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鲜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以及针灸与推拿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痊愈率47.52%,显效率24 11%,好转率24.82%,总有效率96.4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彭辉跃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10~1/6[1],也是上肢常见的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属于不稳定骨折.治疗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居多,此方法对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单纯给予石膏外固定很难使关节面得到良好的对位及固定,容易造成以后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引起功能障碍,疗效难以令人满意[2],对于是否应该采取手术以及采取何种手术方法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
作者:田利军;孟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总结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护理体会,认为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引流通畅、防止感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指导功能锻炼、能防止关节功能下降,预防关节畸形,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娟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加大了人们的生存风险.近些年来,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也就造成了意外伤害疾病的提升.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严重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中可能疾病之一,如果处理的不及时得当,会造成肢体残疾,甚至会危及生命.方法:通过对我院1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例的护理观察,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的意义与作用.结果: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与护理有着重要的关系.结论:针对患者个体的发展情况结合新的医学护理模式并进行动态的护理监护,可以大大提高对该疾病的疗效.
作者:龙华岸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多见于老年人群.近年来中青年颈椎病发病人数有逐渐增多趋势.笔者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牵引、推拿、药透综合治疗中青年颈椎病68例,收到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书清;段学会;董晓磊;任永国;赵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4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随即分为DHS组和PFN组,各70例,分别采用DHS及PFN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21个月至骨折愈合,PFN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均小于DHS组,其差距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具有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推广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患者.
作者:姜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选择我院55例从2009的4月至2010年4月期间治疗的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50%的葡萄糖静脉注射,量在20至60ml,可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重复使用.接着以10%的葡萄糖进行静脉的滴注,可根据患者血糖的变化对用量进行合理调整.结果:只有1例老年患者由于不仅合并低血糖,并伴有肝恶性肿瘤、冠心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明显好转或者治愈.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而延误抢救时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低血糖症的认识.
作者:成天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异型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48例170足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法分型,Ⅱ型32足,Ⅲ型8 4足,Ⅳ型54足,随访时间2~18月,平均13.4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170足行异型钢板固定者中,优54足,良104足,可11足,优良率91.8%.无感染、皮缘坏死.结论:手术治疗可提高跟骨骨折的疗效,异型钢板是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冶;崔海荣;孟令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比较研究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循环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患有腰椎滑脱的60例老年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行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连续监测病人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治疗组的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没有显著变化无显著差异性(t1=1.75,t2=0.541,t3=0.568,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具有显著的差异(t1=7.133,t2=5 647,t3=5.4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中对患者循环影响较小,可作为手术的优选麻醉方法.
作者:雷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有效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1月重度颅脑损伤伴有多发性骨折患者108例,应用维持呼吸通畅、快速降低颅内压、及时纠正休克、保持静脉通路顺畅、早期心肺复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心电监护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经有效的急诊护理,108例患者中抢救脱险98例,临床治愈92 例,肢体残疾3例,植物生存2例,抢救中死亡10 例,成功率约为90.7%.结论:针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救治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镜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4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以内科治疗为主.结论:通过掌握临床特点,结肠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加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了解,解除临床患者的 痛苦.
作者:蔡玉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损害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50例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损害控制应用于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临床经验,并研究进行损害控制的时机与方法.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救治,其中有35例患者能够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有11例患者生活能够自理,另外4例患者尚需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结论:第一,严重多发伤患者ISS评分应≥17分,而骨关节型的严重多伤患者中,ISS90评分应以骨与关节的损伤为主,并≥16分.第二,对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损害控制能够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尤其对患者四肢与骨盆骨折的外固定器进行临时性的固定,可以有效进行控制损害.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特点是症状复杂,缠绵难愈.主要症状为颈部酸痛,手臂麻木,可见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恶心等.继发的各种多样的颈源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颈椎病多采用中医疗法保守疗法,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且各种治疗方法的报道很多,均有较好的疗效,现就目前国内国内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近况进行分析,以利治疗水平的提高.
作者:张敬涛;陈胜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预防及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80例,分组就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做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愈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病因进行积极预防,并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对于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00名护理人员和200例病人,在院里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方式前后,分别对护理人员及患者实施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对患者的200份调查的内容有患者对护理技能态度,对护理态度的态度以及医疗环境的态度;对护理人员的100份调查内容有对工作环境态度,同事关系等,然后收集所有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人性化护理的方式后,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态度前后变化很大,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原来的50%左右上升到了90%以上,并且患者的心情都普遍转向良好,前后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1 );护理人员的技能掌握提升了32%,同事关系也更加和谐,护理纠纷案降到了1%,减少了17件,护理积极性上升到94%,提高了30%,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也上升了29%.结论: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罗秋如;黄翠珍;温宇静;刘翠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STAT)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STAT组(31例)及对照组(32例),STAT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如下评定:①功能性步行量表(FAC);②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量表,FMA);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arthel 指数(MBI).结果:治疗后FAC、FMA及MB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比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更好的恢复效果.
作者:林子玲;甄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发生率、2周后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DL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隋利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主要是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和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常常坐骨神经痛伴随腰痛一起出现.本人近年来运用按摩为主治疗腰突54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陈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提高诊断、鉴别诊断水平与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研究腰椎椎弓峡部裂病人共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3.2岁.所有病人均经过X线、CT、MRI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将椎间盘退变分为5级,椎体滑移4度分级,并且提出骶骨裂新的分型方法:A型骶骨椎板单侧发育不良,但与棘突仍有相连,仅仅为椎板之间有裂隙;B型骶骨双侧板均发育不良,棘突呈游离状态;C型骶骨椎板完全缺如,棘突缺如;D型骶骨裂合并其他畸形,如骶骨终板钩状、L5横突畸形、腰椎裂.结果:本组手术方式包括单椎节固定9例,单节段固定13例,2节段固定4例.随访26例,随访时间6~37个月,平均11.2个月,随访疗效结果:优8例,良13例,可5例,差0例.结论:对于腰椎峡部裂合并骶骨裂病人手术选择的问题,建议应注意骶骨裂的分型、腰椎峡部裂的滑移程度及椎间盘退变情况.肥城中医院骨科展振江
作者:肖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究艾灸条配合平衡火罐法治疗肩周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5例行艾灸条配合平衡火罐法治疗的肩周炎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痊愈43例(66.15%),显效14例(21.54%),好转6例(9.23%),无效2例(3.07%),总有效率96.92%.结论:艾条灸与平衡火罐起到协同的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加强患者的功能性锻炼、活动筋骨、注意保暖,患者症状可以很快得到缓解.
作者:潘冬青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