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赢;林一帆;雷春红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Hoehn-Yahr分期1.5~3期)随机分为治疗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呼吸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2个月采用Berg平衡量表、UPDRS量表的II/III部分进行平衡及运动功能评定.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Berg评分)及运动功能(UPDRS II/III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值得进一步应用于临床,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陈浩;厉坤鹏;张梓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病理性骨折疾病的ICD-10编码分析,探讨病理性骨折的双重分类,合并编码,亚分类的编码方式,以更准确地将其编码到细目,提高编码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外伤性骨折的1268份病例进行复核分析,了解病理性骨折的错误分类情况,并分析其中编码准确率的原因.结果:有80份病例应分类到病理性骨折,本应由肿瘤引起,骨质疏松引起和其他骨病引起而采取不同分类编码.结论:编码员容易将病理性骨折按外伤性骨折进行编码处理,造成编码错误.为提高编码的准确性,编码员对骨折编码时要认真阅读病案及与临床医师沟通,确定骨折外因,再结合骨折病情,病理部位等进行分析,按照编码规则进行准确编码.
作者:温维鲜;段华英;张锦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7月间诊治的104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而在手术完成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的术后疼痛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护理中,循证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怡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纳美芬及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使用纳美芬及依达拉奉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颅内压、脑水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同时比较随访6个月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压升高程度、脑水肿程度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APACHE I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及语言、肢体功能障碍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美芬及依达拉奉可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脑水肿程度,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缩短昏迷时间,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王超;谢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中医健康管理指导下扶阳火艾灸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阳虚兼夹血瘀质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给予中医健康管理指导下根据体质进行扶阳火艾灸治疗,每周2次,治疗5周,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小组讨论、功能锻炼、随访等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玻璃质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和健康指导,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5周.疗程结束后用WOMAC评分和疗效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6个月评价复发情况.结果:提示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健康管理指导下的扶阳火艾灸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症状,并且在中医健康管理介入综合调理体质后复发率也较低.
作者:孙正平;聂斌;林晓洁;许学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钝针刀辨位松解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疗效,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中药熏蒸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钝针刀辨位松解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则给予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JO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7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0%(P<0.01).结论:钝针刀辨位松解联合运动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安全可行、疗效确切,且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立新;梁筱华;张晓伟;李培德;侯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心俞、脾俞、百会穴与隔盐灸命门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脾两虚型失眠伴抑郁状态患者7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针刺心俞、脾俞、百会穴并隔盐灸命门穴、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量表积分(PSQI)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针灸组PSQI量表各指标评分、SD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隔盐灸和艾司唑仑口服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相比药物治疗,针刺配合隔盐灸更能改善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效率,改善日间功能紊乱、睡眠障碍及调整情绪,且安全指数高,无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并使用.
作者:谭耀根;王桂添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深入探析酒精性肝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与丹参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4年5月~2016间7月收治的60例酒精性肝病病患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法)、观察组(复方甘草酸苷+丹参医治)各30例,对比两组的病患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AST、ALT等指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酒精性肝病患经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医治后,可取得可观疗效,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该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
作者:苏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双侧腹外斜肌弹拨旋腰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双侧腹外斜肌弹拨旋腰法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常规腰椎斜扳法治疗,采用JOA评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9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个月;治疗组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总分等JO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腹肌弹拨旋腰法治疗可快速解除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滑膜的嵌夹、挤压,自主纠正腰椎小关节解剖关系,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和改善腰部功能,操作简单安全,可推荐作为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方法在临床应用.
作者:檀亚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通便汤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自拟通便汤治疗(100mL,bid),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15mL,tid),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结论:自拟通便汤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吴琼;崔丹阳;林一帆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护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与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COPD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玉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早期介入康复疗法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抽选80例,按入院编号顺序将其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介入康复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研究组治疗后其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对肘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肘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加用小续命汤汤剂内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量表及中医疗效评定标准,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小续命汤配合针灸、红外线治疗肘劳疗效确切.
作者:吴佳楣;卢灿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腹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65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取穴均为:地仓、颊车、阳白、四白、下关、牵正、风池(双侧)、合谷(健侧)、足三里(双侧);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治疗组则行针刺结合腹针疗法,腹部取穴:中脘、中脘旁、下脘、关元、气海,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结论:针刺结合腹针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服用曲美布汀(100mg,tid)、双岐杆菌活菌胶囊(0.35g,tid),治疗组则采用针刺联合服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D-IBS能显著提高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新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糖尿病(DM)合并心肌梗塞(AMI)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64例糖尿病伴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双盲法将其等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基础护理,试验组在基础护理上进行整体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DM合并AMI患者中,有效降低并发症出现,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住院疗程,同时完善院内护理工作质量,为广大群众带来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缪健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在膝关节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膝关节手术治疗的术后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180°屈肌和伸肌的肌力(PT)及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80°屈肌和伸肌的P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6个月其LH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肌力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膝关节术后患者肌力的恢复,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林迪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平衡测试仪器对社区老人进行各项平衡指标测试,预测老人跌倒风险,以便对高危老人给予其一定的防范和指导建议.方法:选择自愿参加测试的60岁以上老人42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TD平衡测量系统,测量受试者静态和动态平衡指数.结果:通过分别对动静态下两侧测试结果的对比研究,结果提示主动运动模式下静态和动态平衡测试均具有极好的重测信度.结论:MTD平衡测试仪的测量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重测信度,在筛查老人跌倒风险中具有一定的预见作用,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
作者:郝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刮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推拿配合刮痧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为43.48%、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治愈率为27.27%、总有效率为81.82%;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刮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张桂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康复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处理,康复组则进行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术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在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陈文坤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