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反馈疗法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敏芳;吴琼珍

关键词:生物反馈疗法, 产后盆底康复, 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疗法用于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的效果,以便为以后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曲靖市陆良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及市中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改善情况、子宫脱垂改善情况以及尿失禁、性生活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用于产后盆底康复的效果明显,能够增强盆底肌力,改善患者子宫脱垂、性生活、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问题.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重点探索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年初-2014年年底在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和胃镜检查结果.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胃镜诊断,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总共有106例患者.病例诊断结果为:83例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23例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45例患者伴肠上皮化生,11例患者伴异性增生.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到78.30%.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AB与ABC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和胃镜检查有相关性,病理诊断结合胃镜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宗逸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浮针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黔西县中心医院接受治疗且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48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则仅接受浮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浮针结合针刺夹脊穴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结合针刺夹脊穴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疗效可靠.

    作者:洪玉兰;熊德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结肛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应用结肛吻合术对患有低位直肠癌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洪湖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患有低位直肠癌疾病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6例.采用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结肛吻合术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直肠癌疾病治疗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结肛吻合术对患有低位直肠癌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卢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急诊内科昏迷患者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构成、诊断要点及急诊急救措施.方法: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2009年10月-2012年5月急诊科收住的136例以昏迷为主诉的急诊内科入院患者,对其病因、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这136例昏迷患者中急性中毒占30.2%,急性脑血管病占28.4%,急性代谢性脑病占28.1%,其常见病因为酒精中毒占20.0%.结论:以昏迷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应该重视其鉴别诊断及治疗.

    作者:梁广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内外踝双骨折术前及术后的护理要素及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内外踝双骨折术前及术后护理要素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12月在云南鹤庆中医医院接收的患有内外踝双骨折的患者一共有79例,对79例患者在手术之前和以后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其护理干预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对本文79例患者采取手术以后跟踪随访和康复指导,跟踪随访时间在6个月~2年,平均时间为(13.5±7.2)个月.本文患者骨折全部为一期愈合,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内外踝双骨折患者在手术之前和以后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张向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白血病的治疗方案.方法:对宾县人民医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2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与化疗.结果:20例白血病患者中急性白血病8例,慢性白血病12例;急性白血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例;慢性白血病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20例白血病患者病情均有好转出院.结论:药物治疗与化学治疗的目的是使疾病达到完全缓解,并延长生存期.

    作者:李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自我训练对肩周炎长期疗效的观察

    目的:观察自我训练对肩周炎长期疗效,并与传统治疗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14年5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66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自我训练,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治疗(关节松动,超短波,超声波).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2年后采用主动关节活动度、目测类比法(VAS)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无差别,治疗半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主动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内收后伸)以及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训练对肩周炎的长期疗效显著.

    作者:陈钰杰;张顺喜;张瑾;彭源;兰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0例骨盆骨折的术后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护理办法与效果.方法:选取七台河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盆骨骨折患者20例进行回顾分析,20例患者均因外伤就诊.结果:本文选取的20例患者均痊愈,生命体征稳定,且无并发症.结论:骨盆骨折手术后需要细致全面的护理,康复护理对患者自理能力得到大限度的恢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春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为肛肠手术的麻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贵州省毕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行肛肠手术肛肠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麻醉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局麻组、小剂量腰麻组、骶麻组,每组各20例,对患者的临床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局麻组和骶麻组不良反应30.0%、25.0%相比,小剂量腰麻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且维持时间久,术后无疼痛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 (P<0.05).结论:小剂量腰麻应用于肛肠手术的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陈昆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评分和健康常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艳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健康人群血生化分析的结果及意义

    目的:统计健康体检者血生化分析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西南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体检者1 000例,对其血生化水平进行检测、记录、分析,了解健康人群的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1 000例健康体检者中,143例血糖异常(占14.3%),67例尿酸异常(占6.7%),527例血脂异常(占52.7%),148例肝功能异常(占14.8%),115例肾功能异常(占11.5%);与女性人群相比,男性血糖、尿酸、血脂、肝肾功能异常率较高;50 ~ 59岁的健康体检者的血脂异常为明显,血糖异常发生率、尿酸异常发生率、肾功能异常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结论:部分健康体检者存在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异常,医院应做好体检者的健康指导工作,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以期提高我国人群生活质量,延长人均寿命.

    作者:王小芳;赵小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探究利托君对孕妇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利托君对孕妇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先兆早产孕妇(观察组)与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各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观察组利托君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储备功能、心功能以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经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论是心脏储备功能、心功能以及心率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托君对孕妇的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用药初期,此外,在应用利托君过程中,随着孕妇心率的增加,其心脏储备功能将降低,应给予密切监测,以此降低并发症的并发率.

    作者:彭秀英;杨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早期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科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入住后均进行常规治疗,且观察组患者在视情况,在出院入住家庭病床科病情稳定48 h后即开始康复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在入住家庭病床科后确定病情各方面都稳定的2周后再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干预30d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值;并用上田敏法评价两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程度、步行能力.结果:护理干预30 d满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值与上下肢功能恢复程度,得出观察组各项数据都全面优于对照组的结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率为87.5%,对照组好转率为56.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杜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于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检查手段,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红河州弥勒县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10例体检者,对其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检查者均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同时检查血脂状况、尿常规状况、血糖状况以及血常规状况等,观察其肝肾功能等是否存在异常,对所有人的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使用ELISA法实施乙肝两对半检查,研究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属于阳性反应的有36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属于阳性的有156例,其余218例接受检查者所有标志物检查结果均显示为阴性.针对HBsAg阳性的36例受检者实施血清标记,36例中属于大三阳的有17例,属于小三阳的有14例,其余5例属于小二阳.结论:针对乙肝两对半检查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以便为乙肝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达到良好的乙肝预防效果,在实施临床检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提高乙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作者:任爱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浅谈小儿哮喘中医辨证施护的要点

    根据哮喘发作的原因(内因和外因),针对小儿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护,中医中药在治疗小儿哮喘等疾病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用调理人体的内环境,达到阴阳平衡,进而使自身的免疫力得到提高,抵抗力得到增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除夙根治疗.本文通过护理评估、辨证施护、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临证施护、健康指导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对小儿哮喘的辨证施护特点,通过比较,得到很多家长的认同并积极接受冬病夏治,未病先防(治未病)的防治原则,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应.

    作者:董晓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临床检验在急性盆腔炎诊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在急性盆腔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云南省普洱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沉、CRP、PCT平均值.结果:患者治疗前的血沉、CRP、PCT平均值分别为(25.8±3.7)mm/h、(17.1±5.6) mg/L、(2.69±0.85)ng/mL,治疗后分别为(16.7±4.3)mm/h、(11.1±2.7)mg/L、(1.13±0.71)ng/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验能为急性盆腔炎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普雪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贵州省HIV抗病毒治疗1年后的耐药情况报告

    目的:观察贵州省初始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在接受治疗12个月后免疫应答、病毒抑制的效果,并通过耐药基因型检测发现HIV耐药突变位点和突变模式以及导致耐药的可能性原因,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入组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前90天内的HIV患者,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病毒载量(VL)的指标,并对所有监测对象进行耐药基因型突变检测.其随访窗口期为目标日期的前1个月和后3个月.结果:未治疗时VL≥1000拷贝/mL的比例为88.6%,而在接受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仅6.4%的患者VL≥1000拷贝/mL;开始抗病毒治疗前CD4中位数为186个/μL,治疗12个月后CD4中位数为306个/μL;可见总体免疫学指标和病毒学指标均有所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治疗12个月后新发生的耐药率较低为1.68%;而在治疗失败人群中耐药发生率为12.5%;潜在耐药率为11.76%.结论:研究发现原发耐药导致较高的病毒抑制失败,而我们的研究可能限于治疗时间较短,原发耐药率低,并未看到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作者:童毅;邢辉;申莉梅;李进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sanders Ⅱ、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4年1月云南省泸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26足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外侧扩大“L”形入路显露,复位骨折并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21例26足所有患者随访3~ 48月,平均29.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术口均无感染.16例术后DR片显示关节面良好,外形恢复满意,4例关节面良好,外形恢复基本满意.1足关节面复位不佳,跟骨外形恢复差.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6例,良14例,中1例.结论:采用外侧扩大“L”形入路显露,复位骨折并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懿;詹友达;李洪兵;谢勇;陶金国;卢刚;钱国保;高春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普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营养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深入研究普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2013-2014年在成都平安医院279例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对能够影响其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做出分析.结果:45%的患者有营养不良的征兆.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营养状况造成不利影响的有癌症的临床治疗、化疗、饮食搭配的不合适、心理焦虑和抑郁以及消化道功能缺陷;能给患者手术前的营养情况提供保护的原因有主观鼓励、客观支撑以及社会福利的利用.结论:对能给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营养状况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分析,同时采取合理有限的护理措施来降低甚至消除其术前营养风险的发生率.

    作者:徐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39例脑梗死恢复期效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临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39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19例,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8.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2.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可以大大降低致残率,减轻家庭和国家经济负担,改善家庭和谐,效果显著.

    作者:罗正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