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娴波;陈白虹;卢建溪;吴英松;张彦明;王萍;董文其;李明
目的探导补充L-精氨酸对高温应激小鼠胸腺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方法将NIH小鼠随机分组,灌胃给予精氨酸14d后,将热应激组动物放入(41±0.5)℃高温仓中热暴露120min后间隔2h处死,测量各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3、CD4、CD8亚群的变化.结果补充L-精氨酸的各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CD3、CD4细胞百分比、CD4/CD8细胞比值均高于常温对照组及热应激对照组.结论热应激后小鼠免疫功能受抑制,补充适量L-精氨酸可减轻热应激小鼠胸腺和脾脏的急性萎缩,增加热应激小鼠T细胞亚群数量及辅助性和抑制性T细胞的比例.
作者:曾静;罗海吉;张勇;卢晓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日本血吸虫尾蚴蛋白的差异性表达,并从中筛选出有效的保护性抗原组分.方法收集尾蚴,制备抗原,进行SDS-PAGE电泳后,转印至硝酸纤维素膜上,与照射尾蚴免疫血清和正常感染血清分别进行免疫印渍(Western blot)试验,比较两者反应条带的差异性,筛选出惟有免疫血清所能识别的特有的抗原组分,并测定其分子量.结果在童虫抗原中发现一条能被免疫血清所识别的特异性抗原条带,并测得其分子量为75kDa.结论紫外线照射致弱尾蚴可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抗体,被该抗体所识别的抗原分子量为75kDa.
作者:侯红斌;李雍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教育学院1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专学生除了敌对一项与全国常模相近无差异(P>0.05)外,躯体化低于全国常模(P<0.01),其他各项均值高于全国常模(P<0.01).结论大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
作者:陈旸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协同刺激分子B7-1/2(CD80/CD86)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B7-1/2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对控制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作用.方法取小鼠感染后6、8、10和12w的脾淋巴细胞用抗CD80mAb和抗CD86mAb处理后培养72h,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抗CD80mAb和抗CD86mAb对IFN-γ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二者均能显著抑制IL-4的表达水平,尤其是抗CD86mAb对IL-4抑制作用非常显著.结论通过干预B7:CD28协同刺激途径可以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而且B7-2分子对Th2反应的影响作用大于B7-1分子.B7:C1D28协同刺激途径可以调节Th1/Th2免疫偏移,为控制日本血吸虫肉芽肿病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作者:田芳;夏超明;骆伟;龚唯;周卫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ALT连续监测法不同试剂盒的可比性,规范酶活性浓度测定.方法选用四种方法学相同的试剂盒同时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后进行比较.结果台湾元生、北京中生和上海长征公司试剂盒之间在<800U/L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标佳产品有差异,但无非常显著性差异(0.01<P<0.05).当ALT>800U/L时,各试剂盒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高活力血清标本经稀释后测定,各试剂盒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酶活力测定时,选择适宜试剂盒,根据酶反应线性期的反应速度计算酶活性浓度,观察试剂空白吸光度、动力学空白、起始吸光度等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保证.
作者:高宪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反义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转移、表达的抗HBV作用.方法BamHI酶切HBV质粒获取1504bp前C/C基因片段,将其正、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构建了正、反义前C/C重组体.将重组体转染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G418筛选获取抗性细胞及假逆转录病毒.RT-PCR检测了反义HBV基因表达的反义RNA.将重组假逆转录病毒感染2.2.15细胞,ELISA及斑点杂交法分别检测被感染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及HBV DNA.结果反义前C/C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在细胞内能转录HBV反义RNA.反义前C/C重组假病毒感染的2.2.15细胞HBsAg、HBeAg的合成分别降低了55.5%、78%;HBV DNA水平也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该抑制具有一定特异性.增加假病毒感染次数在一定范围内能提高抑制作用.正义假逆转录病毒感染对2.2.15细胞HBV DNA水平及抗原合成无影响.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反义HBV基因转移表达的反义RNA能抑制HBV复制及抗原合成,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杨林;姚集鲁;林丙亮;李刚;卢建溪;刘淑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并评价这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因子宫异常出血、不孕症、流产等经B超或者宫腔镜检查诊断为粘膜下肌瘤,而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或同时行子宫内膜电切术96例,其中0型粘膜下子宫肌瘤62例,Ⅰ型28例,Ⅱ型6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根据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是否有剩余肌瘤、剩余肌瘤有元增长、是否再次手术等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并根据并发症情况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粘膜下肌瘤术后满意度为98.96%,其中0型、Ⅰ型术后满意度100%,42例要求妊娠者已妊娠29例,21例已分娩.Ⅱ型子宫肌瘤术后满意度83.33%.除1例发生宫腔粘连,1例术后发热,1例术后出血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宫腔镜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有效、安全,是目前的佳选择.
作者:范保维;和秀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对医学院校寄生虫学教学的改革,认为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教学信息的沟通;重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翁培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2002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78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临床特征为发热(100%),头痛(91.31%),全身肌痛(69.02%),骨痛(49.49%),皮疹(59.2%),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分别占62.47%、62.26%;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及脾肿大较少,分别占9.61%、3.78%、5.21%;而合并肝脏损害多(72.39%),肾脏损害较少(0.2%).结论本次登革热流行规模大,临床表现典型,合并肝脏损害较多.
作者:陈燕清;张复春;王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支原体感染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应用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药敏试剂盒对186例疑为NGU患者的尿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培养阳性88例,阳性率为47.31%,其次解脲支原体(Uu)阳性47例,阳性率为25.27%.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支原体对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7.7%、96.6%、94.3%、90.9%.其次为泰利必妥、美满霉素、诺氟沙星、螺旋霉素、红霉素,敏感率分别为88.6%、87.5%、80.7%、73.9%、72.7%.敏感性低为四环素67.0%其耐药率为33.0%.结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好选用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不宜选用四环素.
作者:房思宁;杜晓红;李放娟;郑利雄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葡萄糖酸盐阿奇霉素(Azithromycin)是第一个氮环内酯类半合成抗生素,化学名为9-脱氧-9a-氮杂-9a-甲基-9a-红霉素,它通过红霉素分子结构甙基环的9a位上甲基氮杂环将内酯环扩展为15环,其独特的结构使之具有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广谱的抗菌活性.本文就其特性、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梁艳冰;马中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线粒体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辅基铁-硫蛋白(iron-sulfur protein,Ip)基因原核表达质粒pET28α-Ip,测定Ip基因序列,为研究铁-硫蛋白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海南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Ip基因,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BamHI+XhoI双酶切,定向克隆人pET28α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再用BamHI+XhoI酶切及PCR扩增对重组子进行鉴定.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序列测定,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筛选出编码海南株Ip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α-Ip,海南株Ip基因序列与K1、3D7株高度同源.结论pET28α-Ip重组质粒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铁-硫蛋白基因奠定基础.
作者:马长玲;余新炳;单志新;吴忠道;徐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构建PGEX-6P-3-CCT原核表达载体,获得大量纯化的LMP1羧基端蛋白.方法通过RT-PCR技术从B95-8细胞中扩增EBVLMP1 CCT cDNA,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上并测序.利用引物上的BamH I与EcoRI酶切位点将CCT基因插入PGEX-6P-3,转化大肠杆菌BL21,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鉴定.IPTG诱导重组菌株表达,用SDS-PAGE与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并用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PreScissionProteas酶对融合蛋白进行解离.结果扩增的LMP1 CCT长度为597bp,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吻合.重组子经酶切鉴定,获得PGEX-6P-3-CCT原核表达菌株,Western blot表明重组蛋白能被LMP1单克隆抗体特异结合.获得约51kDa的PGEX-6P-3-CCT融合蛋白,分离纯化出约21kDa的LMP1 CCT蛋白.结论成功获得EBV LM1 CCT蛋白,为研究LMP1致瘤机制,研制生物抗癌药物奠定基础.
作者:张雪雁;汤郡;杨英;马桂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构建抗腮腺炎病毒抗体Fab段基因重组表达载体.方法从腮腺炎患者和腮腺炎抗体IgG阳性正常人群的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用相应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出轻链和重链Fd段基因,经酶切后分别和噬粒载体pComb3连接,再经电穿孔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菌株,将轻链和重链Fd基因先后克隆入pComb3中.结果从分离出的淋巴细胞中共提取高质量RNA约110μg,经逆转录、PCR,分别扩增出约700bD大小的κ、λ和Fd基因.PCR产物和载体经纯化、双酶切后进行连接,在2.5kv,200Ω,25μF的条件下电转化,终转化率为:2.48×107.随机挑取电转化后的10个菌落,经PCR鉴定,共有5个克隆同时含有轻链和重链Fd基因,抗体Fab的重组率为50%.结论获得的抗体Fab重组表达载体是高效、实用的,为下一步构建抗腮腺炎病毒噬菌体抗体库打下基础.
作者:俞慕华;黄文繁;姜立民;黄锐敏;温群文;戴传文;叶友松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检测海南省东方市东方地区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敏感性.方法采用WHO标准的体外微量法.结果1986~1987年和1999~2001年,分别检测恶性疟患者102例和101例,抗性率为63.73%和71.29%.IC50分别为1.08和1.10pmol/μl血,平均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药物浓度为6.19和5.57pmol/μl血.结论当地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仍然比较严重.
作者:陈沛泉;何坤荣;彭南正;欧凤珍;符林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因在器官发育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节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Sydney Brenner,H.Robert Horvitz及Joln E.Sulston荣获200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本文概要介绍这一生命科学的重大发现,以及这一科学发现和其它生命科学研究所用的优秀模型生物-秀丽新杆线虫.
作者:林瑞庆;陈红玲;朱兴全;宋慧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基因突变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检出碱基突变.目前,该方法在寄生虫学领域已得到日益广泛和深人的应用,尤其是近几年来用于寄生虫的分子分类学、分子遗传学、虫种及虫株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及其在寄生虫学方面的应用.
作者:陈红玲;林瑞庆;朱兴全;李国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暂住人口1995~2001年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流行特征.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计算机联网疫情报告系统,以传染病发病率为基础进行暂住和常住人口相关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从1995~2001年,省外暂住人口传染病发病数比省内暂住人口发病数高2.51倍,省外暂住人口传染病发病数比常住人口发病数高2.24倍.结论暂住人口传染病管理中重点是省外暂住人口.
作者:常改凤;祁志刚;魏宝升;马智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幼儿接种国产酵母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持久性效果.方法应用国产酵母重组乙肝疫苗按0、1、6免疫程序对幼儿进行5年免疫效果观察.HBsAg、抗-HBs和抗-HBc的检测用RIA法.结果接种的幼儿中未发现严重副反应者;免后7个月抗体阳转率达94.64%,抗体GMT231miu/ml,5年抗体阳转率达78.16%,抗体GMT54 miu/ml.结论国产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安全性好,抗体峰值高,维持时间长.
作者:陈瑄;符感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术后围手术期死亡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60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资料.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0例均为术后发生肝肾综合征所致.结论肝肾综合征的发生与手术前、后肝功能状况有关,尤其受到术后肝功能状况恶化的直接影响.术后肝肾综合征涉及手术创伤、术后腹水、发热、感染合并症,既往除肝硬化之外的其他疾病等因素.术前进行积极、有效的护肝和支持治疗后,在肝功能处于Child's A级水平时进行手术,可以预防和减少术后肝肾综合征.
作者:邝伟明;张辉;胡石奇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