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雁
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随着人口老年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患者多伴有不同限度的功能障碍,生活能力减退,患者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病残率随着人均寿命延长,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高,使人望而生畏.发病后患者易发生各种心理障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往过程中,通过良好的言语、表情和行为去影响患者的感受认知,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大程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的质量.
作者:皇甫李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和护理方法,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通过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9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现场的急救状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按脑损伤伤情轻重分级标准进行评估,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措施以后仍死亡的有6人,院前死亡率为6.12%.结果: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
作者:伍元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变化,减少老年白内障手术后并发症,提高视力.方法:对20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结果:经过心理护理,患者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减少术后并发症.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提高农村老年白内障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视力,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卿密兰;罗翠云;苏燕凤;何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痛点注射结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9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痛点注射结合手法松解,针刺组54例,采用患肢腧穴针刺治疗.结果:痛点注射加手法松解组治愈、显效率较体针组提高41.5%(P<0.01).结论:痛点注射加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治疗.
作者:贾宏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方式对我院近三年收治的外伤性脑积水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病人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可减轻病人的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病人的预后.
作者:郑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包热敷结合关节松动治疗手外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均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组同时结合中药包热敷.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关节活动度较前明显增大,且治疗组的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是一种疗效较好的综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桂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黄埔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2010年度广州市黄埔区户籍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活产儿出生资料,分析相关因素.结果:黄埔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5.12%;男婴为3.35%,女婴为7.05%(P<0.01);其中,早产儿为58.33%,足月活产儿为1.92%(P<0.01);孕期有高危因素的为7.28%,无高危因素的为4.05%(P<0.01).54例低出生体重儿中,孕期存在高危因素的占48.15%,高危因素主要是早产、双胎、胎儿生长受限、高龄初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作者:冯素娥;胡萍;徐娟;何瑞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TIA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集110例TIA病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常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测定脑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55例中显效31例,16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83.63%.对照组55例中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1.82%.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组疗效显著,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欧阳泠星;潘朝霞;王剑峰;熊同学;汪胤;曾莹莹;向东枚;曾红梅;陈焕新;黄壑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越来越得到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日益增强.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妇产科来说护理安全更是重中之重,有资料指出,在目前的医院医疗纠纷中,产科护士投诉位居首位,因此,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提高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几个对策,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其工作责任心,加强护患沟通、加强药品和设备的管理等,以大程度的减少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数量多,性质轻,护理人员涉及面广,护士自身原因是护理安全的主要隐患,缺乏沟通是诱发护患纠纷的高危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加强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教育和护理管理,开展心理调节,缓解心理压力,主动查找并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以避免发生患者与护理间的纠纷.
作者:杨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公民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随之而来的医疗护理纠纷也越来越多,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个风险大、技术要求高、事故发生率高的医院工作,比较容易引起护理纠纷.而且一旦发生纠纷事件,医院部门领导就不得不拿出大量精力来处理纠纷,使得很多医护人员不能集中精力投入医疗工作,影响日常的医疗护理.因此,必须针对妇产科医疗护理纠纷等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预防护理纠纷隐患的发生.本文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当前实际进行分析,纠其产生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后提出相关防范措施,为预防当前护理纠纷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兰剑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及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确诊率.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8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89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387例(65.7%),急性胃黏膜病变96例(16.3%),胃癌72例(12.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6例(4.4%),Dieulafoy病8例(1.4%);24~48小时内行急诊胃镜检查258例,确诊率94.7%,48小时后行胃镜检查331例,确诊率69.9%,成功止血523例,止血成功率为88.79%.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Dieulafoy病等;出血后胃镜检查时间越早,确诊率越高.
作者:李军;孟国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2组均常规治疗原发病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穴位埋线.对照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30天后两组比较,VAS积分、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翠河;欧彩娣;陈燕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介绍了我国老年口腔护理的现状和进展.结合老年人口腔生理特点,从生理护理、心理护理和家庭护理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老年人的有效口腔护理.
作者:凌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是将图像信息以数据形式加以存储、通讯和显示,利用计算机的管理,实现存档、查询和诊断等.本文介绍了PACS系统构成和关键技术,及发展PACS对医院工作效率提升的意义.
作者:刘艳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护患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在临床护理实施有效的护患沟通中,可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徐喜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认知功能恶化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MOCA、MMSE、Fugl-Meye评分及Ba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改善肢体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如何提高流动人口避孕药具使用率和发放到位率应采取的对策进行积极探索.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给计划生育药具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新课题.流动人口属于我们的服务需求方,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从农村转移来的剩余劳动力,流入异地缺乏归属感、抵触情绪浓,避孕节育、生殖健康观念差,重视以及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同时,他们对当地的服务资源也不够了解,寻求服务的能力差.现就我县的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管理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
作者:邵荣华;马红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本文对安胎反治法进行了阐述.
作者:魏大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笔者从本院住院病人有关资料中获悉,自2003年4月至2010年4月,共诊治洋地黄中毒患者41例,通过心电图改变,判断洋地黄用量,及时采取措施,受到较好效果.为抛砖引玉,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诊断及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方法及疗效,寻求诊断治疗的佳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诊治的128例胆道结石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入院后48h内行手术治疗.将患者按诊断和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使用B超检测结合胆道切开取石,患者64例,为对照组;一组患者使用胆道镜探查诊断,联合ERCP手术治疗,患者64例,为观察组;根据手术结果对诊断准确率进行评价,并将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不良反应、术后随访半年的复发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8.4%,较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95.3%有明显优势;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达93.8%,优于对照组的89.1%,除对照组1例患者死亡,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在并发症,复发率等临床数据方面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P=0.028<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道镜探查诊断,联合ERCP手术治疗在胆道结石的治疗中具有诊断准确,疗效显著等诸多优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龙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