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床引流袋悬挂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谭世艳;冯德春

关键词:
摘要:外科引流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切口愈合。在手术中因各种引流袋无处放置或放置位置不妥当,袋体常散落在地上或患者身上,易造成引流袋的污染;引流袋内容积物较多时,可造成腹腔引流管脱出或黏膜牵拉伤,引起黏膜的出血、水肿,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在观察引流液时工作人员甚至需要掀开无菌单四处寻找引流袋,给工作带来不便。为方便手术中观察引流袋中引流物的性状,能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放置位置,减少并发症发生,笔者制作了一款方便快捷、取用灵活的手术床引流袋悬挂装置,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因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HIV)侵害引发,表现为机体免疫监督功能下降,感染危险性增大,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杀手之一[1]。肺结核是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疾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据统计约有1/3的艾滋病患者合并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2],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约为艾滋病患者的20%~50%[3]。肺结核已成为艾滋病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4],临床治疗需要辅助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手段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健康教育是近些年来应用于临床护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专业性、计划性、系统性的教育过程使患者能够从主观上认识到健康行为对病情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从自身出发遵从医嘱、提高依从性。健康教育有助于从身心方面改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情,因而研究和探讨健康教育应用进展对提高该类疾病的研究与实践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苏纳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手术床引流袋悬挂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外科引流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切口愈合。在手术中因各种引流袋无处放置或放置位置不妥当,袋体常散落在地上或患者身上,易造成引流袋的污染;引流袋内容积物较多时,可造成腹腔引流管脱出或黏膜牵拉伤,引起黏膜的出血、水肿,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在观察引流液时工作人员甚至需要掀开无菌单四处寻找引流袋,给工作带来不便。为方便手术中观察引流袋中引流物的性状,能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放置位置,减少并发症发生,笔者制作了一款方便快捷、取用灵活的手术床引流袋悬挂装置,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谭世艳;冯德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6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MUIS-A)和社会支持量表(SSS)进行测评,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总分平均分为(91.97±9.46)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不明确性维度得分高;社会支持总平均分(40.64±8.17)分,高于国内常模;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体水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41,P<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中等程度疾病不确定感,且与社会支持有相关性。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注重两者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服务患者。

    作者:潘瑞丽;陈钦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外科老年患者营养状况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了解国内外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及其研究现状,以开展健康教育,进行营养支持,预防和控制外科老年患者的营养风险,加强医院营养管理等措施,预防和纠正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李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带定位套胃管的制作与应用

    胃管置入时需将胃管通过鼻腔插入,然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在患者面颊上才可使用。由于胃管置入时间长,难免会出现胃管滑脱,进行胃管二次插入,不仅造成患者痛苦,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医护人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胃管固定的改进,但是总是脱离不了胶布,而胶布长时间贴在患者面部,容易产生不良刺激,甚至胶布过敏。针对以上缺点,笔者设计了一种带定位套的胃管,使患者无需接触胶布贴面即可固定好胃管,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晓岚;黄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护理中的实践

    目的:探索个案管理模式在慢性肾脏病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推广应用个案管理模式护理提供有效证据,为促进专科护理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完善宣教资料与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由经过选拔及培训过的有经验的护士作为个案管理师,对2013年1—6月收治的4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个案管理护理实践,将其设为试验组,将2012年同期收入的4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随访。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时进行治疗依从性、肾功能等各项指标的测量及出院6个月内患者再入院率的比较。结果试验组出院后6个月时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得分为(46.5±3.8)分,对照组为(39.2±4.8)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t=-8.912,P<0.01);试验组出院6个月时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分别为(10.37±2.73) mmol/L,(362.35±65.76)μmol/L,(3.62±0.69) mg/L,对照组分别为(12.13±2.49) mmol/L,(412.90±88.43)μmol/L,(4.04±0.87)mg/L,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85,-3.132,-2.431;P<0.05);试验组出院时与出院后6个月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671,-0.955,0.466;P>0.05)。试验组出院6个月内再入院>1次患者占12.5%,对照组占37.5%,两组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67,P<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疾病控制状况,减少再入院率,是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护理工作模式。

    作者:张建林;邓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手术室升降式脚蹬的制作与应用

    普外科、胸外、心外科、妇产科等手术过程中常使用手术脚蹬作为手术辅助设施,传统的手术脚蹬分为高低两种型号。在临床工作中,常因手术体位、医护人员身高差异,参观者及手术人员经常2个或3个脚蹬叠放使用。由于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任务繁琐、劳动强度大,为节省护士劳动力,笔者自行设计研制了升降式脚蹬,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立红;高志红;魏兰双;靳红绪;王福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分级管理在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降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 )患者腹膜炎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2012年1—12月CAPD患者108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CAPD患者150例设为试验组。试验组对传统管理的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原因进行分析,在借鉴病房患者分级护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实施腹膜透析患者分级管理方法,比较实施分级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分级管理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发生率降低,由25.9次/患者月降至64.0次/患者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65,P<0.01)。结论分级管理腹膜透析患者的方法可以降低腹膜透析中腹膜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

    作者:柴桂芬;吴雪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无菌记号笔在骨科内置物手术中的应用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中规定骨科手术中使用的各种内置物的标识应粘贴在手术记录单上备查。内置物标识一旦粘贴错误,将无法对使用的内置物提供准确的信息,也极易引发医疗纠纷。而国内大部分医院的骨科螺钉,未采用无菌单独包装,而是装载于钉盒内批量灭菌,螺钉的标识则集中存放于台下,术中根据使用螺钉上的相关信息于台下查找相应标识。通常做法为医生确认好使用长度后,洗手护士找出相应螺钉,读出螺钉上的相关信息,巡回护士记录,根据记录内容查找相应标识粘贴于手术记录单上。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晓丽;郭帅;陈苗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夜光安全警示标识的设计与应用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命脉,是临床护理正常开展的护卫军。为了保证患者、医护人员的安全,有效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针对原有病区各种警示标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我院护理部进行了改进和创新,设计了夜光安全警示标识,通过1年的临床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姚丽娟;祁方遒;肖玉华;薛桂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兼职护士制度在急诊护理人员调配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兼职护士在急诊护理工作调配中的运用。方法2010年建立本院急诊科兼职护理人员固定调配人才库,比较兼职护士引入前后急诊科护患比例、患者流转时间和护士生活工作质量。结果患者平均流转时间由2009年的(21.53±1.85)h/例降至2013年的(17.97±0.52)h/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5);护患比例由2009年的(0.46±0.08)提高到2013年的(0.8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7,P<0.05)。急诊科护士患病率由2010年的22.3%降低到2013年的6.3%,护士离职率由2010年的3.6%降低到2013年的2.2%。结论兼职护士的运用能较好地维持合理护患比例、减少患者流转时间,提高护士生活工作质量,是急诊科护士队伍建设的有益补充。

    作者:张瑛;刘文卓;崔艳;王桂英;闵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全预约分时段就诊在护理分诊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门诊分时段预约挂号就诊在护理分诊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在2012年11月—2013年12月实行全预约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以半小时内就诊符合率为考核管理机制成效的指标。用医院信息系统( HIS)软件计算医院每月就诊人数、总就诊符合率和各主要科室就诊符合率,计算就诊人数月增长率,并用折线图表示。结果考核期间分时段预约挂号每月就诊符合率均保持在90%以上,累计符合率达93.75%;各主要科室总就诊符合率达90.75%;且就诊符合率随每月门诊量的增长也有所提高。结论就诊符合率可作为分时段就诊的管理考核指标,缩短就诊时间,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

    作者:董根华;方颖颖;郑经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加强病房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的控制作用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护理因素,为加强病房护理管理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直接抽样法随机抽取2012年加强病房护理管理前的临床病历500份作为对照组,2013年加强病房护理管理后的临床病历500份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康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2%(21/500),低于对照组的7.8%(3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5);观察组因护理因素所致医院感染占33.3%(7/21),低于对照组的66.7%(2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9±1.7)d,少于对照组的(10.6±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07,P<0.05)。结论加强病房护理管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胡莹;王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安瓿防割指套的制作与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要使用大量大小不一的安瓿药品,安瓿在制作的过程中,虽然标示了易折标志,但在临床使用中,并不容易折断,工作中很容易使手指受伤。特别是对于10~20 ml的大安瓿,非常容易刺伤手指,不但污染了药液,而且让我们医务人员手指反复受伤,影响工作效率,手指受伤也增加了自身感染机会。因此,研制出一种安瓿防割指套,既预防了药液污染,又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安全性。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物体表面洁净度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分析

    目的:评估心脏外科监护室应用现有清洁方法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隐患,为今后制定清洁流程提供依据。方法以每位患者的床单位为1个样本量,基于手接触的频率以及与患者的接触程度,取每个床单位消毒后24 h的15个监测表面,应用三磷酸腺苷( ATP)生物荧光技术,比较各监测面的相对荧光强度( RLU)。结果床头桌表面、床档、心电监护仪按钮、微量泵表面、加压输液器皮球表面与床摇把RLU值>500;护士小桌表面、床头台表面、呼吸机按钮、尺子与听诊器表面RLU值在250~500;治疗盘、床尾板、泵线与负压管表面RLU值<250。结论日常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监测和监督可作为提高物体表面洁净度的有效措施,突出了手卫生重要性。

    作者:杨戎;乔旭;侯美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院内绿色通道优化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采用院内绿色通道对急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优化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医院中医骨伤院区急诊科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前3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32例作为传统对照组,开通后3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82例作为绿色通道组,传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措施,绿色通道组采用绿色通道方案急救,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输血量、手术比例、再出血比例与治愈出院比例等情况。结果绿色通道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分别为(7.8±2.41)d和(4426.5±297.51)元,均少于传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3.102,20.843;P<0.05);绿色通道组患者输血量、接受手术治疗、再出血、治愈出院情况分别为(384.9±39.7)ml,1例(0.5%),2例(1.1%),181例(99.5%),均优于传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值分别为15.445,8.347,4.857,11.174;P<0.05)。结论采用绿色通道急诊策略不仅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了住院费用,而且降低了对患者的创伤,减少了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周红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自我效能干预对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方法将97例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高血压知识教育,指导其定期复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效能干预,提高患者对自我效能的认知,制订个体化自我管理计划,并进行电话随访及短信交流,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采用Moriky服药依从性评价量表及坚持用药自我效能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好者分别为56.2%,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3,P<0.01);坚持用药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66.35±7.21),(73.56±7.29)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0,P<0.01)。结论对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效能干预可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作者:吴红艳;戴红梅;宋春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思维导图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尿失禁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对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影响,为提高术后护理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160例BP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建立尿失禁护理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持续时间、失禁量及频率。并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 IPSS)评分、尿失禁问卷表( ICI-Q-SF)评分及BPH患者术后尿失禁现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影响患者尿失禁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术后发生尿失禁10例(12.5%),持续时间为(4.1±2.8)d,对照组分别为25例(31.2%),(6.8±3.4)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分别8.23,2.63;P<0.05);研究组患者尿失禁频率及失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7,5.24;P<0.05);研究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思维导图干预对BPH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减少尿失禁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李海燕;邱晓珍;肖海鸟;徐晓虹;蔡健;武志刚;林礼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肾脏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肾脏肿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的肾脏肿瘤患者74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47.35±4.30)分,对照组为(57.49±5.8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482,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为(45.14±2.03)分,对照组为(52.27±5.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727,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肾脏肿瘤患者在围术期的焦虑、抑郁情况,增强患者应对疾病的信心,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一例原发性甲状旁腺癌伴功能亢进合并高钙危象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是由于甲状旁腺肿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激素( Parathyroid hormone,PTH)合成与分泌过多,是一种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内分泌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高血钙、低血磷、碱性磷酸酶升高、骨骼病变、尿路结石、消化性溃疡与精神病变等[1],其病理类型有甲状旁腺腺瘤、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癌,其中甲状旁腺癌较为罕见,研究报道甲状旁腺癌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比例为5%~7%[2]。高血钙危象又称甲状旁腺危象,是指某些内分泌代谢疾病或恶性肿瘤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异常升高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高血钙、骨骼病变和泌尿系病变,该病住院患者的发生率约为15%[3]。甲状旁腺癌在国内是一种少见病,发病急剧,病情凶险,合并高血钙危象可危及生命,是内科急症之一。现将本例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秦娟;董颖越;李蕊;边丽颖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