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BV前S1蛋白的检测与临床

王贵生;贾瑞清;潘小燕

关键词:乙肝, 前S1蛋白, 乙肝病人
摘要:目的:检测乙肝病人及HBV携带者血清前S1蛋白(Pre-s1)和乙肝标志物,分析各种型别乙肝病体内Pre-s1蛋白的存在情况,评价Pre-s1蛋白在H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HBV Pre-s1蛋白和乙肝标志物.结果:除大三阳病人组与小三阳病人组间Pre-s1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各组间均存显著性差异,且大三阳病人组与HBsAg+和HBsAg+、抗-HBc组间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皆<0.01),小三阳病人组与HBsAg+组间也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三阳并非病情稳定的指标,尤其是Pre-s1阳性者,仍有必要进行抗病毒冶疗,否则预后可能不太理想.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鼻衄的止血与止血失败的相关因素

    鼻衄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它发病急,出血量多,出血部位不易找到,止血困难,因此病人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贫血,休克甚或窒息,此时,紧急抢救,迅速止血,积极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据报到6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鼻出血,若处理不当,则需要反复填塞鼻腔,频发止血,给患者造成更多的不必要的痛苦和思想恐惧.患者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烦燥易怒等,给治疗造成更大的不便.

    作者:贾登廉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MKJ1200型医用除菌消毒空气洁净器与过氧乙酸喷雾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比较

    手术室是进行各科手术的场所,手术室空气消毒灭菌工作是保证手术室医护工作质量的关键[1].现今社会发展快、效率高,各医院手术室的利用率也明显提高,手术室空气消毒质量致关重要.手术室空气消毒通常有紫外线照射,各类药物喷雾及药物薰蒸,均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刺激和损害,又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2~4].我院近几年一直采用0.5%过氧乙酸溶液喷雾进行手术室空气消毒,多次造成手术室内金属物品(如器械车、麻醉桌、麻醉机等)表面腐蚀,在进行喷雾过程中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不适,并引发2例眼结膜炎.

    作者:陈维茹;骆洪雁;刘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老年人肺癌的外科治疗(附72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肺癌外科临床特点的分析,提高老年人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2例老年人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肺癌的特点是男性多见,病理类型以鳞癌居多;吸烟时间长,确诊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结论:早期诊断,采用适当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老年人肺癌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肖坚;林鸿侠;陈文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克林霉素少见不良反应分析

    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抗菌谱与林可霉素相似,但抗菌作用较林可霉素约强4倍,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链球菌有高效.对各种厌氧菌及大多数放线菌均有抑制作用.临床用量迅速增加,但其不良反应报道也随之增加,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王雪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语言艺术在医院服务中的作用

    在医疗服务中,语言是医患双方沟通和交流的信息载体,也是医疗服务直接的工具或手段.古代医学之父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的法宝有三样: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医生的语言就像他的手术刀一样,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医生高超的语言能力能给病人增加信心、希望和力量,表现在会使病人的全身免疫能力、代供偿能力、康复能力和各系统协调能力大大增强,在临床服务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王卉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焦虑症病人一般心理治疗与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疗效对照

    目的:探讨一般心理治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与单纯一般性心理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78例焦虑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一般心理治疗)和观察组(一般心理治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应用SCL-90将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的第2、5、8周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一般心理治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SCL-90项目因子分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一般心理治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改善人际敏感、敌对、偏执.

    作者:刘秀勤;杨丽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高龄胃癌临床、胃镜及病理诊断分析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高龄胃癌病人日渐增多,我院从1990年至2002年胃镜下活检病理证实胃癌180例,其中高龄胃癌(≥70岁)44例,占同期胃癌总数的24.4%.本文就高龄胃癌临床特征、胃镜及病理诊断予以分析.

    作者:孔祥锋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与茵栀黄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比较

    本文就1999年5月~200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黄疸型肝炎患者进行了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与茵栀黄两组治疗效果的观察比较,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白莉;刘景春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脑出血并发脑-肺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脑出血可导致全身多个内脏器官功能形态的改变,引起多种脑-内脏综合征,包括脑-心综合征、脑-肺综合征、脑-胃肠综合征、脑-肾综合征等.由脑出血所继发的肺功能衰竭称为脑-肺综合征,可表现为肺部感染、急性肺水肿等.脑肺综合征的出现可加重患者的病情,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近年来,脑出血所致脑肺综合征日益受到学者们关注.本文试对我科2003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38例脑肺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情况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敖好朝;宋四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对SARS密切接触者进行家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的探索

    目的:通过对SARS流行期间密切接触者的家庭隔离、医学观察工作的探索分析,为今后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根据北京市门头沟区防控非典型肺炎工作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及京卫疾控字[2003]40号文制定的关于北京市门头沟区SARS密切接触者隔离防护和服务保障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对本辖区SARS密切接触者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结果:对11户23人进行隔离观察.其中,1户2人因发病送入指定医院观察,21人解除隔离.结论:通过对本辖区SARS密切接触者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对预防SARS传播,控制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是一条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发挥各部门责任分工、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保障生活用品供应是顺利实施家庭隔离、医学观察的基础.

    作者:尚正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X线平片及高分辨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附32例分析)

    鼻骨外伤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本文通过对32例临床病例的分析,对X线平片及HR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从各方面进行比较,证明HRCT对鼻骨骨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X线平片,X线平片具有简便经济的特点,所以得出结论X线平片仍可做为临床常规检查方法,对于平片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需行HRCT扫描,二者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金跟来;李泽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神经外科ICU病人的特殊护理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不断改善,对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日趋提高.护理作为医疗的重要部分,已经从对病人身体健康的单一护理上升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护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院在神经外科原有基础上成立了隶属于神经外科的ICU.通过四年的工作实践,对ICU护理的特殊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作者:王鹏;史波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SPR手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78例

    近9年来,我们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引起的下肢痉挛78例,均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尹玉军;崔婷;孙卫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疗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内科急诊常见危重病之一.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具有较高病死率.我科自2001.1~2003.5共收治DKA患者1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艳晶;江勇;蔺佩鸿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氯氮平所致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氯氮平(Clozapine)属抗精神病药物,对抑制患者幻觉、妄想、行为异常、情感障碍等症状有一定疗效.但因可引起严重的粒细胞缺乏而使用受限.现根据临床报道对其不良反应做一综述,望临床予以重视.

    作者:关润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大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肝性脑病42例

    笔者近年来采用大承气汤加味灌肠治疗肝性脑病42例,与同期单纯西药治疗的24例比较,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杜铁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缩腺技术治疗慢性扁桃腺炎疗效观察

    缩腺技术是通过器械将缩腺药物直接应用于炎性扁桃体内,使其漫长的生理性萎缩过程在短期内完成,在不破坏人体正常生理结构和不损伤健康组织的前提下,消除病灶而根治疾病.我科自1998年4月应用缩腺技术治疗慢性扁桃腺炎4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吴华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68例糖尿病患者门诊管理与治疗

    目的:探讨基层门诊糖尿病患者管理与治疗的有效形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延缓与减少各种并发症.方法:对确诊的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登记,一对一地指导,内容包括饮食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糠尿病知识教育心理治疗,病情监测等.结果:本组患者空腹血糖值平均为6.21mmol/L明显低于门诊管理前的10.39mmol/L;餐后血糖值平均为8.62mmol/L明显低于管理前16.08mmol/l.患者血糖达到控制良好标准者占46.5%,明显高于未管理前21.2%.管理后感染(泌尿系,皮肤软组织,肺部感染等,的发病率13.24%,明显低于管理前33.82%;合并有高血压者平均电压为136/84mmHg,明显低于未管理前的164/98mmHg;BMI、血脂与管理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以基层门诊为主体进行管理与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

    作者:马江华;李亚荣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3项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M)、Ⅳ型胶原(Ⅳ.C)的检测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法.结果:231例患肝病者在不同时期肝纤维检测的结果不同.结论:联合检测LM、HA、Ⅳ.C是反映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

    作者:杜凤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孕足月、重度妊高症、脑室出血死亡1例

    1 病例患者,17岁.G1P0,因停经39+2周,不规则腹痛1天,昏迷5小时,于2002年11月4日 9(30)/(Am)急诊入院.家人代诉孕期无不适,未定期做产检.

    作者:陈燕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临床医药协会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