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诊断分析与治疗

肖卫平

关键词:腰椎, 峡部裂, 脊柱裂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提高诊断、鉴别诊断水平与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研究腰椎椎弓峡部裂病人共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3.2岁.所有病人均经过X线、CT、MRI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将椎间盘退变分为5级,椎体滑移4度分级,并且提出骶骨裂新的分型方法:A型骶骨椎板单侧发育不良,但与棘突仍有相连,仅仅为椎板之间有裂隙;B型骶骨双侧板均发育不良,棘突呈游离状态;C型骶骨椎板完全缺如,棘突缺如;D型骶骨裂合并其他畸形,如骶骨终板钩状、L5横突畸形、腰椎裂.结果:本组手术方式包括单椎节固定9例,单节段固定13例,2节段固定4例.随访26例,随访时间6~37个月,平均11.2个月,随访疗效结果:优8例,良13例,可5例,差0例.结论:对于腰椎峡部裂合并骶骨裂病人手术选择的问题,建议应注意骶骨裂的分型、腰椎峡部裂的滑移程度及椎间盘退变情况.肥城中医院骨科展振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10~1/6[1],也是上肢常见的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属于不稳定骨折.治疗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居多,此方法对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单纯给予石膏外固定很难使关节面得到良好的对位及固定,容易造成以后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引起功能障碍,疗效难以令人满意[2],对于是否应该采取手术以及采取何种手术方法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

    作者:田利军;孟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DHS与PFN内固定术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4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随即分为DHS组和PFN组,各70例,分别采用DHS及PFN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21个月至骨折愈合,PFN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均小于DHS组,其差距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具有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推广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患者.

    作者:姜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尺桡骨骨折的中医保守治疗

    尺桡骨骨折临床较为常见,通过对87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作一回顾性总结并分析其功能障碍的原因,探讨尺桡骨骨折的治疗手段.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经治87例中,男53例、女34例;年龄大在8l岁、小1/2岁;就诊时间长20天、短10分钟.

    作者:邓本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探讨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诊断分析与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提高诊断、鉴别诊断水平与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研究腰椎椎弓峡部裂病人共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3.2岁.所有病人均经过X线、CT、MRI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将椎间盘退变分为5级,椎体滑移4度分级,并且提出骶骨裂新的分型方法:A型骶骨椎板单侧发育不良,但与棘突仍有相连,仅仅为椎板之间有裂隙;B型骶骨双侧板均发育不良,棘突呈游离状态;C型骶骨椎板完全缺如,棘突缺如;D型骶骨裂合并其他畸形,如骶骨终板钩状、L5横突畸形、腰椎裂.结果:本组手术方式包括单椎节固定9例,单节段固定13例,2节段固定4例.随访26例,随访时间6~37个月,平均11.2个月,随访疗效结果:优8例,良13例,可5例,差0例.结论:对于腰椎峡部裂合并骶骨裂病人手术选择的问题,建议应注意骶骨裂的分型、腰椎峡部裂的滑移程度及椎间盘退变情况.肥城中医院骨科展振江

    作者:肖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有效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1月重度颅脑损伤伴有多发性骨折患者108例,应用维持呼吸通畅、快速降低颅内压、及时纠正休克、保持静脉通路顺畅、早期心肺复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心电监护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经有效的急诊护理,108例患者中抢救脱险98例,临床治愈92 例,肢体残疾3例,植物生存2例,抢救中死亡10 例,成功率约为90.7%.结论:针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救治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镜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神经内科开展脑卒中康复探讨

    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长期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容易出现出现脑卒中,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给病人的家庭和社会带来较重的负担.本文结合基层医院的特点,探讨了神经内科如何进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李海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

    目的:总结AMI病人早期rt-PA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rt-PA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护理资料.结果:根据患者药物使用不同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结论:熟练的护理配合能尽早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大限度挽救濒死心肌,减少并发症,降低心梗病死率.

    作者:罗英杰;肖建强;杨丽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别行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系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并采取有效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使关节恢复正常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针灸、口服中药、推拿加牵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加牵引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8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赵清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拔伸旋转法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的探讨

    环枢关节半脱位的病因与疗效.颈椎拔伸旋转法的具体操作和它的治疗探讨.

    作者:王有善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循环影响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循环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患有腰椎滑脱的60例老年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行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连续监测病人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治疗组的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没有显著变化无显著差异性(t1=1.75,t2=0.541,t3=0.568,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具有显著的差异(t1=7.133,t2=5 647,t3=5.4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中对患者循环影响较小,可作为手术的优选麻醉方法.

    作者:雷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康复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70例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次级量表(ADAS-cog)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MOCA、MMSE、ADAS-cog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冉华云;李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5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选择我院55例从2009的4月至2010年4月期间治疗的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50%的葡萄糖静脉注射,量在20至60ml,可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重复使用.接着以10%的葡萄糖进行静脉的滴注,可根据患者血糖的变化对用量进行合理调整.结果:只有1例老年患者由于不仅合并低血糖,并伴有肝恶性肿瘤、冠心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明显好转或者治愈.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而延误抢救时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低血糖症的认识.

    作者:成天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30例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产后尿潴留,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病人均为住院初产妇.30例病人中尿潴留时间长者20天,短者3天,经过针灸治疗一次而愈者26例,治疗次数多者三次.

    作者:雷秋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互动推拿法治疗颈、肩痛112例疗效观察

    颈椎病、肩周炎是康复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疼痛,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就是肌肉痉挛.如何更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是引起临床医生广泛重视的问题,笔者自创互动推拿法治疗肌肉痉挛性颈痛、肩痛112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临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童兵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药结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内服中药结合针刺、推拿治疗;对照组服用四磨汤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67.6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药结合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作者:张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进行效果观察.方法:选自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及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及一般性健康的护理,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结果表明治疗组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概率为10%,而对照组发生率高达53.3%,故两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有显著意义(P<0.05).早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出现,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树娣;周艺仪;吴媛;李素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2007年1月~2010年8月诊治的107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针刺和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单独的针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7.0%,对照组66.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和内服中药治疗面瘫疗效明显而确切,且安全,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阙世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锥颅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锥颅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出血量为30~60ml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与病死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早期的手术者在早期意识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优于晚期的手术者.结论: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量30~60ml的患者,特别是对于局限性的血肿,锥颅血肿引流术一个理想的选择.

    作者:龙定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减重步行训练辅助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STAT)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STAT组(31例)及对照组(32例),STAT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如下评定:①功能性步行量表(FAC);②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量表,FMA);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arthel 指数(MBI).结果:治疗后FAC、FMA及MB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比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更好的恢复效果.

    作者:林子玲;甄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