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妹;贺珊;吴志红;黄冠玲;陈宗燕
介绍阅读疗法的概念和发展史,以及医院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借鉴国外病人图书馆的相关做法,对我国医院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实施与展望进行阐述.
作者:张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分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AP)患者的D-二聚体的含量差别,从而探讨D-二聚体在不同分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腹型、肾型及单纯型(AP)患者各18、15及20例,比较以上三组患者D-二聚体、血小板(PLT)计数及凝血时间(PT)的差别.结果 三组患者血小板及凝血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腹型AP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高于单纯型,而单纯型患者明显高于肾型,三者当中任意两者差异均具有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D-二聚体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性(p<0.05),而与PT无相关性(p>0.05).结论 以单纯型AP患者为参照,腹型AP患者的D-二聚体明显升高,而肾型明显降低,该现象在腹型及肾型过敏性紫癜的鉴别诊断起到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敏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医用X射线机产生的辐射可对医护人员及公众造成危害.笔者主要介绍医用X射线机的放射防护安全,有效保护医疗卫生环境下被照射人员的防护安全.
作者:戴建京;陈曼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品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之间的可比性,为实现区域内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提供依据.方法 在对血细胞分析仪完成精密度检测后,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批准文件EP9-A2所列标准,以XT-1800i系统为基准系统,对CD-1800和BC3000plus所得数据进行比对与系统偏差评估.结果 三种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数据显示其批内精密度符合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 88)允许范围,三种仪器测定数据间系统偏差不具备统计学显著性,均符合临床报告要求.结论 三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可比性良好,符合临床诊疗要求.
作者:钟凤朝;蒋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102例轻、中度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1例采用头罩吸氧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组51例采用经鼻CPAP无创呼吸机给氧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儿2h后的血气情况及临床疗效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 对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情况,治疗后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PO2)和pH值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鼻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可行的,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珍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茶素对大鼠不同照射时期肺组织转化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的表达,阐述其对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表法分为4组:A组10只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kg/d;B组10只为单纯儿茶素组,腹腔注射儿茶素注射液100 mg/kg/d;C组10只为单纯照射组,全肺单次照射15 Gy+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kg/d;D组10只为照射+儿茶素组,全肺单次照射15 Gy+腹腔注射儿茶素注射液100 mg/kg/d;每组各5只大鼠于照射后2周及6周处死,取肺组织作组织学与免疫组化检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中TGF-β1、TNF-α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C组大鼠2周和6周时肺组织出现明显炎性损伤,D组急性肺炎性改变较C组明显减轻;A组和B组大鼠肺组织免疫组化TGF-β1、TNF-α阳性细胞数相对较低,C组的TGF-β1、TNF-α阳性细胞数较上述两组明显增高(p<0.05),D组阳性细胞数则介于两者之间,也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儿茶素具有抑制TGF-β 、TNF-α蛋白表达,减轻早期放射性肺损伤炎症反应,对急性肺损伤有防治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GF-β1、TNF-α表达有关.
作者:郭立兵;石卫民;宋维舒;王昂;高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针对无基础肺部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支气管炎(VAT)患者,观察雾化吸入痰热清针剂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无基础肺部感染的VAT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痰热清进行雾化,2ml/次,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雾化,每日3次.治疗期7天,观察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长、死亡率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VAP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ICU住院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发生VAT的无基础肺部感染患者,雾化吸入痰热清针剂能降低VAP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张靖轩;周华荣;刘宗师;杨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病房常见致病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为病原学调查及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汕头市中医医院重症病房细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两年间重症病房检出致病菌为371株;两年间重症病房细菌感染率(33.8%)高于同期医院感染率(8.2%)(p<0.05).两年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所分离出细菌中以G-杆菌(69.0%)居多,其次为G+球菌(24.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G-杆菌对亚胺培南有较高敏感(耐药率31.3%~34.6%),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发生率较高(35.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发生率为89.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G+球菌.结论 重症病房感染致病菌多为多重耐药菌株,应对常见病原菌耐药动态加强系统监测,为指导临床科学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黄钟雄;詹鹏飞;肖俊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的耐药情况,为结核病的防治、管理、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结核病耐药性监测的抗结核药物敏感试验比例法,对1 699例临床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 1 699例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中,耐RFP菌株112例,耐INH 165例,RFP的耐药率为6.6%,INH的耐药率为9.7%.在112例耐RFP中,INH同时耐药者83例,占RFP耐药株总数的74.1%;在165例耐INH中,RFP同时耐药者83例,占INH耐药株总数的50.3%.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的诊断还是遵循同时进行抗结核药物RFP和INH药敏试验稳妥.
作者:陈燕梅;钟球;周琳;尹建军;陈涛;吴惠忠;钱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我国实行国际疾病分类(ICD-10)非常重要:①便于国内与国际交流;②医疗、科研与教学病案资料的检索;③医院管理信息的提取;④医院等级评审;⑤临床路径应用;⑥临床重点学科申报;⑦医保管理、医疗付款等方面.所以编码人员必须根据临床诊断结合ICD-10编码原则,正确编码.笔者从ICD-10第二版索引中发现,以艾森门格尔命名的疾病编码有两个,分别分类到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与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两章.两者的区别与编码选择使编码者感到困惑,因此,查阅了一些有关资料,对此疾病的编码进行探讨.
作者:蔡玉桂;林洁中;李建炜;史美玲;张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对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护理观察及分析.方法 对512例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的治疗过程进行全程指导、护理观察,治疗完成后继续进行电话随访2周~6年,平均25个月,记录治疗中、治疗后患者的各种反应和不适,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立即通知其回院检查并及时进行处理.结果 通过对512例治疗患者全程护理观察,其中52例出现不良反应(10.16%):51例系轻微不良反应,其中36例系原过敏症状加剧,15例出现新的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表现皮肤、消化系统及运动系统反应,1例严重过敏反应(0.2%),表现为过敏性紫癜.4 ~13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14~ 28岁组和29 ~ 50岁组,但14 ~ 28岁与29 ~ 50岁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过敏原为单品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二类和三类或以上品种者,二类品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三类或以上品种者.第2和3周发生不良反应者占不良反应人数的73.08%.结论 通过观察和回访发现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结膜炎出现不良反应与年龄有关,儿童易患;与过敏原种类多寡有关,过敏原品种越多,不良反应发生机率越高;不良反应多出现在第2、3周.
作者:熊雪蓉;刘红梅;叶卫东;邝红芬;梁顺兴;钟凤珠;钟小娟;钟淑仪;钟凤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红外热像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符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的患者46例和正常人20例,运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其面部皮肤的红外热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正常人面部红外热像两侧呈对称性均匀分布,为淡红色或浅绿色,两侧皮肤温度无明显差异.35例(76.09%)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红外热像表现为患侧面部皮温与对侧相比明显降低,呈蓝色或深蓝色热图,温差为(-1.53±0.28)℃.11例(23.91%)患者的红外热像表现为患侧面部皮温升高,呈红色或深红色热图,与对侧皮肤的温差为(2.18±0.32)℃.结论 红外热像能敏感地反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面部的温度变化,对其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宫庆娟;黄乔东;陈金生;卢振和;陈惠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分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馆员和读者放在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中心,围绕其思维和需求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统筹安排和组合分配.探讨怎样开展图书馆的人本管理与和谐发展,在提升人性化服务管理理念的同时更要注重为读者营造优雅、合理布局、安静舒适的环境来促进图书馆的和谐发展.
作者:赖咏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基层医院为了更好地应对包括人禽流感在内的公共卫生事件,注意如下几个要点:强化全员危机意识,是基层医院发挥公共卫生危机预警作用的起点和基本保证;组建一支优秀的危重症救治团队,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能力;事件发生后,果断决策,积极应对,快速启动人禽流感病例救治与防控应急预案;还要及时报告,在上级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处置疫情,这是成功应对人禽流感事件的关键.
作者:唐瑛;黄艳梅;阙伟东;刘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结肠造口围手术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我科接受Miles手术的直肠癌患者19例为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自我护理能力的指导;2011年3月~2012年3月接受Miles手术的直肠癌患者24例为观察组,应用个案管理模式,由个案管理师对本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全程的护理、指导和监督.对两组结肠造口患者早期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结肠造口患者早期的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造口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个案管理模式可明显提高结肠造口围手术期患者早期的自我护理能力,促进患者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增强回归社会的信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洁红;尹秋艳;余悦;李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院重点科室的消毒质量现状,为下一阶段院感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重点科室诊疗区域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的手等进行采样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共采样监测标本1 495份,总合格率为93.2%.其中空气合格率88.3%,物体表面合格率98.5%,工作人员手合格率81.4%;而空气、物体表面合格率在不同年度及不同环境中的差别不大,但医务人员手的合格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且在各个年度中,Ⅰ类环境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Ⅱ类、Ⅲ类环境.结论 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坚持开展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时发现消毒隔离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罗婵清;洪喜;周霓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萝岗区内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由医院统筹管理的模式转变为独立法人单位的过程中由此带来的社区护理管理方面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转型期萝岗区社区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结果 转型期萝岗区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存在以下的问题:人才培训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社区护理质量考评制度,社区护理安全意识薄弱.结论 通过加强社区护理人才的培训,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考核评价体系,树立社区护理安全意识,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满足了广大群众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
作者:刘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相关因素在药物性鼻炎发病原因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询问病史、专科检查及填写“可能影响药物性鼻炎的相关因素调查表”的方式,分析62例药物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常见引起鼻塞的疾病的正确治疗方法和疗效缺乏了解;对鼻用减充血剂的作用机理和药物性鼻炎的危害性欠缺认识,从而造成鼻用减充血剂使用不当是产生药物性鼻炎的主要因素.结论 通过各种渠道向患者宣传引起鼻塞的原发病的正确治疗方法和疗效、鼻用减充血剂的作用机理和药物性鼻炎危害性,应引起相关部门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丁健慧;龚坚;陈秋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根管预备过程中使用橡皮障技术降低根管内厌氧菌数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牙体牙髓科需要对双侧下颌第一磨牙进行根管预备的患者40例,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将治疗中同一患者使用橡皮障的患牙(n=40)作为实验组,将未使用橡皮障的对侧患牙(n=40)作为对照组,根管预备前后进行根管内菌落采样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的牙齿经根管治疗后患牙内厌氧菌数目明显减少(p <0.001).实验组术后菌落计数大大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在根管预备过程中使用橡皮障能有效降低根管内微生物污染效果,对口腔感染控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河娣;张迪;杨剑珍;宁晖丽;刘成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8例RA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丹参酮ⅡA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32例只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关节症状的改善,降低ESR、CRP、RF等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酮ⅡA注射液能有效改善RA患者关节症状,并可降低患者血浆ESR、CRP、RF水平,是一种治疗RA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小姬;接力刚;张君忠;谭益;李习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