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例慢性吸入致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治体会

郭咏霞

关键词:
摘要:1 病例患儿,男,13岁.因频繁呕吐2小时收治.否认不洁饮食及农药接触史.家人同饮食,无类似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5.8℃,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8/10kpa,神智清,稍倦,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直径1.5mm,对光反射正常,脸色稍苍黄,颈软,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肠鸣音活跃,膝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与防护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作为老年性退行性疾病的骨质疏松症(以下简称OP),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两亿人患OP,其发病率已跃居各种常见病的第七位.我国约有OP患者6000~8000万.据北京调查资料,老年女性OP的患病率为60~70%,大大高于同龄段的男性[2].OP已成为当代老人,特别是老年女性的多发病、常见病[3,4].

    作者:陈树芬;黄晓琦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小儿淹溺的院前急救体会

    淹溺是小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尤其在四川农村,家庭用粪坑常未加盖,故溺粪情况时有发生.现将我们曾经收治的32例溺水(粪)患儿在救治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作一交谈.

    作者:吴萍;田海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麻醉仪器、设备的管理

    麻醉科是外科系统运转的中心,而绝大多数临床工作都需借助各种仪器才能完成,因此也是医院设备投入的重点科室.仪器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声誉.因此科学地管理好各种仪器设备,保障仪器的正常运行,提高麻醉质量,是麻醉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陈星菊;闵苏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阑尾粘液腺癌13例临床分析

    阑尾粘液腺癌为原发于阑尾粘液上皮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复发率高.在解放军总医院1991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44例阑尾恶性肿瘤中,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阑尾粘液腺癌者13例,现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4例,女9例,发病年龄36~76岁,其中36~45岁7例,46~60岁2例,60岁以上4例.平均年龄52.5岁.

    作者:赵金强;梁浩;李红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乳癌患者围手术期的身心健康

    乳癌是女性乳房疾病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以40~60岁多见,尤其是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为多见.近几年,乳癌发病有增加趋势,并呈现低龄化.大多乳癌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手术创面较大,术后影响形体美,这些都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创伤.自2000年3月以来,我科共接收乳癌患者62例,通过对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均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秦卫红;李明;崔文莉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护理工作中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

    护患之间的沟通是护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有着特殊的工作含义,护士只有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以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及文化多方面的需求,以达到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因此护士必须从职业的高度来认识交流,态度诚恳,平易近人,有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和促进康复的愿望和动机,并且能灵活运用有效的语言沟通.

    作者:杨士华;马玉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利培酮和奋乃静治疗痴呆病人精神症状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对痴呆病人精神症状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81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痴呆病人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奋乃静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治疗中需处理的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1)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PANSS评分比较显著下降(P<0.001).(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利培酮和奋乃静的有效率分别为82.5%、84.2%.(4)TESS评定显示,利培酮组副反应小于奋乃静组.结论:利培酮和奋乃静都能有效地控制痴呆病人的精神症状,但利培酮不良反应比奋乃静轻微,适合于痴呆病人精神症状的控制.

    作者:周平良;夏水银;喻志敏;邹圣军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25例临床分析

    56例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使用两种方法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皮下泵(CSⅡ)组25例,对照组31例.结果:两种治疗在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尿酮消失时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CSⅡ治疗更符合胰岛素生理分泌,并可更快、更好地控制血糖及其急性代谢紊乱.

    作者:陈金荣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闭合钢针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我科共收治44例跟骨骨折.其中30例右C臂X光机透视下行钢针撬拨复位加U型石膏托外固定,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闻强;张云坤;承耀东;胡智勇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关节滑膜切除术治疗63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

    从1995~2001年我们采用关节滑膜切除术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63例,共72个关节,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63例,其中男29例,女34例,年龄17~53岁,62个膝关节,3个踝关节,7个肘关节.病程6~27个月.术前均接受了规范的保守治疗,关节肿胀,疼痛持续不消或反复发作.关节肿胀均以滑膜肥厚为主,关节功能受限较轻,x线片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无明显变化,无骨质破坏.

    作者:颜继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新癀片治疗会阴侧切术后发热肿胀痛59例

    会阴侧切术后肿胀疼痛是产科常见症状,经常给产妇带来痛苦和生活不便,且术后一般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等处理.但部分患者仍不有缓解局部伤口疼痛等症状.近年来我们采用中成药新癀片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59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吕洪涛;孙红敏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涂层支架预防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研究进展

    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较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具有迅速增加血管腔直径、减少急性血管闭塞及远期再狭窄发生率等特点,显著提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广泛应用于近90%的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主要并发症是早期局部缺血事件和晚期支架内再狭窄,前者通过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已基本解决,后者仍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作者:王丽娜;吴弘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乙型肝炎血清学模式(HBVM)与HBV DNA的关系

    为了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学模式与HBV DNA的关系,近两年来对与HBV DNA的关系HBVM与HBV DNA之间的关系做了统计比较.

    作者:王德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脑出血昏迷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见性护理306例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急诊,具有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其中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并发症.我科近一年共收治脑出血306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04例,发病率高达20%,轻者表现大便潜血试验阳性,重者呕血、黑便,甚至血压下降休克死亡.因此,做好并发症的预见性观察护理,及时有效的控制出血,对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减少死亡人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性分析,现就其预见性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春燕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复方丹参治疗组),用一疗程15天,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改变.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电图改善.

    作者:金艺华;杨春笛;潘宁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上腺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是一类临床应用很广的药物,但近年来一些医生对此类药物的使用有泛滥之势,且存在诸多不合理地方,这一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表现尤为明显.本文就如何合理使用此类药物作一综述.

    作者:王丕贤;董杰训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pHGF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Ⅳ型胶原的影响

    慢性肝炎反复发作的终结局是肝硬化,而肝纤维化则是肝硬化的初始阶段.有动物实验证实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1],本文观察了pHG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30例血清Ⅳ型胶原(IV-C)的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廖汉雄;孔祥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尿石症患者行ESWL的健康教育

    尿石症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疾病,人群患病率约为1%~5%,复发率也很高,10年约为50%,家族患病率比普通人高三倍,而且复发率也高得多.尿石症的发病与季节(夏季易发)、饮食结构、营养状况和卫生条件有关.

    作者:王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右眼视神经萎缩并缺血性病变的TCD评价1例

    1 病例男性,34岁.连续数日疲劳之后突然头痛、头晕伴右眼黑蒙,经数分钟后,渐渐复明,但视力明显下降仅为眼前数指,次日赴当地医院就诊,疗效不佳,1个月后就诊我院,既往史无特殊,体检一般情况尚好,血压17.3/10.6Kpa,心肺、腹部和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化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颅脑CT平片增强扫描未见异常.

    作者:邱小宁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长期透析患者血清β2-MG浓度影响

    常规的低通量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β2-微球蛋白(β2-MG) 等中大分子毒素,因而,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许多血透患者出现与中、大分子毒素相关的并发症,如:β2-MG在体内蓄积及组织沉积所至的淀粉样变性,高磷血症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PTH血症等,严重影响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本文比较了采用高通量透析与低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后,长期血透患者血清β2-MG浓度的变化,以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长期透析患者血清β2-MG浓度的影响.

    作者:方奕;姚刚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临床医药协会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