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附9例报告)

韩长青;刘佰洪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复发, 髓核, 胶原酶, 化学溶解, 髓核切吸
摘要:目的:详细介绍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外科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及适应症的选择.方法:1997年以来外科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均采取经皮腰椎间髓核切吸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结果:术后9例患者随访一年以上,总优良率77.78%,总有效率88.89%.结论:严格掌握操作方法及适应症的选择,疗效是肯定的.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脱敏剂极固宁的应用观察

    牙本质敏感症是口腔科临床常见多发病症之一,是活髓牙受到外界刺激后所引发的酸痛症状.患者对温度(冷、热)、化学(酸、甜)、机械(摩擦、咬硬物等)均可引起不适.我科试用新型脱敏剂极固宁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

    作者:吴渐华;孙天顺;上官新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颈椎手术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的体会

    我院自1999年以来对29例颈椎手术患者采用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初步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霞;胡丰丽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浅谈心理因素对卵巢癌术后加化疗病人的影响及心理护理

    在妇科的多种肿瘤中,卵巢癌的比例约占28%~30%.卵巢癌的病人病情复杂且并发症多,痛苦大,如何使病人在术后+化疗的过程中顺利渡过手术关、化疗关,为此,本文着重讨论心理因素对术后+化疗病人的影响以及如何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配合治疗早日康复的问题.

    作者:谢桂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高密市流脑疫苗免疫前后不同阶段流脑发病情况对比分析

    流脑A群多糖体疫苗大面积应用于易感人群接种以来,流脑发病水平显著下降.本文对高密市流脑疫苗接种前后不同阶段的流脑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实施流脑疫苗干预措施后对流脑的防病效果,为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王仁芝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1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闭合性腹部钝伤失血性休克组及闭合性腹部钝伤无失血性休克组,分别在术后1、7及14日测定外周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及C-反应蛋白,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失血性休克组与无失血休克组的免疫球蛋白在术后第1日明显降低,而CRP明显升高(P均<0.05).失血性休克组在术后第7日IgG、IgA仍明显低于正常,而CRP更为升高(P均<0.01),无失血性休克组在术后第7日免疫球蛋白,补体均基本恢复正常(P均<0.05),术后14日免疫球蛋白稍高于正常,CRP下降接近正常.结论:失血性休克早期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动态观察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RP在血清中的变化可作为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观察的客观指标.

    作者:刘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基层卫生院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探讨

    近年来,一次性医疗用品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上至国家级、部级、省级医院,下至县、区级医院、乃至基层的乡镇卫生院都在广泛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给临床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发生.但是如果用后不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处理,做不到消毒、毁形、无害化处理,势必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造成社会公害.因此,加强基层卫生院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现就基层卫生院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探讨如下:

    作者:胡育慧;田红岩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用五点定位行PTC的体会

    随着经皮肝穿刺肝内胆管造影术的推广应用,我们自1988年4月~2001年4月,采用右腋侧路无导向五点定位PTC穿刺22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喻晓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雨淋牌血竭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周围性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探讨雨淋牌血竭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周围性神经炎的疗效.方法:笔者从1997年至2002年收治Ⅱ型糖尿病并发周围性神经炎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达美康+雨淋牌血竭胶囊治疗)和对照组(达美康+维生素B1丹参滴丸).二组病例一律在采用达美康同等量治疗的基础上,观察二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降低血糖,尿糖,消除三消症状和手脚麻痹疼痛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雨淋牌血竭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周围性神经炎效果好.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344例低出生体重儿围产因素分析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不断提高,但仍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344例活产婴的围产因素,从结果分析看妊娠期合并症是致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儿因素、产前保健次数少、感染因素.说明加强围产期保健是可以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发病率.

    作者:金扬;常丹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HBV前S1蛋白的检测与临床

    目的:检测乙肝病人及HBV携带者血清前S1蛋白(Pre-s1)和乙肝标志物,分析各种型别乙肝病体内Pre-s1蛋白的存在情况,评价Pre-s1蛋白在H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HBV Pre-s1蛋白和乙肝标志物.结果:除大三阳病人组与小三阳病人组间Pre-s1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各组间均存显著性差异,且大三阳病人组与HBsAg+和HBsAg+、抗-HBc组间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皆<0.01),小三阳病人组与HBsAg+组间也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三阳并非病情稳定的指标,尤其是Pre-s1阳性者,仍有必要进行抗病毒冶疗,否则预后可能不太理想.

    作者:王贵生;贾瑞清;潘小燕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酚妥拉明治疗难治性支气管哮喘32例临床分析

    近5年来,我们采用酚妥拉明治疗难治性支气管哮喘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樊小青;唐从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原因分析

    糖尿病已经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它主要危害是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肾、眼及全身中小血管的长期损害.由于其是慢性疾病,所以就存在着病人治疗随意,思想麻痹等问题,从而造成治疗效果不理想.

    作者:余岸松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附睾抽吸,睾丸枪式穿刺活检术及后期ICSI治疗的护理

    男性不育症是男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其中无精子症约占男性不育症病人的20%.80年代试管婴儿技术主要以解决女性不孕为主,随着ICSI技术的发展,针对梗阻性无精子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病人采用附睾精子抽吸和睾丸精子抽吸术后进行ICSI治疗获得妊娠成为了可能.我院自2001年10月到2003年2月采用此方法对189例无精子症病人进行筛查和其中20例病人ICSI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护理体会如下:术前应协助医生做好准备,向患者解释清楚,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伤口有无渗血,防止感染并及时处理并发症.

    作者:丁树梅;吴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18例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的临床特点,掌握肺栓塞的病因及起病时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超,双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X线,肺CT等常规检查的阳性所见及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肺栓塞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肺栓塞已确诊的病例.结果:6例(6/18)骨折后卧床至发生肺栓塞的时间为26~42天,中数为34天.3例(3/18)确诊肺癌和子宫癌至发生肺栓塞的时间为30~40天.中数35天.3例(3/18)子宫肌瘤术后至发生肺栓塞的时间为8~16天,中数为12天.6例(6/18)心肺血管疾病卧床至发生肺栓塞的时间为30~60天,中数为45天,临床表现:大块栓子2例(2/18)导致的肺栓塞临床表现为:下床活动或排尿、排便时突然晕厥,休克,呼吸困难,面色紫绀,在20分钟至1小时内死亡.16例(16/18)小块栓子导致的肺栓塞则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双肺干鸣.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分裂等急性肺心病体征.辅助检查:血LDH、血清胆红素、血碱性磷酸酶增高,血性胸腔积液.心超:右房、右室增大15例(15/18).双下肢深静脉多处血栓6例(6/18).心电图:Ⅰ导联出现ST段压低0.1~0.2毫伏.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T波倒置15例(15/18).血气分析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全部病例均为呼吸性碱中毒,A-aDo2,均增大.结论:根据不同病因所致肺栓塞发病时间不同,在危险时间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预防肺栓塞的发生.根据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大体上判断肺栓塞的柱子大小,找出了肺栓塞在实验室、心电图、心超、血气、肺CT上的特点,酌情扩大溶栓治疗窗,并依据血液动力学监测指标及时序贯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其病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张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迟发性精神分裂综合征1例

    1 病例患儿,男,4岁.因皮肤接触敌敌畏农药后出现头晕,呕吐、多汗7小时,神志恍惚1小时于2003年2月11日下午3时入院.

    作者:刘纯义;陆必森;张侃;郭丽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大面积完全性头皮撕脱伤的治疗

    大面积完全性头皮撕脱病情重,治疗复杂,疗效差.我们所研究使用的方法疗效较好且时间短,愈合效果较满意,在头皮撕脱的治疗上有所改进与提高.

    作者:刘益民;陈华庆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分组,90例患儿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抗感染、吸氧、口服氨茶碱、静滴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对照组42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静滴地塞米松,口服舒喘灵;治疗组4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布地奈德和特他布林联合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9.6%,对照组治愈率71.2%.治疗组气促缓解及哮鸣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患儿,联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对改善症状和缩短病程明显优于加用静滴地塞米松、口服舒喘灵,疗效显著.

    作者:庞戈红;冯养槐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爆发性出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目的:掌握常见出疹性疾病爆发的特点,为现场判定病因落实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文献综述方法结合防制实践进行比较,并提出对策;结果与分析:现场防制和文献报告显示爆发以托幼和学龄儿童多见,病原多为MV、RV、猩红热等,HPV-B19、ECHO利柯萨奇等也占重要地位;必须注意鉴别.结论:在加速MV控制时期应把发热出疹性疾病作为监测网络的重要部分,力争获取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控制发病.

    作者:周璞;杨海;李华;宗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两种给药方法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两种给药方法治疗川崎病(KD)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川崎病人随机分为阿司匹林(ASP)治疗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ASP治疗组,通过对其心理、疾病及恢复期的护理,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IVIG治疗组结合护理其临床症状如发热、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及急性炎症指标短期内好转;IVIG的抗凝、改善异常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作用也较ASP组显著;并证实IVIG可预防冠状动脉病变(CAD)的发生.结论:IVIG是改善KD急性期临床症状、预防CAD的首选药,通过加强用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是减少、减轻并发症的发生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者:陈学兰;李秋;张孝林;陈燕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豆腐坊卫生状况调查

    通过对城乡结合地区的豆腐坊的监督检查和抽样化验,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微生物指标超标者达55%,存在引发食物中毒等不良事故的隐患.主要原因是违反操作规范、自备水源水未经消毒及包布等加工用具的消毒不合格.

    作者:井元辉;赵立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临床医药协会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