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兵;汪国海;李真;卢银欢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在促进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力、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方法不同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实施早期综合性康复训练进行干预,1个月后用神经功能缺损(NFD)程度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用SF-36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的上肢和下肢的肌张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FD评分比较,康复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比较,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SF-36量表各项因子中除躯体疼痛康复组低于对照组,其余各项因子评分均为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在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后对神经功能恢复和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裕桂;李范强;黄日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索DSCT双能量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就诊100例骨关节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为疑似痛风尿酸盐结晶沉积患者100例,且均进行DSCT双能量技术诊断,随后分析此项技术的诊断价值性.结果:观察组血尿酸平均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DSCT双能量技术对双足结晶沉积位置的诊断正确率为97.78%,对双膝结晶沉积位置的诊断正确率为95.24%,对双肘结晶沉积位置的诊断正确率为91.67%,对双手及腕结晶沉积位置的诊断正确率为85.71%,且对痛风尿酸盐结晶沉积患者敏感度、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5.29%、93.33%、4.71%、6.67%.结论:对痛风尿酸盐结晶沉积患者实施DSCT双能量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性.
作者:谢聿娟;雷杜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优质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改善效果.方法:将64例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给予优质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病情稳定后出院,在出院1个月、3个月时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腰腿痛缓解情况.结果:入院前、出院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LDH患者腰腿痛具有缓解效果,联合穴位按摩效果更明显,且穴位按摩操作简便,便于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烨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腕舟骨骨折术后使用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腕舟骨骨折术后使用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17年6月23日,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要求,对所有评价腕舟骨骨折术后使用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5篇,治疗组148例,对照组150例,其中C级3篇、B级2篇;腕舟骨骨折术后使用中药可以提高总体疗效(OR=3.58;95%CI为1.77~7.25;Z=3.55,P=0.0004)、手的使用情况(SMD=0.54;95%CI为0.26~0.81;Z=3.82,P=0.0001)及腕部力量(SMD=0.77;95%CI为0.49~1.05;Z=5.34,P<0.00001),缩短重返工作(SMD=-3.41;95%CI为-4.70~-2.12;Z=5.18,P<0.00001)和去除石膏时间(SMD=-4.32;95%CI为-4.91~-3.74:Z=14.51,P<0.00001),增加关节旋前旋后活动度(SMD=0.37;95%CI为0.10~0.64;Z=2.65,P=0.008)、尺桡偏活动度(SMD=0.73;95%CI为0.45~1.01;Z=5.09,P<0.00001)、屈伸活动度(SMD=1.53;95%CI为1.22~1.84;Z=9.67,P<0.00001),但在促进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SMD=-7.36;95%CI为-25.04~-10.32;Z=0.82,P=0.41).结论:腕舟骨骨折术后采用中药治疗可提高疗效,但鉴于本系统综述纳入研究质量不高、纳入的样本量小,尚需开展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明.
作者:周利申;宫可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护理路径对于股骨头坏死围术期护理的优势.方法:选取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到我院诊治的殷骨头坏死行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行路径管理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股骨头坏死围术期患者采用路径管理下的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莫菊莲;梁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治疗对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促醒的疗效.方法:将40例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第3天开始行针刺治疗,治疗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泛素羧基端水解酶(UCH-L1)含量,并在干预前后及伤后1个月时行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量表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2周后,治疗后1个月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蛋白标志物GFAP和UCH-L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减轻脑损伤,促进神志苏醒.
作者:汪熙臻;魏梁锋;高进喜;薛亮;郑兆聪;陈伟强;王守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综述近5年来推拿点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及其腧穴使用规律研究概况.方法:以“痛经”或“原发性痛经”,“点穴”或“推拿”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将所得文献按照点穴治疗,推拿治疗,推拿结合其他方式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获得文献34篇,推拿点穴手法使用频次超过10次以上的由大到小依次是点按、擦法、摩法、按揉、震法等,腧穴使用频次超过10次以上的依次是气海、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八髎、次髎等.点按手法使用穴位频次超过10次以上的依次是三阴交、关元、气海、血海、肾俞等.结论:推拿点穴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好,单独点按治疗原发性痛经值得进一步研究,以提供治疗新思路.
作者:魏娟;王朝晖;唐李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Bobath技术结合镜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Bobath技术及镜像训练技术,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袁上肢部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偏瘫上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MA、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Bobath技术结合镜像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上肢的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胡寅虎;朱燕;厉坤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对景观疗养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景观疗养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对两组在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PSQI(睡眠质量)和血糖含量.结果:在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PSQI值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血糖含量低于对照组的血糖含量,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景观疗养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有较为理想的疗效,适合推广使用.
作者:周艳芬;张晶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取静脉血和末梢血检验准确性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研究组取静脉血检验,对照组取末梢血检验,记录两种血液检验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平均血红蛋白的总量、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体积、血小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取静脉血和末梢血检验时,静脉血检验准确性比较高,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赵大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作用.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对照组50例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肾功能得到逐步恢复,具有较显著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杨颜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我院产科收治的86例前置胎盘产妇,采用双盲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产妇则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情况、产妇并发症、焦虑与抑郁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给予优质护理的试验组新生儿情况、产妇并发症、焦虑与抑郁状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可明显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改善新生儿状况,减少产褥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疏导不良情绪,并提高产妇对产房护理的满意度,对临床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朱雪梅;陈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灌注变异指数(PVI)对腰硬麻剖宫产孕妇术中低血压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腰硬麻剖宫产孕妇175例,根据观察期间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试验组即硬膜外麻醉组(有低血压)90例和对照组即腰硬联合麻醉组(无低血压)85例,检测其灌注变异指数.比较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试验组HR、PVI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SBP、DBP、MAP指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VI指数的检测对于腰硬麻剖宫产孕妇术中是否发生低血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借鉴.
作者:王志兵;汪国海;李真;卢银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死亡率高,中医药治疗心衰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心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展望.
作者:王瑞;温速女;刘文林;杨矗立;吴小环;刘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根据其住院时间的差异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红霉素医治干预,试验组接受阿奇霉素医治干预,对比两组患几经医治干预后的临床医治效果、相关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试验组患儿在平均止咳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平均退热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接受阿奇霉素医治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临床医治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几率,效果显著.
作者:谢志坤;杨维乐;傅腾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水针刀疗法松解椎管外小关节外侧囊区及椎间孔外口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4/L5)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水针刀松解小关节外侧囊区(棘突间旁开1.5~2cm)以解除脊神经后内支压迫,观察组则松解椎间孔外口区(棘突间旁开约3.5cm)以解除脊神经前支的压迫,均治疗1次,采用JOA、ODI评分量表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功能障碍及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两组JOA、ODI、VA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JOA、ODI、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椎管外水针刀松解腰脊神经调衡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小关节外侧囊区、椎间孔外口区行针刺、松解治疗,均能在早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重新调整脊柱平衡,改善腰腿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远期疗效方面,椎间孔外口区优于小关节外侧囊区.
作者:郭俊彪;冯思仪;王慧敏;吴树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使用指定工作要求的功能性能力评估(FCE)预测手外伤患者的重返工作的情况,检测FCE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对154例手外伤患者进行指定工作要求的FCE,依据参与者的测试表现给予其重返工作的建议;3个月内,通过电话联系参与者以确定其就业情况,以此检查FCE的预测正确率.结果:预测重返受伤前原工作岗位的准确率可达93.07%,改变工作岗位的准确率为64%,无法工作的准确率为29.03%,重返原工作岗位但需要部分工作任务调整的准确率为14.29%;长时间的工伤住院和雇佣关系变差会降低FCE的预测能力.结论:指定工作要求的FCE对手外伤患者的复工情况有较好的预测能力,FCE对某一具体部位损伤患者的复工情况预测比无具体损伤的患者更准确.
作者:卢讯文;高结枝;黄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入我院普外科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100例,随机抽取50例行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腹腔镜组)与50例行开腹修补术治疗(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蠕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实施腹腔镜修补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毛剑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清雌激素(E2)、瘦素(LEP)、白介素-6(IL-6)、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表达水平,分析雌激素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颈椎病组E2、HDL水平显著降低(P<0.05),LEP、IL-6、TC、TG及LDL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且E2水平与LEP、I L-6、TC、TG及LDL水平呈负相关,与HDL呈正相关.结论:雌激素可能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保护因素之一.
作者:杨俊杰;刘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I CU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6月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ICU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缓解时间、出ICU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ICU护理干预可改善加快患者病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作者:陈淑超;林素珠;黄秋婷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