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艺华;杨春笛;潘宁
目的:探讨西艾克联合化疗方案对恶性肿瘤治疗疗效和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治疗疗效的评价.方法:在66例病人中,可评价病例58例,其中45例静脉给药,13例经股动脉插管给药.结果:总有效率为53.4%,其中肺癌有效率51.5%,食管癌有效率55.6%,乳腺癌有效率57.1%.静脉用药有效率55.3%,股动脉插管用药46.2%.结论:含西艾克的联合化疗方案对肺癌、食管癌、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其中乳腺癌有效率57.1%,接近于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含ADM联合方案56%及67%[2],静脉用药疗效好于经股动脉等插管给药,但P>0.05,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成;杨晓民;刘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注射液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双链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聚合物的水溶液,为一种高效的干扰素诱导剂,可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具有广谱抗病毒及刺激吞噬作用,主要用于多种病毒性感染的防治[1,3],临床疗效颇佳.笔者在1989年至2003年内,对单独使用聚肌胞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患者,包括多种病毒性疾病,也有少许细菌性疾病的患者共计189例,进行副作用的仔细观察总结概括,如肌肉疼痛、倦怠、嗜唾、汗出、皮疹、皮屑脱落等副作用,并对其进行讨论.
作者:冯盛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医院管理的逐步升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体制的不断完善,医院党支部如何将精神财富转化为丰富的物质财富,如何摆正其政治地位和充分发挥其各方面优势及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进一步体现党支部的职能作用,促进医院工作稳定、健康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服务于三个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江省;李江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那素达滴眼液能否减轻或减少LASIK术中结膜下出血.方法:连续103例191眼近视眼患者在术前半小时点那素达滴眼液,然后按常规进行LASIK手术前准备及手术;连续107例191眼近视眼患者按常规进行LASIK手术前准备及手术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结膜下出血情况.结果:那素达滴眼液组16眼(8.37%)发生结膜下出血;对照组79眼(41.89%),二者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那素达滴眼液能显著降低LASIK术中结膜下出血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世洋;张利光;汪泽;王殿义;赵桂英;于天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笔者于1991~2000年十年期间收集住院蚕豆病人498例,其中儿童(≤14岁)466例(93.6%),占同期该院儿科住院病例的3.15%,死亡5例,病死率为1.1%.现将此组儿童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国池;郑燕;翟奇;侯旭东;陈茂余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选择前牙牙冠大部分缺损的患者,经摄片,根管治疗,牙周洁治术,适当抗炎治疗,用烤瓷冠修复.结果经临床追踪观察,效果满意,有等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恩厚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巨块型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1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选择性插管灌注栓塞化疗48次.结果:1年、2年、3年、4年的存活率分别为9.5%、66.7%.19%、4.8%,疗效显著.结论: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巨块型肝癌的首选方法,疗效确切.肿瘤大小,血供情况,含药碘油用量,重复次数与疗效有接关系.
作者:李迎旭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异位妊娠是育龄妇女常见的急腹症,多由输卵管器质性病变或功能障碍以及卵子外游或子宫因素等而发生.异位妊娠种类多且症状体症的出现迟早悬殊,复杂而不典型,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特别是患者大都不甚了解其危害性和缺乏相关医疗知识,往往延误了佳治疗时间.
作者:马天澜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基层门诊糖尿病患者管理与治疗的有效形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达标率,延缓与减少各种并发症.方法:对确诊的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登记,一对一地指导,内容包括饮食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糠尿病知识教育心理治疗,病情监测等.结果:本组患者空腹血糖值平均为6.21mmol/L明显低于门诊管理前的10.39mmol/L;餐后血糖值平均为8.62mmol/L明显低于管理前16.08mmol/l.患者血糖达到控制良好标准者占46.5%,明显高于未管理前21.2%.管理后感染(泌尿系,皮肤软组织,肺部感染等,的发病率13.24%,明显低于管理前33.82%;合并有高血压者平均电压为136/84mmHg,明显低于未管理前的164/98mmHg;BMI、血脂与管理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以基层门诊为主体进行管理与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模式.
作者:马江华;李亚荣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手术室护理的工作,不同于病区护理工作的护理程序.是以完成手术为目的的护理,必须始终围绕配合手术的护理程序,使手术护理的常规工作方法贯穿在实施手术的全过程,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地完成.本文介绍洗手护士为配合手术在不同阶段的护理工作体会.
作者:李竞;周亚昭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一般心理治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与单纯一般性心理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78例焦虑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一般心理治疗)和观察组(一般心理治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应用SCL-90将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的第2、5、8周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一般心理治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SCL-90项目因子分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一般心理治疗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改善人际敏感、敌对、偏执.
作者:刘秀勤;杨丽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目的:比较伊贝沙坦和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服用伊贝沙坦150mg或苯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治疗12周.观察用药前后坐位血压、心率变化,对比用药前后血生化、血、尿常规检查结果,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伊贝沙坦组与苯那普利组的收缩压分别下降18.2±10.7mmHg和20.1±11.5mmHg;舒张压分别下降12.4±7.6 mmHg和13.9±12.2mmHg,与用药前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心率变化,血生化及血、尿常规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伊贝沙坦组中咳嗽发生率占2.33%,低于苯那普利组的15.38%.结论:伊贝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有效且安全性好,但伊贝沙坦耐受性优于苯那普利.
作者:秦日盈;方征 刊期: 2003年第16期
过期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宫内己死亡尚未自然排出者.过期流产因为胚胎组织有可能机化,与子宫肌壁紧密粘连,造成刮宫困难,阴道流血多,初孕妇扩宫困难等,易引起严重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常感棘手.自92年国产米非氏酮问世以来,米非氏酮配伍本索前列醇应用于过期流产已有过不少的报道,它解决了传统治疗方法中的不足,解决了妇产科医生的困扰,同时给患者带来了福音.我院用该方法治疗过期流产已多年,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贺艺;郑波;陈小姣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心脏骤停是临床紧急,危险的急症,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原发性心脏骤停,若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心肺复苏的机会较多,抢救成功率较高.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们抢救16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就有关复苏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孟淑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换药,目的是清除伤口的分泌物、坏死组织,保证肉芽组织的健康生长,促进伤口早日愈合.然而,同一个伤口,可因为换药者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愈合情况.
作者:荆日琴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阑尾粘液腺癌为原发于阑尾粘液上皮的低度恶性肿瘤,临床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复发率高.在解放军总医院1991年1月~2001年1月收治的44例阑尾恶性肿瘤中,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阑尾粘液腺癌者13例,现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4例,女9例,发病年龄36~76岁,其中36~45岁7例,46~60岁2例,60岁以上4例.平均年龄52.5岁.
作者:赵金强;梁浩;李红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绝经后妇女宫口紧闭,确乏弹性,难以扩张,子宫萎缩将加重节育器对子宫内膜及肌壁的损伤及嵌顿,随着绝经年限的延长,将更增加取环手术的困难.我们采用术前口服米非司酮为绝经后妇女取环49例,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小张;苏薇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不断提高,但仍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344例活产婴的围产因素,从结果分析看妊娠期合并症是致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儿因素、产前保健次数少、感染因素.说明加强围产期保健是可以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发病率.
作者:金扬;常丹 刊期: 2003年第16期
健康教育处方是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有针对性的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疾病的复发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自1997年以来,乳山市在全市各医院推广使用健康教育处方,并列为考核内容以保证落实.
作者:梁雪姣;刘华杰;赵锡同 刊期: 2003年第16期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不断改善,对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日趋提高.护理作为医疗的重要部分,已经从对病人身体健康的单一护理上升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护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院在神经外科原有基础上成立了隶属于神经外科的ICU.通过四年的工作实践,对ICU护理的特殊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作者:王鹏;史波娟 刊期: 200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