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旋;陈碧英;金文涛
总结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护理体会,认为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感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指导功能锻炼、能防止关节功能下降,预防关节畸形,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娟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索研究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和相关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年6月-2011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门诊患者74例,随机将7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类,每组各有37人,治疗组进行了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了西药口服和肌注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7.30%,可见患者的治愈情况是十分理想的.结论: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有足够的理论支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晓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4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以内科治疗为主.结论:通过掌握临床特点,结肠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加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了解,解除临床患者的 痛苦.
作者:蔡玉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别行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系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并采取有效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使关节恢复正常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红金消结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将42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3组,治疗组168例,采用红金消结胶囊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中药对照组158例,采用红金消结胶囊治疗;西药对照组94例,采用他莫昔芬治疗.结果:治疗组及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5.00%、61.39%、46.81%;总有效率分别为98.21%、89.87%、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金消结胶囊联合三苯氧胺是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熊斌;侯令密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2007年1月~2010年8月诊治的107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针刺和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单独的针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7.0%,对照组66.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和内服中药治疗面瘫疗效明显而确切,且安全,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阙世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选择我院55例从2009的4月至2010年4月期间治疗的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50%的葡萄糖静脉注射,量在20至60ml,可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重复使用.接着以10%的葡萄糖进行静脉的滴注,可根据患者血糖的变化对用量进行合理调整.结果:只有1例老年患者由于不仅合并低血糖,并伴有肝恶性肿瘤、冠心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明显好转或者治愈.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而延误抢救时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低血糖症的认识.
作者:成天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FTS,观察并总结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自理能力等.结果:50例术后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0个月.本组患者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明显提前、住院天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自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其中43例患者康复结果判断为优,4例为良,2例为可,1例为差,优良率达94%.结论:FTS 应用于股骨粗隆间内固定术围手术期能促进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抗生素使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嘉旋;陈碧英;金文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4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随即分为DHS组和PFN组,各70例,分别采用DHS及PFN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21个月至骨折愈合,PFN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均小于DHS组,其差距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具有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推广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患者.
作者:姜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预防及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0例,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做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愈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病因进行积极预防,并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低频电疗加口颜面肌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挑选我科2008~20010年7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给予低频电疗加口颜面肌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给予针灸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7.1% 和85.7%,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疗加口颜面肌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较单纯针灸治疗更有效.
作者:欧建英;甑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以及针灸与推拿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痊愈率47.52%,显效率24 11%,好转率24.82%,总有效率96.4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彭辉跃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有效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1月重度颅脑损伤伴有多发性骨折患者108例,应用维持呼吸通畅、快速降低颅内压、及时纠正休克、保持静脉通路顺畅、早期心肺复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心电监护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经有效的急诊护理,108例患者中抢救脱险98例,临床治愈92 例,肢体残疾3例,植物生存2例,抢救中死亡10 例,成功率约为90.7%.结论:针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救治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镜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长期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容易出现出现脑卒中,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给病人的家庭和社会带来较重的负担.本文结合基层医院的特点,探讨了神经内科如何进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李海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采用针灸、口服中药、推拿加牵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加牵引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8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赵清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症,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比较棘手,有报道偏头痛与脑梗死的发病存在着密切关系,在脑梗死患者中有5.46%存在先兆型偏头痛,有2.45%存在无先兆型偏头痛[1],自2007-2010年10月对我院偏头痛患者68例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偏头痛与卒中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鲁庆波;高振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卒中发病半年后,仅残留手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康复病人6例,上下肢功能基本恢复,Brunnstrume 分级已达到5级,只存留手功能障碍,在此基础上继续采用综合康复训练,以运动在学习(MRP),中医手法(督脉及背俞穴轻刺激)为主,观察疗效,并分析结果.结果:经过半年治疗后,对选取患者再次评估,徒手肌力检查结果以及ADL检查结果均显示提高明显.结论:卒中半年后手功能的康复是有意义的.
作者:彭素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多见于老年人群.近年来中青年颈椎病发病人数有逐渐增多趋势.笔者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牵引、推拿、药透综合治疗中青年颈椎病68例,收到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书清;段学会;董晓磊;任永国;赵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作者:甄君;欧建英;朱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主要是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和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常常坐骨神经痛伴随腰痛一起出现.本人近年来运用按摩为主治疗腰突54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陈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