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改革中党支部的地位与作用

高江省;李江山

关键词:
摘要: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医院管理的逐步升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体制的不断完善,医院党支部如何将精神财富转化为丰富的物质财富,如何摆正其政治地位和充分发挥其各方面优势及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进一步体现党支部的职能作用,促进医院工作稳定、健康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服务于三个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上腺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是一类临床应用很广的药物,但近年来一些医生对此类药物的使用有泛滥之势,且存在诸多不合理地方,这一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表现尤为明显.本文就如何合理使用此类药物作一综述.

    作者:王丕贤;董杰训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误诊分析(附国内甲减236例文献复习)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一种影响多系统的进行性加重的内分泌疾病,国内大宗病例报道见于1980年[1]和1982年[2].甲减多数起病隐袭,发展缓慢,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缺乏特征性,有时长达 10余年后始有典型表现[3],甚至报道全组病例均为误诊[4~5],导致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复习1981~1999年国内文献[4,6~12]发表的甲减病例236例,其中误诊病例113例,甲减误诊率为47.9 %.误诊病例中,误诊为各类心脑血管病共 39例,分别占病例总数和误诊病例的16.5%和34.5%;其中冠心病29例,心包疾病3例,心肌病和脑动脉硬化各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风心病)并心衰、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并心衰和不明原因心衰各1例.误诊为心脑血管病以外的疾病74例,分别占甲减病例和误诊病例的31.4%和65.5%;其中贫血17例,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各8例,慢性肝炎、浮肿各7例,子宫功能性出血、肥胖病各4例,神经官能症3例,肾功能不全、高脂血症、发作性睡眠各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感染性休克、神经性厌食、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肝硬化腹水、结核性腹膜炎、甲亢未控制各1例.现对各类误诊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减少误诊的诊断思维.

    作者:胡祚俊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吉非罗齐对老年血脂水平的影响

    吉非罗齐(Genfibrozil)是一种血脂调节剂,1982年以来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其降血脂疗效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国内也大批生产,本资料为口服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的吉非罗齐胶囊治疗老年高血脂症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芳;田晶;孙伶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占替诺烟酸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占替诺烟酸盐(脉栓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随机治疗的6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分为脉栓通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在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及应用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均给予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1mg,肌注1次/日.治疗组用脉栓通600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滴1次/日,连用14天.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日,连用14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栓通治疗DPN疗效较好.

    作者:黄维芬;周和顺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脱敏剂极固宁的应用观察

    牙本质敏感症是口腔科临床常见多发病症之一,是活髓牙受到外界刺激后所引发的酸痛症状.患者对温度(冷、热)、化学(酸、甜)、机械(摩擦、咬硬物等)均可引起不适.我科试用新型脱敏剂极固宁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

    作者:吴渐华;孙天顺;上官新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鼻内窥镜在鼻咽占位活检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鼻内窥镜下鼻咽占位活检术中的应用.方法:对十七例鼻咽癌患者在鼻内窥镜下活检与在纤维鼻咽镜及间接鼻咽镜下活检的疗效对照.结果:鼻内窥镜下活检术均一次成功.结论:鼻内窥镜在鼻咽占位活检术较纤维鼻咽镜及间接鼻咽镜下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成功率较高的方法.

    作者:张志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pHGF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的影响

    慢性肝炎反复发作的终结局是肝硬化,而肝纤维化则是肝硬化的初始阶段.有动物实验证实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1],本文观察了pHG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30例血清Ⅳ型胶原(IV-C)的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廖汉雄;孔祥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爆发性出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目的:掌握常见出疹性疾病爆发的特点,为现场判定病因落实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文献综述方法结合防制实践进行比较,并提出对策;结果与分析:现场防制和文献报告显示爆发以托幼和学龄儿童多见,病原多为MV、RV、猩红热等,HPV-B19、ECHO利柯萨奇等也占重要地位;必须注意鉴别.结论:在加速MV控制时期应把发热出疹性疾病作为监测网络的重要部分,力争获取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控制发病.

    作者:周璞;杨海;李华;宗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分段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76例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效果好,但该手术的缺点易并发大隐静脉遂道出血,患肢肿胀及瘀斑.近来我院采用高位结扎十分段缝扎术治疗76例,不但避免了剥脱术的不良并发症,而且操作简便,效果好,并且可以门诊局麻下进行手术,术后即可步行回家等优点,现总结报告.

    作者:陈勃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四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我院将异丙酚、小剂量氯胺酮、氯胺酮异丙酚复合液、利多卡因,用于妊娠6~10周的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蔺秋;徐兰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2147人次人群血液普查血吸虫分析

    随着血吸虫感染病例的减少,现在很少见一些血吸虫感染的报道.去年八月底,我们儿科收治了一例高热、呕吐、腹泻的7岁男孩,当时化验室检查血象高,有粘液血便,因此按照急性菌病例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以后几天又陆续收治了有发热症状,但无明显其他体征不明显的六例病儿.按照不同的情况我们进行处理但效果不明显.我们发现各个患儿的血常规检测中,嗜酸细胞增加引起我们重视.我们对这些病例作了IHA的检测,结果发现4例,1:10IHA强阳性,1:20强阴性2例,以后按照血吸虫感染治疗(二日法),效果明显住院7~10天左右以痊愈出院.

    作者:姜志琴;柯益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16例临床分析

    心脏骤停是临床紧急,危险的急症,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原发性心脏骤停,若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心肺复苏的机会较多,抢救成功率较高.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们抢救16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就有关复苏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孟淑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前列腺术后间断松水囊治疗的临床休会

    目的:探讨间断松水囊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体会.方法:两组术前一般情况类似的患者,采用VAS测痛法,比较膀胱痉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A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腺术后间断松水囊防治膀胱痉挛发作,不增加再出血的危险性.

    作者:彭绍军;徐文渊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对SARS密切接触者进行家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的探索

    目的:通过对SARS流行期间密切接触者的家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的探索分析,为今后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北京市门头沟区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及京卫疾控字[2003]40号文制定的关于北京市门头沟区SARS密切接触者隔离防护和服务保障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对本辖区SARS密切接触者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结果:对11户23人进行隔离观察.其中,1户2人因发病送入指定医院观察,21人解除隔离.结论:通过对本辖区SARS密切接触者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对预防SARS传播,控制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是一条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发挥各部门责任分工、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保障生活用品供应是顺利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的基础.

    作者:尚正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新癀片治疗会阴侧切术后发热肿胀痛59例

    会阴侧切术后肿胀疼痛是产科常见症状,经常给产妇带来痛苦和生活不便,且术后一般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等处理.但部分患者仍不有缓解局部伤口疼痛等症状.近年来我们采用中成药新癀片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59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洪涛;孙红敏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联穴为主治疗小儿脑瘫113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联穴、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239例6月~11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3例和对照126例.治疗组采取联合穴,穴位注射;对照组借鉴遵义推荐的埋线法126例.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综合评价,观察整体康复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穴、穴位注射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佳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金萍;李水英;顾连英;黄新华;方芳;陈晓军;李秋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腹部横切口剖宫产163例分析

    我院自2001年开展了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产妇的欢迎.现将2001年至2002年采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163例报告如下:

    作者:侯秀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复方丹参滴丸与复方丹参片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比较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92例缺血性心脏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两组,复方丹参滴丸组46例,予复方丹参滴丸10粒,每日3次口服;复方丹参片组46例,予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3次,4周为一疗程.结果:改善心绞痛状总有效率,复方丹参滴丸组为93.5%,复方丹参片组为78.2%,经Ridit分析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复方丹参滴丸组为62.1%,复方丹参片组为35.4%,经Ridit分析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疗效满意.

    作者:师丰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浅谈小儿颈外静脉穿刺采血的体会

    静脉采血是儿科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临床上很多疾病需要依靠血液检查协助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但有一些小儿的肘、踝、桡及足背等常用采血部位的静脉由于不够显露或循环血量不足,因而很难穿刺采血成功.临床上对此类小儿常需选择较粗大的静脉进行穿刺,而我科开展得较多的是颈外静脉穿刺采血法,操作略不同于以往常规,较前安全,成功率高.现将我在实践工作中的一点切身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颖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肛周Buschke-l(o)wenstein巨大型尖锐湿疣2例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增生性疾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染,少部份可通过间接物体传染,潜伏期平均为2~3月,尖锐湿疣与生殖器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尖锐湿疣与HPV6、11、16、18、31、33型感染有关,其中HPV16、18型有高度致癌性1],因此早期诊断尖锐湿疣并及早治疗十分必要,近期我科发现2例非性接触传染的肛周巨大尖锐湿疣,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建华;薛琴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临床医药协会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