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髌周环形针刺术治疗髌股关节炎的经验介绍

吴世勇;杜勇

关键词:临床经验, 髌股关节炎, 髌周环形针刺术
摘要:膝前痛为常见的疾病是髌股关节炎.并且多发生于中年患者.但目前对于该病的报道不多,医生与患者对其重视也不够.在治疗上则对倾向于进行局部的封闭,与药物治疗以及在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治疗等.髌周环形针刺术由髌周其上下半弧形的针刺所组成.为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所作出的总结,其疗效确切.治疗200例患者,依据HHS进行量化评定,其优良率为90%.通过分析该法的机理:进行髌周的环形针刺,能够松解患者髌周的软组织,同时能够增加髌骨的活动度,从而能够消除患者髌下脂肪垫的无菌性炎症,进而能够疏通其血管通道.对髌股关节的排列进行调整,通过减轻患者髌股关节内的压力,以恢复其髌股关节的力学平衡,终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本法为有效安全的疗法.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加大了人们的生存风险.近些年来,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也就造成了意外伤害疾病的提升.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严重意外事故造成的其中可能疾病之一,如果处理的不及时得当,会造成肢体残疾,甚至会危及生命.方法:通过对我院10例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例的护理观察,总结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的意义与作用.结果: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与护理有着重要的关系.结论:针对患者个体的发展情况结合新的医学护理模式并进行动态的护理监护,可以大大提高对该疾病的疗效.

    作者:龙华岸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2007年1月~2010年8月诊治的107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针刺和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单独的针刺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7.0%,对照组66.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和内服中药治疗面瘫疗效明显而确切,且安全,操作简单,经济方便,值得推广.

    作者:阙世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康复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70例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次级量表(ADAS-cog)评价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MOCA、MMSE、ADAS-cog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冉华云;李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关节镜下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之探讨

    目的:对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75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需行择期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术者随机分为缝线加纽扣钢板捆扎内固定组(Ⅰ组),钢丝内固定组(Ⅱ组),空心钉内固定组(Ⅲ组),各25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2个月Ⅰ组 Lysc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98.4±1.6)分,高于Ⅱ组(91.2±1.9)分和Ⅲ组(90.4±2 5)分,(P<0.05);术后12个月KT-2000评分术后稳定性Ⅰ组25例患者全部达到A级,高于Ⅱ组21例和Ⅲ组19例;术后3个月根据Rasmussen评分法[1]进行疗效评定,评定结果Ⅰ组总分平均(28.74±0.59)分,(P<0 05),优于Ⅱ组(26.60±0.23)分、Ⅲ组(25.95±0.44)分.3组患者术后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均无皮肤坏死、下肢血栓、组织感染、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创伤性膝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缝线加纽扣钢板捆扎内固定术组手术安全性相比钢丝内固定组和空心钉内固定组高,术后临床疗效确切.关节镜下复位缝线加纽扣钢板捆扎内固定术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创伤小、骨折复位确切、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固定可靠、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仲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

    康复训练是新兴起来的学科,其在脑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脑瘫的患儿康复训练的重点是对头部、四肢、坐姿、爬行、站立、步行等进行训练,以促进患儿的肢体运动、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本文通过结合相关文献及我院实际情况,对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张小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溃疡性结肠炎45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4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以内科治疗为主.结论:通过掌握临床特点,结肠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加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了解,解除临床患者的 痛苦.

    作者:蔡玉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对于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00名护理人员和200例病人,在院里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方式前后,分别对护理人员及患者实施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对患者的200份调查的内容有患者对护理技能态度,对护理态度的态度以及医疗环境的态度;对护理人员的100份调查内容有对工作环境态度,同事关系等,然后收集所有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人性化护理的方式后,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态度前后变化很大,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原来的50%左右上升到了90%以上,并且患者的心情都普遍转向良好,前后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1 );护理人员的技能掌握提升了32%,同事关系也更加和谐,护理纠纷案降到了1%,减少了17件,护理积极性上升到94%,提高了30%,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也上升了29%.结论: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罗秋如;黄翠珍;温宇静;刘翠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医证候学观察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检验结果与中医证候学诊断特点存在的相关性规律.方法:观察组为我院146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对照组为我院133例原发性高血压未出现肾损害患者.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即气虚型、血瘀型、阴虚型、阳亢型、阴阳两虚型,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胱抑素C(CysC)、尿五蛋白即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分析两组间患者各指标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平均血清胱抑素C、尿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患者,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中气虚型较血瘀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气虚型、血瘀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各型,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阴虚型较阳亢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阴阳两虚型平均尿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其余各型,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检验结果与中医证候学分型存在相关性规律,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黄雨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鸡鸣膏外敷与臭氧、针刀、运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

    膝骨性关节炎(膝OA)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以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关节骨端反应性增生为其病理基础,目前尚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科以中西医综合治疗60例膝OA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钟大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三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10~1/6[1],也是上肢常见的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属于不稳定骨折.治疗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居多,此方法对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单纯给予石膏外固定很难使关节面得到良好的对位及固定,容易造成以后继发性创伤性关节炎,引起功能障碍,疗效难以令人满意[2],对于是否应该采取手术以及采取何种手术方法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

    作者:田利军;孟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分别行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系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并采取有效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可使关节恢复正常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9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90例腰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牵引、针灸、推拿、及药物静滴、中药内服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治愈44例,显著26例,好转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56%,随访6~12个月,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具有无创,副作用小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敬涛;陈胜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偏头痛与卒中关系的研究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症,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比较棘手,有报道偏头痛与脑梗死的发病存在着密切关系,在脑梗死患者中有5.46%存在先兆型偏头痛,有2.45%存在无先兆型偏头痛[1],自2007-2010年10月对我院偏头痛患者68例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偏头痛与卒中的关系,报道如下.

    作者:鲁庆波;高振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治疗及损害控制

    目的:探讨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损害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50例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损害控制应用于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临床经验,并研究进行损害控制的时机与方法.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成功救治,其中有35例患者能够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有11例患者生活能够自理,另外4例患者尚需进行进一步的治疗.结论:第一,严重多发伤患者ISS评分应≥17分,而骨关节型的严重多伤患者中,ISS90评分应以骨与关节的损伤为主,并≥16分.第二,对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损害控制能够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尤其对患者四肢与骨盆骨折的外固定器进行临时性的固定,可以有效进行控制损害.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探讨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诊断分析与治疗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提高诊断、鉴别诊断水平与手术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研究腰椎椎弓峡部裂病人共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23.2岁.所有病人均经过X线、CT、MRI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将椎间盘退变分为5级,椎体滑移4度分级,并且提出骶骨裂新的分型方法:A型骶骨椎板单侧发育不良,但与棘突仍有相连,仅仅为椎板之间有裂隙;B型骶骨双侧板均发育不良,棘突呈游离状态;C型骶骨椎板完全缺如,棘突缺如;D型骶骨裂合并其他畸形,如骶骨终板钩状、L5横突畸形、腰椎裂.结果:本组手术方式包括单椎节固定9例,单节段固定13例,2节段固定4例.随访26例,随访时间6~37个月,平均11.2个月,随访疗效结果:优8例,良13例,可5例,差0例.结论:对于腰椎峡部裂合并骶骨裂病人手术选择的问题,建议应注意骶骨裂的分型、腰椎峡部裂的滑移程度及椎间盘退变情况.肥城中医院骨科展振江

    作者:肖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异型钢板治疗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

    目的:评价异型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48例170足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法分型,Ⅱ型32足,Ⅲ型8 4足,Ⅳ型54足,随访时间2~18月,平均13.4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170足行异型钢板固定者中,优54足,良104足,可11足,优良率91.8%.无感染、皮缘坏死.结论:手术治疗可提高跟骨骨折的疗效,异型钢板是一种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冶;崔海荣;孟令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2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与护理的效果.结果:32例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后,随访中出现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9.4%,无感染死亡患者,Harris评分80分以上的24例,优良率75.0%,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术后治疗优良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翠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采用侧前方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106例

    目的:评价侧前方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0年11月连续收治于我院的胸腰椎结核患者106例采用侧前方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106患者随访6-26个月,平均19个月.结核病灶愈合、植骨稳定融合内固定无失效,术后腰背痛、双下肢疼痛症状消失.未行内固定患者术后8-14月内复发3例,复发率11.1%.结论:采用侧前方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缓解相关症状,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泽忠;赵万恒;沈日尔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研究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和相关疗效.方法:选取自2007年6月-2011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门诊患者74例,随机将7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类,每组各有37人,治疗组进行了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了西药口服和肌注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7.30%,可见患者的治愈情况是十分理想的.结论:中药合并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有足够的理论支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晓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循环影响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研究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对老年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的循环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患有腰椎滑脱的60例老年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行气管插管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行单纯气管插管全麻.连续监测病人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治疗组的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没有显著变化无显著差异性(t1=1.75,t2=0.541,t3=0.568,p>0.05),而对照组手术前后上述指标具有显著的差异(t1=7.133,t2=5 647,t3=5.4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中对患者循环影响较小,可作为手术的优选麻醉方法.

    作者:雷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