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信息的编辑

朱展鹰;代吉亚;欧志洪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 编辑, 信息, 网络信息平台
摘要:阐述了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信息的编辑内容和工作特色,认为编辑工作者适应现阶段工作有必要融入新的观念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编辑工作要正确定位、客观公正,要做好稿件的定质、定量和正确审稿、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平台,贴近社会.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塞的疗效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尿激酶 (UK)溶栓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 120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应用 UK50万 U+ NS100ml.ivgtt.qd,连用 3d,而后 UK20万 U+生理盐水 (NS)100ml.ivgtt.qd,连用 4d,共治疗 7d;对照组给予 UK50万 U+ NS100 ml.ivgtt, 30min滴完,效果不明显再追加 25万 U,共 75万 U在 24h内用完,两组溶栓治疗后均给予肠溶阿斯匹林片 0.1.qd.po,脱水及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溶栓后 14d、及溶栓后一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评定及治疗前后血流变检测.结果治疗 14d及一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小剂量连续应用尿激酶治疗脑梗塞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大.

    作者:高立功;张勇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丰宫并殖吸虫实验宿主感染的研究

    目的进一步研究丰宫并殖吸虫的囊蚴及其宿主性.方法从丰宫并殖吸虫流行区采集溪蟹,鉴定种类,分离囊蚴及后尾蚴,观测后感染实验宿主,收集成虫制片观测鉴定.结果绝大多数后尾蚴在蟹体内不形成囊壁,形成囊壁的囊蚴体积巨大在 1mm以上,一层极薄易碎的囊壁.第二中间宿主为景洪溪蟹和毛足溪蟹,前者的自然感染率为 53.19% ,后者为 66.67%.丰宫并殖吸虫的适宜实验终宿主是大白鼠,犬、猫为不适宜宿主.结论宫并殖吸虫囊蚴的大小在 1mm以上,是已知的并殖吸虫囊蚴中之大者.第二中间宿主为景洪溪蟹和毛足溪蟹.大白鼠是其适宜的实验终宿主.

    作者:周本江;王文林;雷霖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深圳市宝安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宝安区制定麻疹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宝安区 1984~ 2002年疫情汇编和宝安区统计局历年人口年鉴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作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在 19年中麻疹发病病例数为 864例,平均发病率为 5.62/10万,发病的高峰季节为 3~ 6月, 35岁以下发病占 98.4%, 0~ 10岁及 20~ 25岁为重点发病对象,全区各镇均有病例发生.结论流动人口是免疫工作的薄弱环节 , 展开强化免疫 , 做好疫苗的管理及加强对基层防保人员的培训 , 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做好疫点处理策略.

    作者:马智超;魏宝升;祁志刚;常改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纳米级HA涂层人工关节治疗犬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犬骨质疏松实验动物模型并初步观察纳米级羟基磷灰石 (HA)涂层人工关节置换后的效果.方法选择 8只平均年龄 5.5± 0.38岁、平均体重为 16± 2.5 kg的雌性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切除双侧卵巢,与对照组在同一环境下饲养 24w.手术切除犬右侧股骨头,然后分别装入普通柄人工关节或纳米级 HA涂层人工关节.12w后分别取每只犬的双侧股骨 (一侧含人工关节 )、胫腓骨、尺桡骨以及以椎骨进行骨密度检测, X光双侧股骨摄片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查.结果两组动物模型骨标本骨密度检测以及 X光双侧股骨摄片显示,去卵巢组犬符合重度骨质疏松症,而人工关节周围骨密度均匀不等,其中普通柄人工关节周围骨组织结构紊乱,含纳米级 HA涂层人工关节柄周围结构良好.结论采用切除双侧卵巢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犬骨质疏松模型并初步发现纳米级 HA涂层人工关节较普通柄人工关节的置换效果好.

    作者:涂平生;曾颖;黄自为;廖威明;吴忠道;徐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铁筷子多糖联合阿苯达唑抑制小鼠细粒棘球蚴生长

    目的研究中药铁筷子多糖单独及联合阿苯达唑用药对小鼠继发性感染细粒棘球蚴的抑制作用,探讨其作用的机制及寻找药物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新途径.方法动物实验共分 4组:阿苯达唑组;铁筷子多糖组;铁筷子多糖+阿苯达唑组;对照组.对小鼠继发性感染细粒棘球蚴病药物治疗 90d后,检测各组小鼠棘球蚴囊湿重;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铁筷子多糖、阿苯达唑及联合用药组均有抑制小鼠棘球蚴生长的作用(抑囊率分别为 38.23%, 64.86% 和 77.54%),其中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 P< 0.05).病理组织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各治疗组中棘球蚴囊壁组织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或破坏.结论铁筷子多糖对小鼠棘球蚴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阿苯达唑联合治疗效果更佳,这可能与铁筷子多糖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力有关.联合用药是提高阿苯达唑驱虫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包根书;邓英;史大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SARS患者治疗前后血象的变化

    目的探讨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患者综合治疗的血象变化,为治疗和防范提供指导意义.方法运用全自动血细胞检测仪 CD3700,检测 72例 SARS患者治疗前后血象的变化,包括白细胞 (WBC)、白细胞分类计数 (DC)、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 (HB)等项目.结果 SARS患者患病和治疗过程中观察发现,病人感染后经过 2~ 12d潜伏期后发病,发病 3~ 6d后,血象结果发生变化,出现明显 WBC下降 (P< 0.01),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显著下降 (P< 0.01),淋巴细胞分类比例出现显著性增高 (P< 0.01), RBC、 HB、以及 RBC相关参数没有显著性变化 (P >0.05);经抗菌、抗病毒类,并结合升白细胞治疗后, WBC有显著上升 (P< 0.01), WBC分类中,粒细胞比例增加,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 SARS患者经综合治疗后的血象指标变化可以监测患病后病情的发展变化以及治疗效果观察,为临床诊断及预后效果等提供辅助指导意义.

    作者:王惠英;段朝晖;肖旺贤;严海燕;梁穆兴;罗招凡;黄松音;包蕴文;黄永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冠状病毒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

    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冠状病毒 (CoV,coronavirus)是冠状病毒的一种新变体.对 11株 SARS-CoV的核苷酸序列和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均有典型的 CoV基因组结构.研究 SARS-CoV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对于研制疫苗、新药和了解其致病机制十分重要.

    作者:杨光;余新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重症SARS的临床治疗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 SAR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 54例重症 SAR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均有高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肺部阴影.大多数患者 ALT、 AST及 LDH升高.肺部和免疫系统是病毒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治疗以综合支持对症为主,及时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较好疗效.结论综合支持治疗对降低重症 SARS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复春;尹炽标;王健;陈燕清;施海燕;洪文昕;唐小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广东省丝虫病防治后期流行动态

    目的了解广东省丝虫病防治后期流行动态,为制订消灭丝虫病技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建立纵向、横向监测系统,观察人群和蚊媒的自然感染变化情况.结果全省 9个纵向观察点 1988、 1990和 1992年人群微丝蚴率为 0.19% 、 0.14%和 0.05%; 5年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分别为 0.11%、 0.03%、 0.03%、 0.01% 和 0.01%, 1991和 1992年未发现感染期幼虫;中华按蚊均未发现幼丝虫感染.人群微丝蚴率及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1980~ 2000年,进行了系统的横向监测,共血检 1575905人次,检出微丝蚴血症者 4074例,并给予海群生正规治疗; 1986年后未发现自然感染的蚊媒, 1997年后已无微丝蚴血症者.结论丝虫病防治后期其传播已被阻断,只要加强监测,单一处理残存的微丝蚴血症者即可消灭丝虫病.

    作者:骆雄才;黄少玉;欧作炎;潘波;张启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的比较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A)与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行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 40例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0例.两组均先在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罗哌卡因( Rop) 2.5mg,加芬太尼 20μ g或布比卡因( Bup) 2.5mg加芬太尼 20μ g后均留置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 采用 0.1%罗哌卡因或 0.1%布比卡因,均与 1.6μ g@ ml- 1芬太尼混合液持续硬膜外输注 5ml@ h- 1,自控镇痛 3ml,锁定时间 10min.结果两组镇痛效果良好,镇痛起效时间差异不显著( P >0.05),两组对产程、胎儿 Apgar评分、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及催产素的使用率影响差异不显著( P >0.05).但布比卡因组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显著增高.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 CSE+ 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完善,比较低浓度布比卡因 CSE+ PCEA运动阻滞更轻微.

    作者:黄焕娟;盘卫东;詹鸿;张秀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易误诊的几种病原体Ⅰ-马尔尼菲青霉

    通过观察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骨髓涂片标本、外周血涂片标本和组织切片标本;并采集外周血进行体外培养观察, 从而分析比较该菌与杜氏利什曼原虫、弓形虫、荚膜组织胞浆菌等病原体的鉴别特征,以利于明确诊断.

    作者:张瑞琳;梁炽;曹爱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国产艾司洛尔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

    目的观察国产艾司洛尔 (Esmolol)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国产艾司洛尔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63例,观察其转复窦性心律和控制心室率的情况,并记录用药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静脉注射国产艾司洛尔起效时间为 4.2± 1.5min,治疗有效率为 76.2%;副作用较少,静脉注射后仅轻度影响收缩压,共有 6例出现低血压,给予快速补液后好转.结论国产艾司洛尔不仅能有效地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而且使用安全.

    作者:陈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恶性疟原虫子孢子表面蛋白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HN)子孢子表面蛋白 2( PfSSP2)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 PfSSP2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 ,用 PCR技术从 FCC1/HN株基因组 DNA中扩增出 PfSSP2基因,并克隆入 pMD-18T测序载体.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用 DNAstar软件辅助分析基因结构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 FCC1/HN株 PfSSP2基因序列,酶切及 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 pT-PfSSP2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所克隆的 PfSSP2基因大小为 1680 bp,编码 559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恶性疟原虫 FCC1/HN株与国外的 3D7、 DD2、 FCR3、 HB3A、 K1、 Thai814、 Thai838、 Thai842、 Thai947及 7G8株 PfSSP2的氨基酸序列在 33个位点存在氨基酸替代, 1处氨基酸序列增加;各株间 PfSSP2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都在 95.7%以上.结论克隆了恶性疟原虫 FCC1/HN株 PfSSP2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恶性疟原虫不同分离株间有高度的同源性.

    作者:单志新;余新炳;徐劲;马长玲;李学荣;卞国武;吴忠道;陈守义;胡旭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1037名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的调查

    目的了解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探讨蠕形螨感染与皮肤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法对 103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感染检查,同时观察其面部皮肤状况,询问与调查相关情况并记录于调查表内.结果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 53.81%,其中男生感染率 56.50%,女生感染率 51.95%,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感染率均大于一年级( P< 0.01);面部有痤疮者、有脂溢性皮炎者、有毛囊炎或毛囊扩张者感染率均大于面部皮肤正常者( P< 0.05);常混用他人日常用品者感染率大于不常混用他人日常用品者( P< 0.05).结论本地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蠕形螨感染可能是痤疮、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等皮肤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通过日常用品间接感染可能是蠕形螨感染中一种重要方式.

    作者:卢致民;邢彬;梁登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结核分支杆菌异烟肼耐药的分子机制及其快速鉴定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异烟肼耐药的分子药敏方法.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SSCP)检测了 20株异烟肼( INH)敏感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 20株 INH耐药株的 katG基因,随后用 SSCP方法鉴定扩增产物有无突变,以结核分支杆菌 H37RV作对照.结果所有 INH敏感株均观察到 katG基因扩增产物, 20株 INH耐药株中 19株观察到 katG基因扩增产物.以 H37RV标准株为对照, 20株敏感株 SSCP带谱与对照相同; 19株 INH耐药株中 8株与对照相同, 11株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INH耐药 katG基因突变或缺失的阳性率为 60%.结论多数结核分支杆菌耐 INH是由于其 katG基因突变所致,用 PCR-SSCP筛选突变株可达到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 INH耐药的目的.

    作者:吴为群;吴忠道;张扣兴;谢灿茂;容中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SARS冠状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本文综述了冠状病毒和 SARS-CoV的形态特点、分子结构及基本功能,描述了 SARS-CoV的生态特点,初步介绍 SARS病毒的一般概况.

    作者:赵霞;朱家勇;吴忠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001年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目的了解珠海市流行性出血热( EHF)在人和鼠的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 2001年发生的 EHF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在哨点医院选取 2001年 3~ 6月份发热疑似 EHF病例及健康人群进行血清学监测,并随机在市区选取 6个监测点开展鼠监测.将在居民区和野外捕获的鼠分类,并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鼠肺标本 EHF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采集的人与鼠血清 EHF-IgM、 IgG抗体.结果人群 EHF抗体阳性率为 1.06%;捕获的鼠种类以褐家鼠为主,占总数的 53.08%;鼠密度为 28.52%;鼠抗原阳性率为 1.36%,其中褐家鼠抗原阳性率为 2.35%;鼠类 EHF抗体阳性率为 13.95%.结论珠海市鼠存在有 EHF流行,建议在流行季节应加强发热疑似病人 EHF监测,积极灭鼠,综合防治.

    作者:黄利群;陈斌;阮峰;谭爱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控制

    针对目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指出对健康教育要进行质量控制.并提出了要制定适合各专科疾患的健康教育内容和实施步骤,建立健康教育质量控制标准和质控方法.确定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目标,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促进健康教育的发展.

    作者:成守珍;张振路;郑志惠;郑淑君;林芳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 7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采取积极的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加强功能锻炼.结果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人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钟巧艺;赵洁莲;陈建珍;陈坤嫦;彭惠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角膜穿孔伤患者血清中四种眼组织抗体的测定

    目的通过测定眼角膜穿孔伤和外眼病患者血清抗葡萄膜抗体( AUAb)、抗晶状体抗体( ALAb)、抗视网膜抗体( ARAb)和抗角膜抗体( AKAb),了解角膜穿孔伤后患者血清中眼组织的自身免疫状况.方法取新鲜的牛眼组织制备相应组织抗原和抗体,用其抗原致敏羊血球后,改良的间接血凝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相应眼组织抗体.结果角膜穿孔伤患者血清中 AUAb、 ALAb和 AKAb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 P< 0.05或 P< 0.01),而外眼病组却无差异( P >0.05).结论通过对角膜穿孔伤患者血清中眼组织自身抗体的检测,可及时了解机体的免疫反应情况,对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林云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