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平
膝前痛为常见的疾病是髌股关节炎.并且多发生于中年患者.但目前对于该病的报道不多,医生与患者对其重视也不够.在治疗上则对倾向于进行局部的封闭,与药物治疗以及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治疗等.髌周环形针刺术由髌周其上下半弧形的针刺所组成.为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所作出的总结,其疗效确切.治疗200例患者,依据HHS进行量化评定,其优良率为90%.通过分析该法的机理:进行髌周的环形针刺,能够松解患者髌周的软组织,同时能够增加髌骨的活动度,从而能够消除患者髌下脂肪垫的无菌性炎症,进而能够疏通其血管通道.对髌股关节的排列进行调整,通过减轻患者髌股关节内的压力,以恢复其髌股关节的力学平衡,终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本法为有效安全的疗法.
作者:吴世勇;杜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提高诊断、鉴别诊断水平与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研究腰椎椎弓峡部裂病人共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3.2岁.所有病人均经过X线、CT、MRI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将椎间盘退变分为5级,椎体滑移4度分级,并且提出骶骨裂新的分型方法:A型骶骨椎板单侧发育不良,但与棘突仍有相连,仅仅为椎板之间有裂隙;B型骶骨双侧板均发育不良,棘突呈游离状态;C型骶骨椎板完全缺如,棘突缺如;D型骶骨裂合并其他畸形,如骶骨终板钩状、L5横突畸形、腰椎裂.结果:本组手术方式包括单椎节固定9例,单节段固定13例,2节段固定4例.随访26例,随访时间6~37个月,平均11.2个月,随访疗效结果:优8例,良13例,可5例,差0例.结论:对于腰椎峡部裂合并骶骨裂病人手术选择的问题,建议应注意骶骨裂的分型、腰椎峡部裂的滑移程度及椎间盘退变情况.肥城中医院骨科展振江
作者:肖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环枢关节半脱位的病因与疗效.颈椎拔伸旋转法的具体操作和它的治疗探讨.
作者:王有善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检验结果与中医证候学诊断特点存在的相关性规律.方法:观察组为我院146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对照组为我院133例原发性高血压未出现肾损害患者.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即气虚型、血瘀型、阴虚型、阳亢型、阴阳两虚型,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胱抑素C(CysC)、尿五蛋白即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分析两组间患者各指标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清胱抑素C、尿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患者,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中气虚型较血瘀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气虚型、血瘀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型,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阴虚型较阳亢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阴阳两虚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其余各型,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检验结果与中医证候学分型存在相关性规律,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黄雨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康复训练是新兴起来的学科,其在脑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脑瘫的患儿康复训练的重点是对头部、四肢、坐姿、爬行、站立、步行等进行训练,以促进患儿的肢体运动、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文通过结合相关文献及我院实际情况,对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张小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与护理的效果.结果:32例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随访中出现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9.4%,无感染死亡患者,Harris评分80分以上的24例,优良率75.0%,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术后治疗优良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翠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14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随即分为DHS组和PFN组,各70例,分别采用DHS及PFN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21个月至骨折愈合,PFN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均小于DHS组,其差距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具有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推广应用于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患者.
作者:姜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70例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次级量表(ADAS-cog)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MOCA、MMSE、ADAS-cog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冉华云;李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STAT)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STAT组(31例)及对照组(32例),STAT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如下评定:①功能性步行量表(FAC);②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量表,FMA);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Barthel 指数(MBI).结果:治疗后FAC、FMA及MB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比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更好的恢复效果.
作者:林子玲;甄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采用针灸、口服中药、推拿加牵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6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加牵引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8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赵清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保儿安颗粒联合五维葡钙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疗效.方法:78例小儿功能性腹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给予基础治疗 治疗组39例口服保儿安颗粒加五维葡钙治疗,疗程1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期间腹痛发作次数.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儿安颗粒联合五维葡钙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效果显著.
作者:侯艳苗;刘永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主要是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和典型的坐骨神经痛,常常坐骨神经痛伴随腰痛一起出现.本人近年来运用按摩为主治疗腰突54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陈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产后尿潴留,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病人均为住院初产妇.30例病人中尿潴留时间长者20天,短者3天,经过针灸治疗一次而愈者26例,治疗次数多者三次.
作者:雷秋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90例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牵引、针灸、推拿、及药物静滴、中药内服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治愈44例,显著26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56%,随访6~12个月,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具有无创,副作用小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敬涛;陈胜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10~1/6[1],也是上肢常见的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属于不稳定骨折.治疗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居多,此方法对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单纯给予石膏外固定很难使关节面得到良好的对位及固定,容易造成以后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引起功能障碍,疗效难以令人满意[2],对于是否应该采取手术以及采取何种手术方法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
作者:田利军;孟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对于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00名护理人员和200例病人,在院里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方式前后,分别对护理人员及患者实施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对患者的200份调查的内容有患者对护理技能态度,对护理态度的态度以及医疗环境的态度;对护理人员的100份调查内容有对工作环境态度,同事关系等,然后收集所有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人性化护理的方式后,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态度前后变化很大,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原来的50%左右上升到了90%以上,并且患者的心情都普遍转向良好,前后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1 );护理人员的技能掌握提升了32%,同事关系也更加和谐,护理纠纷案降到了1%,减少了17件,护理积极性上升到94%,提高了30%,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也上升了29%.结论: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罗秋如;黄翠珍;温宇静;刘翠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别行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系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并采取有效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使关节恢复正常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康复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作者:甄君;欧建英;朱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的有效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1月重度颅脑损伤伴有多发性骨折患者108例,应用维持呼吸通畅、快速降低颅内压、及时纠正休克、保持静脉通路顺畅、早期心肺复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心电监护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经有效的急诊护理,108例患者中抢救脱险98例,临床治愈92 例,肢体残疾3例,植物生存2例,抢救中死亡10 例,成功率约为90.7%.结论:针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救治过程中的关键所在.
作者:王镜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发生率、2周后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变化.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卧床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DL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隋利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