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常青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2年4月-2003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2.8%,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效果良好.
作者:夏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风险控制及人性化管理应用于妇产科护理的临床效果,为提高妇产科护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126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风险控制及人性化管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1% (P< 0.05).结论:风险控制及人性化管理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宋启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降氮汤保留灌肠、尿毒清与西药联合用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降氮汤保留灌肠及尿毒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4.70%(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氮汤保留灌肠、尿毒清与西药联合用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效果,为临床手术后患者切口的愈合情况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共纳入100例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手术前后给予常规医疗及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医疗基础和护理基础上,进行集束化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愈合状况(分A、B、C级,以A级为感染),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2例,感染率为4%,对护理满意43例,满意率为86%;对照组的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12人,感染率为24%,对护理满意35例,满意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术后健康的恢复,还能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减少患者的医疗负担.
作者:周金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筛查以及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0例,对其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在80例脑出血患者当中,共有48例患者存在吞咽障碍,临床护理以后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护理之前(P<0.05).结论:在手术以后早期采取Guggins吞咽功能评估表筛查和康复护理,可以对患者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周照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中医内科护理干预对老年失眠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60例老年失眠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内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无睡眠障碍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无睡眠障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中医内科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沈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本院接受上腹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4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依据要求行上腹部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拟合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并对测定值加以统计分析.结果:选择低B值差,所有患者ADC值均高于高B值差时ADC值,且伴随B值差增大,则ADC值减少.且B值=500 s/mm2时,血管瘤及肝囊肿的ADC均高于转移瘤和原发性肝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ADC值可提高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能力.
作者:徐兴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较对照组患者的70.9%明显提高(P<0.05).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肿体积明显减少(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陈维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配伍甲硝唑对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感染防治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收并行手术治疗的7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采用左氧氟沙星配伍甲硝唑治疗,B组采用头孢曲松配伍甲硝唑治疗,分析两组防治感染的效果.结果:A组抗菌药使用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等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体温均呈下降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头孢曲松配伍甲硝唑对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感染防治效果相当,均有利于提升术后效果.但左氧氟沙星的成本更低,因此在两种治疗的疗效相同时,成本较低者为优选方案.
作者:黄天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颈脑血管成像扫描技术优化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3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或相关高风险体检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68例)与对照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剂量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120 kV、220mA,扫描层厚度为10mm,原始图像薄层重建1.25 mm,重建间隔1.25 cm,扫描矩阵512×512;研究组行低剂量扫描,具体参数如下:100 kV、80 mA,其余参数同对照组,对两组颈脑血管病变患者颈脑血管图像评分、病变、诊断价值等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颈脑血管图像评分、阳性率以及阴性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低剂量扫描,可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李伟钦;郑华英;麦神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手术与手法复位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7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患者入院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有21例痊愈病例,有14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有19例痊愈,有17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9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内固定物脱落病例,对照组有1例骨折复位不良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均能够改善患者病情,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病情以及患者自身意愿进行选择.
作者:黄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胃肠穿孔行修补术治疗的抢救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修补术治疗的52例急性胃肠穿孔患者,均给予全面的抢救护理干预.结果:手术时间26 ~ 95 min,平均时间(52.36±5.87)min.手术治疗后3d即可拔出胃管,同时可以进食,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时间6~10d,平均时间(8.09±1.15)d.结论:腹腔镜胃肠修补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具有创伤微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效果好等特点,配合有效的抢救护理,能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及康复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韦远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闭合性Colles骨折手法复位时麻醉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56例Colles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治疗的患者病历.按照桡骨远端骨折Lidstromd分型,选择Ⅱ度、Ⅲ度和Ⅳ度的患者.每1分度患者分为1组,之后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麻醉组、非麻醉组.麻醉组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10~15mL进行骨折端麻醉,非麻醉组不采用任何麻醉措施.所有患者均经同一骨科专业医师进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并指导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骨折复位后6月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功能、后遗疼痛及其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4个月.麻醉组优良率为98%,非麻醉组优良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Ⅱ度患者,采用非麻醉方式较佳,对于Ⅲ度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Ⅳ度患者采用麻醉方式较好.结论:Colles骨折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应综合患者年龄,受伤情况,骨折情况综合考虑,推荐患者年龄大,骨折严重者应在复位时候进行麻醉,对于青壮年,骨折移位程度较轻者可考虑非麻醉的方式进行骨折复位.
作者:唐列;胡晓东;贾秋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脾气虚证和脾虚湿热证重症肌无力(MG)患者唾液淀粉酶(sAA)活性比值变化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30例健康者,50例MG患者,其中脾气虚证29例,脾虚湿热证21例.检测酸刺激前、后sAA活性及sAA活性比值(酸刺激后/酸刺激前),并比较两型的症状频次及与sAA活性比值的关联性.结果:脾气虚证出现频率超过80%的症状有:舌淡苔白、有齿痕,脉浮细弱,排便费力,自汗,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肢体倦怠;脾虚湿热证出现频率超过80%的症状有:舌红苔黄、白腻,脉滑、濡,神疲乏力,肢体倦怠,食欲减退,身重困倦,排便不爽.脾气虚证MG患者sAA活性比值<1与复视、体位改变困难关系密切,脾虚湿热证MG患者sAA活性比值<1与构音不清、呼吸困难、复视关系密切.结论:MG脾气虚证与脾虚湿热证患者sAA活性比值<1与临床不同症状之间具有相关性,将sAA比值与症候组合相结合可提高临床辨证机率.
作者:杨龙;王丽辉;林传权;李茹柳;汪双双;邱向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84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胃穿孔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在围手术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单纯修补术对急性胃穿孔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凡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医院控制药占比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所采取的药占比控制措施以及获得的成果.结果:本院近年来通过实施对药品使用进行综合管理、对药品收入进行指标控制、不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等药占比控制措施后,药占比显著降低,已控制在14%左右.结论:在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医院需采取多种干预措施才可有效控制药占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本院应用的药占比控制措施值得其他医疗单位借鉴应用.
作者:李大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均依据指南推荐给予抗生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均不依据指南给予抗生素治疗,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稳定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成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稳定治疗率以及稳定治疗所用平均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87.5%,对照组患者治疗成功率66.1%,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指南应用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降低住院时间并提高临床稳定治疗率.
作者:周倩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通窍止咳方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经通窍止咳方治疗的60例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经常规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8.3% (P<0.05).结论:通窍止咳方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刘南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随访H型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后口服叶酸片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率,为H型高血压患者缺血性中风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4年本院神经内科伴有H型高血压脑梗死住院患者共598例,所有患者在脑梗死二级预防基础治疗上均加服依那普利叶酸片.随访患者2年,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冠脉事件、周围血管事件、抑郁、痴呆、骨折、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结果:598例脑梗死患者中,失访70例,到达终点患者共528例.脑梗死复发18例,冠脉事件23例,周围血管事件15例,抑郁患者95例,痴呆患者38例.无骨折发生,无新发肿瘤患者,死亡14例.结论: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后脑梗死患者复发率3.41%,冠脉事件的发生率4.36%,周围血管事件发生率2.85%,抑郁的发生率8.52%,痴呆的发生率7.20%.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后脑梗死复发率明显降低,未增加肿瘤的发生率.
作者:孙凌瑜;李哲;谭琦;黄灿;刘琳;刘立雄;唐邵年;彭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豆袋热敷乳房、电动吸乳器联用在缓解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60产妇分为两组,各130例,对照组经常规处理,观察组联合豆袋热敷乳房、电动吸乳器处理.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0%高于对照组的36.9%,乳房胀痛、乳房硬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采取豆袋热敷乳房联合电动吸乳器处理,效果显著.
作者:劳顺珍;黄凤霞;邓兆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