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伟跃;李静;张志文;秋保卫;黄利云;杨翠
目的:观察捏脊对减轻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腰痛的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腰背肌锻炼、直腿抬高等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中医捏脊疗法,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捏脊可减轻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的腰部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俊;朱伟亮;张检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推拿牵引结合药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待,治疗组采用推拿牵引结合药枕疗法,对照组采用推拿牵引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5<0.01).结论:推拿牵引结合药枕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理想.
作者:陈如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家庭单位护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在我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社区护理基础上配合家庭单位护理(糖尿病知识培训、饮食控制、运动指导),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单位护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有显著作用,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且干预时间短,患者乐于接受.
作者:廖建群;廖建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康复治疗师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问题的调查,以期科学、定量评估其现况,为改善康复治疗师职业防护措施、预防和减少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某康复专科机构康复治疗师为对象,通过治疗师代表访谈和现场工作环境评估方式收集问题后自制问卷,并对该总体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14份,回收率81.4%,平均年龄为27.25±4.51岁,平均工作年限为4.08±4.62年,以物理治疗师(31.6%)、中医治疗师(20.2%)为主;调查显示在近的12个月受到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困扰的时间超过30天者达53.5%,主要以颈部、下腰背、肩部、腕/手、上腰背的轻、中度疼痛为主,因此而减少工作活动占32.5%,减少休闲活动占59.6%;因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而改变工作习惯有60.5%,想过换工作有22.8%.结论:康复治疗师面临较为严重的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问题,并因此而影响到了工作、生活甚至工作意愿,丞待改善.
作者:罗文焕;徐艳文;刘辉霞;符传东;向荣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痛的辨证方法及取穴概况,为临床治疗腰痛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针灸治疗腰痛的辨证方法多样,临床治疗中均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腰痛取穴在古代及现代文献中均有一定规律,但两者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结论:针灸治疗腰痛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腰痛性质选择具体方法,充分发挥针灸治疗腰痛的辨证论治优势;取穴可以参考古代及现代的文献研究,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研究的发展方向,不断总结和发展.
作者:曾源;郭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对昏迷和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康复促醒方法进行综述,同时指出在昏迷和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康复促醒治疗和疗效评定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促进康复促醒治疗和疗效评定方法的规范化.
作者:姜道新;谢川;王楠;马得旅;陈琼英;张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小儿肱骨踝上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8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采取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顺利完成手术,优5例(62.5%),良2例(25.0%),差1例(12.5%);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手术治疗小儿肱骨踝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较理想,患儿无明显并发症,手术安全性较高;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手术入路以及准确把握手术时机是提高小儿肱骨踝上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梁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24个月的随访,无患者出现感染复发;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9.5±6.4分显著提高至术后的67.2±12.2分(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难度较大,若选择保留假体清创术就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谨慎选择;二期翻修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对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且疗效显著.
作者:郑小春;黄颂安;谢国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6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及铝碳酸镁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雷贝拉唑、莫沙必利及铝碳酸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P<0.05);研究组反流症状及黏膜破损程度均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民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在血液透析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血液透析室2014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风险护理为分界点将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护理以规避感染风险,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控知识得分以及感染风险的发生频次.结果:观察组的感控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未做好手卫生、透析机消毒不严格、健康教育不及时、培训不到位的发生频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能够规避血液透析室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感染的控制水平.
作者:周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部X线与螺旋CT在创伤性湿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湿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胸部X线与螺旋CT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胸部X线及螺旋CT扫描对点片状与斑片状影、大叶或节段性实影、磨玻璃状改变等影像学特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对肺血管纹理改变检出率(18.75%)、薄壁囊腔影检出率(18.75%)显著高于X线(P<0.05),而X线对类圆密影检出率(17.50%)、肋骨骨折检出率(63.75%)显著高于CT扫描(P<0.05).结论:胸部X线可作为临床诊断创伤性湿肺的有效手段,也是其诊断基础;螺旋CT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准确性更佳.
作者:栗爱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牵引、推拿、针刺、电磁波照射、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10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牵引、推拿、针刺、电磁波照射、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48例,好转5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4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伟跃;李静;张志文;秋保卫;黄利云;杨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扬刺法针刺配合燃酒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扬刺法针刺配合燃酒疗法,对照组采用刺络拔罐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7%(P<0.01).结论:扬刺法针刺配合燃酒疗法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增强扫描在鉴别慢性胰腺炎、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胰腺癌患者(研究组)和4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对照组)均接受MSCT和MRI增强扫描,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CT下胰腺密度异常、弥漫性增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局限性增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均匀强化及短暂性强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持续性强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钙化、胰腺体积增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淋巴结增大及脓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联合MRI增强扫描可从胰腺密度、钙化情况等对胰腺癌进行准确鉴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覃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悬吊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和康复领域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对于悬吊训练的运用和研究也逐渐增加.本文将以文献研究对悬吊训练在康复领域中的运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康复研究人员有所裨益.
作者:王楚珊;万玲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现状、康复需求,为更好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江海街46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入户调查,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改良Barther指数和FCA量表分别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多数脑卒中患者治疗时间在3个月以内,60%患者愿意接受社区门诊或住家康复治疗.结论:加快社区康复人才建设,完善社区康复网络,制定规范康复模式.
作者:龚晓;谭发林;戎伟鹏;张雁婷;叶美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踝关节减重情况下诱导足外翻改善脑卒中患者踝关节内翻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伴踝关节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康复训练、物理因子治疗、针灸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配合减重状态下的踝关节外翻训练,训练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腓骨长短肌等长收缩时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lectromygram,iEMG)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iEMG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状态下诱导踝关节外翻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踝关节内翻问题.
作者:郭永亮;冯重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协同护理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9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协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情况.结果:出院前24小时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入院24小时内(P<0.05),且研究组FMA评分及恢复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利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晓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某社区12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后,护理组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P<0.01);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3.3%(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俞俊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探查在胃肠外科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60例胃肠外科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80例,分别采用传统剖腹探查术及腹腔镜探查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外科急诊应用腹腔镜探查术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国新;黄宝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