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夏秋药粥祛暑健身

赵德贵

关键词:
摘要: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曾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胃肠相得,为饮食之良.”夏秋季节天气炎热,人体胃肠功能受到暑热刺激大为减弱.如何保证胃肠功能正常,使饮食物对机体起滋养补益作用,增强人体抵抗力,有效地抗御暑热侵袭,是夏秋季节养生的重要一环.药粥能有效地抗御暑热侵袭,可健脾开胃,增强抵抗力,降温补液.下面介绍几款适宜时令的药粥,供大家参考选用.
家庭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秋季到来防“秋燥”

    常言说:“风爽快活日,天凉好个秋.”的确,金风送爽,暑意顿消,在这个橙黄橘绿的收获季节,人们多有一种收获成功的喜悦.但我们在喜庆丰收的同时,也要注意调摄自己的形体精神,让自己快快乐乐地度过这个清清凉凉的秋季.不然,稍有不慎,就会影响自身的阴阳平衡,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作者:刘绍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八月剥枣诗意足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在鲁迅的眼中,门前的枣树一定是美的,所以他才会这样说.但枣树毕竟是平常的.枣树的叶子细小而密集,没有婆娑的身影.即使五月枣花开时也不引入注目.枣花是浅绿的,带点儿浅黄,那花骨朵很小,花瓣更是只能以狭小称之.枣花往往被掩映在茂密的绿叶之中,稍远些是看不见枣树开花的.

    作者:丁兆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老僧点醒梦中人

    邝子元被外调出京为官已经十几年了.虽然他非常希望能够早点儿调回京城,但却一直没能如愿.就这样,邝子元终日郁郁寡欢,后得了神志不清的病症.不发作时,跟常人没什么两样;发作时,癫狂痴语,好像疯子一样.家人都非常着急,给邝子元请了很多大夫,但是一直不见好转.

    作者:张效霞;莫芳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口疮该用哪种上清丸?

    这两天单位有个同事生了口疮,一直说疼得厉害,饭也吃不香.相信不少朋友有过类似的体验,因为这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好发于唇内侧、舌头、颊黏膜等部位.这种病又叫做口腔溃疡,看似小病,但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会影响饮食、说话,还可能并发不少全身症状,对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一点儿也不小.

    作者:天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奥运“时尚”火罐红——从里约奥运冠军热衷于拔火罐说起

    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期间,有“飞鱼”之称的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的肩背部出现了多个拔火罐留下的印迹,而且除菲尔普斯外还有多名运动员的身上也都有火罐的印痕,不少媒体争相追寻报道,让中医的火罐疗法委实火了起来.

    作者:姜艳辉;孙建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郁则达之

    “我这病不好看呀.”我还没有开口问病,刚坐下的这位女患者就说.“哦,咋不好看呀,你详细说说.”我将手指放在键盘上就位,准备记录病史.她叹了口气说:“大夫开的药,我一吃不好就扔了,家里到处都是药,中药、西药,这一箱,那一堆.”“那你主要是哪里不舒服呢?”我估计她是郁证之类的病,而且可能偏于热,不然不会这么没有耐心,这么浮躁.

    作者:张大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毒火案

    师兄:虽说通常提倡说话应当一是一、二是二,核准数目,老老实实,毫不含糊,可是看看一些本应该以报道事实为己任的新闻,其标题却是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常见有“一刀两命”“一尸两命”“一药两命”“一针两命”等说法,甚至还有三命以至于N命的.师弟:这是利用数字设置悬念,吸引大家的眼球,追求其所谓的新颖性与生动性.师兄:那我也照方抓药,说则“一饿两饥”的医案.

    作者:张大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换个角度看,“伟哥”大不同

    提起“伟哥”的大名,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许多人至今尚认为“伟哥”就是“春药”“性药”,甚至将其与大量不健康的画面联系起来.殊不知,“伟哥”本身并非妖魔鬼怪,只是由于其在改善男性性功能方面的良好效果不断被人们夸张,它进入中国市场十几年来已经为数以千万计的男性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送去了幸福,创造了和谐.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给广大读者还原—个真实的“伟哥”.

    作者:马健雄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薄荷

    古人喜欢以檀香安神,我却喜欢以薄荷清心.闲暇的时候,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泡一杯薄荷茶,放在茶几上,看着薄荷那碧青的叶片在水里缓缓地舒展开来,一点点泛出柔软的模样,薄而轻盈,翠而飘逸,那一刻,素雅的薄荷香气盈满了小小的屋子,分外清新怡人.

    作者:王吴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老年人的“损友”——高血压病

    中老年人常常会碰到这么一位“损友”,多年来的研究结果也显示,40岁以上的年龄段是更容易接触到它的,它的名字就叫做“高血压病”.朋友多人人都高兴,但是损友不请自来就太不妙了.那么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避免“结交”到这位损友呢?

    作者:林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中医药“走出去”,成为中国“新名片”

    里约当地时间8月21日,2016年里约奥运会闭幕式在马拉卡纳体育场举行,这昭示着第31届夏季奥运会落下了帷幕,而里约残奥会则接力奥运会于2016年9月7日~18日举办.在刚刚结束的这届奥运会中,许多运动员身上的火罐印引起了观众的注意.据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披露,包括“飞鱼”菲尔普斯在内的众多美国运动员都使用了拔火罐的手段来治疗软组织疼痛,一些运动治疗医生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就接触到了这种治疗手段.

    作者:萧玖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从中医角度看心血管疾病

    中医有“心主神明”的说法,可是时代发展到今天,每个人都知道是大脑在主导思维.于是有人就认为,“心主神明”是伪科学,从而认为中医是落后的、不科学的.殊不知,这是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中医说的“心主神明”中的“心”是怦怦跳动的那颗心脏吗?显然不是.实际上这里面包含了大脑的功能.就像老百姓经常说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心怀鬼胎、心术不正,这些心都是指跳动的心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很多成语都应该改过来,包括心理学都应该改成脑理学了.

    作者:张雪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胡适与木瓜

    胡适(1891-1962年),安徽绩溪上庄村人.原名嗣糜,字希疆,参加“庚款”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学名洪骍,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献“秘方”疗痔疮

    我是一名基层医生,与农民群众接触得比较多,对他们经常使用的单方、验方等“秘方”比较感兴趣.实际上,大多数所谓秘方是在长期实践中口口相传而得的,其中有些为了显示其“秘”,故弄玄虚,加进了一些封建迷信的成分,从一定程度上延误了中医学的发展.但也有不少单方、验方的确有效,我收集的治疗痔疮方即是一例.

    作者:姜厚德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夏秋药粥祛暑健身

    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曾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胃肠相得,为饮食之良.”夏秋季节天气炎热,人体胃肠功能受到暑热刺激大为减弱.如何保证胃肠功能正常,使饮食物对机体起滋养补益作用,增强人体抵抗力,有效地抗御暑热侵袭,是夏秋季节养生的重要一环.药粥能有效地抗御暑热侵袭,可健脾开胃,增强抵抗力,降温补液.下面介绍几款适宜时令的药粥,供大家参考选用.

    作者:赵德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调理体质,不与湿疹多作纠缠

    对于湿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常见炎症性皮肤病,以瘙痒、皮肤损害和反复发作为特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中医把湿疹称作“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近年来,湿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人们普遍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等均有关系,但是即使湿疹发病率上升,也并不是每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会出现湿疹.

    作者: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秋风送爽还需防燥邪

    秋燥初期:初秋天气转凉,人们在感受凉爽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秋燥的来袭.秋燥是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由于燥热病邪上受,故病多在肺,证见邪实而肺津伤.证候:身热,气逆而喘,干咳少痰,咽喉干燥,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苔薄白而燥,舌质红赤.治宜辛凉甘润、清肺止咳、润燥救津,方用桑杏汤(《温病条辨》方)、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方).

    作者:贾佩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一棵大葱

    “红公鸡,绿鸭尾(yǐ),亲戚来了先抓你.”老奶奶给孙子出了个谜语,谜底不是“鸡”,也非“鸭”,而是——大葱.北方有种葱,叫轮葱,外面裹了红袍——红棕色的皮,里面是白袍——层层白皮,横断像树的年轮.一垄垄长在田地里,阳刚笔挺,如同站岗的战士.碧绿的叶子像佛的三四根手指头,指向天庭.

    作者:杨收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请给孩子一个恰当的期待

    彤彤是表妹家的小女儿,今年刚满1 2岁,读小学六年级.春节前听说她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在学校里与同学不交往,回到家里更是一言不发,常常躲进自己的小屋半天不出来.前段时间,趁回家看望父母的空当,我特意去表妹家看了彤彤.彤彤的变化令人疼惜,曾经那么一个活泼的小姑娘,竟变得沉静如水,见了我也不晓得打招呼,只是端坐于沙发的一角用手不停地缠绕自己的发梢.

    作者:李玉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 为什么牛黄解毒片备受青睐

    随着医疗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很多家庭都有了自家的小药箱,在这类家庭药箱里,牛黄解毒片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此药之所以受到如此青睐,是因为它在临床上的适应证非常广泛,疗效也很值得肯定.京制牛黄解毒片由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中的菊花通圣散方加减而成.

    作者: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家庭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