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焦虑症病人一般心理治疗与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疗效对照

刘秀勤;杨丽明

关键词:焦虑症, 心理治疗, 生物反馈
摘要:目的:探讨一般心理治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与单纯一般性心理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78例焦虑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一般心理治疗)和观察组(一般心理治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应用SCL-90将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的第2、5、8周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一般心理治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SCL-90项目因子分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一般心理治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改善人际敏感、敌对、偏执.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16例临床分析

    心脏骤停是临床紧急,危险的急症,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原发性心脏骤停,若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心肺复苏的机会较多,抢救成功率较高.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们抢救16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就有关复苏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孟淑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体外反搏干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目前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反搏治疗的文章报导不多,不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斑块破裂或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收缩、微血管栓塞所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血供氧减少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往认为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心肌梗塞之间的中间综合症.因此积极干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方法:选择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33例,其中28例经过冠造确诊为冠心病,其余为心肌梗塞后3个月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干预性体外反搏治疗的临床观察,动态观察3月~2年.结果:发现心绞痛分级明显改善、心电图ST-T改善、24hST缺血总负荷时间减少、运动耐量增加、心功能改善.冠造复查5例,3例有侧枝循环形成.结论:临床疗效观察证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严密监护下进行体外反搏干预性治疗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曾永琴;罗陆一;张大创;王彩霞;李翠芬;陈璐璐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经济学分析方法在卫生领域中的应用

    医疗费用快速增长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医药领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文章对卫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分析方法的类型、实施步骤以及在国内外卫生领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作者:崔瑞芳;李捷伟;张国庆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医院改革中党支部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医院管理的逐步升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体制的不断完善,医院党支部如何将精神财富转化为丰富的物质财富,如何摆正其政治地位和充分发挥其各方面优势及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进一步体现党支部的职能作用,促进医院工作稳定、健康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服务于三个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江省;李江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逍遥丸与乳癖消并用治疗乳腺增生76例

    乳腺增生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中青年多见.我科近年来采用逍遥丸和乳癖消片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作者:桑维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克毒清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

    克毒清注射液为广谱强效抗病毒药物,是治疗病毒性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我科对秋季腹泻的小儿应用克毒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对象 2002年11月~2002年12月我科收治约60例秋季腹泻患儿,男40例,女20例,年龄6月~2岁,呕吐者36例,发热者28例,惊厥者2例.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42例,5例患儿有少量便血.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作者:王芳;王锦英;刁士燕;李磊;刘芹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右眼视神经萎缩并缺血性病变的TCD评价1例

    1 病例男性,34岁.连续数日疲劳之后突然头痛、头晕伴右眼黑蒙,经数分钟后,渐渐复明,但视力明显下降仅为眼前数指,次日赴当地医院就诊,疗效不佳,1个月后就诊我院,既往史无特殊,体检一般情况尚好,血压17.3/10.6Kpa,心肺、腹部和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化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颅脑CT平片增强扫描未见异常.

    作者:邱小宁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小儿蚕豆病466例报告

    笔者于1991~2000年十年期间收集住院蚕豆病人498例,其中儿童(≤14岁)466例(93.6%),占同期该院儿科住院病例的3.15%,死亡5例,病死率为1.1%.现将此组儿童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国池;郑燕;翟奇;侯旭东;陈茂余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浅谈医德医风现状及对策

    当前市场紧急体制的建立对医疗行业的医德医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医疗行业医德医风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医疗市场的竟争医疗收费的不合理,个别医务人员的不负责任,有些医疗机构片面的追求经济效对患者利益造成损害.要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德医风建设,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和制度建设,从机制上防范.严格管理全面监督.改革医疗行业劳务分配制度,全社会重视全行业努力共同搞好医德医风建设.

    作者:薛伟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可塑型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总结可塑型夹板治疗80例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制作、固定方法及疗效.方法:预制可塑型夹板,对骨折进行复位后,上夹板固定,置前臂于屈肘功能位.结果:全部骨折三月内临床愈合,骨折无再移位,随访6月至4年,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塑型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塑型性好,结合纸压垫,固定可靠,有效防止骨折再移位,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作者:宋国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闭合钢针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我科共收治44例跟骨骨折.其中30例右C臂X光机透视下行钢针撬拨复位加U型石膏托外固定,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闻强;张云坤;承耀东;胡智勇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Abbott i-STAT手掌式血液分析仪使用评价

    我科室于2000年8月引进Abbott i-STAT手掌式血液分析仪,用于急诊生化项目的测试,在使用中我们对i-STAT分析仪进行了测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心慧;李丽勤;付瑜;钟军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及对冠心病的早期检测

    动态心电图(DCG)应用Holner技术长时间连续记录心脏动态活动的方法,是一种随身携带的记录仪连续检测人体:24小时内的心电变化,经信息处理分析及回放打印系统记录的心电图,DCG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广泛用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各类心律失常和病人在24小时内各种状态下所出现的有或无症状心肌缺血,现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中的实用,高效,无创,安全,准确,可重复性强的重要检查手段,从而大大地提高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检出率.

    作者:张妙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仪器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原时间(PT)主要是用来筛选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检测口服抗凝剂的治疗、定量测定外源性凝血因子.在临床上主要是外伤、产妇、肝炎病人的首检项目.

    作者:刘秀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气管切开术中疑难问题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气管切开术在基层医院已广泛应用,挽救了不少垂重病人,唯在术中常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及术后并发症,轻者拖延时间,重者招致死亡.现将本人在术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术后并发症分别介绍如下.

    作者:贾登廉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68例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与治疗

    目的:探讨基层门诊糖尿病患者管理与治疗的有效形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延缓与减少各种并发症.方法:对确诊的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登记,一对一地指导,内容包括饮食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糠尿病知识教育心理治疗,病情监测等.结果:本组患者空腹血糖值平均为6.21mmol/L明显低于门诊管理前的10.39mmol/L;餐后血糖值平均为8.62mmol/L明显低于管理前16.08mmol/l.患者血糖达到控制良好标准者占46.5%,明显高于未管理前21.2%.管理后感染(泌尿系,皮肤软组织,肺部感染等,的发病率13.24%,明显低于管理前33.82%;合并有高血压者平均电压为136/84mmHg,明显低于未管理前的164/98mmHg;BMI、血脂与管理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以基层门诊为主体进行管理与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

    作者:马江华;李亚荣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乙型肝炎血清学模式(HBVM)与HBV DNA的关系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学模式与HBV DNA的关系,近两年来对与HBV DNA的关系HBVM与HBV DNA之间的关系做了统计比较.

    作者:王德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按摩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20多年来,我们曾用双胰俞穴位按摩法合并补液,抗炎,抗菌,抗休克及中药舒肝理气药物治疗急性胰腺炎15例,取得了很好疗效,现仅择其中1例报告如下,以餐读者.

    作者:冯盛才;杨远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小儿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分析

    呼吸道感染包括口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好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都比较高,由于婴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其抵抗力及代谢功能等较弱,所以在选用抗生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合理应用显的更为重要.通过调查分析,抗生素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孙锡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神经外科ICU病人的特殊护理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不断改善,对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日趋提高.护理作为医疗的重要部分,已经从对病人身体健康的单一护理上升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护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院在神经外科原有基础上成立了隶属于神经外科的ICU.通过四年的工作实践,对ICU护理的特殊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作者:王鹏;史波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临床医药协会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