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向旭丽

关键词:儿童, 咳嗽变异性哮喘,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咳嗽无痰者46例,咳少量白痰者10例,运动后咳嗽加重者24例;胸部X线示肺纹理增加者29例,胸片显示正常35例.有过敏体质者24例.所有病例应用不同抗生素加用止咳化痰药治疗1个月以上而疗效不明显者,本院确诊前均被误诊,误诊平均(3.98±2.23)月.确诊病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布地奈德),口服茶碱类、博利康尼、酮替芬等.用药后咳嗽在7d内消失占15例,14d内消失20例,其余在一月内消失,1例停药后复发.结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其临床特点,要结合临床特点和相关辅助检查以排除其他慢性咳嗽以早期诊断,一旦确诊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按哮喘正规治疗以防发展为典型哮喘.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实施血液维持性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意识清晰、具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并愿意参加研究的75例患者护理前后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5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自我护理能力、技能及自我责任感、自我感念、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均较护理干预前显著提升,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立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癌症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目的:对知情程度对患有癌症的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和具体心理护理措施以及相应的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抽取7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癌症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在征求患者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患者的真实病情向患者告知,对患者在了解病情后的临床状态变化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护理具体措施和相应的体会进行总结.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了解自己病情后有部分患者出现了恐惧、烦躁不安、悲观失望、孤独、焦虑、拒绝治疗现象.经过我们对患者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科学细致的心理健康疏导,所有患者上述表现得到了有效控制,且都能够以良好健康的心态面对病情并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在癌症患者对自己的病情知情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与对其病情进行积极对症的治疗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心态是保证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条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作者:毛彩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风险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于2011年1月对护理管理进行改革,使用风险管理法.比较2011年上半年与2010年下半年两时间段护理质量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结果:2011年上半年,经过风险管理法的实施,我院的临床护理质量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护理差错发生更少,与2010年下半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值得护理管理者应用.

    作者:徐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护患有效沟通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护患有效沟通方法与效果.方法: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患沟通方法,护理组采用优化后的护患沟通流程.结果:经过观察,对照组与护理组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实施护理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患有效沟通是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护患有效沟通可以增加患者与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浅谈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留置针作为一种头皮针替代品,目前在我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具有对血管刺激小,柔韧性好,不易穿破血管等优点,有利于即时输液和紧急抢救的需要,而且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对于血管硬化、弹性下降的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可更好的预防静脉渗漏.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现将具体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作者:何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45例小儿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在幼儿时期不常见,青年期发病者较多,近年来由于内窥镜在临床广泛应用,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小儿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新生儿和年长儿多见.胃溃疡常发生于小婴儿,多为应激性溃疡,常有明显原发病.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于年长儿,一般为10岁左右.小儿时期平均发病率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约多3~5倍.男孩较女孩为多,一般统计约为2:1.由于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不如成人典型,临床上常易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本院自2000~2010年住院患者经X线钡餐检查,内窥镜检查确诊的45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陈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探讨

    目的:通过实施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使2型糖尿病患者维持血糖稳定,促进血糖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健康教育.结果: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并使有并发症的患者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结论: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社区护理越来越被重视.加强社区护理不仅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国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36例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的麻醉处理

    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过去通常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手术,自2004年以来,我院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全麻下行急性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艳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左侧臀部囊性成熟性畸胎瘤误诊1例报告

    臀部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多属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Ⅰ型(显露型).多数在小时后去上级专科医院就诊治疗.成人的臀部囊性成熟性畸胎瘤多是小儿时期没有及时治疗而形成,所以比较少见,在基层容易误诊.

    作者:胡世问;罗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对失血的探讨

    目的:探讨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失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7年11月~2011年4月4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中先行切除髋关节周围关节囊.对照组采用传统取出股骨头后再切除关节囊.对其术中总出血量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术中总出血量平均出血量430ml±68ml(280ml~700ml),对照组术中总出血量平均出血量为680ml±124ml(360ml~1030ml),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运用先行切除髋关节周围关节囊可减少出血量.

    作者:刘义辉;刘雯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92例老年甲状腺结节性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结节性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92例非甲状腺疾病入院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入院第二天进行空腹静脉血抽取,测量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FT4)以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iodothyronine,FT3)等指标,并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结果:男性和女性老年患者出现甲状腺结节性疾病的几率有很大差异,总患病率为67.71%;老年患者骨密度与TSH成负相关关系;手术治疗的老年甲状腺结节性疾患者,全部需要长期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结论:老年女性相比老年男性更容易出现甲状腺结节性疾病,多数患者的结节性疾病为良性,慎重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马丽;王春菊;者霞;毛晓显;吴仕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肩盂骨折内固定治疗对肩关节功能影响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肩盂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积极意义及对肩关节功能影响的疗效分析.方法:从2009年4月-2011年10月期间,我们对本院的肩盂骨折病人利用重建钢板及螺钉固定骨折部位,以便术后早期恢复.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5~25个月,骨折愈合优良率达到86.7%.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恢复肩盂骨折患者的恢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勇;谭永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A型肉毒毒素与替扎尼定比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与替扎尼定比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服用替扎尼定片,一组使用国产A型肉毒毒素(China botulinum toxin A,CBTX-A).替扎尼定组和CBTX-A组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于治疗前、治疗2、4、12周评定患者的肌张力改良情况;采用Fuglmeyer量表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患侧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在逐渐增加,但两组间改良的Ashworth量表和Fuglmeyer量表比较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替扎尼定和A型肉毒毒素都能有效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引起的肌痉挛,且疗效相当.

    作者:王晓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神经外科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研究

    目的:对神经外科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进行研究,主要从经鼻置胃管和经口留置胃管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3种方法来阐述.结果:对神经外科患者以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结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作为肠内营养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安全、有效,有效减少并发症.能有效达到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目的,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糖尿病病人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为2-3%,并以每年千分之一的速度增长.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明显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我科180例糖尿病病人进行了心理综合分析,我们在工作中重视心理护理和知识宣教,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态配合治疗.实践证明: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病人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梁爱琴;王翠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对护理专业生化实验改革的思考

    根据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从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强化生化实验与临床诊断的联系、改进教学手段,弥补资源不足、实验中渗透素质教育、五、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等方面介绍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方法.

    作者:张九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丹参的功效和药理原理的研究

    丹参是具有很大药理作用的活血化瘀药,主要成份是丹参酮(Ⅰ、ⅡA、ⅡB)、异丹参酮(Ⅰ、Ⅱ)等,对近年来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蔡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在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中近颊第二根管的意义探讨

    根管治疗的成功主要在于对根管系统的彻底清理和严密充填.资料显示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失败率较高可能是因为近中第二颊根管的遗漏.研究表明上颌第一磨牙的mb2存在比例高但临床发现率和治疗率均偏低.所以要求我们临床医生在操作中要有意识的去寻找mb2根管,以提高mb2的临床诊治率.本文从临床筛选需要做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56例,运用口腔临床内科医师常规操作方法寻找并治疗mb2根管,为基层工作者提高上颌第一磨牙mb2的治疗率提供一个参考.

    作者:李苏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宫颈缝扎术的围术期护理及体会

    目的:介绍妊娠期宫颈内口松弛和前置胎盘用宫颈缝扎术矫治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住本院产科病区因宫颈内口松驰造成习惯性流产或部分前置胎盘的患者而需行宫颈缝扎术的病例12例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12例宫颈缝扎术的病例取得良好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宫颈缝扎术的围术期护理对治疗和手术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韩瑛;王任翔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间歇导尿的康复护理体会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脊髓某一处受损伤后导致相应的感觉与运动平面神经功能障碍,常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代谢、体温调节等神经功能的改变甚至障碍,其中常见的是膀胱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引起的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更成为患者晚期死亡的首要原因.以往对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是采用留置导尿的方法,不仅容易造成泌尿系感染,而且极不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康复护理的终目的是使患者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不施或少施行导尿术,免除随身携带尿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总结20例住院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期间加强了泌尿系统管理,实行间断导尿,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