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尺桡骨骨折的中医保守治疗

邓本宇

关键词:尺桡骨骨折, 中医保守治疗
摘要:尺桡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通过对87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作一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其功能障碍的原因,探讨尺桡骨骨折的治疗手段.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经治87例中,男53例、女34例;年龄大在8l岁、小1/2岁;就诊时间长20天、短10分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30例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产后尿潴留,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病人均为住院初产妇.30例病人中尿潴留时间长者20天,短者3天,经过针灸治疗一次而愈者26例,治疗次数多者三次.

    作者:雷秋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艾灸条配合平衡火罐治疗肩周炎的护理

    目的:探究艾灸条配合平衡火罐法治疗肩周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5例行艾灸条配合平衡火罐法治疗的肩周炎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痊愈43例(66.15%),显效14例(21.54%),好转6例(9.23%),无效2例(3.07%),总有效率96.92%.结论:艾条灸与平衡火罐起到协同的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加强患者的功能性锻炼、活动筋骨、注意保暖,患者症状可以很快得到缓解.

    作者:潘冬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加大了人们的生存风险.近些年来,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也就造成了意外伤害疾病的提升.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严重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中可能疾病之一,如果处理的不及时得当,会造成肢体残疾,甚至会危及生命.方法:通过对我院1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例的护理观察,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的意义与作用.结果: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与护理有着重要的关系.结论:针对患者个体的发展情况结合新的医学护理模式并进行动态的护理监护,可以大大提高对该疾病的疗效.

    作者:龙华岸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偏头痛与卒中关系的研究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症,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比较棘手,有报道偏头痛与脑梗死的发病存在着密切关系,在脑梗死患者中有5.46%存在先兆型偏头痛,有2.45%存在无先兆型偏头痛[1],自2007-2010年10月对我院偏头痛患者68例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偏头痛与卒中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鲁庆波;高振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4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主要是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和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常常坐骨神经痛伴随腰痛一起出现.本人近年来运用按摩为主治疗腰突54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陈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医证候学观察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检验结果与中医证候学诊断特点存在的相关性规律.方法:观察组为我院146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对照组为我院133例原发性高血压未出现肾损害患者.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即气虚型、血瘀型、阴虚型、阳亢型、阴阳两虚型,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胱抑素C(CysC)、尿五蛋白即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分析两组间患者各指标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清胱抑素C、尿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患者,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中气虚型较血瘀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气虚型、血瘀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型,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阴虚型较阳亢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阴阳两虚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其余各型,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检验结果与中医证候学分型存在相关性规律,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黄雨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三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10~1/6[1],也是上肢常见的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属于不稳定骨折.治疗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居多,此方法对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单纯给予石膏外固定很难使关节面得到良好的对位及固定,容易造成以后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引起功能障碍,疗效难以令人满意[2],对于是否应该采取手术以及采取何种手术方法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

    作者:田利军;孟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FTS,观察并总结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自理能力等.结果:50例术后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0个月.本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明显提前、住院天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自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其中43例患者康复结果判断为优,4例为良,2例为可,1例为差,优良率达94%.结论:FTS 应用于股骨粗隆间内固定术围手术期能促进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抗生素使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嘉旋;陈碧英;金文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预防及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0例,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做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愈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病因进行积极预防,并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卒中患者发病半年后手功能障碍的综合康复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卒中发病半年后,仅残留手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康复病人6例,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复,Brunnstrume 分级已达到5级,只存留手功能障碍,在此基础上继续采用综合康复训练,以运动在学习(MRP),中医手法(督脉及背俞穴轻刺激)为主,观察疗效,并分析结果.结果:经过半年治疗后,对选取患者再次评估,徒手肌力检查结果以及ADL检查结果均显示提高明显.结论:卒中半年后手功能的康复是有意义的.

    作者:彭素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国内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近况分析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特点是症状复杂,缠绵难愈.主要症状为颈部酸痛,手臂麻木,可见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恶心等.继发的各种多样的颈源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颈椎病多采用中医疗法保守疗法,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且各种治疗方法的报道很多,均有较好的疗效,现就目前国内国内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近况进行分析,以利治疗水平的提高.

    作者:张敬涛;陈胜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灸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以及针灸与推拿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痊愈率47.52%,显效率24 11%,好转率24.82%,总有效率96.4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彭辉跃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2007年1月~2010年8月诊治的107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针刺和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单独的针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7.0%,对照组66.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和内服中药治疗面瘫疗效明显而确切,且安全,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阙世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

    康复训练是新兴起来的学科,其在脑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脑瘫的患儿康复训练的重点是对头部、四肢、坐姿、爬行、站立、步行等进行训练,以促进患儿的肢体运动、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文通过结合相关文献及我院实际情况,对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张小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红金消结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将42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3组,治疗组168例,采用红金消结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中药对照组158例,采用红金消结胶囊治疗;西药对照组94例,采用他莫昔芬治疗.结果:治疗组及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5.00%、61.39%、46.81%;总有效率分别为98.21%、89.87%、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金消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是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熊斌;侯令密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锥颅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锥颅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出血量为30~60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与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早期的手术者在早期意识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于晚期的手术者.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量30~60ml的患者,特别是对于局限性的血肿,锥颅血肿引流术一个理想的选择.

    作者:龙定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进行效果观察.方法:选自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及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及一般性健康的护理,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结果表明治疗组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概率为10%,而对照组发生率高达53.3%,故两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有显著意义(P<0.05).早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出现,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树娣;周艺仪;吴媛;李素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鸡鸣膏外敷与臭氧、针刀、运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

    膝骨性关节炎(膝OA)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以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关节骨端反应性增生为其病理基础,目前尚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科以中西医综合治疗60例膝OA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钟大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射频脉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的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射频脉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的手术护理体会.方法:对62例病患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行射频脉冲术前心理护理、以及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和观察神经电生理测试值、术后的疼痛正性教育和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本组62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进行射频脉冲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月、6月、1年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0.95%、83.33%及76%.结论:在成功手术的基础上,影响治疗效果的护理因素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护患沟通,默契的医护配合,术中细致的观察以及术后的康复.说明采取合理的护理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患者的身心全面康复有利.

    作者:张燕;李志红;张莉华;唐颖会;钟大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发生率、2周后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DL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隋利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