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

王陌阡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肿瘤, 治疗
摘要: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是我国特有的肿瘤治疗途径,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在理论基础、治模式、治疗手段上均取得了一定成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良好效果得到了实验和临床研究的证实.但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在评价体系、机制研究、综合治疗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阴道镜及宫颈细胞学筛查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细胞学筛查在子宫颈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门诊641例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细胞学筛查结果.结果 641例宫颈病变患者均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细胞学筛查.病理诊断为宫颈不典型增生(CIN)Ⅰ级58例,Ⅱ级82例,Ⅲ级95例,宫颈原位癌10例,宫颈早期浸润癌3例,宫颈慢性炎404例.系统宣教以后患者对宫颈病变的认知度提高32%.结论 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细胞学筛查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有重要价值,系统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宫颈病变的认知度.

    作者:周卫阳;周艳秋;刘志红;乌兰娜;张礼婕;吴瑞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男性尖锐湿疣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目的 探讨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液流变学特点.方法 对104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与同期男性健康组对照.结果 男性尖锐湿疣发病高峰年龄为21~36岁,好发部位为龟头(73.1%)、冠状沟(55.8%)、包皮(44.2%).大多数局部有瘙痒(59.6%)和烧灼感(51.9%),多以不洁性接触传染(65.4%).血液流变学显示:全血黏度、低切还原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尖锐湿疣具有性病的一般临床特点,血液流变学呈高黏血症改变.

    作者:叶加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滑动加压鹅头钉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 观察滑动加压鹅头钉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滑动加压鹅头钉板治疗,进行疗效观察.其中左髋13例,右髋17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全部为不稳定型骨折.结果 随访28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80 d,治愈率达100%.骨折三月内全部愈合,有明显骨痂生长,无断钉、断板情况出现,无髋内翻畸形,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滑动加压鹅头钉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患者能早期下地活动.肌肉收缩与负重均可保持骨折断面的接触,促进骨折愈合,防止髋内翻畸形,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礼忠;刘建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球后阻滞麻醉引起视神经损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门诊以右眼急性青光眼入院.术前检查:脉搏76次/min,体温36.8℃,呼吸20次/min,血压128/86 mmHg(1 mmHg=0.133kPa);眼部检查:视力OD:0.6,OS:0.8,结膜未见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但较浅,CT:1/4,房角呈三角狭窄,晶状体周边呈车轮状混浊,玻璃体透明;眼底检查:视盘边界清,色淡红,C/D:0.6,黄斑反光存在,动静脉比2/3,视网膜平伏,未见渗出及出血点;眼压:OD:18 mmHg,OS:15 mmHg.

    作者:应通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关于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思考

    目的 通过总结病例及回顾文献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病理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过去10年中15例次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断治疗状况.结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次手术治疗后可以发生转变.治疗以手术为主可辅以内分泌治疗

    作者:屈翔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52例(56只眼)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周、1月和3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85.71%、94.56%、96.42%.结论 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满意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陈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提高超声诊断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在超声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应以解剖为基础,病理为依据,在较短的时间里,使学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互动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作者:钱林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医用X射线机检定不合格项的调整

    医用X射线机是医疗单位用于诊断病理而常用的一种辅肋工具.笔者在对其进行计量检定中,根据其特点,结合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对医用X射线机检定中的不合格项提出了以下的判断、调整.

    作者:陈素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刺五加注射液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与缬沙坦联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予缬沙坦口服,观察组40例在缬沙坦基础上,每日静脉给予刺五加注射液60 ml滴注.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后24 h尿蛋白(UEAR)均有显著性减少(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衰有相互协同的作用,疗效优于缬沙坦组.

    作者:王桂梅;孙喜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监测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目的 检测妊娠晚期脐带绕颈胎儿脐动脉,寻找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的依据.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正常妊娠晚期胎儿和40例脐绕颈胎儿的脐动脉的多普勒频谱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检测.结果 脐带绕颈组阻力指数(RI)及血流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值(S/D)高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晚期脐带绕颈引起的胎儿宫内缺氧表现胎儿脐动脉的RI增高,S/D值增高.

    作者:黄芸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组织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尝试

    在组织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中,通过生物显微电镜在实验课中的应用,切片图像清楚,易观全局,便于示教,节省时间,扩大了实验内容,并且自编实验指导及实验报告,明确实验课堂目标,做到课堂目标考核与期末技能考核成绩相结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组织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作者:李占生;李文明;陈世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伽玛刀治疗肺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由于肺脏的解剖关系,很多器官的肿瘤都可以发生肺脏转移,而肺转移癌的化疗效果至今尚不能令人满意.手术切除转移灶也仅仅限于单发或位于一叶或一侧肺内的多发转移,因此,积极探索肺转移癌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广成;秦德华;赵普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老年戊型肝炎19例临床分析

    戊型肝炎为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急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临床上肾功能严重损害为主要表现,肝功能也明显受损,出现黄疸,瘀胆和皮肤瘙痒等临床表现.

    作者:王菲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黄芪注射液佐治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佐治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将本院儿科近几年来收治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基本治疗,即卧床休息、大剂量维生素C、辅酶Q10、能量合剂、抗病毒、抗心功能不全及抗心律失常.治疗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结果 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心电图大致正常,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8.6 d,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13.9 d,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用黄芪注射液,可缩短疗程,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欧立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8肽生长抑素、14肽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比较

    目的 回顾性分析8肽生长抑素(施他宁)、14肽生长抑素(善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方法 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成两组,施他宁组50例,善宁组50例.两组均禁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静脉营养支持、制酸、抗生素应用,其中施他宁组应用施他宁6mg加入0.9%的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24h维持,疗程7 d;善宁组应用善宁0.5 mg,加入0.9%的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24 h维持,疗程7 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施他宁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善宁组.结论 施他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优于善宁,两者疗效有区别.

    作者:朱光辉;邬善敏;胡洪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3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的疗效.方法 将46例A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地塞米松2个疗程后,改用强的松口服,总疗程4~6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剂量每日400mg/kg,连用5 d.结果 IVIG治疗组和单用激素对照组比较,IVIG治疗组血小板上升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IVIG为治疗AITP的理想药物.

    作者:高锦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48例诊治体会

    后颅窝容量较小,为脑脊液经第四脑室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孔道所在,并有重要生命中枢延髓位于其间,当发生占位性病变时诱发小脑扁桃体疝而危及生命.我院自2000~2005年共收住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48例,占我院同期收治硬膜外血肿患者3.80%(48/1 261).现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

    作者:邱耀忠;宋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联合胃肠补液治疗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体会

    目的 观察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及静脉补液联合胃肠补液治疗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效果.方法 应用小剂量胰岛素及静脉补液联合胃肠补液治疗26例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结果 胃肠补液量占补液总量的1/3~1/2,26例高渗昏迷患着各项生化指标24 h恢复正常,无脑水肿、心衰、溶血的发生.结论 联合胃肠补液更有利于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治疗.

    作者:邢荣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颅脑外伤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预防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支持[1],可减轻头部外伤后机体代谢改变如高代谢、高分解、糖代谢的异常[2],保持肠黏膜细胞及其功能的完整性,为损伤后的神经元再生和修复创造有利的条件.

    作者:李珊瑚;林德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急性高原肺水肿65例救治体会

    急性高原肺水肿是急性高原病常见且致命的类型[1].现将救治的65例急性高原肺水肿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其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