过对医院收治病例报告资料的汇总与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个案调查与现场调查),描述流行概况.结果累计至2003年4月28日,广州市共报告了119例学校病例,其中包括托管儿童5例、中小学生45例、大学生24例、职校学生11例、实习医学生16例、教师14例及其他有关人员4名.该人群对非典型肺炎的易感性较为一致,调查中未发现有聚发或续发现象,流行暂趋稳定.结论在此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过程中,尚未发现存在学校特有的流行规律,多为散发夹杂家庭聚集.然而学校作为一个特殊机团单位,人员构成甚为复杂,潜在传播可能性大,必须准确具体地认识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疫情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控制.
作者:李泽荣;刘小宁;刘于飞;陈小霜;潘冰莹;林琳;秦鹏哲;刘维斯;王鸣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