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安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Hoehn-Yahr分期1.5~3期)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2个月采用Berg平衡量表、UPDRS量表的II/III部分进行平衡及运动功能评定.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Berg评分)及运动功能(UPDRS II/III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值得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陈浩;厉坤鹏;张梓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绿色通道的急救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行急诊绿色通道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D-to-B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绿色通道中实施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大限度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深入探析酒精性肝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与丹参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4年5月~2016间7月收治的60例酒精性肝病病患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法)、观察组(复方甘草酸苷+丹参医治)各30例,对比两组的病患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AST、ALT等指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酒精性肝病患经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医治后,可取得可观疗效,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该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
作者:苏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本文从颈椎病的分型证治分析伤寒六经辨证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几个常见证型的证治进行分析,揭示六经辨证的科学性.
作者:姚葆萍;刘新平;李国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糖尿病(DM)合并心肌梗塞(AMI)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64例糖尿病伴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双盲法将其等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基础护理,试验组在基础护理上进行整体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DM合并AMI患者中,有效降低并发症出现,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住院疗程,同时完善院内护理工作质量,为广大群众带来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缪健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开腹手术切除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较高,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蒲伟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寻治疗气虚阳衰型便秘的精细治疗.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密集毫火针组、蜡疗组,每组40例.综合组在蜡疗后配合毫火针聚刺治疗,毫火针聚刺穴取曲池、手三里、合谷、腹部循环组穴、足三里、阴陵泉、上巨虚、下巨虚、三阴交、太冲等,蜡疗组单纯给予腹部蜡敷、热疗,比较20天后的便秘疗效、排便间隔时间.结果:联合组便秘总有效率显著优于毫火针聚刺组、蜡疗组(P<0.01).三组治疗20天的排便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显著优于其他组.结论:联合组治疗气虚阳衰型便秘效果确切,提示毫火针聚刺与蜡疗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顾陈长;石艳;陈士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胸腺肽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无手术指征),在脱水、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胸腺肽50mg,每天1次,2周后评定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粘附分子(CD11b+、CD54+、CD18+)及T淋巴细胞数(CD3+、CD4+、CD8+)表达变化情况.结果:①临床疗效:基本治愈30例,显效67例,有效3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0.67%;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分及外周血粘附分子CD11b+、CD54+、CD18+表达: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③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含量增加(P<0.05),CD8+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胸腺肽是出血性脑卒中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考虑推广运用.
作者:王洪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舒适护理在实际临床手术过程中的积极性影响.方法:将100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患者手术全程血压状况与精神状态.结果:观察组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菊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初步建立健脾益肾方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黄芪、白术、大黄、肉苁蓉,并对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进行含量测定研究.Agilent Extend-C18;流动相:乙腈:0.05%磷酸(13:87);检测波长:260nm,柱温:25℃,流速0.8mL/min.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浓度5.03~40.24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0%,RSD为1.15%(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健脾益肾方的质量控制.
作者:何泰东;李曙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中医健康管理指导下扶阳火艾灸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阳虚兼夹血瘀质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给予中医健康管理指导下根据体质进行扶阳火艾灸治疗,每周2次,治疗5周,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小组讨论、功能锻炼、随访等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玻璃质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和健康指导,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5周.疗程结束后用WOMAC评分和疗效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6个月评价复发情况.结果:提示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健康管理指导下的扶阳火艾灸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并且在中医健康管理介入综合调理体质后复发率也较低.
作者:孙正平;聂斌;林晓洁;许学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腹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65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取穴均为:地仓、颊车、阳白、四白、下关、牵正、风池(双侧)、合谷(健侧)、足三里(双侧);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治疗组则行针刺结合腹针疗法,腹部取穴:中脘、中脘旁、下脘、关元、气海,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结论:针刺结合腹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低频氙光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5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均在接受关节松动术和肌力训练基础上,对照组联合Tens疗法,观察组则联合低频氙光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AROM和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JOA评分及外展、外旋、后伸等AROM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氙光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显著.
作者:刘霞;施加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平衡测试仪器对社区老人进行各项平衡指标测试,预测老人跌倒风险,以便对高危老人给予其一定的防范和指导建议.方法:选择自愿参加测试的60岁以上老人42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TD平衡测量系统,测量受试者静态和动态平衡指数.结果:通过分别对动静态下两侧测试结果的对比研究,结果提示主动运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测试均具有极好的重测信度.结论:MTD平衡测试仪的测量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重测信度,在筛查老人跌倒风险中具有一定的预见作用,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
作者:郝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康复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处理,康复组则进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术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在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陈文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在膝关节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膝关节手术治疗的术后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180°屈肌和伸肌的肌力(PT)及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80°屈肌和伸肌的P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其LH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术后患者肌力的恢复,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林迪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不同等级浓度的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对兔角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mRNA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OM抑制角膜瘢痕增生的机制.方法:选用试验用新西兰大白兔采集兔角膜成纤维细胞并进行培养,运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观察不同OM浓度(20、40、60、80、100μg/mL)对兔角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RT-PCR技术研究不同浓度OM对兔角膜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及α-SMA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加入不同浓度OM的实验组与对照组(0.631±0.004)相比较,实验组兔角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均显著受抑制(OD值分别为0.568±0.002、0.465±0.002、0.331±0.004、0.236±0.003、0.105±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20、40、60、80、100μg/mL)OM均可抑制兔角膜成纤维细胞TGF-β1 mRNA的表达,且随着浓度的增大,其抑制作用增强;从正常兔角膜成纤维细胞中未检测到α-SMA mRNA的表达.结论:OM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TGF-β1 mRNA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并随着OM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也增强.
作者:唐敏;岳丽菁;张阳;黄丹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服用曲美布汀(100mg,tid)、双岐杆菌活菌胶囊(0.35g,tid),治疗组则采用针刺联合服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D-IBS能显著提高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新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收住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配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观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今后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志彬;王晓健;吴行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病理性骨折疾病的ICD-10编码分析,探讨病理性骨折的双重分类,合并编码,亚分类的编码方式,以更准确地将其编码到细目,提高编码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外伤性骨折的1268份病例进行复核分析,了解病理性骨折的错误分类情况,并分析其中编码准确率的原因.结果:有80份病例应分类到病理性骨折,本应由肿瘤引起,骨质疏松引起和其他骨病引起而采取不同分类编码.结论:编码员容易将病理性骨折按外伤性骨折进行编码处理,造成编码错误.为提高编码的准确性,编码员对骨折编码时要认真阅读病案及与临床医师沟通,确定骨折外因,再结合骨折病情,病理部位等进行分析,按照编码规则进行准确编码.
作者:温维鲜;段华英;张锦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