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金晓琼;陈欣琼;林斯;叶琳琳;余晗;徐丛;周武敏

关键词:卒中, 功能恢复,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药物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评价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质量满意度,采用国际通用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 MBI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 FMA)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脑卒中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00%,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253,9.677;P<0.05);随访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及MBI分别为(55.2±5.1),(62.9±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5±4.2),(42.3±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5,3.17;P<0.05)。结论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减少脑卒中患者的残疾发生,缩短病程,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一例球囊导管断裂遗留在冠状动脉内患者的护理

    患者女,63岁,活动后胸闷、心慌2年,渐出现活动耐量进一步下降于2010年5月25日来院就诊,查冠脉CTA:左前降支管壁欠规则,可见高密度斑块影,管腔中度狭窄;超声心动图(UCG)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EF 64%;心电图( ECG)示:Ⅲ,aVF,V3呈rS型,未见明显ST-T改变。入院后行冠脉造影:左优势型;LAD本干未见明显狭窄,TIMI血流Ⅲ级;D2弥漫斑块,严重处狭窄80%,TIMI血流Ⅲ级;LCX本干无明显狭窄。 OM1开口及近段管状狭窄70%,TIMI血流Ⅲ级;RCA细小。行D1及OM1靶病变治疗。 D1顺利植入1枚支架后,对靶病变OM1进行治疗。在预扩张球囊输送的过程中发现球囊导管断裂,24 cm的断裂段被遗留在冠状动脉内。确定断裂端不是在冠状动脉内,而是在指引导管内后,应用2.5 mm ×15 mm的球囊进行低压扩张,将导管断端挤压在指引导管壁内,遂而带出遗留在冠状动脉内的断裂部分。

    作者:朱雪清;王丽婷;田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患者的常见心理反应调查

    目的:调查人乳头瘤病毒( HPV)女性感染者的常见心理反应,为心理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287例HPV女性感染者进行心理反应及焦虑程度调查。结果 HPV感染者心理反应主要有羞耻感、恐惧感及负罪感等;单一与多重HPV亚型感染组的SAS评分分别为(53.17±13.73)和(55.42±10.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3,P>0.05);高危HPV亚型感染组SAS评分为(68.14±16.73)分,高于低危HPV亚型感染组的(40.25±9.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5,P<0.01)。结论 HPV首次检出者心理反应主要有羞耻感、恐惧感及负罪感等,高危HPV亚型感染患者的焦虑情况较低危HPV亚型感染患者更明显。

    作者:杨真;侯剑;李小欢;袁小林;张青;张春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一般药物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护理。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评价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质量满意度,采用国际通用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 MBI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 FMA)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脑卒中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00%,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0.253,9.677;P<0.05);随访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及MBI分别为(55.2±5.1),(62.9±9.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5±4.2),(42.3±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25,3.17;P<0.05)。结论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减少脑卒中患者的残疾发生,缩短病程,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

    作者:金晓琼;陈欣琼;林斯;叶琳琳;余晗;徐丛;周武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消银2号方药浴在不同温度和时间对寻常型银屑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银2号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佳的洗浴温度和时间。方法选取120例符合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纳入试验。按随机序列表分为4组,每组30例。采用2×2析因设计将4组患者分别使用消银2号方剂药浴的4种治疗方案,试验1组( A1 B1)采用42℃药浴30 min;试验2组( A1 B2)采用42℃药浴20 min;试验3组( A2 B1)采用38℃药浴30 min;试验4组( A2 B2)采用38℃药浴20 min。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量表( PASI评分表)、生活质量指数( DLQI)、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患者状况进行评定。结果1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DLQI指数、SAS评分分别为(11.33±5.68),(4.78±3.50),(24.23±6.72)分,低于治疗前的(25.51±10.26),(11.60±5.70),(42.37±8.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23.105,17.174,40.558;P<0.01)。试验1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差值为(16.59±6.46)分,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42,P<0.01);DLQI指数差值和SAS评分差值分别为(8.27±5.15),(19.93±4.73)分,高于试验4组的(5.47±3.25),(16.30±4.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ASI、DLQI、SAS三方面,消银2号方洗浴时间因素的主效应及时间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仅温度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分别为11.380,6.335,9.168;P<0.01)。结论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的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焦虑状况改善三方面,温度对药浴的影响效果大于时间。考虑到时间因素对患者的经济和治疗时间的影响等问题,42℃联合20 min中药洗浴的方案更为合理,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钰;孙玉勤;张连云;苏燕;朱蓓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术后留置病理标本管理失误风险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在降低手术患者术后留置病理标本管理失误发生率和有效控制标本送检质量中的应用。方法成立手术室FMEA团队,确立“降低术后留置病理标本管理失误发生率”为主题,依据流程分析、计算风险评估指数( RAC)和风险优先数( RPN)、评估结果、计划改善等程序,通过回溯过去6个月内所有术后病理标本管理失误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再进行效果检查。结果实施FMEA活动后的6个月,手术患者术后留置病理标本管理失误率从13.11%下降为0.00%。结论 FMEA活动在降低手术患者术后留置病理标本管理失误的风险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唐系甜;古文珍;黄俭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半量与全量甘露醇对中重症脑外伤患者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及血管损伤的影响

    目的:比较半量与全量甘露醇对中重症脑外伤患者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及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54例中重症脑外伤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全量组77例,半量组77例,全量组患者给予20%甘露醇250 ml持续静脉滴注,半量组患者给予20%甘露醇125 ml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时间及血管损伤程度。结果全量组静脉留置时间<4 d占37.67%,4~6 d占41.56%,7~10 d占20.77%,>10 d占0.00%,明显优于半量组的22.08%,36.36%,38.96%,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4,P<0.05);患者处于昏迷/昏睡状态时,半量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10 d患者所占比例为4.25%,明显高于全量组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0,P<0.05);全量组血管Ⅰ度损伤25例,Ⅱ度损伤21例,Ⅲ度损伤15例,损伤程度明显较半量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6.469, P<0.05)。结论对于输液时间长、处于昏迷或昏睡状态以及老年患者应采用适宜的静脉针留置时间,同时提高对皮肤血管的针对性护理,预防药物引起的血管组织损伤,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吴冬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传染病专科医院护理实习生对带教教师职业素质的需求调查

    目的:通过调查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教师的素质需求,发现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因素,以提高临床护理教育质量。方法2012年9月对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实习的97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护生对护理带教教师职业素质的需求。结果87.5%的中专护生希望临床带教教师为中专学历,71.6%的大专护生希望临床带教教师为大专及以上学历,81.3%的中专生对带教教师的需求是护师,护生首选临床带教教师工作年限在6~10年,希望带教教师的专业素质以操作技能为重要,个人素质以尊重护生为重要的需求。结论医院要重视护生的带教需求,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带教教师,合理制定护生带教目标。

    作者:张莉莉;任珍;包志英;李星明;袁晓青;汪巧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穴位按摩配合足浴疗法对改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焦虑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足浴疗法对改善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焦虑的临床效应。方法将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心理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配合足浴疗法进行治疗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焦虑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5.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SAS评分分别为(53.42±5.81),(53.33±5.7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P>0.05),出院前分别为(40.37±4.32),(50.23±5.62)分,观察组患者的SAS焦虑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P<0.01)。结论穴位按摩配合足浴疗法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简单易行,患者痛苦小,可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侯晓慧;黄雪芬;马钱凤;杨春霞;黄珂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氧气管收纳袋的设计及应用

    氧疗不仅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操作,也是抢救危重患者时护士能独立处置的急救方法之一。目前临床上需要吸氧治疗的患者较多,当患者因为病情允许间断吸氧,需要外出检查暂停吸氧,或因为实施间歇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时,对氧气管的处理一般是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用干净纸巾保护氧气管鼻塞部位,氧气管缠绕在墙壁的氧气流量表上;另一种是用塑料袋收纳氧气管,然后放在患者枕下或氧气流量表上。以上两种方式均存在一定不足:氧气管鼻塞用纸巾保护,纸巾容易脱落,氧气管缠绕长度不一,有的甚至掉落地上,不仅污染氧气管,也可能因为反复缠绕导致氧气管打折而进一步影响吸氧效果;塑料袋的材质、颜色、大小规格不一,既可能污染氧气管,也影响病室美观。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出一种专门的氧气管收纳袋,临床应用方便,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冯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下肢水平位与截石位对老年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比较截石位与下肢水平位两种不同体位对行老年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时间进行编号分组,观察组44例(单号),对照组40例(双号),对照组常规采用截石位摆放下肢,观察组采用平卧位水平摆放下肢。记录两组体位安置前、安置即刻、安置3 min、体位恢复前、恢复即刻、恢复3 min BP、HR、中心静脉压( CVP)的变化及术后24,48 h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体位安置前SBP、DBP、HR和CVP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安置即刻观察组患者的SBP、DBP、HR和CVP分别为(118.60±10.25)mmHg,(75.21±5.67)mmHg,(75.44±6.88)次/min,(8.16±1.08) cmH2O,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3.90±9.52) mmHg,(94.06±6.19)mmHg,(97.05±6.78)次/min,(10.94±1.19) 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2.445,-2.360,-2.685,-2.482;P<0.05)。体位安置后3 min,观察组患者的SBP、DBP、HR和CVP分别为(130.20±9.53)mmHg,(74.86±5.01)mmHg,(81.24±13.19)次/min,(7.44±1.69)cmH2O,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40.96±6.79)mmHg,(95.02±7.92)mmHg,(95.80±9.91)次/min,(10.62±0.98)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分别为-2.630,-2.419,-0.889,-2.429;P<0.05)。观察组体位恢复前、体位恢复即刻SBP、DBP、CVP稳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42,-2.345,-2.551;2.790,-2.362,-2.569;P<0.05),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909,-0.953;P>0.05);两组在体位恢复3 min后SBP、DBP、HR和CV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非切口疼痛5例,麻木2例;对照组发生非切口疼痛21例,麻木27例,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4.590,36.735;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采用下肢水平仰卧体位有助于满足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的手术需要,大限度维持呼吸循环系统稳定和平衡,降低被迫性体位对肢体神经血管压迫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增进患者舒适感。

    作者:李媛;何丽;董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文版心理授权量表的修订

    目的:修订可用于评价我国护理工作人员授权认知状况的中文版心理授权量表( PES )。方法在对原始PES进行翻译的基础上,选取6家医院通过专家评定和对750名护士的调查,对量表中存在的文化差异、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进行分析评价,统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内容效度、Cronbach ’ s α系数和条目内容相关性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750份,有效回收710份,有效回收率为94.7%。中文版PES的4个因子是合理的,分别为工作意义(3个条目)、自主性(3个条目)、自我效能(3个条目)和工作影响(3个条目)。 PES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CVI值>0.8)。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4个因子α系数范围为0.82~0.89。条目与因子描述的相关性均>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文版PES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尽管存在文化上的差异,仍适用于评估中国护理工作环境中人员心理对授权的认知状况。

    作者:杨红;彭文涛;孙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属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深入了解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家属的心理体验和需求,为医护人员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13名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家属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后悔、担心、猜疑、恐惧、平静、接受6个复杂的心理变化及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是缺乏照顾的知识和技能、经济负担重和生活节奏打乱。结论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家属的感受包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两个方面,迫切需要医务人员专业的支持和心理干预,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减轻家属的身心压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陈素锦;周亚梅;张萍;蒋利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湿性疗法在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放射性皮肤损伤是肿瘤放射治疗常见的并发症,约87%的放疗患者会出现红斑及其以上的放射性皮肤反应,其中湿性脱皮的发生率为10%~15%[1]。放射性皮肤损伤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阻碍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控制率[2]。四川省肿瘤医院长久以来放射性皮肤损伤均由医生处理,其换药的方法为局部碘伏消毒,涂抹庆大霉素,TDP烤灯烤。随着伤口治疗专业小组的成立,伤口治疗知识得到更新,发现传统伤口处理方法存在诸多问题,经与医生沟通后,由伤口治疗专业小组介入放射性皮肤损伤处理。本文通过对43例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采用现代伤口处理方法--湿性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缩短了患者因放射性皮肤损伤暂停放疗的时间,得到了临床医生的好评,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芳;刘真君;姜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士长竞聘评价量化指标的信度分析

    目的:探讨科学确定护士长竞聘评价考核标准的方法。方法对某院23名有竞聘资格的护士进行综合考评,填写评价量化表,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评价考核量化指标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考核评价项目信度统计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10;折半系数(古特曼分半系数)为0.488;现场答辩情况与其他评价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与整体评价项目的相关系数较低,与实际情况不匹配。结论考核评价项目指标具有相当的信度,评价结果可靠。护士长竞聘评价量化指标的信度分析方法对评价考核标准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其他医院护士长竞聘工作的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王鸣;郭东辉;夏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实习生接触梅毒患者的心理行为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护理实习生接触梅毒患者的心理与行为变化,以便采取措施,提高其相关知识知晓率,帮助其战胜接触梅毒患者的恐惧心理,加强防护意识。方法从在某院实习的大专及以上护理实习生中随机抽取1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其进行梅毒相关知识调查。结果100份问卷中,多数护理实习生对梅毒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84%的护理实习生害怕自己被传染上梅毒;92%的护理实习生为梅毒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后会洗手消毒。结论护理实习生梅毒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应高度重视并给予护理实习生梅毒相关知识及职业道德的教育,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更好地服务于梅毒患者。

    作者:郭亚辉;葛晔玉;王娟;刘亚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继续教育答题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知识调查及饮食干预方法分析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开展饮食教育的方式,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某院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放自制营养知识调查问卷;采取分层随机分组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干预,观察组给予仿真食物模型联合食物交换份法进行教育,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通过KAP指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营养知识掌握的影响因素。结果大多数患者对糖尿病营养知识知晓率较低,其中了解食物交换份概念仅有3例患者(3.00%),了解脂肪含量较高食物的患者有53例(53.00%);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胆固醇分别为(6.09±1.35) mmol/L,(9.03±3.22)mmol/L,(6.22±0.76)%,(5.01±1.03)m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6.81±1.37)mmol/L,(11.65±3.12)mmol/L,(7.41±0.82)%,(5.41±0.9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647,-4.132,-7.526,-2.048;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糖尿病健康教育经历与学历水平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营养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因素。结论仿真食物模型联合食物交换份法提高了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的效果,同时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饮食控制和营养知识咨询的指导工作。

    作者:薛芹;孙红;崔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质控自查卡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质控自查卡在临床护理单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平时护理质量控制过程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制定为各班次下班前必须自查质控的内容,自行设计自查卡片。选取某院内科12个护理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7-12月使用卡片的护理单元作为观察组,1-6月未使用卡片时的护理单元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通过应用护理质控自查卡,观察组的病区管理合格率、整体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分别为97.8%,97.6%,98.4%,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62.7%,63.6%,64.2%,65.1%,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低于对照组的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255,3.978,3.978,4.106,6.690;P<0.05)。结论使用护理质控自查卡,使护士人人参加质量管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有效控制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李静;魏爱玲;李岩;杨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改良负压引流注射器固定带在头面部整形美容术后的应用

    头面部整形美容术后患者多采用不同规格注射器进行伤口负压引流,在固定注射器时以往多采用胶带固定,然而由于胶布的黏性不牢固,注射器有硬度没有弹性,加上引流液的重力作用,易引起注射器脱落。患者活动时脱落的可能性大,存在脱管风险。如果把注射器用胶布直接固定在皮肤上,不仅容易在皮肤上产生压痕,而且有些对胶布过敏的患者可在皮肤产生水疱及湿疹,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固定物进行了改进,在临床使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付艳;刘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提高护生整体护理能力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在提高医院实习护生整体护理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某院参加实习的护生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护生在实习过程中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分别于来院实习开始及结束时,应用护士核心胜任力测评问卷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问卷( CTDI-CV)由各科室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整体护理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结果实习期结束后,观察组护生护士核心胜任力5个维度评分分别为(36.8±2.6),(56.1±8.4),(22.1±2.3),(16.7±2.1),(52.3±5.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09,2.190,2.067,2.360,2.237;P<0.05);观察组护生评判性思维的7个方面特质的评分及总评分分别为(38.2±6.4),(42.8±5.7),(47.9±4.6),(43.8±5.1),(45.7±5.4),(48.4±5.7),(40.3±6.1),(307.8±25.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2.223,2.079,2.963,2.231,2.029,3.245,2.226,3.201;P<0.05);另外观察组护生表现为正向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强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护生占比例分别为95.5%和52.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491,4.013;P<0.05)。结论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提高护生所应具备的各项临床护理能力,而且能有效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开放护生视野,提高护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护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洁;陈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