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空调作业环境空气有毒挥发物污染及空气质量状况调查

邱士起;柯建厚;练海泉;曾焕金;晁斌;陈瑞莉;龚鉴

关键词:空调作业环境, 空气质量, 有毒挥发物
摘要:目的了解空调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状况及空气质量状况,为预防急、慢性职业危害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空调作业生产线上使用工业有毒挥发物的作业点,按照有关工作规范,进行布点、现场数据记录、空气采集苯、甲苯等有机溶剂和甲醛、二氧化碳(CO2)等空气质量指标的样本.结果工业有毒挥发物污染超标率为40.9%,其中上胶工种苯超标倍数大(10.5倍)、印刷工种甲苯超标率高(73.9%);空气质量指标中超标率较高的有甲醛(50.0%)、CO2(18.0%)、一氧化碳(12.5%)、可吸入颗粒(11.1%),细菌总数相对污染较轻;微小气候中温度、湿度合格率高,仅有空气流速合格率为54.2%.结论本次调查空调作业环境空气中工业有毒挥发物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欠佳,但空气中细菌总数污染相对较轻、微小气候较适.从总体上分析,空调作业环境空气质量应予以改善.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玉器雕刻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目的 探讨玉器雕刻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企业玉器雕刻作业环境调查并对217名作业人员和145名对照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结果玉雕作业生产性粉尘浓度2.5~61.7 mg/m3,噪声强度88~93 dB(A).超标率100%.工人长期处于坐姿作业,属于强制体位.尘肺检出率1.4%;听力损伤、血压升高、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及神经衰弱综合征,手腕、颈、肩、腰背疼痛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玉器雕刻作业除了要加强粉尘、噪声危害治理外,同时要注意工人骨骼肌肉损伤的预防.

    作者:杨叔乐;张辉;岳杰;江建梅;李新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蜂胶防治辐射损伤的应用潜势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的幼芽、新生枝条、树皮等组织上采集的树脂状分泌物混入其上腭腺分泌物和蜂腊等加工而成的天然活性物质,蜂胶含黄酮类、萜烯类、醌类、有机酸、氨基酸等成分,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功能[1].笔者将蜂胶与抗辐射相关的几种功能及其安全性介绍如下.

    作者:郭月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对AT细胞高辐射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源于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ataxia-telangiectasia,AT)患者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AT5BIVA(AT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方法本实验以源于正常人皮肤的成纤维细胞系GM0639(GM细胞)为对照,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法(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method),在AT细胞和GM细胞经60Co γ射线0、1、2、3、4 Gy照射后,观察比较AT细胞和GM细胞之间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的差异,并分别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在1、2、3、4 Gy剂量照射下,AT细胞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均明显高于GM细胞,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并且两者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均与剂量呈正相关,均可拟合成剂量效应直线方程y=a+bx,微核率及微核细胞率直线回归方程斜率AT细胞明显大于GM细胞(P<0.01).结论辐射敏感性AT细胞显著高于GM细胞,AT患者AT细胞具有高辐射敏感性.

    作者:罗加林;曹建平;朱巍;王明明;周献锋;朱财英;郑斯英;苏世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国产高效氯氰菊酯原药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目的研究国产高效氯氰菊酯的亚慢性毒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高效氯氰菊酯原药剂量为0、0.67、2.97和10.84 mg·kg-1·d-1,连续90 d摄食染毒.结果高、中剂量组动物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高剂量组见脑有组织水肿,WBC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但低剂量组动物的各观察指标无明显异常.结论高效氯氰菊酯原药在SD大鼠亚慢性(90 d)经口毒性的大无作用剂量为0.67 mg·kg-1·d-1.

    作者:朱光华;池继梅;马争;王致;唐小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德州市1984~2002年急性职业中毒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

    为探讨急性职业中毒的发生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对策,为政府部门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提供依据,我们对德州市1984~2002年期间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孙明琴;邢稼轩;王鑫;赵清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某塑料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某塑料行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状况,探讨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参考、类比现有装置毒物、噪声、粉尘、高温等数据进行分析和作业分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完成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本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毒物(包括丙烯腈、苯、甲苯、苯乙烯、苯酚等)、粉尘、噪声和高温.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作业区域有毒作业、粉尘作业分级为0级(安全作业);大部分作业点噪声作业分级为0级,仅挤出机旁的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挤出机点夏天气温超过夏季温度控制标准,其他测点温度、湿度均符合卫生标准.该工程具备较完善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措施.结论该工程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经采取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可使发生职业病的危险度降到小,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作者:邹剑明;温翠菊;丘创逸;叶能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煤工尘肺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59例临床分析

    肺部真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占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尤以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继发真菌感染多见.煤工尘肺(CWP)患者大部分合并有COPD,住院时间长,反复使用广谱抗生素,院内肺部感染的机会多.由于COPD患者肺功能损伤,呼吸困难,喘憋是主要的临床症状,经常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用于平喘易导致免疫功能抑制.本文收集了我院1990~2002年收治的1 856例CWP 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肺真菌感染5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淑琪;唐艾华;霍燃;陈令海;韩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电力系统六氟化硫工种的职业危害

    正确认识电力系统中六氟化硫(SF6)工种的职业危害,对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具体体现.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六氟化硫工种职业危害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更好地防治六氟化硫工种的职业病危害.

    作者:徐禄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固井水泥混合粉尘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研究

    固井水泥是油气井固井的重要材料, 它是由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矿物外加剂和复合外加剂混拌而成.为了解固井水泥混合粉尘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我们选择部分接触普通硅酸盐水泥粉尘、固井水泥粉尘、矽尘的工人进行了肺通气功能测定分析,并与不接触粉尘的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瑞;刘正亮;刘衍忠;李吉贵;方岱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影响职业病区医患、护患关系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职业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医护质量和住院的要求很高,易与医护人员产生心理上的隔阂,医患、护患之间容易产生矛盾.本文对职业性铅接触工人,经尿排铅检查发现异常者,进行医学观察期间,就影响职业病区医患、护患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雷喜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深圳龙岗区37起有机溶剂职业性损害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1995~2003年间共发生的37起有机溶剂职业性损害事故,为防治职业性有机溶剂中毒提供科学资料.方法按有机溶剂职业性损害诊断标准对收集的37起有机溶剂损害事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7起事故中,中毒183人,死亡9人,病死率4.92%.三氯乙烯所致职业病危害事故16起,列首位(43.24%);受损害19人,死亡7人,病死率高达36.84%,也占全区有机溶剂死亡人数构成比的首位(77.78%);正己烷中毒人数为94人,占总中毒人数的首位(51.37%).结论三氯乙烯和正己烷是引起我区主要职业性损害的有机溶剂;造成事故原因主要为密闭通风、排毒措施不佳,个人防护较差,职工缺乏安全防护知识.

    作者:吴子俊;李刚;陈秋仕;朱志峰;钟苹;庄武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重度苯中毒骨髓检查及其临床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涂片及活检对重度苯中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46例重度苯中毒进行骨髓穿刺,取骨髓液及活体组织进行研究.结果 46例有23例骨髓像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典型表现,11例为可疑AA.苯中毒患者的骨髓涂片中粒红比值、巨核细胞数量随着骨髓增生程度降低而降低.结论骨髓活检结合涂片检查对苯中毒的病情及诊断可作较为全面的综合评价.

    作者:梁伟辉;谢国强;王凯;吴奇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苯并[a]芘、铅染毒小鼠神经毒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铅及其联合作用引起的小鼠神经毒性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方法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10组,即:①未处理对照组;②溶剂(植物油)对照组;③低浓度铅(5.4 mg/L,饮水)染毒组;④高浓度铅(54 mg/L,饮水)染毒组;⑤低剂量BaP(0.5 mg/kg体重,每周4次腹腔注射)染毒组;⑥高剂量BaP(5 mg/kg体重,每周4次腹腔注射)染毒组;⑦低浓度铅+低剂量BaP联合染毒组;⑧低浓度铅+高剂量BaP联合染毒组;⑨高浓度铅+低剂量BaP联合染毒组;⑩高浓度铅+高剂量BaP联合染毒组.实验中观察记录一般情况,处理8周后测脑脏器系数,TUNEL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并对凋亡率与脑脏器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高浓度BaP单独染毒组(0.98%)及各联合染毒组(0.95%、0.93%、0.92%、0.90%)小鼠脑组织脏器系数低于对照组(1.08%、1.08%, P<0.05~P<0.000 1).②除低剂量铅单独染毒组外的其余各染毒组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率(11.91%、18.09%、44.62%、20.12%、60.84%、52.28%、90.17%)显著高于对照组(5.89%、5.87%, P<0.000 1). ③细胞凋亡率与小鼠脑组织脏器系数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827 1,P<0.05).结论①BaP、铅对小鼠均有一定的中枢毒性,两者联合作用可使毒性增强;②细胞凋亡可能是BaP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机制之一.

    作者:涂白杰;胡雪原;韩令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信阳市含密封源仪表应用状况及辐射水平调查

    含密封源仪表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建材、电力、冶金等行业.为掌握工业企业中含密封源仪表应用状况及周围辐射水平,防止放射事故发生,我们于2003年对信阳市21家工业企业使用的含密封源仪表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张士强;闫艳;冯建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金属镉应答新基因TEF-1δ的致癌力鉴定

    目的 前期研究已发现金属镉应答新基因TEF-1δ转染NIH3T3细胞可致其编码蛋白质表达升高而引起细胞转化.本研究的目的是对TEF-1δ基因转化NIH3T3细胞的致癌能力和致瘤性进行鉴定.方法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和裸鼠成瘤实验.结果所有4株不同的TEF-1δ转染发生转化的NIH3T3细胞在软琼脂培养中均显示锚非依赖性生长能力,形成明显的细胞集落.而非转化对照细胞在软琼脂上则无生长能力.转化细胞和对照细胞分别给裸鼠皮下注射(每组4只,5组共20只),1周后,转化细胞组的绝大部分裸鼠下背部皮下开始出现肿瘤,4周后所有4种不同转化细胞株接种的裸鼠全部长出大小不等的肿瘤,但非转化对照细胞于第5周后仍无一只裸鼠出现肿瘤.提示TEF-1δ转基因转化细胞属恶性转化细胞,具有明显的致癌能力和致瘤作用.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及前期发现,可以认为新发现的TEF-1δ是一个镉应答原癌基因.

    作者:雷毅雄;陈学敏;陈家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空调作业环境空气有毒挥发物污染及空气质量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空调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状况及空气质量状况,为预防急、慢性职业危害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空调作业生产线上使用工业有毒挥发物的作业点,按照有关工作规范,进行布点、现场数据记录、空气采集苯、甲苯等有机溶剂和甲醛、二氧化碳(CO2)等空气质量指标的样本.结果工业有毒挥发物污染超标率为40.9%,其中上胶工种苯超标倍数大(10.5倍)、印刷工种甲苯超标率高(73.9%);空气质量指标中超标率较高的有甲醛(50.0%)、CO2(18.0%)、一氧化碳(12.5%)、可吸入颗粒(11.1%),细菌总数相对污染较轻;微小气候中温度、湿度合格率高,仅有空气流速合格率为54.2%.结论本次调查空调作业环境空气中工业有毒挥发物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欠佳,但空气中细菌总数污染相对较轻、微小气候较适.从总体上分析,空调作业环境空气质量应予以改善.

    作者:邱士起;柯建厚;练海泉;曾焕金;晁斌;陈瑞莉;龚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坑道四季微小气候调查及应对措施效果

    坑道微小气候与坑道所处地区、内部结构及通风状况密切相关.10年来对23条坑道及1条卫生坑道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初步掌握了坑道四季微小气候特点及变化规律,并就其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张永良;郑世英;王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一起急性职业性苯中毒事故的调查

    2001年10月19日,某镇制鞋企业突然发生16例急性职业中毒,先后送往附近医院就诊,经调查证实,属一起急性职业性苯中毒重大事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逢瑞;王根怀;张太科;龚印强;田春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纤维化性疾病的相关性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在许多生理和疾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NF-α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生长,对与胶原代谢有关的细胞因子有调节作用[1].TNF的异常产生与TNF的基因多态性有关,此种多态性能通过影响TNF的转录调节来影响TNF的表达.本文旨在就TNF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纤维化性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孙智霞;姚三巧;范雪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河南省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1989年发布以来,对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监督管理,保障公众和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放射卫生防护工作从此也走上了法制管理的轨道[1].

    作者:程晓军;贾小芳;张树义;张钦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华南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