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刘玉姣;王丽萍
拒食在重性精神病患者中比较常见,拒食原因各有不同,多数是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拒食拒药,这些精神病患者入院后,首要是药物治疗,控制精神症状,同时,要保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供给,终只能采取鼻饲的方法保证药物治疗及营养供给.关于精神病患者拒食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没有不同民族精神病患者拒食的研究,本文研究不同民族精神病患者间,即信仰伊斯兰教民族与非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精神病患者,在拒食的原因和发生率上是否存在差异.
作者:葛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多药耐药肺结核病人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我疾控对本区某医院的流行病调查的肺结核病人痰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41例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20.08%,环丙沙星为35.90%,头孢曲松为68.63%,头孢唑林为85.37%,呋喃妥因为87.70%,庆大霉素为41.46%,亚胺培南为10.00%,左氧氟沙星为28.21%,头孢噻肟为57.89%,妥布霉素为29.27%.结论:酶抑制剂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应用于治疗多药耐药肺结核病人,否则,很容易形成诱导剂,进而出现交叉感染与质粒传播等症状.
作者:张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导致伴有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如不有效地对血压进行预防性监测,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心脏专家研究提出,在55岁血压正常的人群中,有90%的可能性发展为高血压.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事件危险性之间的关系连续一致,持续存在,并独立于其它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血脂紊乱、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作者:郭艾;李叶青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尿毒症患者由于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蛋白质合成明显减少加之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及长期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尿素氮迅速下降,晶体内吸收过多的水分,可促使晶体混浊和发生白内障.1因此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推广,尿毒症患者的死亡率逐步降低,2改善视力功能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本院2003年6月~2010年10月共收治48例﹙57眼﹚血液透析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24月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沈蓉;陈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具有发病率搞、死亡率高、残疾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第三大致死疾病、第一大致残因素.致残率约70%-85%为偏瘫,我国每年新患中风患者约200万人,死于中风者高达100万人,并有年轻化趋势.由于该病预后往往遗留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以推拿为主的手法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近10年来推拿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作者:张小丽;齐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近几年来,医学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并逐步向多层次、多专业化发展.我们学院在本科层次上设有临床医学、麻醉医学、影像医学、医学工程学等专业.专科学历设有视光医学、心电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而医学影像学做为临床基础专业,是其他各个专业需要掌握或了解的必备知识.然而,由于不同专业对医学影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要求程度不同.因此,如何针对不同专业设计不同的影像实习教学方法,提高实习效果,达到各专业对教学大纲影像教学的要求,是医学影像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是我们对不同专业学生在影像实习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方法与体会,提供给大家参考.
作者:张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佳护理方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患儿114例,随机将114例患儿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与家长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患儿与家长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能提高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发热患儿与家长的满意程度,应在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孔连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了解Brunnstrom康复训练的临床方法,探讨Brunnstrom康复训练对偏瘫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使用Brunnstrom康复训练治疗偏瘫的经验.方法:将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Brunnstrom康复训练治疗,对患者训练前及训练后4周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然后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远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使用Brunnstrom康复训练对偏瘫进行治疗,能明显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尽快恢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朱菊清;颜蔓仪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对242例手足口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42例手足口病均治愈.结论:手足口病若早期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抗病毒治疗,可缓解疾病进展,减少重症病例发生,加速疾病好转.
作者:陈兵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以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另外要加强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戴淑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对骨密度(BMD) 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70例RA患者的跟骨的骨矿含量.结果:70 例RA患者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是47%.RA患者中糖皮质激素组与非糖皮质激素组间骨质疏松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糖皮质激素长时间药组较短时间用药组的骨质疏松发生多(P<0.01).RA患者中慢作用抗风湿药组与非慢作用抗风湿药组间引起骨质疏松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A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改善症状的同时,应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应尽快减少激素用量.
作者:于国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治以美沙拉嗪肠溶片,4次/d,0.5g /次;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1.0g/次,4次/d.2组均以2 0 d为 1 个疗程.两组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显着.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施怡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方法:本文从健康观念、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康复促进作用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结论:健康教育值得推广,具有积极有效的康复促进作用.
作者:曹蕾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存脑卒中患者大约600万.脑卒中具有高度的致残性,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还可导致严重抑郁情绪等情感心理反应.我院ICU、神经内科及康复科自2009年3月起合作,对经由ICU及神经内科治疗稳定,且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超过41分的患者,转入康复科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心理干预,以期降低抑郁情绪的发生率.现就一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作者:石文玲;付晓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术方式、手术器械不断更新的现状下,手术室护士如何更好、更快地配合这一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护理措施,降低缺陷率,保证护理安全,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需要关注的一个层面.
作者:朱莉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大推拿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患者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予以中医大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推拿手法和身痛逐瘀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25%,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运用大推拿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艳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详细叙述了骨折早、中、晚三期的中医药治疗.从内、外两途,全面地论述了骨折的内服、外用药物的用药规律,结合个人临证经验,并重视分部用药及引经药的运用.文中尤其是叙述了按症状、证候用药经验,可资临床借鉴.
作者:向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快速有效地抢救特重度烧伤病人.方法:现场评估伤情及相关的抢救措施.结果:20人己痊愈出院,1例100%烧伤病人死亡.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为抢救特重度烧伤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作者:易继贞;罗惠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重点科室工作的60名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人性话管理,比较两组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专业知识的合格率及所护理的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工作满意度、专业知识的合格率及所护理的患者的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和专业护理能力,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李俊;潘康平;李务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以及对患儿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符合标准的68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炎、吸氧、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观察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疗程3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FEV1、FEV1/FVC、FEV1占预计值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咳嗽、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好,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患儿的肺功能,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作者:万建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