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16例分析

房瑞林;赖瑞霞

关键词:妊娠, 急性阑尾炎, 病因, 诊断, 治疗,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的病因、发病率、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6年间收治的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16例.结果 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16例的发病率为1.04‰.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13例,术后发生早产1例,无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结论 应加强对妊娠各期急性阑尾炎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积极合理的手术治疗可避免病情迅速发展,防止病情恶化,保证妊娠的顺利进行.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3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2例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疗效.结果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6.88%,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 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干骨折较理想方法,骨折愈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从国;王应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输液反应34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时34例输液反应患者的对症处理,探讨输液反应的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发生34例输液反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采取有效及时的对症处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均未发生严重后果及医疗纠纷.结论 在输液过程中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技术规范,加强巡视,能有效地减少输液反应及医疗纠纷,确保病人的安全.

    作者:马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切开挂线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对比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的一种常见病,起病急,变化快,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如延误治疗,可造成败血症、中毒性休克等不良后果.现将我院自2000~2007年间采用一次性切开挂线法治疗26例肛周脓肿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车敬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肠溶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疗程7~10 d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总有效率57.9%,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卫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结合荧光染色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目的 通过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B)结合荧光染色法检测51例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与抗酸染色和X线比较,来探讨此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标本来源于门诊和住院病人,将每例标本进行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并涂片进行抗酸染色法、结核杆菌荧光染色法检测,并与X线诊断结果和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数据采用x<'2>统计分析.结果 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出阳性率与X线检查阳性检出相符率、临床后诊断相符率分别达95.0%和96.55%,诊断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75).而用单纯的抗酸染色法检查,相符率分别只达45.0%和62.07%,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采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结合荧光染色法较单纯的抗酸染色法检查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和与临床后诊断相符率显著增高,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和无创的检测方法,对防止漏诊,病情观察、疗效判断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夏洪娇;刘剑荣;彭可君;陈华良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地西泮异丙酚复合麻醉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地西泮、异丙酚复合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效果,并与单用异丙酚麻醉进行比较.方法 门诊抽取120例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为异丙酚+地西泮,B组为单纯异丙酚组.分别记录两组用药前与用药2 min时生命体征改变、异丙酚用药量、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组的异丙酚用量、术中反应及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均优于B组.结论 地西泮、异丙酚复合麻醉适用于人工流产术,安全有效.优于单用异丙酚麻醉.

    作者:柯齐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山莨菪碱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例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以甲钴胺500 μg肌注,每日一次,连续4周,治疗组:加用山莨菪碱1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每日一次,共4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变,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 山莨菪碱联合甲钴胺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

    作者:徐雄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舌再造病人围手术期两种口腔护理方法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寻舌癌根治舌再造病人围手术期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 观察组采用冲洗法+擦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腔护理方法.一周之后,对两组患者口腔护理操作时是否引起疼痛不适,护理后是否感觉清爽舒适,口腔有无感染,舌部伤口愈合状态等指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口腔护理时病人疼痛感及护理后清爽感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口腔感染、伤口愈合好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口腔冲洗法结合口腔擦洗法,能高效率地做好口腔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黄爱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隐裂牙146例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对146例隐裂牙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32例患者146颗隐裂牙进行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粘固带环、牙髓治疗、调、人工冠修复.结果 隐裂牙好发年龄30~50岁,早期隐裂牙治疗成功率87.50%,中晚期治疗成功率93.48%.结论 隐裂牙经综合治疗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海云;徐如元;黄卫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影响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调查及护理干预

    目的 了解哮喘患几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96例一年内哮喘发作≥2次的患儿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儿治疗依从性为37.5%~59.4%.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哮喘病知识不了解、对防治方案不信任、害怕药物不良反应、不能正确掌握吸入技术等.结论 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差,需针对影响因素给予护理干预,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金琴;张静;薛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层级全责护理用于脑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

    目的 了解脑梗死病人对层级全责护理中健康教的满意度.方法 将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进行宣教,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同时,实施分层次负责、连续性分期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复发率及完全性脑卒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健康教育知识患者掌握合格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层级全责护理用于脑梗死病人健康教育是有效的.

    作者:程淑华;唐浪娟;邓淑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是目前新生儿死亡及以后造成伤残的主要原因[1,2].随着医学的发展,CT检查已成为HIE诊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手段[3].本文通过我院1995年5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34例通过CT检查并经临床证实的HIE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HIE的CT诊断价值.

    作者:李庆彬;刘桂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一些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法国生产的STAGO(思达高)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测定376例各种疾病和健康正常成人50例血液PT、APTT.结果 血液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癌、肝病及高血压患者PT及AFIT二者均延长比率高.结论 对血液病、DIC、肝癌、肝病及高血压患者选择测定PT、APTT有较大临床价值.

    作者:李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小儿断指再植1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断指再植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18例(24指)小儿断指再植的临床资料,在1~16倍显微镜下,对18例小儿有再植条件的断指予清创后进行再植;术后保暧,抗炎,抗痉挛等治疗.结果 再植后存活23指,存活率95.8%.术后经3~6个月的随访,存活指功能、外观及长度良好.再植指总优良率达100%.结论 小儿断指再植的适应证宽,成活的关键是彻底地清创,精确无误的血管吻合,认真仔细地修复各组织和术后早期积极功能锻炼.

    作者:叶晓斌;扬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文拉法新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对抑郁症患者60例给予文拉法新采用开放式投药法,并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4、6周末分别进行汉密而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 文拉法新治疗第6周末痊愈27例(45.0%),显效28例(46.7%),有效4例(6.7%),无效1例(2.6%).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患者能够接受.结论 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疗效好,起效快,患者耐受良好.

    作者:李守昌;杨玉欣;刘凤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膝关节损伤的MRI诊断

    目的 分析膝关节急性损伤后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评价膝关节损伤后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膝关节急性损伤MRI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骨软骨损伤共53例;半月板损伤46例,MRI表现为低信号的半月板内出现结节状、线状、裂隙样异常高信号.韧带及肌腱损伤109条,表现为损伤部位出现明显高信号,及韧带形态出现异常改变.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膝关节半月板、韧带及骨等多种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预防与控制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

    医疗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率是保证医疗安全至关重要的环节.新生儿具有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差、对外界适应能力弱等特点,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危重儿抵抗力更差,常因雾化、吸痰、使用呼吸机、有创性检查与治疗及应用广谱抗生素等而增加院内感染机会.近年来新生儿病房发生院内感染暴发流行事件时有报道.我院新生儿科是市重点学科和市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自1984年成立以来年住院患儿数量不断增加,近几年年收治患儿数达1800人次,每年收治传染病儿10余人次(无一例发生院内传播感染),经严格管理有效控制,我院新生儿科院内感染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

    作者:谢美;顾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超声检查监测卵泡发育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卵泡发育/排卵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 超声检查对105例100个为自然周期和50个为促排卵周期的卵泡发育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自然周期排卵前卵泡直径平均为22.5 mm,每天平均增长1.6 mm;促排卵泡周期排卵前卵泡直径平均为24.0 mm,每天平均增长2.0 mm.促排卵有效率为70%,妊娠率为55.2%.结论 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B超检查可监测了解卵泡发育过程,指导药物使用,准确预测排卵日期,指导性生活时间,从而提高不孕者的受孕率.

    作者:林恩平;陈鸿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医学影像学两种教学模式的探讨

    医学影像学发展迅速,其教学模式也发生相应变化.在实践比较中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和单一大课教学模式各有优缺点.结合现代先进的电子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均以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可能更符合综合性大学的医学影像学教育,但目前尚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于红;刘士远;李惠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VR技术运用于创伤骨科手术问题研究

    目的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VR技术)来实现创伤骨科手术的手术计划制定.方法 同一时期、同一病种对使用传统术前计划的病例和VR术前计划的病例进行了相应的比较.结果 采用VR术前计划的病例术后恢复显著优于传统术前计划.结论 使用计算机系统建立虚拟的三维场景,来模拟创伤骨科手术的所涉及的各种过程,对于优化手术方案、减小手术创面、减少手术风险风险以及手术人才的培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世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