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现锁
目的:探究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在重庆市万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通过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均为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其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佘道荣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与哮喘加重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龙门县人民医院于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患儿1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病症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即对照组患儿为下呼吸道感染,观察组患儿为哮喘病症,分别施以抗生素联合氨茶碱点滴治疗、沙丁胺醇雾化液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和症状缓解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哮喘症状缓解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和哮喘加重存在密切关联,且流感病毒和鼻病毒感染是加重哮喘的主要原因,只有通过感染控制与消除的方式,才可对儿童哮喘病症予以救治.
作者:徐小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惠东县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生化检验,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L)、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丫-谷氨酰转肽酶(γ-GT)、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指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总蛋白(TP)、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指标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肝脏代谢异常,从而导致生化检验中相关项目的指标值变化,与健康人差异较大,这可以作为临床上对肝脏损害诊断的依据,为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提供新的方向和辅助手段.
作者:郭国才;钟惠香;魏德智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针对中山市小榄镇2010-2014年三级防痨网络的效果作初步评估,为进一步完善中山市小榄镇肺结核病的预防控制体系提供基础性研究.方法:根据中山市小榄镇实施三级防痨网的时间,收集并分析2010年及2011-2014年中山市小榄镇所有肺结核确诊患者的相关资料,计算得到2010年及2011-2014年肺结核患者的规则治疗率及治愈率,比较两者之间的动态变化,卡方检验分析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施三级防痨网之前即2010年小榄镇肺结核的规则治疗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2.14%和75.51%;实施三级防痨网之后,2011-2014年为93.30%和8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及完善三级防痨网可以有效提高小榄镇肺结核患者的规则治疗率及治愈率,即三级防痨网的实施对于肺结核的治疗性工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本坚;雷志明;刘文福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止血方法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予以宫腔填塞纱布止血,观察组予以B-lynch缝合术止血,对两种止血方式的效果和预后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子宫切除数、感染数和输血数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采取B-lynch缝合术和宫腔填塞纱布止血均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出血量和预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彭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是否采取健康教育,对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采取专科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包括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集中教育、面对面指导、电话随访、保持联系;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及知信行(KAP)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活动能力、社交心理、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曾钰莲;甘祝梅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缺损伴感染皮瓣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综合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四肢软组织缺损伴感染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7例(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及护理后,观察组在切取皮瓣面积、疼痛减轻程度、住院时间、植皮愈合时间、二期植皮时间、植皮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皮瓣修复联合VSD为四肢软组织缺损伴感染患者治疗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予以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作者:黎凤珍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比较小剂量尿激酶、纤溶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昭通市威信骨泰医院收治的88例下肢DVT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溶栓药物治疗.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纤溶酶组50例,尿激酶组38例,纤溶酶组给予纤溶酶治疗,尿激酶组给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溶酶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均优于尿激酶组,且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纤溶酶对下肢DVT的血管再通率均较高,但是采用纤溶酶的患者康复速度更快,并发症更少,疗效更安全.
作者:冷恒;陈翼翔;李晓强 刊期: 2017年第21期
探究参附注射液配合常规内科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联合参附注射液进行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治疗7d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3.5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心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IV级的患者比例(2.94%)明显低于对照组(26.4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参附注射液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其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心功能.
作者:曾淑英;梁龙胜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索丁苯酞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丁苯酞治疗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9.31±2.14)分、Barthel指数(37.54±5.19)分、心脏指数(CI)体积(14.38±2.55)m3、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治疗后1周为(13.19±1.24)分、治疗后2周为(10.16±1.37)分、治疗后4周为(9.15±1.62)分、总有效率96.00%、不良事件发生率2.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加快病情恢复.
作者:李海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究黄体酮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先兆流产疗效及对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东莞常安医院的60例先兆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应用黄体酮治疗,研究组加用HCG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血清孕酮(P)、HCG、雌二醇(E2)]的差异,随访1年记录其妊娠结局.结果:(1)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P、HCG及E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增幅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早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足月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G联合黄体酮使用对降低流产率有利,同时能显著提升患者血清激素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刘礼兰;颜群;邱玲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MassARRAY质谱iPLEX分析技术为平台建立适合中国婴儿重症肌阵挛癫痫(SMEI)人群基因检测的方法.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确定与中国SMEI人群发病密切相关的靶基因.对目的基因突变进行筛选并确定热点突变.按MassARRAY突变位点标示方法和引物设计固定格式,引物设计软件在线设计正、反向扩增引物和延伸引物各24条.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3例确诊SMEI患儿外周血样本建立检测方法,与现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比.扩大检测25例可疑临床诊断SMEI样本,与直接测序法比较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使用本方法检测SMEI细胞系的基因突变,其他结果与SCN1A=NAV1.1试剂盒一致.与直接测序法相比较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6.3%.结论:成功建立MassARRAY质谱分析SMEI基因SCN1A突变检测方法,适合中国SMEI人群且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波;马启玲;陈光福;黄建林;操德智;刘荣添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研究滋阴生液益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羊水过少孕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附加滋阴生液益胎方进行治疗;治疗干预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羊水指数(AFI)、新生儿窒息程度以及剖宫产率.结果: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AFI均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羊水过少的孕妇治疗中采用滋阴生液益胎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可有效提升AFI以及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叶艳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导管错位、堵塞、脱落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PICC置管患者2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2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导管错位、堵塞、脱落的发生率、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导管错位、堵塞、脱落的发生率分别为0.81%、2.42%、4.03%,对照组分别为5.65%、8.06%、11.29%,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6%,对照组为16.94%,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患者导管错位、堵塞、脱落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黄好英;许寿媚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讨论研究对肺结核患者分别应用结核抗体与痰涂片检验对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与影响,为提高肺结核的诊断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广州市增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结核抗体进行检验,对照组患者通过痰涂片检验.对两组患者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观察组阳性率79.0%显著高于对照组56.0%,阴性率21.0%显著低于对照组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肺结核患者应用结核抗体进行检验可显著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率,结合痰涂片检查能够提高特异性诊断符合率;同时,应用结核抗体进行检测对痰涂片阴性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且实验操作简单,检测费用低廉,能够为确诊疾病并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作者:黄秋贤 刊期: 2017年第21期
介绍林英基名老中医对“疼痛”的临证经验,根据疼痛的病因分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外引小络而痛”,从而制定了中医治疗的思路:一是疏通,二是补益,三是温通、缓急(解痉).通过典型病案介绍林老的治疗临证特色.
作者:李孔益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探究少腹逐瘀汤合桂枝茯苓汤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医院慢性盆腔炎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与研究组(常规西医联合少腹逐瘀汤合桂枝茯苓汤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gA、IgG、Ig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合桂枝茯苓汤可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清记;李凤阳;王波英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医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纳入干预组与常规组.为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分析患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患者的心功能障碍率、心绞痛再发率以及心肌梗死再发率相对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主要包含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以及吸烟等,基于相关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邹娅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通过临床特点和X线分析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股骨头坏死病理机制,为防治患者股骨头坏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佛山市顺德区伍仲珮.纪念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住院行全髋置换术的59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股骨头61例,依据病因分为酒精组35例和激素组26例,分析两组间股骨头临床特点和X线影像学.结果:酒精组X线影像学平均面积、积分光密度显著高于激素组,酒精组分散系数显著低于激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和X线分析,可准确判断其病理机制,对防治患者股骨头坏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区尚之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效果.方法:选自开封市中心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70例进行研究,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应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35例则应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第1天、第3天、第7天的颅内压水平、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切口疝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效果显著,为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薛长理;张万宏;郑光明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