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血小板功能检测监测阿司匹林疗效的价值分析

蔡伟雄;李惠平;陈光生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分析仪, 阿司匹林, 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口服阿司匹林后,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查阿司匹林的疗效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2年4月在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男性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位患者均采用血小板聚集仪、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并采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微孔堵塞时间,分析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查阿司匹林的疗效价值.结果:耐受性方面,在阿司匹林抵抗中,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和血栓弹力图分析仪两种测定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的灵敏度高于血栓弹力图分析仪(P<0.05).结论: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的灵敏度和抵抗率均优于血栓弹力图分析仪.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活血化瘀中药的主要药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随着临床对中医治疗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中药开始应用在临床疾病治疗当中.活血化瘀中药是中医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药物,其具有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善血流动力学、抑制组织异常增生、抗心肌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肿瘤、炎症等重要功效,已经在临床上被广为应用,主要用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硬化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且应用效果较好,临床疗效显著,为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保障.

    作者:刘正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超声血管增强技术检测外周血管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讨超声血管增强技术(VET)应用于检测外周血管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4年中山市西区医院收治的562例外周血管动脉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检测方法不同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1例,观察组给予超声血管增强技术检测,对照组给予传统二维超声技术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测后的颈动脉硬化斑块、单纯内膜增厚、股总动脉硬化斑块、腘动脉斑块、股浅动脉斑块、胫前动脉血栓并狭窄等病变总检出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8%,观察组的图像质量总合格率为96.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血管增强技术应用于检测外周血管动脉硬化,可清楚显示管壁结构和血管腔,降低伪像效应,提高病变检出率及图像质量合格率,为临床制定有效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作者:梁金英;甘作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人肺结核与肺癌的X线鉴别诊断及其应用价值

    随着经济发展、生活环境恶化,肺结核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所提高,而且我国老年人肺癌的发病率有着明显增长的趋势,同时肺结核和肺癌往往是相伴相生,因此,肺结核和肺癌鉴别诊断是每个体检医师或放射科医师在胸部诊断所必备技能,为提早发现肺结核和肺癌的重要基础.

    作者:杨剑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切口感染的特点,降低骨外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会理县中厂乡卫生院收治的500例接受骨外科手术患者,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26例,对切口有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各种不同影响因素.结果: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下的感染率为30.77%,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机率为65.38%.夏季发生感染的机率为30.76%,冬季发生感染的机率为15.38%.手术操作时间在1.5 h以下的感染率为11.54%,手术操作时间在3~5.2h的感染率为53.85%,所有患者在感染后经过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5%.结论:对进行骨外科手术的患者实施感染监测,增强医护人员对感染的防范意识,对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有可能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评估,并对其提前做好准备,降低骨外科手术切口的发生率.

    作者:冷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50例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和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01月-2015年01月河池市人民医院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0例,按投币法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与通气治疗组25例.所有患儿采用呼吸机治疗,而联合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将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血气指标检测值、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时间、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①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机参数高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和吸入高浓度氧(FiO2≥50%)持续时间相比较可见联合治疗组患儿明显优于通气治疗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联合治疗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时间明显短于通气治疗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儿并发气胸、肺出血、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临床死亡率相比较发现,联合治疗组均明显低于通气治疗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给予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惠儿PS治疗,有利于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NICU病房治疗时间,且明显减少了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死亡率.

    作者:吴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心血管病医院进行冠心病心肌梗塞治疗的患者40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所有患者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通过支架能有效的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正常的血液流通,保证心肌血液供给,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蒋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严重胸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44例临床救治报告

    目的:探讨严重胸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和救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惠安县医院在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4例严重胸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救治的要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研究中合计行剖胸探查1例,胸腔闭式引流41例,气管切开40例,开颅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39例.44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7例,占84.1%,死亡7例,占15.9%.因损伤后期出现呼吸窘迫而死亡1例,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1例,因多功能衰竭死亡2例,因脑疝死亡1例,因脑严重挫裂伤死亡2例.对上述抢救成功的37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5年内3例患者正常死亡,6例患者因脑创伤不能生活自理,不存在明显后遗症.结论:严重胸部损伤合并颅脑损伤病情凶险,因此因及时采取救治,紧紧围绕呼吸、循环及脑受压三方面展开救治,积极预防并发症,大限度的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孙永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持续颅内监测及护理

    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持续颅内监测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本院选取40例动脉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颅内监测,并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方法.结果:颅内动脉瘤患者在采用术后持续颅内监测的方法后,患者的身体状况恢复良好,研究组患者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常规护理的满意度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对患者进行持续的颅内监测和优质护理,有利于临床治疗,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蓝芬;游彩芬;李群香;黄月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东莞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80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成功率80.00%、气管插管率20.00%及住院时间皆明显优于对照组57.50%、4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以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更明显,而且治疗效果更显著,同时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值得借鉴.

    作者:邓汉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研究

    目的:考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20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28例符合治疗条件的血管性痴呆且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取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采取头针治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经计算的后得分和分项得分都有所提高,患者的临床表现也有所改善.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尼莫地平有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效果.

    作者:潘霭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克龄蒙与坤泰胶囊联合用于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克龄蒙联合坤泰胶囊用于卵巢早衰的临床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卵巢早衰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以克龄蒙联合坤泰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克龄蒙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SH、LH、E2三项激素水平均显著改善,但实验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龄蒙联合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疗效显著,且安全性相对较高,是一种具有一定优势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价值临床分析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进行再探讨.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贵阳市中医一附院接受治疗的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甲状腺良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96.15%(25/26),甲状腺恶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4/4),将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误诊为甲状腺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诊断符合率高,值得临床医生参考借鉴.有效掌握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病理特点,可明显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夏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脑卒中后早期良肢位摆放52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超早期良肢位摆放防治关节挛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脑卒中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患者52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前提下,执行超早期良肢位摆放,落实每2h协助更换一次体位,规范放置枕垫,并及时分析维持良肢位时间短依从性差原因.结果:提高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52例脑卒中治疗3 ~10周,未出现关节挛缩41例,占78.8%,发生关节挛缩11例,占21.2%,能预防及减轻关节痉挛.结论:合理治疗,细致、耐心护理,良肢位摆放是有效预防及减轻关节痉挛,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

    作者:麦志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水痘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期水痘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心血管病医院水痘患儿36例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儿经治疗均痊愈,病程5~10d.结论: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恢复皮肤完整性,病情观察,预防感染和传播,做好家庭指导工作.

    作者:田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药制剂致613例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对中药制剂导致发生的613例严重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收集的613例中药制剂致严重ADR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用药剂型、ADR发生时间以及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分析统计.结果:45岁以上的患者有387例,占63.1%;共包含60种中药制剂品种,前3位分别是清开灵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以及双黄连注射剂;中药注射剂严重ADR主要累及器官/系统的前三种为呼吸系统、全身性系统以及皮肤及附件;314例好转,294例治愈,3例有后遗症,2例未好转.结论:中药制剂导致发生的不良反应具有普遍性特点,为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需要加强注射剂ADR监测,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评价工作,有效防止不良反应重复发生.

    作者:刘庭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健脾益气法治疗非急性期脾胃气虚体质复感儿的临床效果

    目的:通过应用四君子汤,以健脾益气法来调理非急性感染期脾胃气虚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的体质,观察其疗效及复感儿的免疫功能情况,评价其体质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06月-2014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只给予健康宣教,治疗组予健康宣教,同时给予四君子汤调理体质,观察所有患儿观察期后半年内复发次数及观察期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与对照组的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期前后血清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观察期后血清IgA、IgG水平较治疗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四君子汤,以健脾益气法来治疗非急性感染期脾胃气虚体质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的体质,可以改善复感儿的体液免疫功能,减少复发次数.

    作者:郭伟中;蔡燕鸿;李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腹痛患者焦虑情况及临床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调查分析腹痛患者焦虑发生情况及临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间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以腹痛原因的患者,共计183例,根据出院诊断分为A、B两组,A组为腹痛原因诊断不清或诊断慢性胃炎或诊断功能性胃肠病的腹痛患者,共82例,B组为腹痛原因诊断明确的患者(除外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病诊断),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统计以腹痛原因入院的患者焦虑发生率,同时根据性别、年龄、病程、诊断明确与否进行分组讨论.结果:A组焦虑发生率为59.76%高于B组的43.56%,30 ~ 50岁腹痛患者焦虑发生率为63.38%,高于另外两组;病程>1年的患者其焦虑发病率为66.67%,明显高于病程1年的患者(P<0.05).结论:腹痛患者焦虑发生率高,临床医师需加以重视腹痛患者的心理健康,尤其要重视那些中年女性、病情反复迁延、不明原因或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腹痛患者,以提高躯体和心理的诊疗水平.

    作者:石林艳;杨正贵;陈晓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在急性麻痹性肠梗阻患者中,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酉阳县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6例急性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鼻胃管减压术和经鼻肠梗阻导管减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76.3%),日引流量、腹围缩小、腹压降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而言,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提高减压效果,缩短治疗恢复时间.

    作者:冉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小儿全身麻醉20例分析

    目的:对小儿患者的全身麻醉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大庆油田总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儿20例进行研究.结果:手术进行顺利,效果满意,经术后回访调查结果显示,20例患儿没有出现头痛、感染、或神经麻痹等症状.结论:由于患儿年纪较小,在手术中选用全身麻醉是适宜的办法,为手术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王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及镇静效应的影响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DEX)对高血压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血流动力学及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将荣昌县人民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76例行腰硬联合麻醉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予以右关托咪定辅助麻醉,对照组予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麻醉前(T0)、蛛网膜下腔给药后30min (T1)、右美托咪定/生理盐水给药后15 min(T2)、30min (T3)及60min (T4),监测患者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采用Ramsay评分标准对患者的麻醉镇静效果进行评价;并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在HR指标值上,观察组患者T2~T4时刻较T0下降(P<0.05),对照组T1 ~ T4时刻较T0均无明显波动(P>0.05);在MAP指标值上,组内比较上,两组组患者T2~T4时刻较T0均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上,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要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15min、30min、60 min,观察组患者的平均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中辅助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能提高镇静效应,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郑彬武;夏攀;吕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深圳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