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效果研究

邱伟林

关键词:胺碘酮,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对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揭阳市慈云医院收治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综合抗心衰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及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及护理后,两组心率、血压均有所好转,观察组心率、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4.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治疗及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分析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糖尿病足的综合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对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糖尿病足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雷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糖尿病足患者63例作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7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开放性骨折合并糖尿病足患者采用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全面且系统,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痛苦,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减轻医疗负担.

    作者:陈小文;韦秀艺;郑海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利用克隆号HAb18G检测CD147在正常子宫内膜及癌中的分布规律及意义

    目的:利用克隆号HAb 18G检测CD14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析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集的从2007-2012年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的30例正常子宫内膜(17例增殖期,13例分泌期),3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7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D147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CD147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关系.结果:7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44例表达CD147(62.8%),CD147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病理分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子宫内膜中,基底层腺体呈阳性表达,功能层呈阴性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功能层相比,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CD147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结论:CD14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非典型增生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在子宫内膜功能层低或不表达,具有鉴别诊断意义;CD147在正常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体中表达,提示这些腺体可能具有干细胞功能.

    作者:刘少颜;谭学贤;罗秋萍;杨嶽鑫;熊汉真;江庆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重点探索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年初-2014年年底在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和胃镜检查结果.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胃镜诊断,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总共有106例患者.病例诊断结果为:83例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23例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45例患者伴肠上皮化生,11例患者伴异性增生.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到78.30%.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AB与ABC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和胃镜检查有相关性,病理诊断结合胃镜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宗逸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及对人流术后宫缩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及对人流术后宫缩痛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市宜良县第一人民医院150例早孕孕妇随机分为P组(对照组)、F组(芬太尼组)以及S组(舒芬太尼组)各50例,均于静注丙泊酚前5min给予其不同麻醉药,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P组同一节点宫缩痛VAS评分高于F、S组;F、S组苏醒后15min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优于苏醒后5min,P组于苏醒后30 min其VAS评分开始降低,F组苏醒后45 min的VAS评分高于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流者行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后可有效缓解宫缩痛.

    作者:罗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对患者盆底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160例需进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按照子宫切除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观察术后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以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略有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阴道顶端脱垂程度、直肠或膀胱膨出程度以及尿失禁程度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TLH、LAVH对患者进行子宫切除,LAVH术中的出血量较TLH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术后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较小,应用于子宫切除的效果更明显,能够减少患者术后阴道顶端脱垂、直肠或膀胱膨出以及尿失禁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作者:黄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药预防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预防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百色市田东县中医医院210例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A组70例,术后6h起服用中药组方,连用5d;B组70例,采用MTX20 mg术中注入输卵管妊娠病灶下输卵管浆肌层及系膜内;C组70例,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B组各有2例发生PEP,发生率为1.43%,C组11例发生PEP,发生率为8.57%,A组和B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手术后72 h血β-HCG下降幅度明显大于C组(P<0.05).A组和B组手术后血β-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比C组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早排气时间A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后,术中应用MTX20 mg术中注入输卵管妊娠病灶下输卵管浆肌层及系膜内和术后口服中药组方两种方法均能降低PEP的发生率,而且术后应用中药治疗的胃肠功能恢复快,不良反应更少、安全.

    作者:韦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问题和管理对策.方法:抽查云南省施甸县人民医院2011年7月中的3天的门诊处方818份和1个月的出院病历939份.结果:在当前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当中,主要的因素是临床抗菌药物使用适应证、溶媒选择、Ⅰ类切口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等.结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运用存在问题较多,合理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杨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所收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均采用七氟烷面罩吸入麻醉诱导,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时,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析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躁动情况以判断右美托咪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生率为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躁动疼痛发生率为2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疼痛感与躁动情况,可显著改善预后质量.

    作者:秦燕;何崎;刘丹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药师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中的作用

    目的:对临床药师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长寿区云集镇卫生院实际工作中,药师对临床药品不良反应实施监测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药师在医院不良反应监测过程中,应该通过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收集药学情报资料、药物咨询等方式进行.结论:在医院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药师是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充分发挥药师的作用,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吴章桂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普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营养的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深入研究普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2013-2014年在成都平安医院279例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对能够影响其营养状况的危险因素做出分析.结果:45%的患者有营养不良的征兆.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营养状况造成不利影响的有癌症的临床治疗、化疗、饮食搭配的不合适、心理焦虑和抑郁以及消化道功能缺陷;能给患者手术前的营养情况提供保护的原因有主观鼓励、客观支撑以及社会福利的利用.结论:对能给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营养状况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全面分析,同时采取合理有限的护理措施来降低甚至消除其术前营养风险的发生率.

    作者:徐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白血病的治疗方案.方法:对宾县人民医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2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与化疗.结果:20例白血病患者中急性白血病8例,慢性白血病12例;急性白血病中急性髓系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例;慢性白血病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20例白血病患者病情均有好转出院.结论:药物治疗与化学治疗的目的是使疾病达到完全缓解,并延长生存期.

    作者:李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并比较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4年8月在丽江市人民医院行子宫切除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病率1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以其微创,且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董立玉;张艳梅;和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及有效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在医院临床护理当中,导致护患沟通问题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采取相应有效的问题解决对策.方法:根据当前护患沟通当中存在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从根本上改善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健全护患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机制,优化患者护理环境,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使得护理人员掌握护理交流技巧,根据护理过程中患者出现的相关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结果:通过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有了明显改善,服务意识也有了明显增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问题和纠纷明显减少,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在当前的医院临床护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因素,要想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必须找出影响护患沟通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有效的对策进行改善.

    作者:勾翠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冬桑叶加减治疗体虚自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体虚自汗采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冬桑叶加减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泉州市德化县医院收治的60例体质虚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冬桑叶加减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本次观察组选取的体虚自汗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采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冬桑叶治疗体虚自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国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我院123例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选取临沧市临翔区人民医院2009年-2014年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1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用药情况,从而明确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上报的123例药品不良反应(ADR)中,抗微生物药物占32.52%,中药注射剂占8.1%;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多,占92.68%;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占52.84%.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管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张静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3例尖锐湿疣伴包皮过长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包皮环切术结合中药外洗对尖锐湿疣伴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合并包皮过长的男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予包皮环切术结合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予包皮环切术结合局部肌注α-2a型干扰素治疗,分别在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8.26%,复发率为21.74%;对照组治愈率为73.91%,复发率为26.09%,两组疗效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红斑,1例出现水肿,8例出现轻度头晕、乏力症状,而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环切术结合中药外洗治疗尖锐湿疣伴包皮过长可以取得与包皮环切术结合肌注α-2a型干扰素治疗的相似疗效,但前者具有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作者:郭志伟;李志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浅谈小儿哮喘中医辨证施护的要点

    根据哮喘发作的原因(内因和外因),针对小儿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护,中医中药在治疗小儿哮喘等疾病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用调理人体的内环境,达到阴阳平衡,进而使自身的免疫力得到提高,抵抗力得到增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除夙根治疗.本文通过护理评估、辨证施护、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临证施护、健康指导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对小儿哮喘的辨证施护特点,通过比较,得到很多家长的认同并积极接受冬病夏治,未病先防(治未病)的防治原则,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应.

    作者:董晓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尿白细胞、红细胞干化学法检测与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人工显微镜检查患者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含量与采用干化学法检验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并讨论采用干化学法导致的结果呈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清远市阳山县人民医院门诊部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新鲜尿液作为标本,共480份,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A组与B组,每组240份,A组采用干化学方法进行检测,B组采用人工显微镜方法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含量.结果:通过对比发现,A组患者检测结果中的WBC假阳性率为22.0%,假阴性率为12.7%,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假阳性率为7.9%,假阴性率为14.6%,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化学方法对患者尿液进行检验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但这种方法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过高,无法代替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方式.

    作者:陈素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对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揭阳市慈云医院收治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综合抗心衰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及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及护理后,两组心率、血压均有所好转,观察组心率、血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4.7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治疗及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邱伟林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我院住院处方点评及用药的合理分析

    目的:对我院住院处方点评及用药合理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在兴宁市中医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的住院处方中抽取49 128张,针对处方各项展开统计学分析,总结其中不合理用药现象.结果:在抽查的49 128张住院处方中,合格的处方共有47 506张,不合格处方共有1 622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3.30%.不合格处方中各不合理用药类型按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给药次数不合理(37.731%)、选药不合理(20.592%)、给药时间不准确(13.379%)、无指征联合用药(12.084%)结论:我院住院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始终存在一定问题,临床药师点评是对不合理用药进行调查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总之,在临床用药工作中应不断加强临床药师的作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黄雪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