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兰;李秋;张孝林;陈燕
雾化吸入法是临床上较好的物理与化学治疗向结合的祛痰、消炎手段,具有操作简单、药物直达病灶、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高、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的优点,现就雾化吸入的治疗及护理予以综述:
作者:张传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联穴、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239例6月~11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3例和对照126例.治疗组采取联合穴,穴位注射;对照组借鉴遵义推荐的埋线法126例.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综合评价,观察整体康复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穴、穴位注射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佳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金萍;李水英;顾连英;黄新华;方芳;陈晓军;李秋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亦称改变生活方式),近年来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高血压属慢性疾病,部分患者甚至须终生服药.现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而且能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与用药次数,使降压治疗更为有效.非药物治疗目前已成为轻型高血压的首选方法和其它类型高血压的基础疗法.
作者:潘存勇;谢东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本文回顾分析了63例前置胎盘(发生率1.01%)的原因及其对母儿的危害.发现有宫腔操作史(包括人流、引产、自然流产清宫)者易致前置胎盘,其所占构成比为88.9%.对产妇的危害主要是产后出血,发生率59.3%;对围产儿的影响主要是早产(发生率33.9%)和胎儿宫内窘迫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7.1%).强调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在采取积极期待疗法的同时作好终止妊娠的准备,分娩时尽量缩短产程,积极处理第三产程,预防产褥感染,加强围产儿的抢救护理是护理前置胎盘的重要措施.并指出了作好卫生宣教、有效避孕、提高人流术水平以降低前置胎盘发生率的必要性.
作者:陶成珊;周亚琼 刊期: 2003年第16期
56例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使用两种方法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皮下泵(CSⅡ)组25例,对照组31例.结果:两种治疗在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尿酮消失时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CSⅡ治疗更符合胰岛素生理分泌,并可更快、更好地控制血糖及其急性代谢紊乱.
作者:陈金荣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不断改善,对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日趋提高.护理作为医疗的重要部分,已经从对病人身体健康的单一护理上升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护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院在神经外科原有基础上成立了隶属于神经外科的ICU.通过四年的工作实践,对ICU护理的特殊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作者:王鹏;史波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医疗卫生服务费用偏高问题的几点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1)明确政府职能责任,加大投入管理力度;(2)实行区域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3)控制医疗费用总量,合理调整收入结构;(4)实行不同收费标准,满足不同医疗需求;(5)加强基层卫生建设,提高医疗保健能力.
作者:于金昌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在临床上腰腿痛或痹证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而引起此证的常见的原因是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赵士斌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治疗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72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分别于入院72小时内、7天后予以肠内营养治疗.入院3周末测量两组病人多项营养指标,同期观察并发症腹涨、腹泻、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死亡发生人数(发生率).结果:3周末A组各营养指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各并发症发生人数低于B组,其中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人数(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宋立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详细介绍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外科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操作方法及适应症的选择.方法:1997年以来外科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均采取经皮腰椎间髓核切吸术及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结果:术后9例患者随访一年以上,总优良率77.78%,总有效率88.89%.结论:严格掌握操作方法及适应症的选择,疗效是肯定的.
作者:韩长青;刘佰洪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那素达滴眼液能否减轻或减少LASIK术中结膜下出血.方法:连续103例191眼近视眼患者在术前半小时点那素达滴眼液,然后按常规进行LASIK手术前准备及手术;连续107例191眼近视眼患者按常规进行LASIK手术前准备及手术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结膜下出血情况.结果:那素达滴眼液组16眼(8.37%)发生结膜下出血;对照组79眼(41.89%),二者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那素达滴眼液能显著降低LASIK术中结膜下出血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世洋;张利光;汪泽;王殿义;赵桂英;于天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尤其是ICU护理工作,病人病情变化快,无家属陪伴.由于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产生了许多不可避免的法律纠纷.因此,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在提高医护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加强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工作质量.
作者:张燕;王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经验.方法:回顾我院1990年以来使用尿激溶栓治疗成功22例患者的有关资料,对其治疗方法和观察指标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后均于4小时内入院,溶栓成功后表现为胸痛硝石,心电图迅速恢复正常,肌酸磷酸激酶峰值提前,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火酶时间明显延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结论:溶栓前详细观察心电图特性改变和临床表现,监测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相关项目的动态变化,溶栓治疗中结合心电图特点全面分析心律失常的原因,综合判断心功能状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溶栓治疗顺利进行的主要措施.
作者:李振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近年来对少数恶性骨肿瘤在早期诊断配合化疗的基础上,开展了肿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术取得了成功.
作者:尹玉军;崔婷;孙卫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急诊,具有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其中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并发症.我科近一年共收治脑出血306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04例,发病率高达20%,轻者表现大便潜血试验阳性,重者呕血、黑便,甚至血压下降休克死亡.因此,做好并发症的预见性观察护理,及时有效的控制出血,对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死亡人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性分析,现就其预见性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春燕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三分之一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咯血.痰中带血可因炎性病灶的毛细血管扩张引起,中等量以上咯血可因小血管损伤或来自空洞的血管瘤破裂,有时硬结钙化的结核病病灶因机械损伤血管或因为结核性支气管扩张而咯血.大咯血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有时血块堵塞大气道引起窒息死亡.
作者:张俊芝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了解第21卷<中华医学检验杂志>载文风格特点.方法:对第21卷<中华医学检验杂志>上专论、论著和论著摘要栏目中发表的论文,从作者分布、作者单位分布、选题分布、出版时滞、基金论文数和引文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21卷<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平均出版时滞为8.2个月,小时滞4个月,大时滞14个月;发表2篇及以上重要论文的作者仅占1.6%;选题微生物学多占28.9%;其次是分子生物学占25.9%;被引论文与引用论文发表相隔年数中文引文平均相差4.9年,外文引文平均相差7.0年;基金资助论文占19.3%.结论:第21卷<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出版周期短,新作者多,选题侧重微生物学和近年的热点分子生物学,但论文引文量少且不新,基金资助论文少.
作者:彭长华;高清萍;袁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心脏骤停是临床紧急,危险的急症,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原发性心脏骤停,若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心肺复苏的机会较多,抢救成功率较高.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们抢救16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就有关复苏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孟淑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氯氮平(Clozapine)属抗精神病药物,对抑制患者幻觉、妄想、行为异常、情感障碍等症状有一定疗效.但因可引起严重的粒细胞缺乏而使用受限.现根据临床报道对其不良反应做一综述,望临床予以重视.
作者:关润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随着血吸虫感染病例的减少,现在很少见一些血吸虫感染的报道.去年八月底,我们儿科收治了一例高热、呕吐、腹泻的7岁男孩,当时化验室检查血象高,有粘液血便,因此按照急性菌病例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以后几天又陆续收治了有发热症状,但无明显其他体征不明显的六例病儿.按照不同的情况我们进行处理但效果不明显.我们发现各个患儿的血常规检测中,嗜酸细胞增加引起我们重视.我们对这些病例作了IHA的检测,结果发现4例,1:10IHA强阳性,1:20强阴性2例,以后按照血吸虫感染治疗(二日法),效果明显住院7~10天左右以痊愈出院.
作者:姜志琴;柯益民 刊期: 200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