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中益气汤治验举隅

邢作伟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 虚劳发热, 久泻, 耳闭暴聋
摘要: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和气虚下陷引起的诸多病症,临证方面,用此方治疗虚劳发热、久泻、耳闭暴聋等症,病状虽异,但病机相类,应用之妙,重在辨证.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肺炎是正常肺组织受到大剂量放射线照射而产生的无菌性肺炎,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随着放疗技术的普遍应用,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不断增高,它限制了肿瘤放射治疗的剂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限制了放疗的疗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积极地预防、逆转和治疗这些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作者:孙太振;郑玉玲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应用探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如临床医生不能正确、规范的使用;不能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剂量、药物配伍等,可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尤其是小儿患者.

    作者:赵庆英;李华东;赵嫣红;门德良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低压灌注治疗化脓性上颌窦炎100例疗效观察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及多发病,多因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反复发作所致,我科自2003年5月以来,采用低压灌注方法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振中;董金辉;杜彦云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气囊助产54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气囊助产对产程时间及宫颈裂伤率的影响.方法:对54例气囊助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产程平均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25);宫颈裂伤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结论:气囊助产明显缩短产程,不增加宫颈裂伤率,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助产方法.

    作者:申英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度氟合剂加力月西在连硬麻醉中的应用体会

    硬膜外麻醉时常常需要一定的辅助药,以增强麻醉效果,减轻病人痛苦,但也可带来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甚至处理不当能造成麻醉意外的不良后果.近所来,我们收集50例腹部手术病人,年龄在15~75岁之间,男女各25例,随机分为两组,度氟组、度氟加力月西组辅助麻醉,结果发现后者效果满意,呼吸循环不受影响.

    作者:沈海英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小的无症状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诊断

    目的:探讨小的无症状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检查方法及诊断,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不伴有结节性硬化直径小于10mm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6例,在不同扫描野,不同层厚的扫描图像上分别应用感兴趣区测定(Roi)及吸收值测定(Vowel)脂肪成分.结果:36例病人应用感兴趣区测定(Roi),28例患者RoiCT值≤-10Hu为脂肪密度,诊断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8例病人CT值为-10Hu~0Hu为可疑脂肪密度.该8例患者选择小视野10mm扫描,2例测得明显脂肪成分;小视野5mm扫描,5例测得明显脂肪成分;小视野3mm扫描,7例测得明显脂肪成分;小视野2mm扫描,8例均测得明显脂肪成分.该8例再应用吸收值测定(Vowel).选择小视野10mm扫描,5例测得明显脂肪成分;小视野5mm扫描,6例测得明显脂肪成分;小视野3mm扫描及小视野2mm扫描,8例均测得明显脂肪成分.结论:扫描野越小,层厚越薄,越有利于少量脂肪的显示.吸收值测定(Vowel)CT值优于感兴趣区测定(Roi).

    作者:何晓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护理51例

    我院自1990年8月~2001年12月共收治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79例,其中住院期间发生再出血者51例(18.3%).本文就再出血的护理谈谈体会.

    作者:李萍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八味活血通络汤的临床应用

    笔者近年来,运用活血化瘀法,自拟八味活血通络汤临床治疗顽固性惊悸、头痛、腰痛、咳嗽等病,辨证得当,治法灵活,疗效满意,现举案例如下.

    作者:王少平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天鼎穴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128例临床观察

    运用天鼎穴电针治疗顽固性呃逆128例,结果:痊愈116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4%.结论:天鼎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特效穴.

    作者:顾生平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兰州百合多糖的提取研究

    为综合利用兰州百合资源,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了兰州百合鳞茎不同部位(外三层、中三层、内层)的粗多糖,并用seveage法脱蛋白.水提-醇沉法得百合粗多糖分别为鲜百合重的26.24%、35.66%、22.88%,平均为28.26%;经seveage法脱蛋白后多糖含量分别为鲜百合重的2.6609%、3.9174%、2.2206%,平均为2.9330%.这说明兰州百合鳞茎不同部位多糖含量有较大差别,以中层含量多,其次是内层、外层.

    作者:赵小亮;吴建;张继;姚健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小儿急性腹痛的腹部三步触诊法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腹痛的小儿患者,其临床表现各异,病情轻重不同,多数小儿又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此时临床医生除了做一般检查外,还要进行仔细的触诊,对于小儿急性腹痛者触诊是重要的,我们把这个触诊方法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向正确的诊断靠近一步,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小儿急性腹痛的腹部三步触诊法(以下简称三步触诊法)目的:医生从门诊急性腹痛患儿入院到确诊不失时机地进行触诊,以了解并加深对小儿病情的认识,使诊断和治疗更趋于准确,减少误诊和漏诊.

    作者:谷海兴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室性心动过速诱发变异性心绞痛

    变异性心绞痛(variant angina,VA)以胸痛时伴ST抬高为特点,多于夜间和清晨发作[1],可由过度换气和精神因素诱发[2、3],但由心律失常而引发者未见报道.我院经动态心电图检测出一例由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引发的VA,现就其心电图特点及预后报道如下.

    作者:许祥林;郭玲;崔敏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用碘伏纱条填塞宫腔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附13例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2003年间剖宫产中术中出血并且止血困难的1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产妇经常规处理无效后,采取碘伏纱条填塞宫腔,均成功止血.结论:碘伏纱条填塞宫腔治疗剖宫产术中的出血,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熊玲娜;谭布珍;吴红丽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左室局域性心肌运动能力与冠心病心气虚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气虚证和局域性心肌运动能力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59例冠心病心气虚证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左心室各节段心肌运动检测,记录收缩峰值速度(S)、到达收缩峰值时间(T)、收缩期大位移(D)、舒张早期速度(E)和舒张晚期速度(A),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冠心病心气虚证组心肌节段平均S和D低于对照组,平均T高于对照组(P<0.05~0.01),其中124个节段S<5cm/s,165个节段D<5mm,159个节段T>0.20s;舒张期平均E波下降,A波上升,共518个节段E/A<1.结论:冠心病心气虚证和左室局域性收缩和驰张功能减退存在相关联系.

    作者:张奕民;张琪;薛蕾;陈建明;李小龙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经皮穿刺插管治疗局限性脓胸

    自1993年6月至1997年6月,我们应用经皮穿刺脓腔,置入细硅胶管引流和给药的方法治疗局限性脓胸1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均;付方雪;郝天伟;弭春珍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社区老年人失眠原因调查

    为了了解社区老年人失眠原因,以便有目的开展相应的睡眠护理干预,提高失眠老年人的睡眠质量.自1999年3月~2002年8月,我们对5个社区的418例有失眠症状的老年人进行调查,找到了部分导致老年人失眠的因素,现报告如下.

    作者:耿红艳;金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加用尼莫地平治疗54例疗效观察

    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应用尼莫地平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与头颅血肿大小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显示尼莫地平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促进血肿吸收,抑制脑水肿形成.

    作者:周立;廖化明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36例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方法.方法:36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中药胃岩汤加化疗药物治疗,结果:症状改善,半年生存率和一年生存率为77.8%和47.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孙永浩;彭迎格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108例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6例,女性22例,年龄45岁~88岁,平均56.6岁.合并高血压病74例,高血脂32例,冠心病42例.1.2临床表现:本组108例,急性起病82例,表现头晕、肢体麻木76例,恶心、呕吐32例,语言不利22例,昏迷16例,偏瘫42例,抽搐10例.

    作者:于晓多;闫旭林;李德凤 刊期: 2004年第18期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概述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于60年代在欧美国家普及应用,近年来普遍应用于临床,具有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液体外渗、易掌握、操作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是在抢救危重病人及对长期输液病人、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输液时,能赢得抢救时间,保护血管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护患皆益.现就其穿刺方法、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综述如下:

    作者:韩梅玲;杨月文;付云 刊期: 2004年第18期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主管:中华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社,中华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