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4例

陈刚

关键词:按摩, 腰椎间盘突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主要是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和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常常坐骨神经痛伴随腰痛一起出现.本人近年来运用按摩为主治疗腰突54例,取得满意效果.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与护理的效果.结果:32例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随访中出现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9.4%,无感染死亡患者,Harris评分80分以上的24例,优良率75.0%,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术后治疗优良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翠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进行效果观察.方法:选自2008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及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及一般性健康的护理,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结果表明治疗组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概率为10%,而对照组发生率高达53.3%,故两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有显著意义(P<0.05).早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的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出现,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临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树娣;周艺仪;吴媛;李素芬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射频脉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的手术护理体会

    目的:射频脉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的手术护理体会.方法:对62例病患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行射频脉冲术前心理护理、以及术中密切配合医生和观察神经电生理测试值、术后的疼痛正性教育和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本组62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进行射频脉冲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1月、6月、1年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0.95%、83.33%及76%.结论:在成功手术的基础上,影响治疗效果的护理因素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护患沟通,默契的医护配合,术中细致的观察以及术后的康复.说明采取合理的护理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患者的身心全面康复有利.

    作者:张燕;李志红;张莉华;唐颖会;钟大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55例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选择我院55例从2009的4月至2010年4月期间治疗的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50%的葡萄糖静脉注射,量在20至60ml,可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重复使用.接着以10%的葡萄糖进行静脉的滴注,可根据患者血糖的变化对用量进行合理调整.结果:只有1例老年患者由于不仅合并低血糖,并伴有肝恶性肿瘤、冠心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均明显好转或者治愈.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而延误抢救时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低血糖症的认识.

    作者:成天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有效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1月重度颅脑损伤伴有多发性骨折患者108例,应用维持呼吸通畅、快速降低颅内压、及时纠正休克、保持静脉通路顺畅、早期心肺复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心电监护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经有效的急诊护理,108例患者中抢救脱险98例,临床治愈92 例,肢体残疾3例,植物生存2例,抢救中死亡10 例,成功率约为90.7%.结论:针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救治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镜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9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90例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牵引、针灸、推拿、及药物静滴、中药内服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治愈44例,显著26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56%,随访6~12个月,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具有无创,副作用小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敬涛;陈胜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DHS与PFN内固定术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4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随即分为DHS组和PFN组,各70例,分别采用DHS及PFN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21个月至骨折愈合,PFN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均小于DHS组,其差距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具有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推广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患者.

    作者:姜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30例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产后尿潴留,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病人均为住院初产妇.30例病人中尿潴留时间长者20天,短者3天,经过针灸治疗一次而愈者26例,治疗次数多者三次.

    作者:雷秋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医证候学观察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检验结果与中医证候学诊断特点存在的相关性规律.方法:观察组为我院146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对照组为我院133例原发性高血压未出现肾损害患者.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即气虚型、血瘀型、阴虚型、阳亢型、阴阳两虚型,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胱抑素C(CysC)、尿五蛋白即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分析两组间患者各指标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清胱抑素C、尿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患者,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中气虚型较血瘀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气虚型、血瘀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型,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阴虚型较阳亢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阴阳两虚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其余各型,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检验结果与中医证候学分型存在相关性规律,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黄雨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

    康复训练是新兴起来的学科,其在脑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脑瘫的患儿康复训练的重点是对头部、四肢、坐姿、爬行、站立、步行等进行训练,以促进患儿的肢体运动、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文通过结合相关文献及我院实际情况,对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张小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研究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和相关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年6月-2011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门诊患者74例,随机将7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类,每组各有37人,治疗组进行了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了西药口服和肌注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7.30%,可见患者的治愈情况是十分理想的.结论: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有足够的理论支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晓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神经内科开展脑卒中康复探讨

    脑卒中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长期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容易出现出现脑卒中,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给病人的家庭和社会带来较重的负担.本文结合基层医院的特点,探讨了神经内科如何进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李海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治疗及损害控制

    目的:探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损害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50例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损害控制应用于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临床经验,并研究进行损害控制的时机与方法.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救治,其中有35例患者能够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有11例患者生活能够自理,另外4例患者尚需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结论:第一,严重多发伤患者ISS评分应≥17分,而骨关节型的严重多伤患者中,ISS90评分应以骨与关节的损伤为主,并≥16分.第二,对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损害控制能够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尤其对患者四肢与骨盆骨折的外固定器进行临时性的固定,可以有效进行控制损害.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医治疗冠心病应注意的问题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很多,主要概括为两种,适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的不同而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攻补兼施等治疗手法,切不能一攻到底或只知补虚而忽视疏导痰瘀.

    作者:王洪堂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治疗中青年颈椎病疗效观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多见于老年人群.近年来中青年颈椎病发病人数有逐渐增多趋势.笔者自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牵引、推拿、药透综合治疗中青年颈椎病68例,收到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书清;段学会;董晓磊;任永国;赵晨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灸推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随机抽取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以及针灸与推拿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痊愈率47.52%,显效率24 11%,好转率24.82%,总有效率96.45%.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彭辉跃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低频电疗加口颜面肌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低频电疗加口颜面肌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挑选我科2008~20010年7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给予低频电疗加口颜面肌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给予针灸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7.1% 和85.7%,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疗加口颜面肌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较单纯针灸治疗更有效.

    作者:欧建英;甑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发生率、2周后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DL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隋利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加大了人们的生存风险.近些年来,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也就造成了意外伤害疾病的提升.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严重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中可能疾病之一,如果处理的不及时得当,会造成肢体残疾,甚至会危及生命.方法:通过对我院1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例的护理观察,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的意义与作用.结果: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与护理有着重要的关系.结论:针对患者个体的发展情况结合新的医学护理模式并进行动态的护理监护,可以大大提高对该疾病的疗效.

    作者:龙华岸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4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主要是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和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常常坐骨神经痛伴随腰痛一起出现.本人近年来运用按摩为主治疗腰突54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陈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