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洁贞;叶绿;梁秋梅;黄金英;徐冰钰;陈金英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78例,按照护理干预方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9例,干预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理论知识掌握和自我遵医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聚焦护理模式能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冀海侠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三点一线整脊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膝、盆、腰正骨手法及脊柱四维牵引调曲(即三点一线整脊法),对照组仅用膝关节正骨手法配合传统骨盆牵引,观察两组患者Lequesne骨关节炎疼痛功能指数评分、起效时间及腰椎侧凸改善情况等,评价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痊愈率及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治疗次数、腰椎侧凸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远期总有效率、愈显率及痊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点一线整脊法治疗KOA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巩固,是一种起效快、效果持久的新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远方;韦以宗;朱其广;郑晓斌;刘国科;刘特喜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肌肉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服用普瑞巴林(150mg,bid),治疗组则配合医用臭氧局部肌肉注射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SD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用臭氧局部肌肉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杰文;马培;蓝小玲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牵引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VAS评分和JOA评分,随访3个月后比较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JO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以促进疼痛缓解、改善腰部功能、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国富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安尔碘与乙醇皮肤消毒液的消毒效果。方法:将需要行静脉穿刺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安尔碘进行皮肤消毒,对照组则使用乙醇皮肤消毒液,观察两组消毒情况。结果:两组消毒后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干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胶布牢固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尔碘消毒液使用效果优于乙醇皮肤消毒液。
作者:江焕贞;李璐琪;张杰宾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不同证型软骨细胞在MARKS通路上的表达。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接诊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并按照脾肾两虚型以及肝肾亏虚型进行辨证分型和分组(各30例),对其病变处软骨组织进行选择性培养,并研究其细胞退化过程中的MAPKs通路表达形式,并对不同证型的软骨组织细胞所的MAPKs表达形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证型的软骨组织培养基中的细胞MAPKs通路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均有显著差异,且随着病症的加重情况,表现出MAPKS的失效等现象,此表现表明,有效的MAPKs通路能够更好地促进机体的正常运作,而在对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如果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软骨组织细胞中的MAPKs通路表达情况,或许能够治愈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结论:经研究实验证明,MAPKs通路表达形式,能够直观反映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病症特点,以此作为今后研究的治疗此类疾病的重点,可以有效缩短研究的时间,并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机体健康年龄。
作者:郑素明;关俊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思密达治疗新生儿腹泻的效果。方法:86例腹泻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6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及思密达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0.0286<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症状治愈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腹泻患儿采用思密达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王喜成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药理作用。方法:9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52例及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格列美脲片,对照组采用格列齐特缓释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PG及HbA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效果,血糖控制良好。
作者:黄丽仪;李华娣;廖美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小儿脑瘫康复的价值。方法:200例脑瘫患儿随机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使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疗效。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感染率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减轻脑瘫患儿及其家属的负担及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防止感染,并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效率。
作者:李巧秀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应用细节护理疗效。方法:69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氧气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细节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喘息、气促、胸闷、咳嗽、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细节护理可有效改善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症状和体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莉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整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整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试验组上下肢BRSS评分、STREAM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阮洁贞;叶绿;梁秋梅;黄金英;徐冰钰;陈金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盆底康复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PFMT、阴道康复器、盆底肌肉电刺激、盆底生物反馈治疗、膀胱训练、子宫托、针灸等,本文分析近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主要康复治疗手段的相关临床文献,以期制定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罗霞;华卫红;李桂芹;刘连秋;孙晓燕;周娃妮;刘波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剖宫产低血糖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药物和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血糖浓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浓度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治疗结合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新生儿低血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瑛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听觉传导通路损伤的效果。方法:60例听觉传导通路损伤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针刺疗法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及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予神经营养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Ⅴ波反应阈值。结果:治疗后两组Ⅴ波阈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Ⅴ波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听觉传导通路损伤效果良好。
作者:张丽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传统坐位和卧位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并对比研究。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病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予坐位卧位整脊手法,对照组给予卧位整脊手法治疗。记录试验组与对照组疗前以及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症状表现并评分。结果:试验组在改善患者腰痛、日常生活能力上优于对照组,在改善腰椎活动度、直腿抬高方面坐位旋转手法优于卧位整复手法。结论:传统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突出症效果良好,在改善腰椎活动度方面坐位旋转整复手法优于卧位整脊手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志坤;陈海鹏;丘宏龙;林桦楠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研究脑外伤手术之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8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全部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的40例患者手术结束之后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综合干预,分析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及其锻炼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总有效率是80.00%及50.0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干预之前其肢体运动和平衡功能的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通过一系列的干预之后观察组的肢体功能和平衡功能的评分要比对照组更高(即P<0.05)。结论:脑外伤手术之后,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的水平,对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改善有非常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林卓美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了解佛山市居民骨质疏松知识的认知情况和诊疗现状。方法:对1412位佛山市居民进行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调查。结果:骨质疏松易患因素认知约49.3%;骨质疏松临床表现认知率约70.4%;36%的人群坚持经常摄入牛奶、海产品等富含钙的食物;56%经常晒太阳;同时经常吸烟、饮酒人群占5%左右;有15%的人群经常喝碳酸饮料。病历总结分析显示:首次以骨质疏松入院的患者约48.7%;61.3%的患者伴有压缩性骨折;二次以上入院的患者有36.3;98%的患者入院可以改善症状。结论:骨质疏松知识仍然不够普及,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骨质疏松的普查和治疗没有形成系统化。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人群进行骨质疏松健康教育,骨密度下降的人群是防治的重点对象。
作者:王刚;龙翔宇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某校在校学生540名,均给予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认知,对比干预前后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结核病相关行为的正确性。结果:干预后,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核病相关行为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在学校中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纠正结核病相关行为,在学校结核病控制中的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熊志立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体会。方法:将60例在我院行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术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继续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则出院进行自主康复,随访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可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伟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总结肱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32例,按照Neer功能评定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2例患者均给予门诊随访4~16个月,均获得一期愈合,优良率为81.25%。结论:肱骨近端解剖钢板能够较好地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则,内固定牢靠,骨折愈合良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史八云;张云坤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