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英萍;林伟江;张晓萍
目的 探讨非通气侧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和通气侧气道峰压(Ppeak)联合监测用于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L-DLT)插管定位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胸腔镜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普通听诊组):根据两肺分别行单肺通气时呼吸音的听诊情况调节插管深度定位;B组(PETrCO2和Ppeak组):通过监测非通气侧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和通气侧吸气峰压(Ppeak)的变化调整导管的位置.记录两组患者的插管定位时间、临床定位满意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A组(126.53±19.14)s比较,B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57.17±14.02)s明显缩短(p<0.01);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5);B组患者的临床定位满意率(83.3%)也显著高于A组(56.7%,p<0.05).结论 和传统听诊法相比,通过监测非通气侧PETCO2和通气侧Ppeak的变化定位时间短,定位满意率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熊珠取;姚爱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专业护士培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11年起采取定计划、定导师、定时间参照《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以及《广东省护理管理规范》的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对本区护士进行分组个性化、全员化多种形式的有效培训及分组培训交叉考核,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手术配合质量.结果 分组层级培训交叉考核使培训的周期缩短,护士们的手术配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主学习氛围在逐步形成.手术科室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调查2012年比2011年满意度提高15%.结论 分组层级培训的有效落实能有效提高专业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在较短时间内使护士们的手术配合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综合素质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吴娟;杨萍;招坤兰;谢月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的疗效及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PLIF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患者72例临床资料,分别记录手术经过、效果和并发症,随访12~35个月,平均19.5个月,采用Otani标准评价随诊结果.结果 采用PLIF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72例,术后随访优38例,良25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达87.5%,对比术前术后疼痛评分,p <0.01.结论 PLIF术式可彻底切除椎间盘,恢复腰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隙高度,能彻底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并获得可靠的骨性融合,从而使脊柱获得长期的稳定性,是腰椎间盘突出伴不稳治疗的有效术式.
作者:胡田生;胡日鹤;胡方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敷贴治疗Ⅰ度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电针针刺合谷、中脘、天枢、上巨虚等主穴,根据证型选择配穴治疗,每次留针30 min,治疗2个疗程;用穴位敷贴腹部主穴及双侧下肢主穴,敷贴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体重下降率,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 电针结合穴位敷贴32例患者,临床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90.625%.结论 电针结合穴位敷贴治疗Ⅰ度单纯性肥胖症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安全且便于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中核因子-KB(NF-κ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浓度与病理变化的意义,探讨其参与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模型组,每组共20只.模型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肾功能指标.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学方法(ELISA)检测NF-κB和TGFβ浓度的变化.结果 ①模型组于第2、4、6周尿蛋白定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4、6周时模型组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②肾组织病理学提示随时间延长,肾病病理进展.③模型组第2、4、6周NF-κB和TGF-β1浓度结果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 NF-κB和TGF-β1浓度增高是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两者共同促进细胞外基质(ECM)的积聚,造成肾小球硬化.阻断NF-κB和TGF-β1可能成为延缓肾小球硬化的治疗手段.
作者:温红辉;霍燕微;刘捷裕;温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采取措施对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性分析与研究.方法 从医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年龄18 ~70岁.随机分对照组跟观察组,对照组主要采取阿奇霉素药物治疗,观察组则采取罗红霉素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7~14 d的对比性治疗.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经过7~14 d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与缓解.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 罗红霉素的临床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桂钟;林坚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为临床麻醉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接受髋部手术的3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麻醉开始起效的时间,以及在手术过程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麻醉后5、10及20 min后,其心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麻醉前5min,p<0.05.麻醉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在两者之间的对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为(44.13±24.86)s,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88.01±33.29)s,p<0.05.结论 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适合老年髋部手术患者的手术麻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许国庆;徐金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评估脂联素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影响的研究趋势.方法 以“脂联素”和“妊娠高血压”为主题词,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46篇文献纳入研究,发表自13个不同国家和地区,被31种期刊收录,子痫前期是脂联素在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研究领域的热点.结论 脂联素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仍存在争议.
作者:廖靖;符爱珍;吴科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提升病案编码员对疾病和手术的理性与感性认识,提高病案编码水平.方法 通过建立有效学习机制,特别是后期参加临床科室的业务学习,观看编码中遇到的概念模糊和抽象的手术.结果 编码员对疾病及手术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并融会贯通,病案编码的准确性及处理疑难编码的能力大幅提高.结论 建立有效学习机制,特别是参加临床科室的业务学习,能明显提高病案编码员的编码水平.
作者:宋俊;陈宇邦;郑映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AD)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VP1000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189例CAD患者、16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CAD&HP)患者和198例对照者(CTRL)的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同时检测受试者血清中CRP含量.结果 CAD&HP组及CAD组与CTRL组相比CRP、baPWV均显著升高(p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RP、baPWV为CAD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p< 0.001;p <0.001);相关分析提示血清CRP与baPWV呈正相关(r=0.274,p<0.001).结论 血清CRP为CAD发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导致以动脉硬化为典型特征的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病变,促进CAD的发生发展.
作者:高锦雄;彭海军;严炳存;梁碧霞;李明光;石延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母体水化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7例羊水过少妊娠晚期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母体水化疗法:静脉滴注5%葡萄糖1 000 ml/d,饮水2 000 ml/d.治疗组在静脉补液的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50 mg/d,饮水2000 ml/d.对治疗前后两组的羊水指数(AFI)变化、剖宫产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阿氏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羊水指数提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新生儿体重较对照组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无差异,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母体水化疗法可明显提高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的治疗效果,增加羊水指数,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这种方法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具有简便安全不增加患者费用的优势.
作者:王少梅;李永华;莫慧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蒙洛英(复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为对照药,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的研究方法,试验组60例,给予蒙洛英注射液(双氯芬酸钠12.5 mg,对乙酰氨基酚75 mg),对照组60例,给予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双氯芬酸钠75 mg,盐酸利多卡因20 mg),给药剂量均为每次一支,每支2ml,肌肉注射,每日1次,疗程7d.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试验组91.57%,对照组93.33%,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试验组为1.67%.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蒙洛英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
作者:梁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护理管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笔者从护理管理层面上分析了一些疏漏的管理环节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提出了能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若干严密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构建严密的管理组织与监控体系,强化职业培训,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完善医疗设施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加强病房管理等严密的管理工作,使日常护理操作制度化、规范化,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在控制医院感染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翠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可及和连贯的病人服务对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2年6月在我院门诊首次诊断为PCOS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按随诊方法不同分为常规随访组和可及和连贯服务组.共86名PCOS患者入组,其中常规随访组43人,可及和连贯服务组43人.两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在入组后使用Derogatis编制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前瞻随访3个月,3个月后再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随访3个月后,可及和连贯服务组SCL-90评分较常规随访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病人提供可及和连贯的服务可以有效改善PCOS患者心理状态.
作者:李莹莹;李萍;肖青;谢婉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我院割宫产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的现状及趋势.方法 对我院2011 ~2012年剖宫产使用抗生素的品种、数量、金额、使用频率、使用强度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频率(DDDs)以第一、二代头孢为主.DDDc患者应用抗生素的平均日费用35.13元.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逐月下降并达到40DDD值以下.DUI接近于1.0,医生的日处方剂量接近DDD.结论 通过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趋向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梁英萍;林伟江;张晓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深入,人事档案代理在越来越多的公立医院实行,但是多数就业者对其认识不足,对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将系统地比较分析人事档案代理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以期更多读者了解相关信息,为就业和招录决策发挥作用.
作者:叶锦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直肠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Sonablate 500型“高强度聚焦超声刀”(又称“海伏刀”)治疗机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42例,治疗6个月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残余尿(RU)及大尿流率(Qmax).结果 4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后平均随访6个月,IPSS由术前(25.9±4.7)分降到术后(14.5±5.1)分,QOL由术前(4.1±0.8)分降到术后(3.1±1.1)分,Pv由术前(66.8±20.9) ml下降到(50.4±21.7)ml,Qmax由术前(9.4±4.0)ml/s增加到术后(14.4±4.4)ml/s,Ru由术前(145.3±43.3)ml降到术后(58.7±21.9)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RU)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 经直肠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一种微创、无痛苦治疗前列腺增生疾病的新方法.
作者:招卫乾;张文广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的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与正常人群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偏头痛住院患者80名和50名健康对照,分别测量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以及推动脉(VA)的血流速度,分析比较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歇期的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是否与正常人群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 偏头痛组在发作期各动脉的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纽;偏头痛组在间歇期大部分动脉的血流速度与对照纽没有统计学差异,偏头痛患者组所有颅内动脉在发作期时的血流速度均低于间歇期.结论 在偏头痛患者的间歇期、发作期测定患者颅内动脉血管的收缩、扩张状态,有利于对不同患者采取针对性的用药,消除血管的不正常状态,缓解患者的症状.
作者:佘子瑜;凌文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钼靶X线下细针定位穿刺活检术在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自2002年1月~2011年12月的192例临床触诊阴性仅钼靶X线发现乳腺病灶的患者,通过钼靶X线引导细针定位,放入定位导丝,指导外科切除活检,经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结果 192例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灶191例一次切除成功,1例补切成功,经病理证实乳腺癌29例,乳腺良性疾病162例,异物1例,其中早期乳腺癌25例(占86.2%).结论 乳腺钼靶X线下细针定位穿刺活检术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疾病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无肿块乳腺癌的早诊率,此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
作者:李智;史立晖;张晓君;王景;陈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在治疗视神经挫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设计.随机将视神经挫伤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28只眼.对照组予以常规激素冲击以及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治疗时间为10~ 14 d,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佳矫正视力上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90.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4.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于治疗视神经挫伤有明显的效果,无明显副作用,对视神经挫伤的治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作者:孔宁;李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