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市1996~2000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高雨藩;任文锋;郭荣同

关键词:血吸虫, 钉螺, 皮试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辖区内的增城、花都原血吸虫病流行区内的人群,特别是低年龄组的人群,在阻断血吸虫病传播10年后是否会再出现本地感染者,及本地疫区是否仍存在中间宿主钉螺.方法设假螺点进行查螺;水下诱螺;对7~14岁的低年龄组人群进行抗原皮试;外来流动人员监测;捕杀野鼠解剖,制作压片镜检.结果螺情监测未能查到钉螺,低年龄组人群皮试1856人,阳性61人,阳性率3.29%,阳性者全部采用粪便卵化,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虽经多年监测仍未发现阳性感染者,但因监测方法比较原始,而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人口、货物流动大,而邻近几省血防形势仍较严重,而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好转,外出旅游人员增多,接触疫区疫水机会亦不断增大,随时会威胁我市.因而提示,阻断后的监测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继续加大监测力度,不断摸索新的监测方法,以防止血吸虫病死灰复燃.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日本血吸虫病分子疫苗(SIEA28kDa)氨基酸组成的分析

    目的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析SIEA28kDa蛋白分子的氨基酸组成.方法用邻苯二甲醛(OPA)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SIEA28kDa抗原组分样品中氨基酸成分,并在Expasy中数据分析与比较.结果 SIEA28kDa分子抗原主要由13种氨基酸组成.其中,甘氨酸在其氨基酸组成中比值大,在Expasy中根据其氨基酸组成的比值及其一级属性参数比较发现6种Score值较高的血吸虫蛋白质分子,但SIEA28kDa分子与它们均有不同方面的差别.结论 SIEA28kDa分子可能不是6种Score值较高的血吸虫蛋白质分子中的任何1种,但与它们在氨基酸组成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与GST相似性较低.

    作者:谭耀武;汪世平;刘立鹏;徐绍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附93例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EP)的声像图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探讨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93例疑诊异位妊娠患者进行B超检查,对比超声诊断与术后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B超诊断异位妊娠55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52例,B超确诊率为94.5%;误诊3例,误诊率为5.5%;B超诊断非异位妊娠38例,有2例后确诊为异位妊娠,漏诊率3.7%.结论 B超检查可作为目前诊断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启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老年人睡眠障碍26例

    老年人睡眠障碍是加速衰老并直接影响健康的常见病症,药物对症治疗效果多不满意[1].我科采用单盲法观察了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老年人睡眠障碍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丽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的发生发展概况、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蛋白质组研究的方法及其进展,列举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常用数据库及其一些应用.

    作者:李孜;吴忠道;余新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OPTION 4 PLUS血液凝固分析仪的应用评价

    目的对OPTION 4 PLUS血液凝固分析仪在临床应用作初步评价.方法用校正血浆、质控血浆、新鲜血浆对仪器的几项主要参数进行检测.结果准确度测定结果PT、APTT、TT、FIB均在质控血浆靶值范围内;混合新鲜血浆测定PT、APTT、FIB的精密度CV%<2%;FIB有良好的线性Y=37.134-7.172X;抗干扰试验HGB 5g/L、BIL 15.18μmol/L、脂肪乳0.5%不会影响PT测定结果;肝素0.5μ/ml可使APTT延长.结论仪器具有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实用性,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适合于各种类型医院使用.

    作者:魏小平;许建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43基因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弓形虫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快速、特异、敏感诊断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弓形虫感染情况的DNA检测方法,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ELISA和PCR方法对5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及20例正常供者同时进行检测.结果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56例,PCR和ELISA方法检测弓形虫P43基因片段和其抗原,阳性各为10及7例;其阳性率分别为17.86%和14.3%.作为阴性对照的20名正常者同时进行弓形虫的检测,其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体外扩增弓形虫P43基因的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特异和敏感的优点,可以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弓形虫感染诊断的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作者:周永安;余新炳;徐劲;郑焕钦;吴忠道;陈观今;乔振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血清HCV抗原检测研究进展

    目前,抗HCV检测已广泛应用于HCV感染的诊断及大规模血液筛查.但由于HCV感染窗口期的存在以及某些耐受人群未发生血清转化等,使抗HCV检测未能准确反映患者体内HCV的感染状态.而用于确诊及定量检测HCV感染的PCR、bDNA和NASBA等技术也有各自的局限性.血清HCV抗原的酶免疫检测技术(HCAg EIA)为HCV 感染的早期诊断、大规模筛查、定量检测等提供了较好的技术路线.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原理、流程及其效果评估.

    作者:夏虎;黄建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广州港1997~2002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港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方法收集1997~2002年广州港4所中小学生的体检资料.结果广州港4所中小学生平均营养不良发病率为23.39%,肥胖发病率为6.34%.营养不良发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肥胖发病率则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男女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同时存在.今后的学生营养工作应防治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肥胖并举,全面推行以学校为中心的全民营养教育.

    作者:陈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亚热带未成年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亚热带地区未成年男性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住院的18例亚热带地区广东藉未成年男性SLE患者,年龄10~17岁,平均14岁,18例均符合ARA 1982年SLE修订诊断标准.结果面部红斑和光敏感为主,其中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及光敏感占66.67%,器官、系统受损情况累及4、5、6个系统受损例数及构成比为4(22.22%)、7(38.89%)、4(22.22%).结论未成年男性SLE患者临床表现较重,主要脏器累及数目和损害程度比成人患者高,病情发展迅猛且预后差.紫外线照射可能是亚热带地区SLE患者以皮肤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个原因.

    作者:后桂荣;曾抗;林中方;谢方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002年广东省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的分子基础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2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及抗原性变异情况.方法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和鸡胚进行流感病毒分离,用交叉血凝抑制实验对毒株进行抗原性分析;提取病毒RNA,用一步法RT-PCR扩增血凝素基因(H3A),产物纯化后,并将其克隆到pMD18-T Vector,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02年1~10月共获得流感病毒246株,其中H3N2亚型210株,占85.4%,H1N1亚型2株,占0.8%,B型34株,占13.8%;2002年流感流行的高峰是6月;抗原性分析显示,2002年广东省H3N2亚型流感病毒A/粤/236/2002和2001年流行株A/粤/448/2001以及目前国内代表株A/闽/151/2001的抗原比分别是5.6和4.0;其HA1区氨基酸序列和国际代表株A/悉尼/5/97同源性为94.2%,有19个氨基酸差异,其中发生在抗原决定族A、B、E上的有6个,受体结合部有3个.结论 2002年广东省流感病毒以H3N2亚型为主,其流行的分子基础是基因变异导致抗原性发生漂移.

    作者:鄢心革;陆家海;张欣;彭国文;万卓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清城区血吸虫病防治现状调查报告

    目的为了解清城区现阶段血防现状,为制订新时期血防监测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入村核对、电话查询和实地调查.结果现有历史病人2020名,其中男性1195人、女性825人,60岁以上的占50.79%(1026/2020).68.81%经有效治疗,31.18%低效治疗者的末次治疗年份均在1980年以前,73.65%(464/630)的阳性病人距今36年,60岁以上的低效治疗者占67.94%(428/630).死于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肝癌或肠癌的占4.95%(100/2020);全区仍有20万平方米的原螺区还存在隐患.结论清城区血防成果巩固.

    作者:刘清源;黄世祺;林燕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抗凝剂与全血比例对肝炎患者PTA测定值的影响

    目的观察肝炎患者中抗凝剂与全血比例对PTA测定值的影响.方法 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液与抗凝剂分别按9∶1和6∶1混合,测定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在不同临床类型的肝炎患者中,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9时测出的PTA与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6时测出的PTA值有显著性差异.在轻度慢性肝炎组分别为95±15.2和54±5.6;在中、重度慢性肝炎组分别为54±6.1和37±3.5;在重型肝炎组分别为28±6.4和18±7.2.结论抗凝剂与全血比例为1∶9时测出的PTA值比1∶6时测出的PTA值为高,与临床符合率更好.

    作者:梅咏予;姚春斓;赵志新;张晓红;李刚;杨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广州市学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及时描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学校人群的流行特点,为进一步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通过对医院收治病例报告资料的汇总与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个案调查与现场调查),描述流行概况.结果累计至2003年4月28日,广州市共报告了119例学校病例,其中包括托管儿童5例、中小学生45例、大学生24例、职校学生11例、实习医学生16例、教师14例及其他有关人员4名.该人群对非典型肺炎的易感性较为一致,调查中未发现有聚发或续发现象,流行暂趋稳定.结论在此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过程中,尚未发现存在学校特有的流行规律,多为散发夹杂家庭聚集.然而学校作为一个特殊机团单位,人员构成甚为复杂,潜在传播可能性大,必须准确具体地认识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疫情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控制.

    作者:李泽荣;刘小宁;刘于飞;陈小霜;潘冰莹;林琳;秦鹏哲;刘维斯;王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与建议

    目的综合分析和探讨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方法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对照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标准进行分析.结果目前的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是总的需求量小而不是供给不足,存在着护理学专业高学历(大专及以上)毕业生供给不足和中专毕业生过剩并存的情况.结论建议政府研究制定新的护理人力配置标准,以缓解目前临床护理人员短缺现象;有计划地调整和控制不同层次护理教育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同时应加强在职护士继续学历教育,以提高护士队伍总的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

    作者:汪宗芳;凌莉;尤黎明;黄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兴宁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和分析兴宁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与防治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涂片法检查肠道寄生虫卵;采用试管滤纸培养法检查钩虫;用肛门透明胶纸拭擦法检查蛲虫卵.结果共调查1663人,查出肠道寄生虫4种,有200人感染,总感染率为12.03%,其中感染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者分别为38人、117人、45人和87人;感染率分别为2.28%、7.03%、2.70%和23.84%.男女感染率为11.74%和1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小于7岁儿童总感染率为11.76%,7~14岁学生总感染率为15.82%,大于14岁的人群总感染率为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P<0.01);不同镇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1,P<0.01);结论肠道寄生虫感染与生活居住环境、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广泛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卫生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是控制或消除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罗国清;何钦宜;黄德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三种检测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方法评估

    目的寻求一种敏感度和特异性高的方法用于输血前和临床诊断检查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方法应用TPPA、ELISA、TRUST等三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对25例各期梅毒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对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25例梅毒血清标本,ELISA法和TPPA法检测阳性率为100%,TRUST法为93%;经稀释法检测,ELISA法较TPPA法敏感.对815例临床标本检测,ELISA方法与TPPA法的检出符合率为100%.结论 ELISA法操作简单,结果判断可标准化,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既可用于过筛试验,又可用于筛检阳性样本的确认.

    作者:万德胜;郑和香;姚换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糖尿病的整体性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大血管病变的关系及遗传与环境因素对它们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140例糖尿病合并或不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施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整体性健康教育.结果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的发病率分别为30.71%、22.86%、21.43%,且接近一半是以并发症先发病的.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的糖尿病家族史、嗜甜饮食、运动少的发生率分别为46.55%、55.17%、50%,糖尿病无合并大血管病变组的糖尿病家族史、嗜甜饮食、运动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4.15%、40.24%、34.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是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疾病,发病受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易感因素影响,进行健康教育时应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作者:莫灶娣;苏巴丽;钟巧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血液透析后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患者行血液透析后的死亡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148例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急性肾衰患者行血液透析和药物等综合治疗,统计死亡比例,观察分析死亡原因.结果死亡24例(占16%).死因主要是:消化道出血9例,占37.5%;肺部感染6例,占25%;心衰肺水肿3例,占12.5%;脑水肿、尿毒症、败血症各2例,各占8.3%.结论早期血液透析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积极防治消化道出血、感染、心衰肺水肿、脑水肿及血透停止时机的选择均对死亡率有较大影响.

    作者:文朝晖;叶正华;吴炳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HBc与HBV多表位复合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转染与表达

    目的观察HBc与HBV多表位复合基因在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内表达情况.方法将构建的HBc与HBV多表位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HBcMep以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HepG2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结果经G418筛选的阳性转染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在紫外光激发时发出明显的荧光,而未转染质粒或转染pcDNA3.1的HepG2细胞则无明显荧光.Western-bot结果显示表达产物约为33kDa,并能与抗preS2多抗特异性结合.结论 HBc与HBV多表位复合基因在肝癌细胞内获得正确表达.

    作者:田泽维;董文其;刘朝霞;李明;黄建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家庭聚集性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此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爆发中家庭聚集病例的发病情况,发现其感染来源及传播途径,为防止家庭聚集病例发生提供参考.方法描述性研究、电话随访.结果家庭聚集病例感染主要来自医院,占家庭聚集总病例的77.78%;与病人只有单纯生活接触的发病较少,占家庭聚集总病例的22.22%.

    作者:刘维斯;秦鹏哲;蔡文峰;李泽荣;周端华;王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