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全茂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类型,约占30%左右.对于本病的治疗,推拿疗法是我们经常首选的、疗效显著的一种保守疗法.合理选择操作部位、穴位、恰当运用推拿手法,能够大大地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丁全茂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一般对于腰痛急性发作者,现代医学主要给予消炎止痛或甘露醇静脉快速滴注.传统的中医推拿对于急性腰痛患者另有一套治疗方法,常用的推拿治疗先强刺激委中、承山穴,然后从远端逐步向痛点处采用轻柔的手法如按揉法、滚法治疗.
作者:罗志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为评价推拿对不同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作者在同期对2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1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结果见血瘀证的有效率为100%,寒湿证为95.2%,湿热证为66.1%,肝肾亏虚62.6%,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林伟锋;李远明;朱峰亮;林应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肱骨外上髁炎为临床常见疾患,多因长期劳累,伸腕肌起点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引起部分撕裂和慢性炎症或局部的滑膜增厚、滑膜炎等变化而引起.
作者:冯安钧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寰枢关节移位引起的体位性眩晕约占颈椎小关节错位30%左右.此类病发病突然,没有时间规律,与体位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及正常工作.
作者:伍先光;络大富;易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在气功修练中,有一种使用较少的调息方法,即闭息法,俗称憋气.本人根据古人对腰扭伤的机理,同时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在临床上指导腰扭伤患者练习此法,其疗效明显.
作者:刘奕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内经知要>卷下治则篇的<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
作者:陈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腰椎牵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之一,通过机械外力的牵拉作用于腰椎,从而增大了腰椎间隙,增大了腰椎间盘纤维环的内在负压,促进腰椎间盘的回纳,以达到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减轻或消除疼痛的治疗目的.
作者:姜青松;罗建;李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背肌筋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多发生年岁较大女性,自1997年以来,笔者应用推拿加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因此,心身疾病也就提到临床医生的议事日程上来.有关权威人士指出:精神卫生问题的解决办法不难找到,我们已经找到了其中许多办法.我们所需要的是把这个问题作为一项基本需求予以关注.
作者:梁江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小儿腹股沟疝是儿科临床常见病.迄今为止,本病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另有少数采用中药、疝带治疗本病的报道.10多年来,笔者运用推拿配合疝带治疗本病百余例,疗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30例报道如下.
作者:钱丽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或颈交感神经受压迫和刺激,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其发病率高,诊治困难.国内报道颈椎病的发病率约为17.3%[1],而颈椎病患者中,有眩晕者多达半数以上[2].
作者:陈强;华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对经络的实质,目前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神经系统,有人认为是淋巴系统,也有人认为是波导管,也还有人持与上述相反的观点的.笔者经过以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为标本所作的一系列实验观测,结合理论资料研究,认为经络是广泛存在于机体的纤维状蛋白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子内、分子间的能量传递系统,通过它联系机体各部、体表和内脏.
作者:冯盛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本病以失眠为主症,属外伤型的兼有健忘、头痛、头晕;属心脾两虚的兼有多恶梦醒、心悸、健忘、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脉细弱;属心肾不交的兼有头晕、耳鸣、遗精、腰酸、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属外邪侵袭的兼有恶寒发热、头颈胀痛、脉浮数;属肝郁化火的兼有性情急躁易怒、胸胀闷、口苦、尿黄、便干、舌红、脉弦数;属虚火内扰的兼有头重、胸闷、胀痛、苔厚腻而黄、脉滑数.
作者:王成伟;陆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类型也较多.一般临床应用推拿手法,及选用适宜的胸椎复位手法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廖振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推拿科采用大牵引复位术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有40多年历史,有效率在97%左右,但仍有3%左右的病人治疗无效或病情进一步加重.
作者:周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小儿肌性斜颈是以患儿头向患侧歪斜,颜面部旋向健侧为特点,因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所致的小儿常见的一种疾病,我们运用蜡袋热敷配合手法治疗该病,并与单纯手法治疗相对照,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王玥;张文;张领娣;张家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本课题在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了推拿、针刺及未加推拿和针刺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的变化并作比较;结果显示:早期推拿、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应用推拿、针刺防治急性脑梗塞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作者:李成永;吴嘉容;魏欣;严振;王延红;程介士;葛林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周围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药物治疗不甚理想.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按摩法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32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吕云玲;郭延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古人对推拿的要求: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当你面对患者,通过相互接触,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明确的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就已设计出推拿方案,双手根据心里的想法去动作、转换.
作者:徐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