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

李振云

关键词:
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经验.方法:回顾我院1990年以来使用尿激溶栓治疗成功22例患者的有关资料,对其治疗方法和观察指标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后均于4小时内入院,溶栓成功后表现为胸痛硝石,心电图迅速恢复正常,肌酸磷酸激酶峰值提前,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火酶时间明显延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结论:溶栓前详细观察心电图特性改变和临床表现,监测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相关项目的动态变化,溶栓治疗中结合心电图特点全面分析心律失常的原因,综合判断心功能状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溶栓治疗顺利进行的主要措施.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长期透析患者血清β2-MG浓度影响

    常规的低通量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β2-微球蛋白(β2-MG) 等中大分子毒素,因而,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许多血透患者出现与中、大分子毒素相关的并发症,如:β2-MG在体内蓄积及组织沉积所至的淀粉样变性,高磷血症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PTH血症等,严重影响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本文比较了采用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后,长期血透患者血清β2-MG浓度的变化,以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长期透析患者血清β2-MG浓度的影响.

    作者:方奕;姚刚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浅谈运用循证的方法设计临床路径表

    临床路径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内的一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从而达到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1].在准备及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临床路径表的设计是否合适是能否顺利实施临床路径的关键.目前我国已有多家医院在尝试开展此项工作,由于各个医院院情不同,照搬国外或国内其他医院的路径表不一定适用.笔者认为,运用循证能够设计出适当的、可以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的临床路径表.

    作者:陆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1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是妊娠高危因素之一,常常易造成产科出血性疾病和难以预料的危险.

    作者:李淑华;余竹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心肌梗死中重度心衰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中重度心衰临床疗效.方法:6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中重度心衰病人分对照组(32例)、治疗组(33例).两组常规应用硝酸酯类、利尿药、β受体激动药或洋地黄类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卡托普利、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组经上述治疗病情稳定后加用美托洛尔6.25~12.5mg口服,1日2次.治疗1年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66%;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9例,总有效88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明显.结论: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心梗并中重度心衰优于常规治疗,且安全可靠.

    作者:刘炼庆;饶娟;黄伟胜;黄联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防治

    人工流产吸宫术中,由于牵拉、扩张宫颈及吸管对宫壁的刺激,容易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出现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下降、颜面苍白、头昏、胸闷、出汗,甚至昏迷抽搐等一系列症状,称为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我院自2002年以来,术前应用利多卡因宫颈旁注射,小剂量阿托品术前中极穴位封闭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术前5~10分钟用7号针头在中极穴注射阿托品0.2mg.当阴道宫颈消毒完毕,用1%利多卡因2ml宫颈旁注射,过2~3分钟后宫颈即松弛,可容6~7号宫颈扩张器顺利通过.

    作者:周秀欣;刘松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仪器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原时间(PT)主要是用来筛选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检测口服抗凝剂的治疗、定量测定外源性凝血因子.在临床上主要是外伤、产妇、肝炎病人的首检项目.

    作者:刘秀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经验.方法:回顾我院1990年以来使用尿激溶栓治疗成功22例患者的有关资料,对其治疗方法和观察指标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后均于4小时内入院,溶栓成功后表现为胸痛硝石,心电图迅速恢复正常,肌酸磷酸激酶峰值提前,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火酶时间明显延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结论:溶栓前详细观察心电图特性改变和临床表现,监测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相关项目的动态变化,溶栓治疗中结合心电图特点全面分析心律失常的原因,综合判断心功能状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溶栓治疗顺利进行的主要措施.

    作者:李振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涂层支架预防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研究进展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较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具有迅速增加血管腔直径、减少急性血管闭塞及远期再狭窄发生率等特点,显著提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广泛应用于近90%的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主要并发症是早期局部缺血事件和晚期支架内再狭窄,前者通过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已基本解决,后者仍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作者:王丽娜;吴弘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床边心内膜起搏在心搏骤停中的应用

    急诊床边临时心内膜起搏术是近年来常用的治疗技术,一般多采用漂浮电极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送入导管.但在心搏骤停的情况下,漂浮电极就失去了其意义,1998年1月~2003年5月,我们采用无漂浮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在边起搏边送导管的情况下,起搏2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蔺佩鸿;姚造极;黄艳晶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雨淋牌血竭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周围性神经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探讨雨淋牌血竭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周围性神经炎的疗效.方法:笔者从1997年至2002年收治Ⅱ型糖尿病并发周围性神经炎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达美康+雨淋牌血竭胶囊治疗)和对照组(达美康+维生素B1丹参滴丸).二组病例一律在采用达美康同等量治疗的基础上,观察二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降低血糖,尿糖,消除三消症状和手脚麻痹疼痛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雨淋牌血竭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周围性神经炎效果好.

    作者:李玉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医院改革中党支部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医院管理的逐步升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体制的不断完善,医院党支部如何将精神财富转化为丰富的物质财富,如何摆正其政治地位和充分发挥其各方面优势及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进一步体现党支部的职能作用,促进医院工作稳定、健康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服务于三个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江省;李江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关于器械护士护理质量的思考

    手术室护理的工作,不同于病区护理工作的护理程序.是以完成手术为目的的护理,必须始终围绕配合手术的护理程序,使手术护理的常规工作方法贯穿在实施手术的全过程,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地完成.本文介绍洗手护士为配合手术在不同阶段的护理工作体会.

    作者:李竞;周亚昭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病人术前的健康指导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先进的手术方法,其特点是切口小,无需缝合,角膜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无需住院,受到越来越多的白内障患者的欢迎,但是白内障病人由于长期视力障碍,对于重见光明期望迫切,同时对白内障疾病及其超声乳化术治疗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对手术存在恐惧与顾虑,担心术后效果和疼痛,为使白内障病人从身心两方面积极配合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我们对来我院就诊的78例病人进行了术前健康指导,效率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向红;刘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浅谈心理因素对卵巢癌术后加化疗病人的影响及心理护理

    在妇科的多种肿瘤中,卵巢癌的比例约占28%~30%.卵巢癌的病人病情复杂且并发症多,痛苦大,如何使病人在术后+化疗的过程中顺利渡过手术关、化疗关,为此,本文着重讨论心理因素对术后+化疗病人的影响以及如何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配合治疗早日康复的问题.

    作者:谢桂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联穴为主治疗小儿脑瘫113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联穴、穴位注射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239例6月~11岁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3例和对照126例.治疗组采取联合穴,穴位注射;对照组借鉴遵义推荐的埋线法126例.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综合评价,观察整体康复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穴、穴位注射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佳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金萍;李水英;顾连英;黄新华;方芳;陈晓军;李秋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pHGF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的影响

    慢性肝炎反复发作的终结局是肝硬化,而肝纤维化则是肝硬化的初始阶段.有动物实验证实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1],本文观察了pHG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30例血清Ⅳ型胶原(IV-C)的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廖汉雄;孔祥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伊贝沙坦和苯那普利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伊贝沙坦和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服用伊贝沙坦150mg或苯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治疗12周.观察用药前后坐位血压、心率变化,对比用药前后血生化、血、尿常规检查结果,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伊贝沙坦组与苯那普利组的收缩压分别下降18.2±10.7mmHg和20.1±11.5mmHg;舒张压分别下降12.4±7.6 mmHg和13.9±12.2mmHg,与用药前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心率变化,血生化及血、尿常规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伊贝沙坦组中咳嗽发生率占2.33%,低于苯那普利组的15.38%.结论:伊贝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有效且安全性好,但伊贝沙坦耐受性优于苯那普利.

    作者:秦日盈;方征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乳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身心健康

    乳癌是女性乳房疾病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以40~60岁多见,尤其是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为多见.近几年,乳癌发病有增加趋势,并呈现低龄化.大多乳癌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手术创面较大,术后影响形体美,这些都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创伤.自2000年3月以来,我科共接收乳癌患者62例,通过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均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秦卫红;李明;崔文莉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临床常见诊疗错误2例

    临床医生在诊疗工作中基本功不扎实,对临床症状只是就事论事,缺乏鉴别诊断意识及未对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是造成临床误诊的常见原因,现将两例临床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治疗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72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分别于入院72小时内、7天后予以肠内营养治疗.入院3周末测量两组病人多项营养指标,同期观察并发症腹涨、腹泻、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死亡发生人数(发生率).结果:3周末A组各营养指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各并发症发生人数低于B组,其中应激性溃疡、吸入性肺炎人数(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宋立红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临床医药协会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