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青
目的:对支原体肺炎的小儿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新乡新华医院收治的8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按治疗药物不同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各41例,甲组患儿选择阿奇霉素序贯治疗,乙组患儿选择红霉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乙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甲组各方面均达到理想效果,总有效率高达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9.76%,而乙组总有效率较低,为87.80%,不良反应率较高,为39.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本研究发现小儿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有更高的疗效,并且对患儿身体无显著不良反应.
作者:张吉重;浮慧敏;郑红亮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DJ管留置时间对结石梗阻引起的尿源性脓毒血症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梗阻合并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188例,按留置DJ管时长分为长期组(时长≥9d,n=94)和短期组(时长<9d,n=94),统计分析其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长期组清石成功率为97.87%;短期组清石成功率为96.80%;入院时与入院后3d、9d,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水平均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发热时间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长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长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拔除DJ管对结石梗阻引起的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后并无负面影响,且能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黄铭锋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比较研究对水痘患者分别使用阿昔洛韦与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佳木斯市传染病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接诊的125例水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退烧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持续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用药后药物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使用更昔洛韦治疗水痘比阿昔洛韦的治疗效果更佳,可更快起到退烧作用、且药物副反应低.
作者:杨凯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浸润烧伤膏换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1,湿润烧伤膏换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与对照组(n=31,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换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采用湿润烧伤膏换药配合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能促使症状尽快缓解,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肠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化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一时间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观察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以及干扰素(IFN)叫水平与对照组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Dukes B组IL-2、IFN-γ水平较Dukes C、D组提高,但IL-4、IL-10较Dukes C、D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腺癌组患者IL-2、IL-4、IL-10、IFN-γ水平与黏液性腺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L-4、IL-10水平较术前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癌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正常者存在较大差异,且在不同Dukes分期中存在明显差别,因此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可为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准确判断预后情况.
作者:容召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鼓室注射(ITD)联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及传统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郑州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中抽取96例作研究对象,并参照随机抽签方式予以分组;对照组(n=48)采取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n=48)则采取ITD联合静脉地塞米松治疗,对两组患者整体用药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听阈值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观察组患者患耳治疗总有效率是97.92%,同对照组患耳治疗总有效率83.33%相比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听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听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ITD联合静脉地塞米松及传统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听阈,有借鉴意义.
作者:刘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究近视患者在使用不同屈光手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光明眼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近视患者66例(132眼),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66眼).对照组采用准分子激光原地角膜消除术(LASIK),观察组采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在术后24 h、72 h眼压上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1周视力恢复上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LASIK术,ICL使用时患者视力恢复较好,且无太多限制,受众较广,可随时取出,此方法值得应用.
作者:刘祥开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研究中药金黄散外敷治疗四肢骨折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郑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金黄散外敷,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3d、7d后的疼痛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d、7d后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4.6%高于对照组78.0%,治疗7d后的重度肿胀率21.8%小于对照组58.0%,消肿率67.3%高于对照组2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金黄散外敷治疗四肢骨折疼痛患者,能够快速降低疼痛程度,促进消肿,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高志军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医院联合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模式的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联合香港和国内8家不同医院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养30名急危重症专科护士.结果:经培训的学员,掌握了急危重症专科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科研能力.结论:医院联合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模式能有效整合优质资源,提高专科护士的综合能力,值得培养.
作者:许芸;谢小华;邓丽萍;肖静怡;马家惠;汪云云;张剑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及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因腹股沟复发疝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男性患者纳入研究,对照组40例采用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观察组40例则采用TAPP,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VAS)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更少,VAS评分更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更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但复发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8例,观察组6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及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均效果显著,但前者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汪丽伟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分析研究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小板参数检测应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惠州市惠城区慢性病防治站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包括15例慢性肝病者(肝病组)、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者(再障组)、11例急性白血病者(白血病组)、2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紫癜组),同期选择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全部临床资料,其均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观察比较五组研究对象各指标如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病组、白血病组、再障组、紫癜组的PCT均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癜组的MPV、PDW等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组、再障组的PDW与对照组比较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障组的MPV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病组的PDW、MP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组的MP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小板参数检测应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显著,即能为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张芳娣;何继宏;张灿强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因素以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在广州市荔湾区石围塘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专档的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酸水平将其分为尿酸正常(NUA)组415例与高尿酸(HUA)组85例,分析其相关因素,同时对HUA组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并比较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血尿酸(SUA)水平.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HUA与患者病程(OR=1.054,P<0.05)、HbAlc(OR=1.142,P<0.05)及SUA(OR=1.719,P<0.05)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是2型糖尿病合并HUA的独立危险因素;HUA组经健康教育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SUA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结论:2型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等对2型糖尿病合并HUA影响较大,通过介入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糖化血红蛋白与血尿酸水平.
作者:麦允珍;梁翠贤;林美桂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应用MRI三维重建骨盆标示角[肛提肌裂孔角(H角)、肛提肌板角(G角)]测量精准诊断盆腔器官脱垂、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的程度及评估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率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东莞康华医院就诊、经妇科检查诊断并拟行手术治疗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00例.术前应用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诊断及分度、MRI三维重建测量骨盆标示角(H角、G角),后对患者进行各种盆底修复或重建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再次行MRI三维重建测量骨盆标示角(H角、G角).计算术前、术后的H角差值、G角差值.结果:术前应用POP-Q诊断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00例,分别行MRI三维重建测量骨盆标示角H角均大于19°,G角均大于10°,传统的POP-Q与MR测量的H角、G角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术后6个月再次行MRI三维重建测量骨盆标示角H角均小于19°,G角均小于10°,不同术式之间两两比较,H角差值及G角的差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对不同分度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施行不同手术方式后测量的H角差值及G角差值的均值图,推断出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阴道骶骨固定术效果好、术后复发率低.结论:应用MRI三维重建骨盆标示角(H角、G角)测量能精准诊断盆腔器官脱垂、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的程度.相比其他盆底修复或重建手术,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阴道骶骨固定术效果好、术后复发率低.
作者:邓小灵;王巧菊;包相华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急诊科48例心脏骤停< 15 mi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建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分为对照组(18例)无创血压和观察组(30例)有创血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中死亡15例,抢救成功3例.观察组中死亡9例,抢救成功21例.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70.00%)高于对照组ROSC成功率(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更实时、准确地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为临床应用中提高CPR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江倩华;冯锡烜;刘书雁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的液体管理策略对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结果分析.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至2014牟2月期间就诊的86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42例对照组和44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给予患者循环治疗及容量支持等,观察组采用早期导向治疗持续进行液体复苏,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尿量等)来决定输液速度.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以及入院后7h尿量,EICU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CVP、MAP、SvO2、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7h尿量高于对照组,E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观察组6.81%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DT休克患者的见效快,恢复时间短,能有效预防患者病情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综合征发展,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李艳艳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袁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100例毒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蛇伤冲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局部及全身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毒蛇咬伤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李忠志;韩宁林;曹承楼;袁以洋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为建立医院用药踪近错误(near-miss)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标准对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2017年l至2017年9月不良事件信息平台上报的829例用药near-miss数据汇总,从用药near-miss科室分布、near-miss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介绍本院针对用药near-miss采取的行动措施.结果:参照JCI标准相关要求,通过人员培训和教育,完善制度和优化信息流程,从当年收集数据起用药near-miss每月均有下降趋势.结论:用药near-miss的监测和防控对于促进药物合理使用有重要意义,JCI标准的引入在用药near-miss的监测和防控工作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鄢美清;吴巧萍;赵其书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联合高压氧在带状疱疹后遗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及各项免疫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疼痛、神经麻痹、水疱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水平均出现明显改变且观察组改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症,效果确切.
作者:夏飞;李情;邵现周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总结拓扑替康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90例宫颈癌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与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治疗宫颈癌药物,观察组患者予以拓扑替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97.78%与28.89%,对照组的分别为64.44%与11.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拓扑替康在宫颈癌治疗中具有较高价值,虽然能提升治疗的有效率,但同时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丘东梅;梁义兰;黄林秀 刊期: 2018年第18期
目的:研讨子宫肌瘤患者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发生子宫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针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周口人合医院诊疗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统计观察,所选患者均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分析患者发生子宫切口感染的原因,并制定对策预防.结果:100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者12例,占12.0%.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其他类型患者相比,年龄≥50岁、体质量(BMI)≥25 kg·m-2、多发肌瘤、伴低蛋白血症、切口长度≥4 cm及手术用时≥0.5 h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引发切口感染涉及的因素较多,临床应有针对性加强预防,以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
作者:邵晓蓓;蒋颖 刊期: 201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