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急救护理体会

王镜英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 合并骨折, 急救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有效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1月重度颅脑损伤伴有多发性骨折患者108例,应用维持呼吸通畅、快速降低颅内压、及时纠正休克、保持静脉通路顺畅、早期心肺复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心电监护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经有效的急诊护理,108例患者中抢救脱险98例,临床治愈92 例,肢体残疾3例,植物生存2例,抢救中死亡10 例,成功率约为90.7%.结论:针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救治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锥颅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锥颅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出血量为30~60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与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早期的手术者在早期意识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于晚期的手术者.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量30~60ml的患者,特别是对于局限性的血肿,锥颅血肿引流术一个理想的选择.

    作者:龙定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循环影响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循环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患有腰椎滑脱的60例老年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行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连续监测病人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治疗组的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没有显著变化无显著差异性(t1=1.75,t2=0.541,t3=0.568,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具有显著的差异(t1=7.133,t2=5 647,t3=5.4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中对患者循环影响较小,可作为手术的优选麻醉方法.

    作者:雷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总结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护理体会,认为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感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指导功能锻炼、能防止关节功能下降,预防关节畸形,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娟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研究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和相关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年6月-2011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门诊患者74例,随机将7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类,每组各有37人,治疗组进行了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了西药口服和肌注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7.30%,可见患者的治愈情况是十分理想的.结论: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有足够的理论支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晓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目的:总结AMI病人早期rt-PA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rt-PA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资料.结果:根据患者药物使用不同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论:熟练的护理配合能尽早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大限度挽救濒死心肌,减少并发症,降低心梗病死率.

    作者:罗英杰;肖建强;杨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神经内科开展脑卒中康复探讨

    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长期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容易出现出现脑卒中,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给病人的家庭和社会带来较重的负担.本文结合基层医院的特点,探讨了神经内科如何进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李海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医治疗冠心病应注意的问题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很多,主要概括为两种,适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的不同而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施等治疗手法,切不能一攻到底或只知补虚而忽视疏导痰瘀.

    作者:王洪堂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药结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内服中药结合针刺、推拿治疗;对照组服用四磨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67.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结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作者:张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艾灸条配合平衡火罐治疗肩周炎的护理

    目的:探究艾灸条配合平衡火罐法治疗肩周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5例行艾灸条配合平衡火罐法治疗的肩周炎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痊愈43例(66.15%),显效14例(21.54%),好转6例(9.23%),无效2例(3.07%),总有效率96.92%.结论:艾条灸与平衡火罐起到协同的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加强患者的功能性锻炼、活动筋骨、注意保暖,患者症状可以很快得到缓解.

    作者:潘冬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2007年1月~2010年8月诊治的107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针刺和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单独的针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7.0%,对照组66.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和内服中药治疗面瘫疗效明显而确切,且安全,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阙世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三联疗法治疗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妨碍日常生活.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作者:潘玉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鸡鸣膏外敷与臭氧、针刀、运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

    膝骨性关节炎(膝OA)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以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关节骨端反应性增生为其病理基础,目前尚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科以中西医综合治疗60例膝OA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钟大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偏头痛与卒中关系的研究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症,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比较棘手,有报道偏头痛与脑梗死的发病存在着密切关系,在脑梗死患者中有5.46%存在先兆型偏头痛,有2.45%存在无先兆型偏头痛[1],自2007-2010年10月对我院偏头痛患者68例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偏头痛与卒中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鲁庆波;高振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治疗及损害控制

    目的:探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损害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50例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损害控制应用于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临床经验,并研究进行损害控制的时机与方法.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救治,其中有35例患者能够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有11例患者生活能够自理,另外4例患者尚需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结论:第一,严重多发伤患者ISS评分应≥17分,而骨关节型的严重多伤患者中,ISS90评分应以骨与关节的损伤为主,并≥16分.第二,对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损害控制能够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尤其对患者四肢与骨盆骨折的外固定器进行临时性的固定,可以有效进行控制损害.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针灸、口服中药、推拿加牵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加牵引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8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赵清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DHS与PFN内固定术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4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随即分为DHS组和PFN组,各70例,分别采用DHS及PFN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21个月至骨折愈合,PFN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均小于DHS组,其差距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具有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推广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患者.

    作者:姜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发生率、2周后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DL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隋利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进行效果观察.方法:选自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及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及一般性健康的护理,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结果表明治疗组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概率为10%,而对照组发生率高达53.3%,故两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有显著意义(P<0.05).早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出现,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树娣;周艺仪;吴媛;李素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异型钢板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

    目的:评价异型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48例170足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法分型,Ⅱ型32足,Ⅲ型8 4足,Ⅳ型54足,随访时间2~18月,平均13.4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170足行异型钢板固定者中,优54足,良104足,可11足,优良率91.8%.无感染、皮缘坏死.结论:手术治疗可提高跟骨骨折的疗效,异型钢板是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冶;崔海荣;孟令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采用侧前方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106例

    目的:评价侧前方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0年11月连续收治于我院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06例采用侧前方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106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9个月.结核病灶愈合、植骨稳定融合内固定无失效,术后腰背痛、双下肢疼痛症状消失.未行内固定患者术后8-14月内复发3例,复发率11.1%.结论:采用侧前方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缓解相关症状,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泽忠;赵万恒;沈日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