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香港玛丽医院手术室护士在静脉局部麻醉实施中的角色

龚凤球;李美清;林世清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 静脉局部麻醉, 中毒预防
摘要:静脉局部麻醉在临床上具有医疗费用低,与经气管插管全麻相比,其具有节省一半耗费,止痛效果好与快,成功率达89%;并且可以缩短患者术后复苏时间,术后并发症极少发生等优点,但局麻药中毒反应后果严重,为了降低国内实施静脉局部麻醉中的风险,提高病人手术的安全性,本文通过介绍香港玛丽医院手术室护士在静脉局部麻醉实施过程中对病人中毒反应先兆监测及中毒反应所采用的预防措施供国内手术室护理同行借鉴.
现代医院杂志相关文献
  • 谈思想政治工作在应对医院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作用应对医院突发事件是医院政工干部工作水平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作者:周益民;刘淑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彩超诊断

    目的 分析6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彩超表现,明确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Acuson Antare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15L8W,频率为5.3~10 MHz,对65例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观察其二维图像、彩色血流特点及频谱特征.结果 65例患者的病变血管在二维超声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以及频谱多普勒方面均有显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 急、慢性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表现具有显著性,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具有准确、方便、安全、可重复应用等特点,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金国志;何立红;林忠超;唐妍;刘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对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5例前交叉韧带胫损伤的患者分别进行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术后定期随访,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判断患肢整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IKDC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结果表明,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取得了较好的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关节功能良好;关节镜下重建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1.2±3.4)分,术后1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3.1±4.7)分.结论 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治疗手段,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

    作者:侯晓东;高彦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尖锐湿疣58例

    目的 探讨应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116例妊娠早中期外阴尖锐湿疣患者均采用CO2激光对疣体碳化、汽化,同时肌注胸腺肽20 mg,隔日1次,连续1个月.其中治疗组58例从术后第3 d开始,再用中药水煎熏洗外阴,每晚1次,15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对照组58例则采用1∶ 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方法同上.结果 本组116例妊娠早中期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痊愈86例占74.1%,外阴痒、白带多等症状消失,湿疣全部脱落,观察3个月无复发为痊愈,复发30例占25.9%.治疗组痊愈52例,复发6例;对照组痊愈34例,复发24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女阴尖锐湿疣,避免了既往采用的激光、冷冻及手术切除疗法给患者带来的恐惧和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王虹;古志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口服补锌佐治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补锌佐治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原理.方法 将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我院门诊确诊为秋季腹泻的患儿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口服补锌(葡萄糖酸锌20 mg/d,分两次口服),观察其疗效.结果 平均病程:治疗组3~7 d,平均(5.3±1.2)d,对照组3~10 d,平均(6.5±2.2)d;腹泻严重时一天的大便次数:治疗组4~8次,平均(5.5±1.4)次;对照组4~15次,平均(6.9±1.8)次.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口服补锌可缩短秋季腹泻病程,减轻秋季腹泻严重程度.

    作者:张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坚持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出院后坚持对其进行跟踪健康教育,而对照组只在出院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出院后不再进行跟踪健康教育,然后每两个月一次调查病人坚持服药的情况.结果 6个月后,实验组坚持服药者明显比对照组的比率高,比较两组病人坚持服药的时间,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病人坚持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延长精神病人服药坚持时间,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朱转娥;刘卫东;叶秀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膀胱嗜铬细胞瘤8例报告

    目的 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8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均通过膀胱镜检查获得定位诊断并均经手术治疗,其中7例行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全膀胱切除术.结果 8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嗜铬细胞瘤,8例获随访,时间5个月~3年,6例痊愈,术后血压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1例于术后8个月死于脑出血,1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结论 血尿、排尿时头晕、头痛、心慌及血压升高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尿香草扁桃酸测定是主要的定性检查手段,膀胱镜是主要的定位检查手段,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前准备同其他部位嗜铬细胞瘤,极为重要,术式选择应依据病灶大小及部位.

    作者:谢军;陈光耀;梁健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外科病房中的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中的运用.方法 通过识别外科病房存在的常见护理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风险管理对策,指导护士避免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 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要贯穿整个护理管理中,外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作者:卢向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香港玛丽医院手术室护士在静脉局部麻醉实施中的角色

    静脉局部麻醉在临床上具有医疗费用低,与经气管插管全麻相比,其具有节省一半耗费,止痛效果好与快,成功率达89%;并且可以缩短患者术后复苏时间,术后并发症极少发生等优点,但局麻药中毒反应后果严重,为了降低国内实施静脉局部麻醉中的风险,提高病人手术的安全性,本文通过介绍香港玛丽医院手术室护士在静脉局部麻醉实施过程中对病人中毒反应先兆监测及中毒反应所采用的预防措施供国内手术室护理同行借鉴.

    作者:龚凤球;李美清;林世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药内外结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5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内服补肾活血汤配合中药外洗及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以补肾活血汤配合中药外洗及穴位注射治疗,并辅以膝关节运动疗法;对照组以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同样辅以膝关节运动疗法.治疗6 w后比较两组的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为8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服自拟补肾活血汤配合中药外洗及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体现中医治疗优势.

    作者:肖思贤;曾晓波;饶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穴位针刺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后面瘫、肢体瘫痪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引起的面瘫、肢体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选择30例结核性脑膜炎在急性期病情得到控制出现面瘫、肢体瘫痪的患儿,在继续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配合穴位针刺疗法;观察3个疗程.对照组:选取30例相同病证的病例,不作针刺治疗,继续抗结核治疗.观察神经系统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30例中,基本治愈12例(占40.0%),明显好转10例(占33.3%),有效6例(占20.0%),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中,基本治愈7例(占23.3%),明显好转8例(占26.7%),有效5例(占16.7%),无效10例(占33.3%),总有效率为66.7%.结论 两组在恢复神经系统功能方面的疗效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杨清芬;黄绍梅;邱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创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公立医院五大运行机制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运用科学发展观理论引领公立医院改革新思路,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新趋向,创建出: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趋向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有效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引导调控机制,充分发掘公立医院员工潜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各类人员争优创先的激励机制,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五大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吉琳;欧景才;田军章;王理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及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6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康复组早期给予系统的康复护理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0 d,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中国)>分别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8).结论 进行有计划的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

    作者:谢静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2家医院IT服务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区各医院IT服务台的现状.方法 资料来源于该区22家医院的IT服务台的状况调查资料,采用构成比等指标分析IT服务台的现状,对一家医院的IT服务台进行了典型调查与分析.结果 只有一家医院开设了IT服务台且运转良好.结论 需要普及IT服务台的知识.

    作者:陈银霞;李开祥;胡日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乙肝病毒e抗原定性和乙肝前S1抗原滴度测定在阻断母婴传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乙肝e抗原定性和乙肝前S1抗原滴度变化测定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治疗过程中预测新生儿产前免疫阻断的效果.方法 抽取孕妇产前注射免疫球蛋白后的外周血和分娩过程中的脐带血各3 ml,用ELISA法测定HBeAg;用ELISA法倍比稀释作滴度检测前S1抗原.结果 HBeAg(+)的母亲,同时PreS1(+)者,脐血中HBeAg阳性率为45.4%;HBeAg(-)的母亲,同时PreS1(+)者,脐血中HBeAg阳性率为23.1%;HBeAg(-)和PreS1(-)的母亲,脐血中HBeAg阳性率为25.0%;23例产前已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母亲,只有3例脐血中HBsAg为阳性,阳性率为13.0%.结论 孕妇产前注射免疫球蛋白,能有效的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前S1抗原可作为HBV复制和传染性的一种指标.

    作者:张秀英;余进胜;陈惠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两种治疗方法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两种疗法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实验组68例采用奥曲肽0.1 mg静脉缓注,继而以0.3 mg加入5%葡萄糖500 ml或生理盐水500 ml,按25 μg/h持续静脉滴注.对照组70例采用垂体后叶素0.1~0.2 u/min持续静脉滴注.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89.7%,对照组有效率71.4%,两者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实验组有3例发生轻微腹痛,发生率约4.4%.对照组有18例出现腹部绞痛、血压升高、头晕、频繁便意感、胸闷、心悸等,发生率约25.7%,两者对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余韩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重症肌无力(MG)合并胸腺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2月~2008年5月本院3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临床资料.按改良Osserman标准分为Ⅰ型11例,Ⅱa型9例,Ⅱb型13例,Ⅲ型2例,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效进行评价.结果 35例无手术死亡,3例术后早期发生MG危象,经气管切开、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治愈.随访30例,术后重症肌无力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16例,无效2例.结论 完善围手术期管理,减少MG危象的发生,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李锐凯;洪瑞;方伟群;吴华祥;方瑶纯;杨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64排螺旋CT诊治颌面部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在颌面部血管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对6例颌面部血管畸形病例,行64排螺旋管CT平扫、CT血管造影(CTA)以及三维重建,评估各个图象显示病灶的效果.结果 6例患者的CT平扫片均显示病变呈边缘欠清的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明显结构状强化,伴异常血管影.CTA可以清楚显示病灶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64排螺旋CT能准确、直观地显示颌面部畸形的形态特点,对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麦栩榆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临床学科建设的管理因素

    学科是综合性医院的基本学术单元,是医院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临床学科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与基石,更是医院发展的命脉.本文从学科建设管理的角度去探讨医院临床学科建设的管理因素.

    作者:彭庆有;冯力;杨莹;杨有业;童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损伤出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肾损伤出血患者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21例肾损伤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的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对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栓塞综合征的观察,做好生活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 20例患者经1次栓塞出血停止,1例患者经2次栓塞出血停止,血尿消失,未发生栓塞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未见出血复发,肾功能良好.结论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加强术后观察及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莫惠霞;梁银连;黄珊;梁伟霞;廖倩芳;冼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现代医院杂志

现代医院杂志

主管:广东省医院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