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瓦斯爆炸烧伤80例治疗分析

李汉伟;姚志伟;杨泽兵;李皓

关键词:瓦斯爆炸, 烧伤, 救治
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瓦斯爆炸烧伤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 对1996~2003年我院80例瓦斯爆炸烧伤住院病人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治愈66例,死亡14例.治愈患者中4人出现功能障碍.结论 瓦斯爆炸烧伤患者病情急、伤情复杂,早期诊断,分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存活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结核咯血38例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肺结核咯血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对本院自2002年5月至2006年8月收治肺结核咯血患者3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垂体后叶素联用巴曲酶(立止血)治疗肺结核并咯血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垂体后叶素和巴曲酶(立止血)联用,是治疗肺结核咯血有效的止血药.规律抗痨、全面的监护和绝对卧床休息尤为重要.

    作者:李波;舒敏;黄安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夜间疼痛性痉挛,间歇性跛行,神经性水肿,皮肤慢性溃疡,下肢肌肉萎缩,皮温减低,足背脉搏微弱等.可导致病人重复住院、医疗费用增加,甚至截肢,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张秀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同时检测2 10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29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标本中,有28例S1抗原阳性,阳性率96.55%;784例HBsAg(+)、HBeAg(+)、抗HBc(+)标本中,有679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86.61%;276例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标本中,有197例胆S1抗原阳性,阳性率71.38%;1 012例HbsAg(+)、HBeAg(+)、抗HBc(+)标本中,有468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46.25%.结论 前S1抗原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又具有其独立的检测价值,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作者:邹享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17例分析

    目的 总结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所有患者,选取其中并发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恶性肿瘤共17例,其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并发肿瘤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肿瘤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肿瘤2例,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原发性小血管炎并发肿瘤各1例,恶性肿瘤包括鼻咽癌5例,乳腺癌5例,肺癌4例,肝癌、肾癌、多发性骨髓瘤各1例.经正规治疗,只有3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完全回复正常水平,其余14例只有轻度下降.结论 自身免疫性疾病容易合并恶性肿瘤,其中以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易并发,对经正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无明显下降的患者要排除有无肿瘤.

    作者:谭艳红;刘冬舟;肖学吕;冯小欣;孙保东;洪小平;黄勤;蔡文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微机血糖仪测定血糖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 比较评价微机血糖仪试纸带法测定血糖的可靠性.方法 用血糖仪试纸带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GOD),分别对病人的血标本及高低质控标准血清进行测定,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r=0.955),不受黄疸、高血脂的影响.并且上述两种方法均符合回归方程的线性范围.结论 微机血糖仪纸带法测定血糖,采用未梢血,操作简单,无需较高技术要求,只用1 min时间就能测出结果,仪器及耗材价格的便宜,适用急诊和家庭病床病人需求.

    作者:万德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常用EDTA-K2抗凝剂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

    目的 报告因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病例,以引起同行注意.方法 选择不同检验方法进行血小板的检测.结果 血细胞计数中抗凝剂EDTA-K2引起血小板检验结果假性减少,导致对检验结果的错误理解、极易误诊,而且使病人承受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及痛苦.结论 目前临床用EDTA-K2作为血细胞计数的抗凝剂,但引起血小板不正常的粘附、聚集,导致抗凝静脉血血小板结果假性减少.所以应引起同行们的注意.

    作者:曹蓓;张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防治探讨

    目的 分析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多种因素及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间收治各种类型阑尾炎1 360例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阑尾切除术.结果 1 360例均治愈.术后切口感染48例,总感染率3.53%(48/1 360).其中单纯性阑尾炎881例,切口感染10例,占1.14%;慢性阑尾炎103例,无切口感染.化脓性阑尾炎232例,切口感染3例,占1.29%.坏疽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144例,切口感染35例,占24.31%.结论 针对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术后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对该病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注意切口妥加保护,避免长时间的手术操作,正确使用和安放腹腔引流物;合理选用抗生素,术后密切观察切口的炎症变化,早期处理,积极治疗与阑尾炎并存的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糖尿病等合并症,就能有效地将切口感染率降低到低限度.

    作者:周先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诊昏迷误诊分析

    昏迷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临床医生及早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一些病因明确的昏迷如高血压性脑出血,颅脑外伤等往往容易及时诊断,但有些突发性昏迷,且昏迷原因与原发病并无直接联系时却容易误诊.现将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8例急诊昏迷误诊情况报告如下,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周云珍;付留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庆市万盛区二○○六年性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万盛区性病流行动态,为有关部门防治性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全区报告性病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 2006年全区报告性病6种,共计532例(外地5例),发病率为197.04/10万,报告发病率与去年相比上升50.28%.发病年龄高峰在20~39岁,占65.04%;职业以无(待)业人员发病高,占39.66%.结论 2006年万盛区性病有上升趋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性病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作者:谢跃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疏血通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其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目前脑梗死急性期的内科药物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超早期的溶栓治疗、降纤治疗、抗凝治疗、脑保护剂及一般对症治疗[1].

    作者:赵君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院内部会计监管制度的设计与实施

    医院内部会计监管制度是指一个医院为了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系统.

    作者:秦迎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新式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我院自1999年12月以来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即Misgav-Ladach-Method剖宫产术),其采用Joel-cohen切口及独特的开关腹方式,使剖宫产手术取得了操作时间短、损伤少、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减少等好的近期效果.现将近年来我院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新式剖宫产的远期效果.

    作者: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手术室整体化护理的应用与体会

    整体化护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病人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室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显示了护理人员的内在价值,密切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一致肯定.现就我院开展整体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姚慧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30例溶栓治疗分析

    自从1959年链球菌培养液提取物链激酶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溶栓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性期治疗.临床实践证明,溶栓治疗心肌梗死能有效缩小梗死面积,改善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使死亡率明显下降.我院自1997年开展溶栓以来至2005年7月,共溶栓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继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中等医学教育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医学模式的已实现三个转变.中等医学教育教学只要适应新模式,培养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卫生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作者:袁祥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普胸手术病人均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麻醉.结果 全部病人麻醉效果满意,无气道损伤并发症.听诊法1次插管成功38例,成功率65.5%,2次成功20例.插管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导管到位率为30例(51.7%);改变体位后14例听诊肺隔离不满意.结论 使用双腔管的优点:在胸外科手术时,能使术侧肺(或患肺)与健侧肺的通气完全分开,在胸外科麻醉中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陆玉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人强化治疗中应用图文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图文临床路径在2型糖尿病人强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进行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人100例,分为2组,路径组(50例)应用图文临床路径进行医疗护理,对照组按常规医疗护理模式进行,比较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糖尿病知识测评得分.结果 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糖尿病知识测评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人强化治疗中应用图文临床路径可显著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提高病人的糖尿病知识水平,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呼庆红;吕凌波;王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Mdm2 bcl-2、AR的表达与脑膜瘤病理类型的关系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蛋白Mdm2、bcl-2和雄激素受体(AR)与脑膜瘤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为脑膜瘤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一些新信息.方法 从华西医院病理科获得2001~2003年间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膜瘤病例共394例,计算机随机抽样60例,将60例蜡块每份切片3张,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m2、bcl-2、AR的表达.结果 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脑膜瘤中Mdm2、bcl-2、AR的表达率均有差别,但仅A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的表达与脑膜瘤的病理级别有关,提示AR在脑膜瘤的增殖作用中的重要性,它可以作为脑膜瘤的预后参考因子.

    作者:王远传;雷町;冯凌;苟章洋;罗仁国;唐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将不同类型及性格的老年人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类和分组观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冠心病组有12例发生焦虑,健康组有4例发生焦虑,发生率分别为30%和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000(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张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洗胃在救治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作用的商榷

    目的 探讨洗胃在急性乙醇中毒救治中的必要性.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122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将其分为洗胃组和非洗胃组,其余治疗措施相同,比较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非洗胃组与洗胃组在预后上无统计学差异;并发症发生率非洗胃组4.8%,洗胃组1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统计表明,对于急性乙醇中毒洗胃治疗较非洗胃无优越性,且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不推荐洗胃.

    作者:钱进;宁果豪;罗中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