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镍铬钴混合物对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

王俊玲;朱玉真

关键词:镍铬, 混合物, 骨髓造血系统, 化学试剂厂, 重铬酸钾, 昆明种小鼠, 实验, 计数, 氯化钴, 硫酸镍, 姬姆萨染色法, 骨髓铁染色法, 方法, 毒性, 动物, 造血干细胞, 相关性检验, 样本均数, 血红蛋白, 小鼠股骨
摘要:镍既是体内一种微量元素,也是常见的工业毒物之一。其对造血干细胞的毒害作用[1],被研究后已证实,同时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镍铬钴混合物的毒性也有大量的实验研究[2]。但镍铬钴混合物对骨髓造血系统的毒性目前尚少见报道,本实验通过对小鼠腹腔染毒镍铬钴混合物,计数相关指标,以了解镍铬钴混合物对骨髓造血系统的毒性。 1 材料与方法1.1 受试物  硫酸镍,西安化学试剂厂;重铬酸钾,西安化学试剂厂;氯化钴,蚌埠化学试剂厂。混合物中镍、铬、钴平均含量百分比为:0.26∶0.30∶0.02。1.2 实验动物与分组及统计方法  昆明种小鼠60只,19~21 g,雌雄各半,兰州医学院动物室提供(甘004-0016)。随机分6组:生理盐水(NS)组、硫酸镍(NiSO4)组、重铬酸钾(K2Cr2O7)组、氯化钴(CoCl2)组、混合物大剂量组(Ⅱ)和小剂量(Ⅰ)组;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及相关性检验。1.3 实验方法  动物腹腔注射,每日一次,连续10日,于染毒第11天,眼眶静脉采血,常规制血片计数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点彩红细胞、碱性粒细胞。处死小鼠取出脾脏,去血污置于苦味酸:甲醛固定液中固定,1 d后,在解剖显微镜下计数每个脾脏上生成的脾结节数,同时摘取小鼠股骨,用小牛血清冲洗骨髓腔,制备骨髓片两张,分别用骨髓铁染色法[3]及姬姆萨染色法[4]于油镜下计数骨髓内铁含量和微核率、造血岛百分率。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硒拮抗镉诱导大鼠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镉是一种重金属毒物,对机体可造成广泛的损害,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镉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1]。硒是必需微量元素,在正常摄入情况下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2]。但经饮水同时给予硒和镉,硒对镉所产生的脂质过氧化是否有拮抗作用的报道较少。为此我们给大鼠分别饮用镉,硒加镉水溶液4周,并设空白对照组,研究肝、肾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硒对镉的拮抗作用,从而为镉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SD成年大鼠,由广东省实验动物场提供。GSH-Px、SOD、MDA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亚硒酸钠(Na2SeO3)、硫酸镉(CdSO4)由广州化学试剂厂供给。1.2 染毒方法 选用体重190~240 g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对照组饮用自来水,镉组饮用含50 mg/L的硫酸镉水溶液,硒加镉组饮用含0.5 mg/L亚硒酸钠加50 mg/L硫酸镉水溶液。各组动物自由摄取普通全营养饲料。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动物染毒4周后,断头处死,分离肝、肾,准确称取肝、肾组织各1 g,加冷冻生理盐水至10 ml,在冰冻下匀浆,以3 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中方法分别测定GSH-Px活性(DTNB直接法)、SOD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MDA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统计学处理用t检验。

    作者:郭义曹;刘小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渔民慢性中度铅中毒1例报告

    打渔引起铅中毒文献上报告较少,现将我站诊治的1例渔民铅中毒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谢某,男,33岁,渔民。患者于2000年1月10日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中上腹疼痛,疼痛呈阵发性绞痛,进食后疼痛加剧,便秘,但无嗳气、返酸,无腹胀,无腹泻,无发热、无畏寒,曾到当地医院就诊,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反而日渐加重,且伴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胃纳差、小便次数多,日达十余次,且伴急痛,但无腰痛及肉眼血尿,于1月30日12:00到海南省人民医院就诊住院,经止痛药治疗腹痛未见明显好转,3月9日到我站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就诊。此患者平素健康,否认肝炎、痢疾史,无外伤手术史,体重近期无明显改变。  患者职业史:从事打渔业13年,打渔用的船和鱼网均为自家专用,一年有两个月的时间用来修鱼网,一修网就是一整天,每次修鱼网时口含或咬鱼网网缘上的铅块以便修网,此外,船用发动机坏时,同样用嘴去吹吸发动机内的柴油。  体检:血压172/98 mmHg,心率120次/分,律齐,发育正常,偏瘦,贫血貌,铅容(患者面色及肢端苍白),神清,自动体位,查体合作。皮肤粘膜无黄染,肝脾(-),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减弱。肢端感觉尚存,牙齿无铅线,其它未见异常。

    作者:苏世标;黄曼;林裕;许文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寿命表法分析二硫化碳对作业女工妊娠概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硫化碳(CS2)对作业女工妊娠概率的影响。方法 用寿命表法,分析欲要生育女工每个月经周期的受孕概率及未受孕率。结果 接触组女工未受孕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 4);接触组女工平均受孕时间为4.53个月经周期,对照组女工平均受孕时间为3.37个月经周期(P=0.002 1)。结论 接触组女工每个月经周期的妊娠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S2作业女工获得一次临床可识别妊娠的概率明显降低。

    作者:韩连堂;王志萍;李佩贤;邱玉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氯化氢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影响的调查

    为调查低浓度氯化氢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我们对某化工厂合成车间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工人肺通气功能测定,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 接触组为该厂合成车间82名操作工,其中男工68人,女工14人;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7.05岁;工龄1~29年,平均工龄14.72年;吸烟者51人(62.20%),均为男工。对照组为不接触有害因素、除外既往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工人82名,其中男工68人,女工14人;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5.82岁;吸烟者48人(58.54%),均为男工。  两组人群上述诸条件无显著性差异,劳动强度相当。1.2 调查内容 ①车间环境空气浓度测定、车间防护状况、个人防护措施等;②询问职业史、既往患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吸烟史;③问诊,重点询问呼吸系统症状;④查体包括五官科及心、肺检查;⑤X线胸透。

    作者:周伟民;石珊珊;刘玉红;白平;石春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刺激性气体致中毒性肺水肿30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收治的因刺激性气体中毒致肺水肿病人30例,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22~55岁。均因意外事故造成毒物泄漏所致中毒,其中氮氧化物中毒15例,氯气中毒13例,硫化氢中毒2例。1.2 临床表现  上述病人多以眼、上呼吸道及肺部损伤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还出现了神经和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呛咳26例、流泪16例、胸痛12例、胸闷24例、呼吸困难30例、恶心20例、呕吐6例、腹痛3例、腹泻2例、抽搐10例、昏迷8例、猝死4例;眼结膜充血24例、咽部充血22例、紫绀28例、呼吸音粗糙28例、干性音22例、湿性音26例、皮肤灼伤1例。

    作者:王海东;于维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镍化合物诱发细胞恶变过程中的P53基因的变化

    目的 探讨三种镍化合物在诱发细胞恶变过程中不同阶段P53基因突变情况,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方法 三种镍化合物转化细胞接种BALB/c裸鼠,应用PCR-SSCP法进行肿瘤细胞和转化细胞P53基因第5~8外显子检测。结果 硫化镍组一个经软琼脂筛选的转化细胞系和相应的肿瘤细胞系P53基因第8外显子检出突变。氯化镍组的肿瘤细胞系第6外显子检出突变。结论 本文说明了镍化合物诱发细胞恶变的晚期发生P53基因突变。

    作者:王敏;吴中亮;陈家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煤工尘肺并发自发性气胸25例诊治体会

    煤工尘肺并发自发性气胸(下简称尘肺气胸)是尘肺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促使尘肺患者病情急性加剧,甚至导致病人死亡的常见原因。近十年来,我所收治尘肺气胸患者25例,现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均为男性,年龄47~79岁,平均66.6岁,其中60岁以上者18例。1.2 原发症 25例中,Ⅰ期煤工尘肺4例,Ⅱ期煤工尘肺7例,Ⅲ期煤工尘肺14例。煤工尘肺合并肺结核者21例,Ⅰ、Ⅱ、Ⅲ期合并肺结核者分别为2例、8例和11例。在25例患者的基础胸片上,均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其中合并肺大泡者16例(64%)。其中左侧5例,右侧4例,双侧7例;16例中,有12例位于上肺区中外带;大泡呈圆形或类圆形;小者直径1 cm,大部分2~4 cm不等,其中1例肺大泡占中上2/5肺区。1.3 诱因及临床表现 本组有明显诱因者16例,占64%,其中因排便而诱发者7例,由剧咳而诱发的6例,呼吸道感染为诱因者3例。其临床表现为突然胸闷加重25例,渐进性呼吸困难且对常规平喘药无效者7例,胸痛18例,刺激性咳嗽16例,患侧呼吸音明显低于健侧者仅12例(48%)。1.4发病部位及类型 本组病例发生于右侧者13例,左侧者10例,双侧者2例。除1例经诊断性穿刺确诊外,余24例均经床头X光拍片确诊。肺压缩面积为5%~90%不等,平均42.7%,其中肺压缩达50%以上者15例(60%)。25例中,闭合性气胸9例,交通性气胸16例。

    作者:滕维生;鞠红梅;王教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部分服务行业女青年感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服务行业女青年患性传播疾病时感染的病原体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女性生殖道感染者进行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分子检测。结果 在被检测的248人中感染NG、CT、UU 15人;感染NG、CT 75人;NG、UU 50人;CT、UU 3人;感染NG 60人、CT 18人、UU 20人;三种病原体均未检出者7人。结论 服务行业青年女性是性传播疾病的高发人群,在已感染的患者中,多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

    作者:凌庆枝;张纪原;周昕;李多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有机磷农药接触中毒并发消化道大出血26例报告

    我院从1980年至今,收治26例因接触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其中25例痊愈,1例因并发多脏器衰竭致死。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男10例,女16例,年龄22~60岁。均为农药接触中毒,其中喷洒乐果5例,氧化乐果6例,对硫磷溶液3例,马拉硫磷4例,对硫磷及杀虫脒混合溶液8例;发病时间2~6 h。主要表现为头昏、流涎、恶心、呕吐、吐白沫、全身发抖,解暗红色便或黑便,其中6例呕鲜血(1 000~1 500 ml 4例,1 500~2 000 ml 2例),伴解鲜红色便。胆碱酯酶活力0.25~0.50。血压60~90/30~60 mmHg,血红蛋白40~95 g/L,大便潜血试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8例,急性胃粘膜病变12例,胃溃疡大出血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3例,食管下段贲门粘膜撕裂1例,术中发现急性胃粘膜病变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1例。

    作者:俞景奎;李森;褚福明;高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作业场所空气中微量呼吸性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X线衍射测定研究

    目的 测定微量(0.1~5 mg)呼吸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方法 采用X线衍射法。结果 相对误差小于10%,达到常规微量呼吸性粉尘样品的分析精确度。结论 X线衍射法对滤膜采集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是一种精确、简便和快速的方法。

    作者:闫跃进;陶宁;吴灿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流动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管理初探

    流动职业人群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涌现的特定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生产中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职业群体具有数量上不可预测性、就业形式上流动性和管理上复杂性的特点。要搞好该群体的健康监护工作,必须建立职业卫生法制管理,完善健康监护制度和职业卫生补偿机制。现就流动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作一简述。1 存在问题1.1 健康监护法津不规范,约束力差,监督无力  我国的职业卫生至今尚无完善系统的法律规范。职业性健康监护所依据法规可行性差,缺乏权威性和强制性,对工矿企业及其法人没有约束力,特别是流动职业人群的健康监护问题,在各种条例及标准中未作详尽说明,致使卫生部门在监督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和阻力,不能满足依法管理的需要。1.2 用人企业领导忽视流动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甚至干扰卫生部门依法管理  多数流动职业者作为轮换工、季节工被用人企业安排在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职业危害为严重的工作岗位。有的企业领导明知企业存在严重的职业卫生问题,却利用人才市场富余劳动力过剩,流动职业者求职心切,不懂得职业卫生的心理,对他们进行隐瞒或不提供劳动保护设施,甚至签立生死合同,对他们生命安全全然不顾。往往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健康监护,对一些已患有职业病的亦不给予积极治疗,并借口有病予以辞退或解除合同,使他们得不到任何保障。

    作者:刘建安;陈安珞;杨明茂;徐士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福建省CT机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检测与分析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CT机(即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逐渐成为医院的常规诊断设备,CT机房的防护问题也日益引起医务工作者和受检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解福建省CT机机房的防护水平,我所于1998~1999年对全省85台CT机的机房周围环境辐射水平进行了检测与评价。1 检测设备和方法1.1 检测仪器 FJ-347A型X、γ剂量仪(辐字第982112号)和FD-71A型闪烁辐射仪(辐字第980036号)。1.2 检测方法 按《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GB8279-87)[1]和卫生部第34号令《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2]的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点分布如下:工作人员操作位测上、下、左、右、中5点,防护门测中间和门缝处3点,机房四周墙壁各测一点,观察窗测中间和边缘共5点,机房楼上测5点,病人侯诊区测5点。每点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测值。测试用美国VICTOREEN公司生产的660-7型头模(22 cm)和660-8型体模(32 cm)做散射体。

    作者:黄海潮;翁振乾;陈艳;林春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南宁市1995~1999年农药中毒情况分析

    近年,我市农药中毒事件屡有发生,对群众造成很大的危害。为掌握农药中毒的发病情况及危害程度,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本文对南宁市1995~1999年农药中毒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  按照国家统计局批准实施的《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表》中卫统18表《农村农药中毒报告卡》各项内容,对全市1995~1999年农药中毒情况进行分析。2 结果2.1 中毒情况 1995~1999年全市共发生农药中毒1 325例,死亡40例,病死率为3.0%;其中生产性中毒487例(36.8%),无死亡;非生产性中毒838例(63.2%),死亡40例,病死率为4.8%;见表1。

    作者:邓国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用时间序列分析法进行尘肺流行预测研究

    目的 对尘肺的历史流行规律和中长期预测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线性趋势分析、逐步回归周期分析和平稳随机序列分析的方法,把尘肺患病数量变化的时间序列分解为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项,经叠加后用于中长期预测。结果 揭示1960~1998年福建省尘肺时间序列中存在的规律,得出1999~2007年福建省尘肺患病数的预测值。结论 时间序列分析法可用于尘肺患病数的预测。

    作者:王文勇;CHEN Zheng;陈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静态负荷致骨骼肌损伤中线粒体功能的变化

    目的 观察静态负荷对家兔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讨肌肉损伤的机理。方法 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家兔腰肌线粒体的Ca2+含量;根据酶促水解ATP生成磷的含量表示Ca2+-Mg2+-ATP酶活性;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施加静态负荷1、4周时家兔腰肌线粒体的Ca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线粒体Ca2+-Mg2+-ATP酶活性在施加静态负荷1周时明显降低(P<0.01);施加静态负荷1、4周时线粒体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态负荷致肌肉损伤过程中线粒体功能下降,提示骨骼肌损伤与线粒体功能下降有关。

    作者:何丽华;王生;郑强;王浩;叶康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宁波市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宁波市属医疗单位医用诊断X线机防护状况。方法 调查各种X线机型号、容量、产地、出厂年月、检查用途和机房使用面积,对透视防护区、摄影机房控制室(台)及周围环境进行了X线辐射水平的监测。结果 透视防护区和摄影检查的控制室(台)测试点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9.03%,摄影机房周围环境的点超标率为25.74%,近半数X线机房面积未达到国家标准。结论 宁波市属医疗单位医用诊断X线的防护情况总体较好,而摄影时对机房周围环境影响和机房面积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护措施。

    作者:蔡耀章;董文骏;丁锬桂;柳兴权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旅客列车乘务员抑郁自评量表的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列车乘务员的精神卫生状况和如何提高列车乘务员的心理素质以面对当前铁路客运激烈竞争与挑战。方法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347名列车乘务员进行了调查。结果 发现抑郁情绪在列车乘务员中占38.33%,其总标准分均值45.91±11.90高于国内常模41.88±10.57,两者有显著的差异(t=6.311,P<0.01),提示列车乘务员有明显的情绪问题。本次调查还发现,列车乘务人员SDS以性欲减退、犹豫不决、精神运动性迟滞、食欲减退、晨重晚轻、无望感、思维混乱、兴趣丧失、自我贬值、空虚感、睡眠障碍、易疲劳等为多见,其单项均分超过2分及≥3分者发生率在29%~53%之间。结论 由于有抑郁情绪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列车乘务员的健康及工作质量,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高锴;霍勇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住宅的放射卫生

    住宅室内的放射性对居民集体剂量有着重要的贡献。UNSCEAR提供的资料表明:人类有80%的时间居留在室内;估算正常本底地区天然辐射源施于公众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中83%是在室内接受的。近十几年来,各国学者对住宅放射卫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测定和剂量估算方法。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为关注住宅的放射卫生。由住宅放射性高导致疾病或因担心将放射卫生合格住宅拆除等事件在国内外都时有发生。本文力图阐明住宅放射卫生相关问题,以达到增强居民自我保护意识,保障公众及其后代健康与安全之目的。

    作者:陆有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煤尘职业接触者和早期煤工尘肺BAL液中表面活性物质研究

    目的 探讨煤尘职业接触者和早期煤工尘肺患者BAL液中表面活性物质含量改变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采煤工人23人,按X线诊断煤工尘肺期别分为0期(煤尘接触者)组7人、0+组8人和Ⅰ期组8人,并取健康农民7人为对照组。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收集BAL液,测定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磷脂(PL)及其组分含量。结果 0期组BAL液中SP-A含量、SP-A/PL和PG/P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煤工尘肺期别的增加而有降低趋势。结论 BAL液中SP-A含量、SP-A/PL和PG/PI升高可能是煤尘接触的早期效应指标。

    作者:宋鸿鹏;傅娟玲;邢景才;范连生;南培宏;于建军;Bruch J;周宗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甘肃省1986~1999年急性职业中毒发病情况分析

    为了摸清甘肃省急性职业中毒发病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措施和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对甘肃省1986~1999年十三年间急性职业中毒发病状况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全省14个地(州、市),甘肃矿区,240家中央在甘及省属厂矿企业的1986~1999年十三年间的职业病季、年报表及部分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卡。1.2 分析方法 依据报表统计资料,对急性职业中毒分别按年代、产业系统和病种种类进行汇总分析。2 结果分析2.1 急性职业中毒发病情况分析 1986~1999年十三年间甘肃省共报告急性职业中毒139起532例、死亡66例,发生重大急性中毒事故55起411例,死亡66例,病死率为16.06%,中毒例数以1990年为高124例,占总发病例数的23.31%,1991年以后发病例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见表1)。

    作者:朱俐冰;刘玉琴;张雪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华南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