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守方案治疗重症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谷学高

关键词:重症阑尾炎, 保守治疗,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阑尾炎患者行保守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云南省宁蒗县大兴镇中心卫生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接收的60例重症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给予保守方案治疗,对照组行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清肠消痈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6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不良反应发生率以26.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阑尾炎患者行抗生素联合清肠消痈汤保守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所收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均采用七氟烷面罩吸入麻醉诱导,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时,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析两组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躁动情况以判断右美托咪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生率为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躁动疼痛发生率为2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疼痛感与躁动情况,可显著改善预后质量.

    作者:秦燕;何崎;刘丹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早期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早期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病床科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入住后均进行常规治疗,且观察组患者在视情况,在出院入住家庭病床科病情稳定48 h后即开始康复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在入住家庭病床科后确定病情各方面都稳定的2周后再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干预30d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值;并用上田敏法评价两组患者上下肢功能恢复程度、步行能力.结果:护理干预30 d满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值与上下肢功能恢复程度,得出观察组各项数据都全面优于对照组的结论,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好转率为87.5%,对照组好转率为56.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恢复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杜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利用克隆号HAb18G检测CD147在正常子宫内膜及癌中的分布规律及意义

    目的:利用克隆号HAb 18G检测CD14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分析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集的从2007-2012年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的30例正常子宫内膜(17例增殖期,13例分泌期),3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7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D147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CD147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关系.结果:7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44例表达CD147(62.8%),CD147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病理分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子宫内膜中,基底层腺体呈阳性表达,功能层呈阴性表达;与正常子宫内膜功能层相比,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CD147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结论:CD14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非典型增生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在子宫内膜功能层低或不表达,具有鉴别诊断意义;CD147在正常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体中表达,提示这些腺体可能具有干细胞功能.

    作者:刘少颜;谭学贤;罗秋萍;杨嶽鑫;熊汉真;江庆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自我训练对肩周炎长期疗效的观察

    目的:观察自我训练对肩周炎长期疗效,并与传统治疗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14年5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66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自我训练,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治疗(关节松动,超短波,超声波).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2年后采用主动关节活动度、目测类比法(VAS)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无差别,治疗半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主动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内旋内收后伸)以及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训练对肩周炎的长期疗效显著.

    作者:陈钰杰;张顺喜;张瑾;彭源;兰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32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围术期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临床实践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途径.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 3年6月,上饶市江铜集团(德兴)医院红洲卫生所收治的32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病例经手术及优质护理干预后,术后康复阶段未出现因护理引起的不良后果,患者骨折愈合效果良好.结论:通过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或者减少并发症率,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姚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三维CT血管造影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对三维CT血管造影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具体应用价值及其相应的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广东省东莞市广济医院临床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30例,应用血管造影提高扫描,运用三维CT技术对主动脉进行全面全程的改造.结果:30例患者三维造影都获取较好的效果,较为明显地呈现了主动脉整个过程及其相应的内膜片、真假腔及其分支,在这30例患者当中,有15例(50%)Ⅲ型、5例(16.7%)Ⅱ型、10例(33.3%)Ⅰ型.结论:既是三维CT血管造影术呈现主动脉全过程有利于对主动脉夹层治疗提供更为详细的临床诊断材料.

    作者:车友谊;李希波;曾细平;冷渌清;张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39例脑梗死恢复期效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临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39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19例,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8.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2.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可以大大降低致残率,减轻家庭和国家经济负担,改善家庭和谐,效果显著.

    作者:罗正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冬桑叶加减治疗体虚自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体虚自汗采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冬桑叶加减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泉州市德化县医院收治的60例体质虚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冬桑叶加减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本次观察组选取的体虚自汗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采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冬桑叶治疗体虚自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国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重点探索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年初-2014年年底在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比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和胃镜检查结果.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胃镜诊断,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总共有106例患者.病例诊断结果为:83例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23例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45例患者伴肠上皮化生,11例患者伴异性增生.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到78.30%.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AB与ABC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和胃镜检查有相关性,病理诊断结合胃镜检查,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中,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宗逸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上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上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昆明市官渡区计划生育服务站收治的上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1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宫环养血颗粒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止血芳酸片治疗,对比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经3个月治疗,观察组患者痊愈108例、显效26例、有效7例,治疗无效9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痊愈87例、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2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宫环养血颗粒的临床效果优于普通止血芳酸片.

    作者:施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于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检查手段,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红河州弥勒县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10例体检者,对其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检查者均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同时检查血脂状况、尿常规状况、血糖状况以及血常规状况等,观察其肝肾功能等是否存在异常,对所有人的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使用ELISA法实施乙肝两对半检查,研究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属于阳性反应的有36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属于阳性的有156例,其余218例接受检查者所有标志物检查结果均显示为阴性.针对HBsAg阳性的36例受检者实施血清标记,36例中属于大三阳的有17例,属于小三阳的有14例,其余5例属于小二阳.结论:针对乙肝两对半检查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以便为乙肝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达到良好的乙肝预防效果,在实施临床检查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提高乙肝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作者:任爱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河源市龙川县慢性病防治院收治的100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化疗联合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性化疗.两组患者的化疗方案相同(初治2HRZE/4HR;复治2HRZES/6HRE),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痰菌阴转率为94.00%;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尤其是治疗复治结核病.

    作者:杨艺胜;吴秋扬;邹秀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骨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中,采用骨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保山市腾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68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骨髓内钉固定方案,观察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膝关节、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9%)低于对照组(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中,骨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对于膝关节、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均有良效,其中后者治疗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如无禁忌优先选用.

    作者:王占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药预防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预防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百色市田东县中医医院210例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A组70例,术后6h起服用中药组方,连用5d;B组70例,采用MTX20 mg术中注入输卵管妊娠病灶下输卵管浆肌层及系膜内;C组70例,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B组各有2例发生PEP,发生率为1.43%,C组11例发生PEP,发生率为8.57%,A组和B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手术后72 h血β-HCG下降幅度明显大于C组(P<0.05).A组和B组手术后血β-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比C组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早排气时间A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后,术中应用MTX20 mg术中注入输卵管妊娠病灶下输卵管浆肌层及系膜内和术后口服中药组方两种方法均能降低PEP的发生率,而且术后应用中药治疗的胃肠功能恢复快,不良反应更少、安全.

    作者:韦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渗葡萄糖联合红霉素行胸膜粘连术治疗持续性气胸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高渗葡萄糖联合红霉素行胸膜粘连术治疗持续性气胸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40例持续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通过高渗葡萄糖联合红霉素行胸膜粘连术治疗,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为总有效率90.00%、并发症率为10.00%、复发率为5.00%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00%、并发症率30.00%、复发率2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持续性气胸疾病临床上高渗葡萄糖联合红霉素行胸膜粘连术可显著改善持续性气胸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赵文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相关问题分析

    目的:探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接收的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患者,对其阴道分娩成功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次探究中,50例患者中25例患者符合阴道试产的标准,剩余25例患者存在明确剖宫产指征,但仅有10例患者进行阴道试产,因此实际剖宫产率是80%,明确剖宫产指征的剖宫产率是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时,应大力推荐阴道分娩,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筛选,以降低我国的再次剖宫产率.

    作者:茹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23例尖锐湿疣伴包皮过长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包皮环切术结合中药外洗对尖锐湿疣伴包皮过长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6例合并包皮过长的男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予包皮环切术结合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予包皮环切术结合局部肌注α-2a型干扰素治疗,分别在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8.26%,复发率为21.74%;对照组治愈率为73.91%,复发率为26.09%,两组疗效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红斑,1例出现水肿,8例出现轻度头晕、乏力症状,而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环切术结合中药外洗治疗尖锐湿疣伴包皮过长可以取得与包皮环切术结合肌注α-2a型干扰素治疗的相似疗效,但前者具有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作者:郭志伟;李志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吴茱萸粉外敷神阙联合脐周按摩促进老年中风患者胃肠蠕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吴茱萸粉外敷神阙联合脐周按摩促进老年中风患者胃肠蠕动的效果.方法:将阳江市中医医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5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中风病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的护理基础上增加吴茱萸粉外敷神阙联合脐周按摩治疗.每天对患者的胃潴留、腹胀(腹围)、排便情况进行评测.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为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粉外敷神阙联合脐周按摩可有效促进老年中风患者胃肠蠕动.

    作者:刘明珠;黄佩娟;林玉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建瓯市立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5例有生育要求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均在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切开、输卵管胚胎吸除术,对这55例患者采取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方法,另选同期采用甲氨蝶呤药物治疗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55例,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住院时间、住院所用费用以及终患者的输卵管复通率.结果:经过观察对比,观察组中治疗成功患者47例,手术成功率为85.5%,对照组中治疗成功44例,手术成功率为80.0%,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所用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输卵管复通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临床效果良好,比保守性药物治疗效果要好,可以大大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输卵管复通率,加快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术后患者恢复较快.

    作者:邹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尿白细胞、红细胞干化学法检测与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人工显微镜检查患者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含量与采用干化学法检验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并讨论采用干化学法导致的结果呈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清远市阳山县人民医院门诊部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新鲜尿液作为标本,共480份,采用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A组与B组,每组240份,A组采用干化学方法进行检测,B组采用人工显微镜方法进行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尿液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含量.结果:通过对比发现,A组患者检测结果中的WBC假阳性率为22.0%,假阴性率为12.7%,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假阳性率为7.9%,假阴性率为14.6%,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化学方法对患者尿液进行检验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但这种方法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过高,无法代替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方式.

    作者:陈素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