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sanders Ⅱ、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李懿;詹友达;李洪兵;谢勇;陶金国;卢刚;钱国保;高春锦

关键词:跟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锁定钢板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4年1月云南省泸西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1例26足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外侧扩大“L”形入路显露,复位骨折并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21例26足所有患者随访3~ 48月,平均29.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术口均无感染.16例术后DR片显示关节面良好,外形恢复满意,4例关节面良好,外形恢复基本满意.1足关节面复位不佳,跟骨外形恢复差.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6例,良14例,中1例.结论:采用外侧扩大“L”形入路显露,复位骨折并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对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时机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62例,根据手术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其中观察组在患者发病后48 h内进行手术,而对照组则在发病48 h后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总有效率为96.8%,而对照组中总有效率是93.5%,两组在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并发症上,观察组发生率为6.5%,对照组的发生率是9.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并没有固定的时间点,因此,在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时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志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阳江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定义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是目前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佳手术方式.

    作者:杨太生;郑开达;冯仕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尿白细胞、红细胞干化学法检测与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人工显微镜检查患者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含量与采用干化学法检验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并讨论采用干化学法导致的结果呈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清远市阳山县人民医院门诊部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新鲜尿液作为标本,共480份,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A组与B组,每组240份,A组采用干化学方法进行检测,B组采用人工显微镜方法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含量.结果:通过对比发现,A组患者检测结果中的WBC假阳性率为22.0%,假阴性率为12.7%,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假阳性率为7.9%,假阴性率为14.6%,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化学方法对患者尿液进行检验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但这种方法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过高,无法代替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方式.

    作者:陈素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对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揭阳市慈云医院收治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综合抗心衰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及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及护理后,两组心率、血压均有所好转,观察组心率、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4.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治疗及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邱伟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生物反馈疗法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疗法用于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的效果,以便为以后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曲靖市陆良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及市中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功能锻炼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改善情况、子宫脱垂改善情况以及尿失禁、性生活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用于产后盆底康复的效果明显,能够增强盆底肌力,改善患者子宫脱垂、性生活、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问题.

    作者:方敏芳;吴琼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人群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人群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2年12月期间阳江市中医医院接受肝脏检查者共140例,按照年龄段不同将其分为5个年龄段,又按照脂肪肝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脂肪肝患者和肝正常者.观察脂肪肝发生率、脂肪肝患者及肝正常者颈动脉斑块和内膜增厚发生率.结果:脂肪肝对发生在男性中,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随年龄递增,出现时间较脂肪肝晚.脂肪肝患者和肝正常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为34.69%、18.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患者和肝正常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率分别为8.16%、8.7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脂肪肝先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可通过脂肪肝检查情况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

    作者:钟英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铜梁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C反应蛋白及血淀粉酶等生化指标分别低于自身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21.1%、并发症发生率10.5%、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等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47.4%,并发症发生率4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有效逆转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肖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内外踝双骨折术前及术后的护理要素及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内外踝双骨折术前及术后护理要素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12月在云南鹤庆中医医院接收的患有内外踝双骨折的患者一共有79例,对79例患者在手术之前和以后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对其护理干预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对本文79例患者采取手术以后跟踪随访和康复指导,跟踪随访时间在6个月~2年,平均时间为(13.5±7.2)个月.本文患者骨折全部为一期愈合,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内外踝双骨折患者在手术之前和以后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张向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分析

    目的:对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提高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210例,其中单纯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180例,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30例,对单纯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与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和比较,观察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结果: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的改变主要表现为QRS波群和ST-T的改变.合并广泛的间壁梗死会导致Ⅰ、avL、v5和v6导联的QRS波群出现了不正常的Q波出现,合并前壁或者合并侧壁的梗死常常会导致R波的高度明显下降,而且v5和v6有明显的S波,合并下壁心肌梗死则导致Ⅱ、Ⅲ、avF有异常的Q波出现.当左侧心前导联的ST段突然抬高,右侧心前导联的ST段抬高0.78 mV以上,且J点很难识别时,可以诊断为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结论:单纯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电图中的异常Q波和ST-T的特征性变化,对于心肌梗死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徐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药师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中的作用

    目的:对临床药师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长寿区云集镇卫生院实际工作中,药师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实施监测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药师在医院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应该通过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收集药学情报资料、药物咨询等方式进行.结论:在医院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药师是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吴章桂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的临床措施与意义.方法:选取云南省景谷县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7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治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诊治护理组),每组各36例,结合临床实际效果比较分析患者情况,指导临床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的诊治实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在疼痛、关节功能及X线表现方面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效果显著,能较快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疼痛.

    作者:李明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我院123例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选取临沧市临翔区人民医院2009年-2014年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用药情况,从而明确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上报的123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占32.52%,中药注射剂占8.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多,占92.68%;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占52.8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管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张静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MRCP在胆道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诊断胆道梗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1月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胆道梗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患者接受手术后的效果和疾病情况进行对比,了解这种方法在检测胆道梗阻类疾病中的准确率和临床价值,并将其进行记录和整理.结果:经过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在对胆道梗阻类疾病进行超声影像学检测的过程中,利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的准确率更高,同时其在检查过程中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任何创口,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在临床对胆道梗阻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利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技术能够收到极好的效果,其在对患者病情判断和疾病部位的定位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周坤生;朱先清;郭新;陈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简易新腕式约束带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对简易腕式约束带的研制与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广西钦州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住院患者使用约束措施的住院患者28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采用简易腕式约束带,对照组采用条形约束带,观察两组患者约束成功率以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约束成功率为100.0%,而对照组患者约束成功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约束用具应用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约束用具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式约束带的制作取材方便、价格便宜,易清洗,易消毒,可反复使用,节约医疗成本,经济实用,操作简单,松紧度随意调节,固定牢固安全,便于观察,患者易接受.

    作者:叶开群;林惠艳;杨新琼;林惠珍;苏喜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方法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不同方法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展开对比分析.方法:对64例肛瘘患者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2例,通过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同对照组患者的68.7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在治疗肛瘘疾病临床上内口荷包缝合、瘘管刮拔置引流方法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游小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问题和管理对策.方法:抽查云南省施甸县人民医院2011年7月中的3天的门诊处方818份和1个月的出院病历939份.结果:在当前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当中,主要的因素是临床抗菌药物使用适应证、溶媒选择、Ⅰ类切口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等.结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运用存在问题较多,合理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杨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38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法,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38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和孕周选择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结果:38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中,16例孕晚期患者行剖宫产和阑尾切除术,22例孕早、中期患者,其中13例行阑尾切除术,9例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患者中有1例患者病情控制不佳而中转阑尾切除术.结论: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后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妊娠的相关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

    作者:周世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在2012年10月-2013年9月仁寿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及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高菊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泪小管断裂双路泪道插管较长期留管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双路泪道插管长期留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楚雄州人民医院收治的泪小管断裂患者60例(60眼),均给予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治疗,双路泪道插管30例,作为观察组,留管时间尽量延长,常规单路泪道插管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6~13个月,观察组泪道冲洗通畅29例(96.67%),对照组为21例[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尽量延长留管时间,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泪小管断裂的理想治疗方法为双路泪道插管泪小管吻合术.

    作者:谢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脂异常的临床诊治概述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的药物选取.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宾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血脂异常患者32例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有效率达为91%以上效果满意.结论:血脂异常的控制不仅有利于防治冠心病的人群,并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复发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通过临床治疗血脂异常为改善血脂异常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王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